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张斌  向红丁 《北京医学》2003,25(2):84-86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患病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471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病历,针对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人选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并发症者为57.3%;糖尿病肾脏并发症者为31.0%;糖尿病神经病变者为56.5%;高血压为50.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26.9%;脑血管疾病为13.6%;下肢血管疾病为5.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水平、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为改善患者的预后,应重视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防治;对已出现2型糖尿病的患者应采取降糖、降压、调脂等多种措施并重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大型城市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患病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地10家医院1991~2000年住院的3469名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入选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统计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糖尿病视网膜并发症31.5%,糖尿病肾脏并发症39.7%,糖尿病神经病变51.1%,高血压41.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5.1%,脑血管疾病17.3%,下肢血管疾病9.3%。经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程(>5年)、收缩压水平>125mmHg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5年)、收缩压水平>125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12mmol/L)、甘油三酯水平>1.70mmol/L是糖尿病肾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5年)、入院时年龄(>45岁)、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0%)、收缩压水平>125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12mmol/L)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5年)、入院时年龄(>45岁)、收缩压水平>125mmHg、甘油三酯水平(>1.70mmol/L)是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上述四城市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患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169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病历,针对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进行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并发症38.4%,糖尿病肾病32%,糖尿病神经病变59.7%,心血管并发症62.1%,脑血管病变22.4%,下肢血管病变36.6%。经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水平,收缩压,舒张压,血脂水平分别为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严格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抚顺地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7月住院的7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50例患者的各种糖尿病并发症患病率为:大血管并发症66.27%,糖尿病视网膜病34.40%,糖尿病肾病27.7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60.80%,总患病率77.3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空腹甘油三酯、空腹低密度脂蛋白等。结论抚顺地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水平较高,须引起重视。高危因素主要包括高龄、长期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不佳、肥胖、血脂异常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济宁市2型糖尿病住院及门诊患者中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济宁市三所医院的住院及门诊糖尿病患者330例,对患者慢性并发症资料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建立慢性并发症相关因素的数学模型。结果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患病率分别为:脑血管病变24.85%、心血管病变23.71%、下肢血管病变3.97%、眼病变30.51%、肾脏病变12.43%、神经病变58.75%,总患病率为72.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①年龄、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高血压病程、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24 h尿白蛋白为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舒张压为大血管并发症独立保护因素;②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总胆固醇、24 h尿白蛋白、收缩压、性别为糖尿病眼病独立危险因素;③糖尿病病程、年龄、血总胆固醇、空腹血糖为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④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腰股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肾脏病变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比例较高,腰股比是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了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必须严格控制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庆市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病及相关大血管病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1日~2000年12月31日期间在重庆市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60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近10年重庆市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病变患病率分别为:高血压49.1%;脑血管并发症16.9%;心血管并发症12.3%;下肢血管并发症4.7%;眼部并发症40.0%;肾脏并发症36.3%;神经病变41.9%,总患病率为78.8%.其中高血压、眼部并发症和神经并发症患病率男女之间有明显差异.结论重庆市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较高,其中高血压、糖尿病眼病和神经病变的患病率男女之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8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确定住院原因,分析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及临床特点,二分类Logistic法分析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是慢性并发症和高血糖,分别占60.8%和33.0%;(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糖尿病肾病17.83%,视网膜病变24.13%,周围神经病变51.40%,周围血管病变62.59%,心血管病变32.17%,脑血管病变26.22%。患者的年龄、收缩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空腹血糖、空腹C肽是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是慢性并发症和高血糖;(2)年龄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不可控因素;收缩压、血尿酸、空腹血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所有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可控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可控危险因素;积极综合治疗可控因素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于翔 《包头医学》2004,28(2):5-6
目的:调查山海关地区糖尿病病人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构成比,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和死亡的危险因素,以制订本地区相应的防治重点和具体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山海关地区2000-2003年间糖尿病病人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算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构成比.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程,分析各种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和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调查2000-2003年间糖尿病病人475例,1型糖尿病占3.7%,2型糖尿病95.3%,男性44.1%,女性55.9%.平均年龄62.7±12.8岁,糖尿病病程7.08±6.19年.各种慢性并发症中,高血压41.3%、高血脂51.1%、心绞痛4.7%、心肌梗塞1.7%;脑梗塞占6.9%、腔隙性脑梗塞5.5%;白内障22.7%,视网膜病变16%;糖尿病肾病29%;周围神经病变36.1%,植物神经病变28.2%;糖尿病足2.1%.死亡46例,死亡原因的构成比分别为:心血管因素占21.6%、脑血管因素10.8%、终末期肾病18.3%、糖尿病急性并发症8.6%、肺部疾病9.8%,猝死5.5%,癌症13.4%,其他12.8%.结论:山海关地区糖尿病患者以2型为绝大多数;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为1:1.27;发病年龄下降,30~40岁年龄段人群(以男性多见)患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逐年下降.慢性并发症的构成中,以大血管病变居多(占49%),其次为糖尿病肾病(占29%).二者也是糖尿病住院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和最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的罹患情况及相应的危险因素。方法以966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病历资料,针对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情况及相应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261例,占26.9%;合并糖尿病肾脏病变的336例,占34.8%;合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564例,占58.4%;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的647例,占67.0%;高血压473例,占49.0%;冠心病58例,占6.0%;脑血管病变107例,占11.1%。经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高血压、体重指数、血糖、C肽、血清总胆固醇、尿酸、24h尿白蛋白为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改善患者的预后,重视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防治,对已出现2型糖尿病的患者应采取减肥、降糖、降压、调脂等多种措施并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院糖尿病住院患者病死率及主要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0年至 2 0 0 3年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死亡情况。结果 :14a中 ,糖尿病患者病死率 (6 .5 7% )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住院患者 (2 .4 1% ) (P <0 .0 1) ,男性病死率 (6 .72 % )与女性病死率 (6 .39% )无显著差别 ,糖尿病患者前 5位死因顺序是 :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肾病 (尿毒症 )、感染。死于心、脑等大血管并发症的比率为 4 2 .31% ,死于心、脑、肾并发症的病人中72 %合并高血压。结论 :心脑等大血管并发症是目前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死亡原因。高血压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严格控制高血糖的同时早期控制血压 ,对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向阳医院社区门诊、家床、住院2006~2008年189例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情况及其与病程、年龄、体重指数、血糖、血脂、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结果:有慢性并发症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血糖均明显高于无慢性并发症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组的总胆固醇水平,较无慢性并发症组明显偏高;有DM慢性并发症组的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及代谢综合征均高于无并发症组。结论: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是预防和延缓DM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程飞  赵丽芹  龚循俊 《北京医学》2007,29(7):388-39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变化与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对5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慢性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行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变患病率及糖尿病病程随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呈递增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周血管病变、高血压、空腹血糖和糖尿病病程与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变化的相关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是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定期监测尿白蛋白水平变化,早期进行血糖、血脂、血压、肥胖等多种危险因素的干预,对预防和降低其血管并发症、改善预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VersalabSE彩色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进行检查,同时观察患者年龄、病程和血压,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其病程较长,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较不伴有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明显增高。结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年龄、病程、血压、血糖、血脂和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等因素有关,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PVD)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2007年就诊的临床资料完整的29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7例患者中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有不同程度下肢血管病变者193例,发病率为5.0%。年龄、病程、24 h尿白蛋白(UAE)、血尿酸(UA)、血肌酐(Cr)在有下肢血管病变者中显著增高(P<0.01),且与收缩压、周围神经病变、冠心病发生率相关(P<0.01)。年龄、总胆固醇(Tch)水平、神经病变是PV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7,2.353,2.2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与年龄、血脂、血压以及糖尿病其他慢性并发症多种因素相关。超声多普勒检查能发现多种性质的动脉病变,能对病变定位及严重程度进行判断,是目前较好的非创伤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分析社区2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状况及其特点。262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者64例(24.4%)、周围血管病变34例(13.0%)、视网膜病变4l例(15.6%)、肾病46例(17.6%)。与无慢性并发症患者相比,慢性并发症患者有较高的体重指数,且血糖、血压控制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时间,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共纳入120例首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首次诊断时间为起始点,随访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发生任何一种并发症为终点,分析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8年,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100例出现慢性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有20例患者未出现慢性并发症,占16.7%。随着时间延长,每年出现慢性并发症的比例逐年升高,其中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最高,其次为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等。单因素显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空腹血糖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存在相关性,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化血红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随之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慢性大血管并发症与vWF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大血管并发症与vonWillebrand因子 (vWF)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将1 0 6例 2型糖尿病病人根据病史与是否合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分为 :无并发症组 5 3例 (男 2 6例 ,女 2 7例 ) ,大血管并发症组 5 3例 (男 2 6例 ,女 2 7例 ) ,按照与糖尿病患者匹配的年龄选择正常对照组 5 6例 (男 2 8例 ,女 2 8例 )。 3组分别进行vWF的测定 ,并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尿微量蛋白排泄率 (UAER)、糖化血红蛋白 (HbAIC)等指标。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浆vWF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P <0 .0 1 ) ,大血管并发症组的vWF较正常对照组及无并发症组显著升高(P <0 .0 1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影响糖尿病患者vWF改变的主要因素按其作用大小依次为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排泄率 (UAER)的对数、收缩压。提示 :糖尿病人vWF水平的上升提示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下肢动脉硬化、血脂异常的糖尿病患者血浆vWF升高 ,表明合并大血管并发症时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