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凝血指标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健康老年人的凝血系统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并对其异常改变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测定凝血酶原片段 1 2 (F1 2 )、纤维蛋白肽 A(FPA)、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 (SFMC) ;采用 CA- 5 30血液凝固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Fbg)。结果与青年对照组比较 ,老年组 PT INR、APTT、TT水平均无显著性改变 (P>0 .0 5 ) ,老年组 Fbg、F1 2、FPA、SFMC水平均显著增高 (P<0 .0 1)。结论采用 F1 2、FPA、SFMC、Fbg等指标观察老年人的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倾向 ,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重症感染时部分凝血和纤溶指标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6月对重症感染老年人 ,非感染老年人和重症感染中、青年人进行了部分凝血和纤溶指标的检测 ,它们包括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 (SFMC)、血小板膜颗粒蛋白 140 (P 选择素 )、抗凝血酶Ⅲ (AT Ⅲ )活性、D 二聚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纤维蛋白原(Fg) ,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重症感染老年人 83例 ,年龄 6 0~ 91岁 (平均年龄 6 5 .3岁 )。其中男 5 2例 ,女 31例。感染的原发病为肺炎 32例 ,胆道感染 16例 …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晚期妊娠孕妇凝血指标水平变化,为预防产后出血及血栓形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散射光凝固法检测晚期妊娠孕妇176名(晚妊组)、早期妊娠孕妇165名(早妊组)、非妊娠育龄妇女140名(非妊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并检测3组血小板计数。结果晚妊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非妊组、早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妊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非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妊娠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测定一组健康老年人的血液粘度、血细胞触变性、粘弹性、纤维蛋白原(Fg:A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Ag)、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和内皮素-1(ET-1).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较中青年人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同时老年人的Fg:Ag、vWF:Ag和ET-1升高,AT-Ⅲ:A下降,这些都可能是老年人易于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5.
常用凝血指标的检测与肝病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常用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与肝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我们选取了150例肝病患者根据病变程度不同进行分组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酌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四项指标并进行了有关分析.结论 四项凝血指标能比较全面了解肝病患者凝血因子减少程度,可帮助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对监测患者出血倾向及指导临床用药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常孕妇在妊娠期间凝血机能的生理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德国EB公司TRT4血凝仪的光电磁检测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I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测定正常妊娠孕妇185例,对照组50例。结果185例正常妊娠孕妇PT、APIT、TT、Fib四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正常妊娠怀孕期间由于雌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引起凝血机能的改变。在产科围产期监测与产科某些产科高危并发症的鉴别诊断,围产期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5例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PT、INR、TT和APTT明显延长(P<0.001), FIB和PLT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液处于明显的低凝状态,凝血相关指标检测对于了解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预防继发性出血、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洁  贾胜斌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2):1770-177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老年人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是公认的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多伴有血小板、凝血以及纤溶系统的异常,血液多处于血栓前状态。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T)及纤维蛋白原(FIB)是临床监测和了解凝血功能的基础指标。本文对老年人TIA患者及健康体检老年人的PT、APIT及FIB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其与老年人TIA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们检测了脑梗塞、老年人和年轻人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蛋白C(P-C),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含量,以探讨脑梗塞和老年人凝血和抗凝功能指标变化。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脑梗塞患者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5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收集分析住院输血新生儿凝血检查的结果,完善住院新生儿凝血指标参考值,为新生儿精准医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全国46家医院,5669例住院新生儿凝血指标数据,分析比较不同胎龄不同日龄新生儿凝血指标变化.结果 (1)不同胎龄组新生儿凝血酶原时间(PT)值随着日龄的增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相同日龄组间比较PT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该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接诊的妊娠晚期孕妇26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3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采取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包括凝血四项,分别为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观察记录前述指标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同时对研究组妊高征孕妇与非妊高征孕妇进行前述指标对比。结果经统计学对前述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对比可知,研究组PT与APTT显著低于对照组,Fib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孕妇与非妊高征孕妇的PT、APTT、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妇女应尽早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并根据异常情况采取处理措施,对于预防及控制产后异常出血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CPB)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取患儿围术期4个时段的标本,分别以凝固法、发色底物法等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抗凝血酶(AT)活性等凝血及抗凝功能指标。结果以上指标的检测可判断患儿血液肝素化后凝血功能的变化。结论各凝血指标特别是AT活性可作为CPB围术期抗凝效果的监测和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 IC)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王静  沈立松 《检验医学》2006,21(3):272-275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CPB)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取患儿围术期4个时段的标本,分别以凝固法、发色底物法等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抗凝血酶(AT)活性等凝血及抗凝功能指标。结果以上指标的检测可判断患儿血液肝素化后凝血功能的变化。结论各凝血指标特别是AT活性可作为CPB围术期抗凝效果的监测和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凝血检验指标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43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3例,设定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凝血检验指标。结果观察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检验指标可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钟洪明  余喜然 《临床荟萃》1998,13(22):1037-1038
近年来凝血、纤溶指标与肿瘤关系的研究,国外已有报道,但国内报道较少.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观察50例肿瘤患者血浆中凝血与纤溶等指标的变化,探讨消化系肿瘤所致凝血亢进与纤溶亢进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在判断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出血危险性及治疗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CA 50血凝分析仪对87例患者和79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凝血4项指标检测。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凝血4项指标检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T、APTT、TT延长,分别为(21.6±5.3)s、(50.8±20.1)s、(23.3±4.9)s,FIB减少[(1.14±0.61)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肝功能有一定损害,临床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4项凝血指标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法国Stago公司全自动血凝仪,对169例肝病患者和100例胆囊病患者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检测,并与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肝炎和急性胆囊炎的4项凝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一项或多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是肝性脑病组4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其次是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组;胆道疾病组血浆TT和FI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和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胆病患者随着肝脏损害程度与凝血因子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浆4项凝血指标检测可直接反映肝脏功能、肝细胞受损严重性、肝脏有无衰竭,为预后判断、评估提供了可靠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指标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27例肝病患者及96例健康对照者,检测样本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与肝功能Child-Push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t检验分析各组指标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凝血功能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肝炎组的凝血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pT<0.05、PAPTT<0.01、PTT<0.05、PFIB<0.05).肝硬化Child-Push C级的凝血功能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且与Child-Push A级有显著性差异(PpT<0.01、PAPTT<0.05、PTT<0.05、PFm<0.01).肝硬化Child-Push B级的凝血功能与健康对照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PT<0.05、PAPTT<0.01、PTT<0.05、PFm<0.05).肝硬化组的血小板总数及相关指标与健康组有显著性差异(PPLT<0.01、PMPV<0.05、PPCT<0.01、PPDw<0.01),慢性肝炎组血小板总数及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PLT<0.058、PpCT<0.05).结论: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相关指标的检测对评价肝脏受损程度、评估肝病患者不同病程时期的凝血功能状况及患者预后评估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3107-3108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54例为妊娠晚期妇女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54例健康妇女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并使用STA-R-EVOLUTION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分析,记录两组血液样本中的部分活化凝血活酶的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以及国际化标准比值(INR)。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经过两组之间的数据比较,观察组妇女的部分APTT、PT、国际化标准比值(INR)、DD、FDP,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FIB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T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在妊娠晚期的凝血指标处于高凝状态,因此在孕妇分娩前需要对孕妇的凝血功能进行动态监测,做好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和抢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保证孕妇分娩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