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业已证明,吡喹酮是广谱杀蠕虫药物,对寄生人、畜大多数绦虫及其幼虫,三种血吸虫均有良效。近年国内先后报道该药对肺吸虫、华支睾吸虫及姜片虫病均有良好疗效。为进一步观察吡喹酮对姜片虫病的疗效,探讨药物的合适剂量、副作用等,1981年5月在金华湖镇地区应用吡喹酮治疗姜片虫病5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姜片虫病在广州市某些地区流行颇为严重,对人民健康有一定危害。以往的研究已证明吡喹酮对姜片虫病有较好疗效,但适宜的剂量、疗程尚待探讨。为了观察单剂吡喹酮治疗姜片虫病的适宜用药剂量,1987年5月我们在广州市白云区垣尾乡用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姜片虫病人10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蛲虫是一种儿童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为了解学生感染情况,便于加强防治,我校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群体驱虫治疗。选用甲苯咪唑,左旋咪唑两种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的药物口服。现将一二年级学生感染情况及两种药物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5例囊虫病均经活检或CT和血清诊断方法确诊,经用吡喹酮治疗获良好疗效。其中14例有皮下囊虫结节者治疗后结节数目明显减少。11例脑囊虫病患者在治疗一年后随访,7例症状完全缓解,4例好转。本文讨论了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剂量、疗程及治疗前准备。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用吡喹酮驱治姜片虫病人排出的虫体进行形态学观察的初步结果。对肉眼的及光学显微镜下的虫体外形及组织变化,与未经药物处理的猪体自然感染的姜片虫进行了对比观察,并作了较详细的描述。通过观察进一步说明吡喹酮对姜片虫的作用显著而迅速。本文还联系吡喹酮对其它蠕虫的实验研究结果,作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国产吡喹酮自1978年临床应用以来,证实对血吸虫病有良好疗效,但对绦虫病的治疗国内报道尚少,近年来收治缩小膜壳绦虫病及棘球蚴病各1例,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例1 诸某,住院号132855。因时有腹痛及腹泻(一日2~7次)已3个月,经粪检找到缩小膜壳绦虫卵,于1980年10月31日入院。体检:除左上腹有轻压痛外,无其他阳性体征发现。化验检查:除多次粪检为黄色糊状、粘液++外,血、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均属正常范围。给服吡喹酮每次剂  相似文献   

7.
包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目前 ,对人体包虫病的治疗大多选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 ,化学药物治疗研究颇多 ,并已广泛应用。为了探索联合用药治疗包虫病的效果 ,我们应用吡喹酮、丙硫咪唑、甲苯咪唑对 36例包虫病患者进行联合用药治疗观察。1 治疗观察对象 :36例包虫病患者均是按照国家卫生部规定的包虫病诊断标准确诊的病例。其中 30例为输入性病例 ,6例为本省感染病例。 6例本省感染病例分布在济宁、菏泽、临沂、德州四市 ,呈散发。年龄最大为 67岁 ,最小为 1 7岁 ,均为汉族。36例病人包囊总数为 65个 ,其中 ,肝内囊 6…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吡喹酮对67例斯氏肺吸虫病的治疗.资料表明,经过14个月的治疗后,间接血凝试验阴转率为82.1%.此药患者服后耐受良好,而且一般不引起严重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脑囊虫病是猪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人脑部造成的疾病,是最常见的脑寄生虫病。至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吡喹酮(Praziguantel Embay 8840)1975年在西德Bayer.Merck药厂合成,1977年以来国内外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取得了良好效果。鉴于本药有广谱抗蠕虫作用,且有疗程短,副作用轻,疗效高等优点,因此,我们于1981~1982年用国产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52例,其中24例作了病理活检,初步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42例,女1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1岁,25~54岁者占绝大多数(47例)。52例中除8例为单纯脑型外,余44例均合并有皮肌型囊虫。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疗效,按照临床初治应用吡喹酮剂量的差异分为2组。第1组54例,采用小剂量法,第2组93例,采用大剂量法。结果 3个疗程后第1组治愈率为35.19%,显效率为98.15%;第2组治愈率为46.24%,显效率为98.92%,第2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第1组。结论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有效,大剂量用药较小剂量用药的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应用新药吡喹酮治疗69例姜片虫病的临床观察结果。按总剂量每公斤体重15亳克治疗14例、30亳克28例及50亳克27例。半空腹服药,一日二次,疗程1~2日。治疗前后进行了体检、血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胸透、超声波及心电图等检查,无明显改变。吡喹酮驱姜片虫效果迅速而显著,驱虫率达94.2%;治后半月、一月及二月粪便复查,虫卵阴转率均为100%。吡喹酮具有用量小、反应轻、疗效高及服用简单等优点,是当前用于普治姜片虫病较为理想的新药。  相似文献   

13.
我院在1976—1978年用国产甲苯咪唑驱治蛲虫病106例,并进行疗效观察。 被治疗的蛲虫病患者为农村及城市的3—8岁儿童,治疗分为三组,第一组(32例)甲苯咪唑200毫克,每天半空腹,一次顿服,连服3天;第二组(46例)甲苯咪唑100毫克,上下午各服一次,连服3天;第三组(28例)甲苯咪唑150毫克,左旋咪唑50毫克,每天一次顿服,连服3天。 治疗后5—10天,连续3天进行复查,三次均未发现虫卵者作为虫卵阴转。三组共治  相似文献   

14.
黄秀莲 《右江医学》1997,25(4):227-227
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观察和护理广西百色地区人民医院内科(533000)黄秀莲脑囊虫病是指猪绦虫的幼虫寄生于脑部所引起的一种颅脑疾病.吡喹酮问世使脑囊虫病治疗有了实质性和突破性进展,但在治疗中因虫体被杀灭,大量的毒素及代谢物释放使短时间内产生严重反应,...  相似文献   

15.
对于囊虫病的治疗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有效药物。1978年Thomas H报导应用吡喹酮对实验性牛囊尾蚴病有疗效。并指出吡喹酮能否作为囊尾蚴的化学治疗药物,需通过广泛的现场试验来决定。作者于1980年3月至今,应用吡喹酮治疗猪囊虫病40例,其中男33例,女7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今报导如下: 一、病例选择: 凡有皮下囊虫结节或伴有癫痫发作史或颅内压增高者,经皮下结节活检证实为猪囊虫病者,为治疗对象。本文报告中单纯皮下肌肉囊虫19例,皮下及脑囊虫并癫痫16例,其中2例并伴有囊虫性假性肌肥大症,皮下及脑囊虫并颅内压增高3例(眼底视乳头有  相似文献   

16.
吡喹酮和丙硫咪唑治疗脑囊虫病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追踪观察了吡喹酮、丙硫咪唑治疗脑囊虫病各230例的远期疗效。结果,吡喹酮组治愈129例,显效58例,好转37例,有效率97.4%,丙硫咪唑治愈134例,显效34例,好转57例,有效率97.8%,两药疗效相近,均可作首选药。  相似文献   

17.
18.
囊虫病是常见的寄生虫病,治疗甚为困难,研制有效化疗药物和方法,是一急待解决的课题,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甲苯咪唑(Mebendazole)是一种新合成的广谱驱肠道寄生虫药,临床试用表明,此药对钩虫、蛔虫、鞭虫、绦虫均有较好的驱虫作用,国内已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合成,南京制药厂试制。1975年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在筛选治疗药物中,发现甲苯咪唑对囊尾蚴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并经患囊尾蚴病猪的试验治疗,证明有效,国外也有人作了类似试验,取得同样结果,但有关人体囊虫病用甲苯咪唑治疗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9.
彭乃宝 《右江医学》1998,26(1):32-33
大剂量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28例疗效观察广西百色地区人民医院内科(533000)彭乃宝囊虫病是当前流行较广的常见寄生虫病。CT问世后囊虫病诊断率明显提高,有报告脑囊虫病占全身囊虫病的比例已由20%上升至87%(1),因此积极防治本病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我...  相似文献   

20.
在外购的20条5月龄实验用Beagle犬中,发现其中5条犬感染了棘头虫。应用吡喹酮按5mg/kg的剂量对感 染犬进行一次性口服(包埋于肉丸中)治疗。对服药后7d的Beagle犬粪便检测结果表明,其虫卵转阴率为80%,减卵率为98.3%;治疗组犬服药后日耗料正常,与正常组犬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犬服药后5周,雄性犬增重1.5kg,雌性犬增重1.2kg,显著高于正常组犬的增重(P<0.05)。表明吡喹酮对棘头虫有良好的驱虫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