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了解滇东北等地区蚊虫及蚊传虫媒病毒分布特点,为虫媒病毒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在滇东北等地区的6个县采集蚊虫标本;蚊虫经分类鉴定后,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对病毒分离物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共采集到4属(库蚊、按蚊、阿蚊、伊蚊)24种18562只蚊虫,其中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为主要蚊种,构成比分别为58.37%和28.45%;从蚊虫标本中分离到15株病毒,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中2株(YN0911和YN0967)为基因I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均分离自三带喙库蚊;1株(YN0922)为版纳病毒,分离自中华按蚊;12株为淡色库蚊浓核病毒,其中9株分离自三带喙库蚊,3株分离自中华按蚊。结论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为调查地区的优势蚊种,并携带乙脯病毒、版纳病毒和淡仁.库蚊浓核病毒:滇东北地区首次分离到乙腩病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辽宁省采集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了解虫媒病毒分布情况。方法2008年夏季在辽宁省丹东和锦州市采集蚊虫标本,利用C6/36和BHK-21等细胞分离病毒;对新分离病毒利用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在辽宁省丹东和锦州市共采集蚊虫标本3属5种9296只,包括库蚊属的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伊蚊属的刺扰伊蚊、背点伊蚊和按蚊属的中华按蚊。从蚊虫标本中共得到4株病毒分离物,其中1株为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丹东市的三带喙库蚊),2株为版纳病毒(锦州市的中华按蚊),1株为辽宁病毒和版纳病毒混合(锦州市的中华按蚊)。新分离乙脑病毒属于基因Ⅰ型乙脑病毒,E基因编码病毒毒力和抗原表位的位点未发生改变。结论在辽宁省再次分离到乙脑病毒,并首次证明辽宁省存在辽宁病毒。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洱源县右所镇蚊类乙脑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86年5月至1988年2月,在洱源县右所镇设点,进行蚊虫季节消长观察及病毒分离。结果从中华按蚊、麻翅库蚊、三带喙库纹及纹腿库蚊中分离到乙脑病毒8株。麻翅库蚊是国内首次证实的乙脑带病毒蚊种。三带喙库蚊的季节消长、病毒检出时间与乙脑流行高峰相一致,认为是当地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中华按蚊出现早、消失晚、数量多,密度高峰与乙脑流行时间相吻合,而且从该蚊种检出的病毒最多、时限最长,因此认为,该蚊不仅是当地乙脑的重要传播媒介,并在乙脑病毒的常年保存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德宏州2007年和2010年蚊虫及蚊媒病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云南省德宏州蚊虫和蚊媒病毒分布特点。方法 2007年和2010年的7月在德宏州5个县市利用诱蚊灯采集蚊虫标本,采用C6/36和BHK-21细胞分离病毒,RT-PCR和序列分析方法鉴定病毒分离物。结果 共采集到6属29种43 634只蚊虫,其中三带喙库蚊构成比高达78.69%,中华按蚊构成比为14.77%,其他蚊种数量较少。从蚊虫中分离到6株病毒,经RT-PCR和进化分析表明,其中3株为基因Ⅰ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JEV),均分离自三带喙库蚊;1株盖塔病毒 (GETV) 分离自三带喙库蚊; 2株淡色库蚊浓核病毒 (CppDNV) 分别分离自三带喙库蚊和迷糊按蚊。结论 三带喙库蚊是德宏州优势蚊种和蚊媒病毒主要传播媒介,当地存在基因Ⅰ型JEV、 GETV和CppDNV的流行,并与以往云南省及我国其他地区的分离株有较近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天津市部分地区蚊虫携带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状况,为乙脑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7-9月,使用灯诱法,每月在天津市5个区(县)采集蚊虫2次,用RTPCR检测乙脑病毒核酸;扩增的目标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用Mega 4.0软件以邻位相连法构建进化树。结果共捕获成蚊10285只,2属3种(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一组淡色库蚊样品,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呈乙脑病毒感染阳性,命名为TJ01(HQ718463),基因分型为Ⅰ型乙脑病毒。结论天津市蚊虫中存在基因Ⅰ型乙脑病毒感染,与上海市乙脑病毒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四川省的蚊、蠓以及相关虫媒病毒种类及分布。方法 在自然界使用灯诱法采集吸血昆虫标本,形态学分类后分装,液氮保存备用。蚊虫、蠓虫研磨上清液接种BHK-21细胞和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病毒基因检测。使用BioEdit 7.0.5.3、MEGA 6.0等软件对病毒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 2016-2017年在四川省东南部3个县的7个自然村共采集到3属4种蚊虫17 019只,蠓虫12 700只。三带喙库蚊占蚊虫采集总数的79.4%(13 519/17 019),其次为骚扰阿蚊(11.1%,1 897/17 019),致倦库蚊占采集蚊虫标本总数的5.5%(930/17 019);中华按蚊最少(4.0%,673/17 019)。蚊虫标本接种组织细胞后,在合江县采集的三带喙库蚊标本获得3株可以稳定传代的病毒分离株,经分子生物学实验鉴定为基因Ⅰ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在合江县采集的7批蚊虫中检测到乙脑病毒基因阳性。蠓虫标本接种细胞后未获得病毒分离物,在合江县采集的4批蠓虫标本经分子生物学检测,显示阿卡斑病毒基因阳性。结论 三带喙库蚊是四川省东南部3县的优势蚊种,四川省东南部存在经蚊虫传播的乙脑病毒及以蠓虫为媒介的阿卡斑病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虫媒病毒调查,了解乙脑主要流行区蚊虫及其虫媒病毒的分布状况,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08年在调查点蚊虫孳生高峰期采集蚊虫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并用BHK细胞分离病毒,连续3代观察细胞病变情况;收获细胞病变阳性分离物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MEGA3.1生物学软件完成氨基酸序列和病毒进化树分析。结果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为乙脑流行区优势种群,分离11株虫媒病毒,其中8株经IFA和RT-PCR鉴定为乙脑病毒(JEV),均属于基因Ⅰ型JEV。E基因区段核苷酸和氨基酸比较发现,8株病毒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1%~100.0%和99.7%~100.0%;与2004年四川分离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7.8%~99.6%,氨基酸同源性在99.3%~100.0%。另外3株病毒在BHK细胞上出现病变时间较JEV快,用20种不同种属的虫媒病毒免疫腹水IFA鉴定和相关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四川省乙脑流行区有5种蚊虫,其中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为优势种群,乙脑病毒由三带喙库蚊携带,其E区核苷酸和氨基酸相对保守,有利于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同时,分离出3株不能鉴定的虫媒病毒,提示为我国不常见种型或尚未发现的新毒种,其生物学特性和对人类的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上海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基因型别特征。方法 2002-2005年在上海市奉贤县养猪场采集蚊虫标本,研磨处理后分离病毒,完成病毒细胞学、动物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应用ATGC、ClustalX(1.83)、MegAlign、GeneDoc3.2和Mega5.0等生物学软件完成序列拼接、比对、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共采集38347只蚊虫标本,主要是三带喙库蚊。分离到13株乙脑病毒。测定13株乙脑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结合上海市其他年份分离的乙脑病毒及涵盖5个基因型别的其他乙脑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发现,上海市2001、2003、2005和2007年分离的乙脑病毒属于基因Ⅰ型,2004年和2006年分离的乙脑病毒属于基因Ⅲ型。结论 2种基因型别乙脑病毒(Ⅰ、Ⅲ型)在上海市共同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临猗县4个乡镇蚊虫种类、密度及其自然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状况。方法 采用诱蚊灯捕蚊,提取蚊虫核酸进行RT-PCR,扩增乙脑病毒NS1区核酸片段,对核酸阳性样本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捕获蚊虫4属6种4424只,三带喙库蚊构成比为52.0%,淡色库蚊为41.2%,中华按蚊及其他蚊种数量较少。6-8月蚊虫密度逐月增加,三带喙库蚊构成比逐月增高。对2109只三带喙库蚊分77批进行乙脑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0批。对5个阳性标本进行测序,经与GenBank中序列比对和分析,均为基因Ⅰ型乙脑病毒。结论 临猗县7、8月蚊虫密度高,三带喙库蚊构成比及其乙脑病毒携带率均较高。三带喙库蚊密度及乙脑病毒携带率可作为乙脑防控的重要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云南省蚊虫分布特点及其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等虫媒病毒的关系,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农村居民区住房、畜圈和野外竹林等生境捕蚊。结果采获成年雌蚊10属88种158909只,以库蚊、按蚊和伊蚊属蚊虫数量最多,分别占56.66%、25.35%和13.88%。在捕蚊总数中,居民区夜间捕获成蚊7属63种132081只,其中三带喙库蚊的构成比最高(42.12%);其次为中华按蚊(23.31%);野外白天捕获成蚊5属48种26828只,白纹伊蚊构成比最高(31.89%),其次为圆斑伊蚊(20.21%)。对8属29种3957批131538只雌性成蚊进行病毒分离,结果从5属17种蚊虫体内分离到乙脑病毒81株,以库蚊分离出的毒株最多(59株),占72.84%;其次为按蚊8株(9.88%)和伊蚊9株(占11.11%);曼蚊和阿蚊均为2株(各占2.47%)。分离到乙脑病毒最多的蚊种为三带喙库蚊(27株),占分离毒株总数的33.33%。结论居民区夜间活动蚊虫群落的优势种为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棕头库蚊、霜背库蚊、伪杂鳞库蚊和迷走按蚊;野外白天活动蚊虫群落的优势种为白纹伊蚊、伪白纹伊蚊、圆斑伊蚊、骚扰阿蚊和刺扰伊蚊。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分别是云南省乙脑和登革热的丰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不同地区2008年虫媒病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贵州省不同地区虫媒病毒分布状况,对采集的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方法 2008年7月在贵州省黔西、德江、榕江和从江县的4个标本采集点使用诱蚊灯采集蚊虫标本,通过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并对病毒分离物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新分离病毒的序列进行分析,完成同源性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采集到3属4种共计9160只蚊虫标本,从中分离到9株病毒,鉴定结果显示8株为盖塔病毒,1株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贵州省新分离盖塔病毒与原型株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94.5%~94.9%,氨基酸同源性为97.4%~97.6%;新分离JEV与基因Ⅰ型JEV的同源性最高,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属于基因Ⅰ型JEV。结论在贵州省分离到盖塔病毒和基因Ⅰ型JEV。盖塔病毒新分离株与我国其他省份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JEV新分离株与四川省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蚊虫及其携带病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蚊虫分布特点及所携带病毒情况,为当地防治虫媒病毒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电动吸蚊器、捕虫网捕捉成蚊,并进行分类。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用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毒鉴定。结果 2006-2009年共捕获蚊虫10528只,包括5属30种,其中三带喙库蚊5981只,占捕蚊总数的56.81%;骚扰阿蚊、中华按蚊、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分别占33.36%、4.95%、3.29%和0.95%,待定种占0.64%。从蚊虫中分离到1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1株版纳病毒(BAV)和15株未知RNA病毒。结论三带喙库蚊是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的优势蚊种,蚊虫携带JEV和BAV等虫媒病毒,应在该地区加强相关蚊虫及虫媒病毒的调查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蚊虫媒介的分布特点及当地虫媒病毒情况,为虫媒病毒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采集蚊虫标本,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并用RTPCR法检测常见虫媒病毒核酸;在西双版纳州采集发热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标本,并用ELISA法检测常见病毒性脑炎IgM抗体。结果共采获蚊虫5属29种13337只,其中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带足按蚊分别占蚊虫标本总数的79.98%(10667/13337)、7.95%(1060/13337)和7.38%(984/13337),三带喙库蚊为当地优势蚊种。采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版纳病毒、甲病毒属、环状病毒等多种虫媒病毒引物对214批蚊虫标本进行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采用多种细胞对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结果也为阴性。用相关脑炎病毒试剂盒对采集到的52份急性期血清标本及54份脑脊液标本进行ELISA检测,发现乙脑病毒IgM阳性16例,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4例,腮腺炎病毒IgM抗体阳性13例,埃可病毒IgM抗体阳性3例,登革热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结论 2011年西双版纳地区采集到的蚊虫标本中未检测到乙脑、版纳及环状病毒等虫媒病毒,但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当地发热患者存在乙脑等多种病毒性脑炎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湖北省部分地区蚊传虫媒病毒种类和分布状况。方法 2009年夏季在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和咸宁市通城县采集蚊虫标本,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阳性病毒分离物进行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新分离病毒进行序列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采集到3属5种9424只蚊虫标本,阳性4株(HBTC0913、HBTC0917、HBTC0919和HBTC0921),经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均为版纳病毒;版纳病毒第12节段分子进化分析显示,4株新分离版纳病毒与中国北京、云南和内蒙古地区以及越南的分离株处于同一亚群,而印度尼西亚分离株处于另外一个进化群中;新分离株与其他分离株相比,第12节段编码区核苷酸同源性为87.2%~89.8%,氨基酸同源性为86.1%~90.9%。结论在湖北省分离到版纳病毒,与中国云南毒株YN6的进化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怒江州居民区蚊类的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调查和了解滇西北怒江州居民区蚊类的组成及分布状况。方法应用灯诱法对云南省怒江州的兰坪、泸水、福贡、贡山4个县计16个乡(镇)28个居民区(海拔900--2500m)样点夜间活动的成蚊进行通宵调查取样,对所获蚊类材料全部进行分类计数和统计分析。结果共捕获蚊类91262只,发现当地居民区蚊类由3亚科5属35种组成。其中,库蚊属(Culex)14种,按蚊属(Anopheles)11种,伊蚊属(Aedes)7种,阿蚊属(Armigeres)2种和蓝带蚊属(Uanotaenia)1种。所获蚊类中,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数量最多,占捕蚊总数的70.60%,遍布28个取样点;其次为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占捕蚊总数的19.26%,分布于27个取样点;其余33种蚊虫的数量均较少(合计仅占捕蚊总数的10.14%)和分布相对较窄。结论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为当地的优势蚊种,它们不仅数量多且分布广泛。从南到北,前者的数量呈逐步减少的趋势,而后者呈逐步增高的趋势。它们的数量构成比主导了当地蚊类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密度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江西省的虫媒病毒分布状况,在当地采集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方法 2008-2009年夏季在江西省共选择8个标本采集点,使用诱蚊灯采集蚊虫标本,通过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并对病毒分离物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新分离病毒的序列进行分析,完成同源性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 2008年采集到3属3种共计11916只蚊虫标本;2009年采集到4属5种共计5905只蚊虫标本;共分离到4株病毒,经鉴定均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新分离乙脑病毒与基因Ⅰ型乙脑病毒的同源性最高,系统进化结果显示,4株乙脑病毒均属于基因Ⅰ型。结论在江西省分离到基因Ⅰ型乙脑病毒,与上海市和浙江省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安徽省不同地区开展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病原学调查,了解当地JEV的基因型别及分子特征。方法 2010年8月在安徽省阜阳、淮南、安庆市的3个标本采集点使用诱蚊灯采集蚊虫标本,通过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并对病毒分离物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新分离病毒的序列进行分析,完成同源性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采集到3属3种共计7651只蚊虫标本,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分离得到11株病毒分离物,鉴定结果显示均为基因Ⅰ型JEV。安徽省JEV新分离株与基因Ⅰ型JEV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为96.8%~99.5%,氨基酸同源性为97.8%~100%。结论在安徽省首次分离到基因Ⅰ型JEV,与我国上海市及浙江省JEV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