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6):2539-2539
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导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方法.利用PICC管可以将药物输注在血流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中,避免肿瘤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持重症胰腺炎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 ICC)通畅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日常护理和新增护理措施对40例P ICC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护理。结果:40例患者使用P ICC导管日常护理方法后5例有不全堵塞情况发生,使用再通技术后P ICC导管恢复畅通。结论:通过应用日常护理和新增护理方法以及再通技术后,可以保持重症胰腺炎患者P ICC导管的通畅,减轻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用于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临床60例肿瘤化疗患者的采用PICC置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PICC用于肿瘤化疗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PICC置管过程中做好防范措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马光凤 《家庭医药》2016,(9):108-109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的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肿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进行置管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置管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结论:对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的肿瘤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应用于携带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出院的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接收的肿瘤患者90例,并均分为常规组和延续组,其中常规组患者在携带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出院的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而延续组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出院后导管的相关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两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延续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2%,而常规组发生率为31.5%,经统计学检验后,差异P<0.05,具有意义。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携带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出院的肿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得以提升,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值得临床的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彦华 《中国医药》2008,3(12):811-811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头端送达上腔静脉接近心房人口处的导管。我们于2007年1月至2007年10月对780例肿瘤患者使用PICC,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杨莉 《中国实用医药》2014,(34):219-220
目的 研究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4例肿瘤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的临床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方面出现的并发症明显低于采用一般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可减少并发症,安全有效,容易维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生陆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790-1792
目的:探讨两种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肿瘤患者100例分为A、B两组,A组65例,B组35例。A组采用德国贝朗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B组采用美国ARROW公司的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观察两组导管置管及使用情况。结果:两种导管置管过程中在一次置管成功率、术中渗血量、疼痛、操作时间等方面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过程中在使用时间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炎、肢体肿胀、导管堵塞、感染、导管脱出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可用于肿瘤患者常规化疗及营养支持治疗,可根据患者疗程、血管条件、经济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PICC导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2例行PICC置管术的肺癌患者进行综合的临床护理,并对护理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92例患者中有90例穿刺一次成功,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患者中有6例出现并发症,经过对症治疗,症状很快消失,2例失败,成功率97.82%。结论实践证明,在肺癌患者行PICC置管术化疗的过程中,综合全面的临床护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穿刺术的成功率,还减少了术后因导管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 30例血管瘤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分为两组,对单号组15例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观察组),双号组1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3.33%显著远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管瘤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从进入中国以来,由于它的优越性,得到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及化疗患者的青睐。但它的使用也带来许多并发症,如静脉炎、PICC相关血流感染(置管48 h内)、导管相关感染(维护或导管使用相关)、PICC相关血栓(超声验证)、导管移位、导管异位等,导管异位在其并发症中并不多见,它主要发生在插管过程中,导管误入颈内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右心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接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过程中开展风险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12月在我院接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新生儿96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出生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22年1~6月,48例)与观察组(2022年7~12月,48例),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新生儿接受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新生儿发生风险事件的具体情况,对比总发生概率。评估两组新生儿护理管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组间差异。调查两组新生儿家属对此次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对两组新生儿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出现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新生儿护理管理后,生活质量各个方面评分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表示对此次护理管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新生儿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新生儿接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期间针对护理工作开展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风险事件出现,提高护理质量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王丰松  陈慧  翟海玲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154-2155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能安全有效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具有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等优点,临床应用广泛。但因部分肿瘤患者病情危重、肥胖或外周血管循环差,易致PICC置入困难,盲穿成功率低,给患者造成痛苦和经济损失。为此,  相似文献   

14.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简称PICC置管术,是目前护理开展的创新技术,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许多益处,也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不适与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应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意义及护理对策。方法需PICC治疗的老年(按我国标准规定,60岁以上为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2组。2组患者予以不同的护理措施,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效果。结果 2组患者的穿刺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1针穿刺成功率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置管成功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率达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辅助经PICC的临床开展,可极大降低老年患者的病症痛苦,而且对其生存质量与临床疗效的提高也是极具积极意义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 PICC),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避免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加上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冲稀药物,防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因此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适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也可用于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17.
黄桂琴 《江苏医药》2006,32(4):396-396
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内,用于为患者提供5d以上的中长期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最长可留置一年。作者所在病区2004年9月~2005年6月成功完成PICC置管4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影响。方法将我科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62例(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进行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PICC静脉炎的发生概率、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静脉炎的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其相关知识掌握评分及依从性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PICC静脉炎的发生概率,提升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18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大型手术、危重患者的抢救。其操作简单、安全,维护方便,不仅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能避免化疗、高渗、高浓度药物对血管的损伤,提高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