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五脏辨治阳萎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萎 ,是男子性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病症 ,主要指阳事不举 ,或临房举而不坚 ,或触而萎软之证。《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称之为“阴萎”历代医家多责之“肾虚”所致。明·张景岳改称为“阳萎” ,并在《景岳全书》卷 32中首次将阳萎作为杂证中一个独立的病列出 ,从而完成阳萎辨证论治较为完整的框架。《黄帝内经》认为其病因尚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足厥阴肝经因伤于寒或伤于房劳所致 《灵枢·筋脉第十三》曰 :“足厥阴之筋……上循阴股 ,结于阴器 ,络诸筋……伤于内则不起 ,伤于寒则阴缩入” ;②突受惊恐 即《灵枢·本神》所言“恐惧不解则伤精 ,…  相似文献   

2.
论阳痿     
阳痿是指阴茎不能勃起,或虽勃起但不坚硬,以致不能完成性交过程的疾病。本病属于男子常见的性功能障碍,是性医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发展很快。但是,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以避免流弊。1 病名考证现在所指的阳痿一病,中医最早称为“阴痿”、“筋病”。从“阴痿’、“筋痿”到“阳痿”,这一命名的变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也反映了学术界认识的转变。下面作一简略考证。《内经》中多次提到本病,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素问·痿论》有“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灵枢·经筋篇》有“足厥阴之筋,其  相似文献   

3.
阳痿是指阴茎不能勃起 ,或虽勃起但举而不坚 ,不能维持正常性生活的一种病症。古代又称“阴痿”、“筋痿”、“阴器不用”、“阴器不起”等。笔者在师从王久源教授侍诊期间 ,认为王师对该病的治疗颇有心得 ,现总结论述于后 ,以飨同道。1 阳痿的病因、病机 阳痿病名首见于明代《慎斋遗书》,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论述颇多 ,《内经》谓“思想无穷 ,所愿不得 ,意淫于外 ,入房太甚 ,宗筋弛纵 ,发为筋痿”;“湿热不攘 ,大筋软短 ,小筋弛张 ,软短为拘 ,弛张为痿”;“经筋之病……热则筋纵不收 ,阴痿不用”。清·林佩琴又提出了“恐惧者 ,胆虚精怯…  相似文献   

4.
阴痿辨     
“阴痿”一词的出现,最早可以查阅至《内经·邪气藏腑病形》等篇中,如“肾脉……大甚为阴痿……”,这里的阴痿究竟指的何病,没有明确说明。至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则解释阴痿即男子阴茎痿软,阳事不举,认为阴痿就是阳痿,他把阴、阳合二而一了。 近年,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常常见到女性性功能减退诸种症状,而且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景岳辨治阳痿经验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中将阳痿称为“阴痿”、“筋痿”,如《灵枢·经筋》“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素问·痿论》“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明代医家张景岳一改前之称谓,开始使用“阳痿”病名^[1]。在其所著之专述内科杂病的《景岳全书·杂证谟》卷中,他将阳痿作为一个独立的病证列出,  相似文献   

6.
张蜀武治疗阳痿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中医药大学张蜀武教授 ,从医近 40载 ,临床经验丰富。现就其论治阳痿经验整理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阳痿一病历代医家多以肾虚立论。肾主生殖论源于《素问·上古天真论》,至明代张景岳将其发挥到极致 ,认为房事劳伤是阳痿的主要病因 ;命门火衰 ,肾阳不足为其主要病机 ,以虚为主。然而“肝者筋之合也 ,筋者聚于阴器”(《灵枢经·经脉篇》)。肝厥阴之经脉“过阴器”,经筋“结于阴器 ,络诸筋”。“筋力之强 ,出于精血之所养”(《冯氏锦囊》) ,即筋赖血养而强健。若气滞血瘀 ,可阻碍血液的运行 ,阳事焉能兴 ?正如《张聿青医案·阳痿》言 :“…  相似文献   

7.
“伤筋”是中医的病名,与现代医学的软组织损伤基本相似。祖国医学关于筋的概念,见于《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记载:“诸筋者”皆属于节。唐·王冰注:“筋气之坚结者,皆络  相似文献   

8.
男子性功能障碍指阳萎、阳强、早泄、不射精等症。一般主张从肾论治。笔者常有从肾论治不效者,从肝论治而获效。兹浅探如下:1 男子性功能障碍与肝相关的理论依据 1.1 男子性功能与肝的功能活动有关。《灵枢·经脉》指出:“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素问·厥论》也明确指出:“前阴者宗筋之所聚。”肝主筋,宗筋聚于前阴,肝经直达前阴,宗筋有赖于肝阳的温煦、肝血的滋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伸缩功能。肝藏血,主血液的贮藏和调节,男子在性活动时,只有  相似文献   

9.
<正> 阳萎一般认为以命门火衰为主,而求治于肾.此乃宗肾藏精主生殖,肾司前阴之说。但足厥阴肝经绕阴器,因此肝经病变可致阳事不举者,亦屡见不鲜。诚如《灵枢·经筋》篇所曰“足厥阴之筋,其病……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素问·痿论》曰“宗筋弛纵,发为筋痿,或为白浊……,筋痿者,生于肝。”其  相似文献   

10.
试谈祖国医学对臌胀病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对臌胀、蛊病的描述,与现代医学中的血吸虫病性肝硬化腹水,在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诸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了解祖国医学对此病的认识,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一定意义。1 起源臌胀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与蛊胀相同。《灵枢·水胀篇》说:“臌胀何如?歧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在后世的著书中,相继出现的许多类似病名,都与《内经》所述鼓胀病雷同。故《伤寒杂证保命歌》中指出:“诸书所谓鼓胀、水胀、气胀、血胀之病,名虽不同,其实则一也。”2 对病因的认识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  相似文献   

11.
1 血瘀致病的各类血瘀致病最早源于《内经》,有血瘀腰痛(《素问· 生气通天论》)、血瘀痹证(《素问·痹论)》)、血瘀成痈(《素问·痈疽》)、血瘀(《素问·举痛论)》)、血瘀腹痛(《素问·举痛论》)等;气血病的治疗原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审其阴阳,以别刚柔,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者宜决之,气虚者擎之。”《素问·针解》则针对经脉中的血瘀明确提出:“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汉·张仲景,创立了“瘀血”病名,创制了许多活血化瘀的方剂,如桃仁承气汤、抵当汤、鳖甲煎丸、大黄度虫丸、大黄牡丹皮汤等。初步奠定了血瘀证辨证论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神阙穴拔罐调气作用的理论认识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对神阙穴调气的认识(1)从穴位命名来看 :神阙 ,首见于《内经》 ,在《素问·穴论》云“齐通脐 ,当脐之中 ,神阙穴也” ;《针灸甲乙经》称“脐中” ;在《针灸铜人》名“气合” ;《针灸大成》名“气舍” ,说明神阙穴与气有着密切的联系。(2 )从与脏腑经络的联系来看 :神阙穴为生命之根 ,先天之结蒂 ,后天之气舍 ,介于中下焦之间与脾胃肾相邻 ,又是肾间动气所处 ,故神阙穴与诸经联系密切。《灵枢·营气》云 :“肝的支脉……是督脉也……络阴器 ,上过毛中 ,入脐中……” ;《灵枢·经筋》云 :“足太阴之筋……上腹结于脐” ,“手少阴之筋……循…  相似文献   

13.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歪嘴风”。本病发病急 ,为单纯性的一侧面颊筋肉弛缓 ,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历代医家认为其病因多由经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 ,以致气血阻滞 ,肌肉纵缓不收而成。杨长森主编的《针灸治疗学》1985年版第 85页“面瘫”一节中引用《内经》“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 ,急则目不合 ,热则筋纵 ,目不开 ,颊筋有寒 ,则急引颊移口 ,有热则筋弛纵缓 ,不胜收故僻”。谓之阐述了本病的病因病机。笔者认为似有不妥之处 ,特述如下 :查《灵枢·经筋》篇“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太阳为目上纲 ,阳明为…  相似文献   

14.
试论经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枢·经筋》是我国最早而又比较系统的一篇论筋的专著。其所述的十二经筋与十二经脉是密切相关的。在运动功能方面,十二经筋弥补了十二经脉所不具备的作用。虽脉有经脉、络脉之分,然筋却有大筋、小筋、膜筋的区别。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中指出:“十二经脉俱禀三阴三阳行于手足,故分为十二,但十二经  相似文献   

15.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一句出于《素问·生气通天论》。对该句的“精”字多解释为精神爽慧,“柔”字多解释为筋肉柔和(如《内经选读》北京中医学院主编,1978年版)。然而笔者对这一解释有不同的看法。“精”字在古时亦可作清字解。如《史记·天官书》言:“天精而见景星。”精即清明之意。《素问·四  相似文献   

16.
阳萎即阴茎不能勃起或举而不坚,不能完成正常房事。祖国医学对阳萎的治疗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现对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阳萎的经验近况按“十个从治”,择要综述如下:1 从肝论治阳萎从肝论治,在目前治疗阳萎中居于首位,历代文献也十分重视,如《灵枢·经脉》说:“肝足厥阴之脉……循股入毛中,过阴器。”又肝主筋,张介宾《类经》:肝有“络诸筋而一之,以成健运之用”,说明阴茎即具有筋的伸缩性能。《灵枢·经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明确提出是厥阴之筋为病。从肝论治,可分如  相似文献   

17.
酒阴症探析     
郭平 《陕西中医》2000,21(11):527-528
<正> “酒阴症”系指饮酒者酒后当风受寒,或沐浴冒雨,或醉卧于寒冷潮湿之地后,出现寒热时作,汗出不止,头身困重,少气乏力,胸闷呕恶,口苦咽干等一系列症状的病症。因本病缘于酒后感受风寒等阴邪,故本县民间习称为“酒阴症”。这一病名与《内经》记载的“漏风”、“酒风”颇为相近。《素问·风论》篇谓:“饮酒中风,则为漏风“。“漏风之状,或多汗,常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汗,喘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素问·病能论》篇云:“有病  相似文献   

18.
经筋手疗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手法医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经筋手疗法,便是手法医学中的一种。经筋手疗法是以经筋学说为依据,从局部对机体作整体调整,从而恢复机体内外平衡的一种疗法。1 十二经筋经筋一词见于《灵枢·经筋》篇,该篇对经筋的循行、起止和病因、病机有详细描述。以后历代医家多有发挥,认为:人体有十二筋经遍布全身,如遇急性创伤意外,或慢性劳损,或风、寒、湿等内外因,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气滞血瘀、经络阻塞、关节错移等,造成有关的经筋受阻,会出现肿胀、麻木、╥痛和功能障碍等系列病症。清·吴谦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指…  相似文献   

19.
阴痿病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患,但翻遍历代妇科专著并无此病,虽然《内经》中早有阴痿记载,而到张景岳时则认为阴痿即男子阴茎痿软,阳事不举,并改为阳痿。近来,我们在临床上常见到女性性功能减退疾患,为了便于探讨此病的病因病理和治疗方法,故此笔者认为应重新理解阴痿病,统一命名,凡女性性欲淡漠,厌恶男女交媾,或同房困难,无快感,严重者出现经少、停经、乳房萎缩、阴唇干萎等症状者即为阴痿病,区别于男子阴茎痿软、阳事不举之阳痿症。笔者对此病的临床治验也  相似文献   

20.
《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而对“酸苦涌泄为阴”,历代医家均释为酸主收,苦主泄。如王冰云:“酸收苦泄,故涌泄为阴,”又云:“涌,吐也。泄,利也。”他认为涌是吐,泄是泻。还有吴鹤皋、李念莪等也有类似的看法。全国统编教材《内经选读》的解释也是如此。而张隐庵则认为:“苦主泄下,而又炎上作苦。酸主收降,而又属春生之木味。皆能上涌而下泄,故酸苦涌泄为阴也”。而笔者则认为,酸苦是指药物的味,属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