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胃固体排空功能及其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组71例,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13C-辛酸呼气试验技术检测胃固体排空功能,并行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评估。结果(1)糖尿病患者胃半排空时间(GET1/2)、延迟相(Tlag)及120min胃残留率(Ret120min)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2)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延迟患病率高于正常对照人群(P〈0.01);(3)糖尿病合并胃排空延迟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病率明显高于胃排空正常糖尿病患者(P〈0.05);(4)糖尿病组GET1/2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353,P〈0.01)。结论(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胃动力明显下降,胃固体排空延迟常常与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合并存在。(2)^13C-辛酸呼气试验是检测胃排空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和胃胶囊对运动障碍样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胃胶囊对运动障碍样功能性消化不良(DFD)患者胃排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DFD患者12例,设西药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以核素法动态测定DFD患者和胃胶囊治疗前后近端胃、远端胃及全胃的排空情况,并计算近端胃、全胃的半排空时间(T1/2)。结果:DFD患者近端胃、远端胃及全胃的排空速度均较正常人明显减慢(P<0.05-0.01),近端胃、全胃T1/2比正常人延长(P<0.05-0.01);和胃胶囊治疗后,近端胃、全胃排空速度明显加快,全胃T1/2缩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和胃胶囊能明显促进DFD患者的胃排空,是治疗DFD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胃的蠕动周期、排空周期、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协调收缩及幽门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14名正常人餐后胃收缩频率平均为3.15±0.02次/分,21例FD病人为3.18±0.02次/分(P值>0.05)。正常人及FD病人餐后各时间段平均胃排空时间无明显差异。正常组>10秒的胃排空周期百分率为53.3%,FD组为32.4%(P值<0.01)。餐后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协调收缩百分率为71.0%,FD组为58.3%(P值<0.001)。21例病人中有5例表现有幽门关闭不全,占23.8%。14例正常人中无一例出现幽门关闭不全。结论幽门功能的损害和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协调收缩障碍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的不均匀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的情况。方法:采用核素胃排空试验,连续动态观察16例正常人及70例FD患者胃排空情况。8例FD患者在胃排空试验同时作胃窦十二指肠压力波记录.结果:证实42.9%FD患者胃排空延迟、各时间段胃排空率变异系数为120.7±147.1%,明显高于正常组的73.4±29.7%.结论:FD患者,尤其胃排空延迟者,排空有快慢不均的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透X线标志物法(ROMs)和^13C-辛酸呼气试验法(OBT)检测胃固体排空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对3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组和27例对照组(HC)同时应用^13C-辛酸呼气试验及不透X线标志物法进行胃排空检测,将所测参数输入计算机,用专用软件分析。结果 不透X线标志物法与^13C-辛酸呼气试验法测定的胃排空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P〈0.001),两种检测方法均显示BRG组的固体胃排空较HC组明显延迟(P〈0.05)。结论 不透X线标志物法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测胃固体排空的方法,操作简单,与^13C-辛酸呼气试验法比较,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BRG患者有明显的胃排空延迟,这可能是其发生病理性胆汁反流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奥美拉唑对人胃胆囊排空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了探讨强力抑酸剂奥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排空和胆囊排空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核素胃排空法及胆囊超声法观察了服用奥美拉唑(20mg/日,7天)对8例正常人与9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胆囊排空的影响,进而用放免法测定7例正常人用奥美拉唑后血清生长抑素(SST)、血管活性肠肽(VIP)和胰多肽(PP)以及生物法测定血清胆囊收缩素(CCK)的变化。结果:用药后正常组与反流组餐后2小时胃排空率分别从64.1%±7.6%和68.0%±4.5%降至28.9的±6.4%和29.8%±5.5%(P值均<0.001);胆囊最大排空率也分别从89.4%±1.7的和74.7%±1.9%降至65.6的±4.7%和50.5%±5.0%(P值均(0.001),胆囊持续收缩排空的时间明显缩短,用药后基础与餐后SST.VIP.CCK水平无明显改变;但餐后PP释放显著减少(P<0.05)。结论:抑酸后血浆PP释放显著减少,与迷走胆碱能神经张力下降有关,可能是胃、胆囊动力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认为强力抑酸不宜长期单独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与促动力药物合用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7.
B型超声波和吸收试验测定胃液体排空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运用B型超声波法和吸收试验法,对13例健康成人胃液体排空功能进行测定。B超法以胃体-底交界处胃前后壁内径缩小50%的时间表示胃排空1/2的时间,正常人为23.54±5.94分钟;吸收试验法以血清药物高峰时间间接反映胃排空情况,正常人平均高峰时间为34.62±9.09分种,研究表明两种方法测定胃液体排空简单、易行,可重复,实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针刺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胆囊排空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以单纯胃排空功能障碍的FD患者为A组(23例,男8例,女15例,平均年龄38.6岁±5.4岁),以单纯胆囊排空功能障碍的FD患者为B组(22例男7例,女15例,平均年龄39.6岁±5.8岁).两组病例均进行针刺疗法(穴位:内关、中脘、天枢、足三里、太冲。采用平补平泻法,1次/d,每次留针20min~30min,每10次为一疗程,间隙5d后重复一疗程,两疗程共30d)并于开始治疗前和治疗后30d用B超测定胃、胆囊排空功能,临床症状以积分评定结果AB两组FD患者症状评估针刺疗法后明显改善(P<0.01)A组针刺治疗前后胃排空T1/2分别是57.4±13.8和25.69±4.48.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胆囊排空率治疗前后分别为48.2%±6.6%和69.4%±7.6%,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疗法能显著改善胃及胆囊排空功能,并认为是治疗FD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胃排空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常见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液体胃排空情况.方法采用放射性核素99mTC标记的液体试餐法,对正常人18例及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45例,进行液体胃排空功能测定.结果十二指肠溃疡组(n=13)胃半排空时间为281min±140min,较正常对照组397min±147min明显缩短(P<005).FD及CAG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20).结论DU患者液体胃排空加快,合并幽门变形者胃排空延缓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的均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的情况。方法:采用核素胃排空试验,连续动态观察16例正常人及70例FD患者排空情况。8例FD患者在胃排空试验同时作胃窦十二指肠压力波记录。结果:证实42.9%FD患者胃排空延迟。各时间段胃排空率变异系数为120.7±147.1%,明显高于正常组的73.4±29.7%。结论:FD患者,尤其胃排空延迟者,排空有快慢不均的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1.
背景:罗马Ⅲ标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定义作了更新和修订,相应FD患者人群亦发生改变。目的:研究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D患者的固体胃排空功能,以及新的FD症状谱和分型与固体胃排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6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D患者和32名健康志愿者行^99Tc固体胃排空试验。比较不同症状分型FD患者的固体胃排空功能,分析固体胃排空功能与罗马Ⅲ标准中FD症状的相关性。结果:10例(27.8%)FD患者固体胃半排空时间超过正常上限,9例(25.0%)2h残留率高于正常上限。餐后不适综合征(PDS)、上腹痛综合征(EPS)和PDS+EPS型FD患者固体胃半排空时间分别为(150.3±40.2)min、(118.3±25.1)min和(150.5±51.2)min,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餐后饱胀不适症状与固体胃半排空时间和2h残留率均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11.5(P=0.043)和0.045(P=0.040)。结论:本组27.8%的FD患者存在固体胃排空延迟。PDS和PDS+EPS型FD的固体胃半排空时间有长于EPS的趋势。FD患者的餐后饱胀不适症状与固体胃排空延迟有关,固体胃排空延迟是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D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CO2呼吸试验检测胃排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性核素闪烁照相法侣。intigraPhy)目前被认为是评估胃排空的“金标准”,尤其是双重标记核素法的应用,不仅能同时观察胃液相及团相的排空状况,还可了解食物在胃内的分布情况“·‘’.但由于放射性标记物的使用以及需要较高的核医学条件而限制了它的应用。‘’C是一种稳定性核素。用‘’C标记的化合物经机体代谢或细菌作用分解后产生的”CO。从体内呼出,呼气中”C丰度的变化可通过核素比值质谱仪(IRMS)检测,从而反映机体的代谢、运动功能及疾病状态.如”C一尿素呼吸试验检测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C一淀粉呼吸试验检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是否存在胆囊功能障碍及胆囊功能与胃运动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对16例FD患者及8名健康人进行了B超下胆囊功能测定及核素胃排空检查.结果显示:FD患者2小时胃排空率为56.38±14.93%,半排空时间为104.72±22.73min,正常人胃排空率为70.75±11.44%,半排空时间为83.60±19.99min.FD组的胃排空明显延迟(P<0.001).FD组胆囊排空率<30%者较正常人明显增多(P<0.05),而将FD组进一步分为胃排空异常及胃排空正常组后发现胃排空正常的FD病人胆囊功能与健康人无差异,而胃排空延迟的FD病人的胆囊排空率亦明显降低,与正常人及胃排空正常的FD病人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胆囊排空功能的减弱,这种减弱与胃排空功能障碍有关,其相关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胃炎丸治疗慢性胃炎在改善胃肠动力方面的作用,对33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选择胃肠墨汁推进试验及胃酚红排空试验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胃炎丸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血清胃动素水平(P<0.05).促进胃排空,治疗前、后胃排空率分别为(20.1±6.1)%、(30.3±7.6)%(P<0.05),从而有利于胃粘膜的修复。动物实验也证实胃炎丸具有提高小鼠胃肠墨汁推进运动及加快大鼠酚红的排空作用。提示胃炎丸能调整胃肠动力,改善胃的内环境,从而对慢性胃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老年肝硬化患者不同类型食物胃排空时间及其与m清NO水平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实时超声法和放射学方法对30例老年肝硬化患者(Child—PughA级9例,B级13例,C级8例)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食液体和半固体食物后胃排空时间进行测定,并测定其空腹血清NO浓度。结果 肝硬化患者胃液体半排空时间为47.3±6.9min,而进食10mm小钡条和半固体标准餐混合物后胃排空时间为6.9±1.9h;健康对照组则分别为26.4±5.3min和4.7±1.1h。血清NO浓度患者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7.9±7.3umol/L及48.8±6.2u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Child A,B,C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肝硬化患者不同类型食物胃排空时间均有延迟,NO在动力延缓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实时超声法和放射学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双核素标记试餐SPECT显像技术,检测了15例血糖控制不良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的胃排空时间,结果显示:NIDDM组液体排空曲线与对照组相似,呈指数相排空;固体排空曲线则不同于正常人的双相性曲线,而类似于液体排空曲线。12例(80%)无延迟时间(P<0.005)。9例(60%)NIDDM患者胃排空时间异常,其中固体半排空时间(T50)延长者7例,固、液体T50均延长和均缩短者各1例。固体T50延长者归为一亚组,病程和血糖与固体T50均有显著相关性。因此,NIDDM患者以固体胃排空异常为主;对于那些长期血糖控制不良者有必要研究其胃排空功能;双核素标记试餐SPECT显像技术是较敏感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的根除幽门螺杆菌(Hp)过程中疗程、疗效的对比研究。方法对经胃镜检查并经快速尿素酶检测和病理检查确定为Hp阳性或经C^14呼气试验检测阳性患者采用两种方案治疗对比。即4日的RBCA疗法(第1天雷贝拉唑10mg2次/d;第2-4天雷贝拉唑10mg,2次/d,果胶铋150mg,2次/d,克拉霉素250mg,2次/d,阿莫西林1000mg,2次/d)。7日的OBCA疗法(奥美拉唑20mg,2次/d,果胶铋150mg,2次/d,克拉霉素250mg,2次/d,阿莫西林1000mg,2次/d)。治疗结束后1个月用C^14呼气试验检测法评价Hp感染是否治愈。结果两组方案治疗效果相近(RBCA组疗法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5.36%,OBCA组疗法根除率为85.16%),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雷贝拉唑作为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相比奥美拉唑,其抑制胃酸起效快,抑酸作用强,更有利于抗生素在低酸环境下根除幽门螺杆菌,大大缩短了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程,从药效和药物经济学角度来看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唾液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抗原与慢性胃炎活动性以及胃黏膜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与不典型增生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246例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唾液标本进行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分别比较不同胃病患者唾液中Hp抗原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慢性活动性胃炎组唾液中Hp抗原阳性检出率为74.29%(26/35).明显高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组46.92%(99/211)(P〈0.05)。慢性胃炎组患者唾液中Hp抗原的阳性检出率为45.98%(80/174),慢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化生(肠化)组唾液中Hp抗原阳性检出率为52.63%(20/38),慢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组唾液中Hp抗原阳性检出率为68.18%(15/22),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组唾液中Hp抗原阳性检出率为83.33%(10/12),结果显示.慢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或不典型增生组与慢性胃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唾液中存在高Hp检出率现象,1:3腔可能为Hp的重要寄居地.1:3腔内Hp感染程度与胃炎活动程度及部分胃黏膜癌前病变有关,慢性活动性胃炎或伴中重度肠化或不典型增生患者口腔内Hp检出率明显增高,口腔内Hp是否需行根除治疗,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和方法:本以^131 I-BSA和99mTc-DTPA分别作为混合餐固、液体食物的标记物.检测35例慢性胃炎病人和10名健康志愿的胃排空,其中两例受检1周内进一步用^99m Tc-SC复查固体排空.比较两次固体排空过程的相关性。在体外对上述3种放射性标记物在胃液、1mol/L NaCl和0.1mol/L HCl溶液中消化2小时.检测其稳定性.结果:^131 I-BSA和^19m Tc-SC标记的固体食物经消化后的脱标率分别<2.87%和4.63.^99m Tc-DTPA吸附于固相的吸附率<8.36%。固/液体排空曲线明显不同.固体排空有明显的延迟期,半排空时间较长.慢性胃炎病人固/液体排空时间均较正常对照组延长.两种固体标记物的排空曲线相似.相关性为r=0.989(p<0.01),前、后两次排空相比,最大差值为9.2%,最小差值仅为0.8%。结论:^131 I-BSA作为固体标记物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供临床选择用于胃排空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患者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幽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A组(不伴胃轻瘫)和糖尿病B组(伴胃轻瘫),计算各组HP感染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并做组间比较,用^13C呼气试验(^13C-UBT)法检测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2型糖尿病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6.3%,与正常人群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型糖尿病胃轻瘫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8.7%,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2型糖尿病胃轻瘫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