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体TGFβ2-DC对于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PBS或已摄取供体抗原的自体TGFβ2-DC经小鼠尾静脉注射7d后,建立小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模型,临床观察两组植片混浊程度等情况,比较植片存活时间.结果:TGFβ2-DC注射后,植片发生移植排斥反应的时间延迟,植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BS组及TGFβ2-DC尾静脉组植片的存活时间分别为17.8±3.01d和37.6±1.65d(P<0.01).结论:摄取供体抗原的不成熟自体DC可以诱导受体获得供体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使小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延迟,植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供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探讨imDC抑制排斥反应的机理.方法 以60只SD大鼠为受体,30只Wistar大鼠为供体,碱烧伤建立同种异体高危角膜移植模型.受体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mDC组、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mDC)组,每组20只;对照组:术前7d经尾静脉注射PBS液0.1 mL;imDC组:术前7d经尾静脉注射体外培养的供体骨髓来源的imDC 1×106个;mDC组:术前7d经尾静脉注射体外培养的供体骨髓来源的mDC1×106个.术后每天裂隙灯观察各组角膜植片存活情况并评分;于术后3d、7d、14 d每组随机处死4只大鼠,取角膜植片行HE染色,Western blot分析检测各组大鼠脾脏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转录因子Foxp3编码的Scurfin蛋白的表达.结果 imDC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19.6±1.1)d,较对照组的(9.5±0.9)d和mDC组的(7.0±1.6)d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术后3d、7d、14 d imDC组Foxp3编码的Scurfin蛋白的表达(相对吸光度值分别为2.21±0.76、2.31±0.68、2.24±0.18)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对吸光度值分别为1.41±0.12、1.47±0.25、1.68±0.09)和mDC组(相对吸光度值分别为1.43±0.14、1.58±0.41、1.46±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应用体外培养的供体来源的imDC可以抑制大鼠同种异体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而诱导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是其降低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赵萌  邹留河 《眼科研究》2007,25(2):94-97
目的建立小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模型,观察静脉注入抗原递呈细胞对术后免疫排斥的影响。方法建立BALB/c→C57BL/6小鼠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2组,静脉注入耐受型或普通抗原递呈细胞。根据植片混浊评分,判断植片排斥情况。随机取两组小鼠脾脏检测CD4 NKT百分比和IL-10质量分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移植排斥出现晚(19d±1.6d,P=0.009)。术后脾脏CD4 NKT百分比、IL-10质量分数相对恒定。结论小鼠角膜移植术后耐受型抗原递呈细胞静脉注射可延长植片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与一类T细胞识别、粘附及活化有关的细胞膜分子,在同种异体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知的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有关的CD分子主要有CD4、CD8、CD28/CTLA4-B7协同刺激分子、CD40-CD154协同刺激分子、CD25、CD69等.本文对近年来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韩波  胡燕华 《眼科研究》2007,25(5):347-350
目的研究CTLA4Ig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质粒CTLA4Ig转入DC,用RT—PCR检测转染前后DC中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的变化,CCK8检测CTLA4Ig—DC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生的影响,用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L一色氨酸对CTLA4-DC功能的影响,建立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模型,分别在术后注入DC和DC+L-色氨酸于受体体内,观察疗效。结果转染CTLA4Ig后促进DC上IDO的表达,CTLA4-DC在体外能诱导同种异体T细胞凋亡,而L-色氨酸能有效拮抗CTLA4-DC的功能,动物实验中DC+L-色氨酸组大鼠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较DC组缩短(P〈0.01),且颌下淋巴结内未见明显T细胞凋亡。结论CTLA4-DC可能通过降低局部色氨酸浓度,从而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
背景 以往防治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药物存在诱发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研究表明resolvinE1(RyE1)能够调节辅助性T细胞1(Th1)型免疫反应,但其对高危角膜移植术后的植片排斥反应有无抑制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 观察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局部应用RvE1对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BALB/c小鼠为受体、C57BL/6小鼠为供体行角膜移植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异体角膜移植组、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每组各30只.BALB/c小鼠右眼先用缝线法刺激2周以建立高危角膜移植眼模型,然后行穿透角膜移植术.异体角膜移植组和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右眼行异体角膜移植,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将右眼角膜植片旋转180°后缝合于植床上.异体角膜移植组及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术后每日用生理盐水10μl结膜下注射1次,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术后同法注射终质量浓度为0.1 μg/μl的RvE1 10μl,连续7d.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植片反应并对其排斥反应进行评分.术后21 d处死各组小鼠各20只,收集小鼠术眼角膜、眼球和术眼侧颈部淋巴结,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角膜植片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眼角膜中CD4及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术眼侧颈部淋巴结淋巴细胞中Th1细胞(CD3+ CD8a-IFN-γ+)比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h1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c)、IFN-γ及T-bet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28.5±1.7)d,明显长于异体角膜移植组的(14.0±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P<0.001),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植片在术后50 d存活率为100%.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角膜植片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轻于异体角膜移植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各组角膜全层均有CD4表达,而IFN-γ主要表达于角膜上皮层,异体角膜移植组小鼠角膜组织中CD4和IFN-γ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淋巴细胞中Th1细胞比例分别为(1.07±0.25)%和(0.85±0.12)%,明显低于异体角膜移植组的(1.56±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异体角膜移植组小鼠角膜中IL-2、TNF-α、IFN-γ及T-bet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vE1可抑制小鼠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角膜植片和淋巴细胞中Th1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兔角膜移植高危模型,通过联合阻断CD28和ICOS,探讨CTLA4-Ig及ICOSmAb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联合阻断组:植片为浸入含有CTLA4-Ig和ICOSmAb的中期保存液中.ICOS组:植片为浸入含有ICOSmAb的中期保存液中.CTLA4组:植片为浸入含有CTLA-4Ig的中期保存液中.对照组:单纯角膜移植,不做CTLA-4Ig和ICOSmAb处理组.观察术后受体植片角膜混浊情况和植片病理改变,RT-PCR方法检测植片IL-2,IL-10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植片CD4 ,CD8 T淋巴细胞表达情况.结果:联合阻断组兔角膜移植片存活时间(92±18)d,较其它3组明显延长(P<0.05);术后21d联合阻断组移植物中IL-2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CD4 ,CD8 T淋巴细胞表达明显降低(P<0.05);植片组织病理学检查淋巴细胞浸润较其它3组明显减少.结论:应用CTLA4-Ig和ICOSmAb联合阻断CD28和I-COS,可以明显抑制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高表达吲哚胺2,3-二氧化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对角膜植片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质粒CTLA4Ig转入F344大鼠(供体)DC,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目的 基因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转染前后DC中IDOmRNA的表达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不同时间的DC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影响.以F344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模型,将基因修饰后高表达IDO的DC在术后立即注入Lewis大鼠体内(实验组),注射转染前DC的受体为对照组.用裂隙灯观察角膜植片的存活情况,术后第7天用八肽胆囊收缩素测定受体鼠T淋巴细胞对供体抗原的反应.结果 转染CTLA4Ig促进了树突状细胞IDO的表达(P<0.05),并且转染后48 h的DC能显著引起T细胞凋亡(P<0.5),注射高表达IDO的DC能明显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P<0.01),治疗组Lewis大鼠T淋巴细胞对供体的抗原刺激的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表达IDO的供体DC能特异性抑制受体对供体抗原的免疫反应,明显延长角膜植片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合成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凋亡相关蛋白配体(FasL)双功能蛋白预防小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为实验研究.建立小鼠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供体为C57BL/6小鼠(45只),受体为BALB/c小鼠(90只).利用随机分组法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每组30只,A组即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治疗),B组即环孢素A缓释系统(CsA DDS)前房植入组,C组即10 μg/ml CTLA4-FasL双功能蛋白浸泡角膜植片组.术后比较3组间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并分别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4+T细胞,逆转录PCR(RT-PCR)检测CD80、CD8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mRNA,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查凋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A、B、C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分别为(14.3±1.3)、(58.0±2.8)、(106.3±17.5)d.C与A组、C与B组、B与A组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术后A组角膜植片中炎性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以CD4+T细胞浸润为主;B组角膜植片中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C组角膜植片中浸润的CD4+T细胞数量在术后7 d达到最多,之后发生骤减.RT-PCR检查可见在术后3 d A组和B组角膜和虹膜组织表达CD86 mRNA,术后7 d表达CD80 mRNA,而在相同时间点上C组均减弱表达CD86和CD80mRNA.术后14 d,A组发生排斥的角膜中可检测到IL-10、TNF-α、IFN-γ mRNA,B组和C组则检测不到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TUNEL检查显示术后7 d C组角膜和虹膜组织中分布着大量发生凋亡的单核细胞,而A、B组均未观察到细胞凋亡现象.结论 CTLA4-FasL双功能蛋白既能阻断T细胞活化所需的CD28-CD80/CD86共刺激信号途径,又能诱导T细胞凋亡,通过双重作用机制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从而有效地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2(Toll like receptor,TLR2)/MyD88信号系统在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取14只SD大鼠为供体,28只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28个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建模后分为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14只(6只用于术后观察排斥情况),同种异体角膜移植TLR2单克隆抗体组14只(6只用于术后观察排斥情况).另选16只Wistar大鼠,分为同种自体角膜移植组8只,正常对照组8只.3个手术组大鼠分别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TLR2单克隆抗体组给予0.5 g·L-1TLR2单克隆抗体,分别于术后0d、2d、4d、6d、8d分5次经球结膜下注射给药.正常对照组、同种自体角膜移植组及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给等量生理盐水.术后每天于裂隙灯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并用排斥反应指数评分.第9天取材,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术后随时间变化各手术组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混浊和新生血管生长,以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最为明显.HE染色结果显示在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基质层出现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而在同种自体角膜移植组和TLR2单克隆抗体组中炎症反应较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TLR2和MyD88分子在正常对照组、同种自体角膜移植组及TLR2单克隆抗体组的角膜上皮中均有微量表达,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上皮、基质细胞中TLR2和MyD88分子的表达明显增多,尤以基质层明显.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组织TLR2 mRNA、MyD88 mRNA的表达较同种自体角膜移植组(P =0.000、0.004)和正常对照组(P=0.000、0.000)显著增加,两者的表达亦较TLR2单克隆抗体组显著增加(P =0.000、0.003).结论 TLR2单克隆抗体抑制TLR2及其下游信号分子MyD88的表达;TLR2/MyD88信号系统参与了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影响了角膜植片的转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角巩膜穿孔伤一期急诊手术在视功能重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对168眼角巩膜穿孔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单纯角巩膜修补术3 6眼,角巩膜修补 虹膜复位术93眼,巩膜修补 热凝 硅胶外加压术2眼,角巩膜修补 白内障摘出2 4眼。角膜修补 白内障摘出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3眼。结果 全部病例伤口均甲级愈合。术前视力无光感6眼,光感~0 . 0 4者84眼,0. 0 5~0 .2 5者71眼,0 . 3~1. 0者7眼。术后视力无光感4眼,光感~0. 0 4者3 9眼,0. 0 5~0. 2 5者92眼,≥0 . 3者3 3眼。脱盲率5 2 . 2 2 %。脱残率3 6. 62 %。结论 角巩膜穿孔伤一期手术水平决定了伤眼治疗结果,应把角巩膜伤口的缝合视为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12.
13.
冯联兵  刘祥朝 《眼科研究》1992,10(4):237-240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间接法及硫代巴比妥酸方法对实验性兔眼球透热术后房水的纤维连接蛋白及丙二醛进行了测定,并对术后组织病理进行了观察。表明兔眼术后房水中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1周时达高峰,1个月时基本降到正常。房水中纤维连接蛋白含量3天至1周时下降明显。讨论了房水中丙二醛及纤维连接蛋白的含量变化及术后组织病理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16.
川芎嗪眼部电离子导入治疗玻璃体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电离子导入治疗玻璃体出血的疗效及机理。方法:将兔实验性玻璃体出血模型18只(36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2组,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观察出血的自然转归;用药组: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电导入治疗。分不同时间点抽取兔房水和玻璃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房水和玻璃体中的药物浓度。用检眼镜观察眼底的可见度,以判断玻璃体出血吸收的情况。结果:对兔实验性玻璃体出血,川芎嗪注射液电离子导入组出血吸收较对照组快。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电离子导入法可促进玻璃体出血的吸收,缩短病程,是一种简易有效的眼局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角度外斜视安全、有效、简便的手术方法,观察手术效果。方法39例外斜视病例按照斜视度大小分为A、B、C三组,采用外直肌超常量后徙术、外直肌常量后徙加内直肌缩短术以及外直肌超常量后徙加内直肌缩短术三种术式,术后1月测量原在位斜视度。结果A组中三种术式正位率无显著性差异,B组中三种术式正位率有显著性差异,C组选用的二种术式正位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传统的外直肌常量后徙加内直肌缩短术在眼位正位率上更具有稳定性。外直肌超常量后徙术对于一定度数内的大角度外斜视有效。随着外斜视度数的增大,可采用外直肌超常量后徙术合并内直肌缩短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眼位对主动追踪效果的影响。方法以金属环模拟虹膜及瞳孔,其上置3.5 mm厚透明PMMA板模拟角膜,将该模拟装置置于MEL-70准分子激光主动追踪系统下,分别标记模拟装置在中央位置及位置偏移5 mm及10 mm后主动追踪系统所指示切削中心位置,观测两种位置偏移引起的追踪效果偏差量。结果偏差量分别为0.15mm及0.25 mm。结论眼位对主动追踪有影响,这种影响对常规屈光手术是可接受的,对高阶像差的影响则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谢汝欣  黄敏丽 《眼科新进展》2016,(12):1184-118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且最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之一,现已成为20~74岁人群致盲的首要原因。其病理改变主要包括早期的神经细胞凋亡以及后期新生血管形成。米诺环素作为一种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除了具有抗菌、抗炎症反应外还有抗新生血管、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着重于米诺环素对DR的抑制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米诺环素抑制DR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米诺环素在DR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屈光不正对人眼微扫视性眼球运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17例和无屈光不正的受试者17例,按照屈光状态与眼别进行分组。屈光不正者未戴镜矫正条件下17只主导眼为ADa组,17只非主导眼为ANa组;屈光不正者戴镜矫正条件下17只主导眼为ADb组,非主导眼为ANb组;正常受试者主导眼为ND组,非主导眼为NN组。采用高速眼球运动记录系统对受试者双眼分别进行注视性眼球运动记录。采用自编的Matlab程序对微扫视性眼球运动成分进行识别、提取和分析。对各组微扫视幅度、峰值速度、发生频率、微扫视间隔时间等量化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两两比较采用Turkey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组间平均微扫视幅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Da组(5.42%±0.26%)、ANa组(5.48%±0.25%)较ADb组、ANb组、ND组、NN组幅度变异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7,P〈0.01);ADa组[(55.25±2.40)°/s]、ANa组[(54.51±1.77)°/s]微扫视峰值速度较ADb组、ANb组、ND组、NN组小(F=311.84,P〈0.01);ADa组[(1.56±0.03)Hz]、ANa组[(1.57±0.05)Hz]微扫视发生频率较ADb组、ANb组、ND组、NN组低(F=155.25,P〈0.01);ADa组[(558±23)ms]、ANa组[(555±22)ms]微扫视间隔时间较ADb组、ANb组、ND组、NN组长(聘102.12,P〈0.01);屈光不正者戴镜或不戴镜及正常受试者主导眼与非主导眼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屈光不正者戴镜条件下与正常受试者比较,各项指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屈光不正可影响人眼微扫视性眼球运动的行为,表现为微扫视幅度变异度增加、峰值速度降低、发生频率降低及微扫视间隔时间延长。戴镜可矫正屈光不正患者微扫视的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