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造血干细胞如何在移植后归巢至骨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令人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最新的研究表明骨髓造血微环境对造血干祖细胞特异性归巢至骨髓及其增殖、分化起精细的调节作用。不同来源的造血干细胞表达不同的粘附分子,可能与其归巢后不同的造血重建特性有关。已证实几种黏附分子和细胞因子与造血干细胞的归巢和动员密切相关,现已尝试探讨其分子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对造血干细胞进行巨量的体外扩增可能会损害其归巢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细胞黏附与造血干祖细胞的归巢及动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干细胞如何在移植后归巢至骨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令人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最新的研究表明骨髓造血微环境对造血干祖细胞特异性归巢至骨髓及其增殖、分化起精细的调节作用。不同来源的造血干细胞表达不同的黏附分子,可能与其归巢后不同的造血重建特性有关。已证实几种黏附分子和细胞因子与造血干细胞的归巢和动员密切相关,现已深度探讨其分子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对造血干细胞进行巨量的体外扩增可能会损害其归巢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1):830-834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C)定向发育为CD+34/ Sca-1+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的实验方法.方法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 3,IL-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分阶段首先诱导ESC形成富含CD+34/ Sca-1+细胞的胚胎体(embryoid body,EB),然后分别观察EB细胞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体系和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培养体系中进一步分化为HSC的情况.结果VEGF联合其他细胞因子能有效促进EB中HSC的形成,CD+34/ Sca-1+细胞数高达(13.72±1.92)%.收获此阶段的EB进一步诱导发现,甲基纤维素培养体系造血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在甲基纤维素中CD+34/ Sca-1+细胞数最高只能达到(20.52±2.78)%,而基质细胞中CD+34/ Sca-1+细胞数可达(34.60±3.71)%(t=5.26,P<0.001)以上,且来自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的造血分化细胞在造血集落培养时能形成类型和数量更多的造血克隆.结论使用VEGF联合SCF、IL-3、IL-6、EPO分阶段诱导ESC形成富含CD+34/ Sca-1+细胞的EB,并进一步在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中扩增,是体外诱导ESC发育为HSC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该文将着重探讨非肾脏来源的成体干细胞移植在治疗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尽管骨髓造血干细胞(hematopietic stem cell,HSC)移植治疗肾脏疾病的机制存在争议,但是研究表明骨髓HSC能促进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gA肾病和狼疮性肾炎等肾脏疾病的修复.间充质干细胞能归巢到受损肾脏,并通过旁分泌/自分泌机制,分泌细胞因子和释放微泡,发挥激活肾内细胞、促进血管生成、抑制氧化应激、抗凋亡、抗炎和抗纤维化等效应.成纤维细胞、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尿液上皮细胞均可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并通过诱导分化成特定类型的肾脏细胞.诱导肾脏疾病特异的多能干细胞为解决肾脏移植中肾源不足和治疗肾脏疾病(如糖尿病肾病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等遗传性肾脏疾病),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通过预处理克服受者免疫屏障,然后输注正常供体的造血干细胞(HSC),替代重型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受者体内基因缺陷的HSC,从而重建受者正常红系造血,是目前临床唯一可根治重型β-地贫的治疗方法。1982年Thomas等报道同胞骨髓移植(BMT)治疗一例重型β-地贫首获成功,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超过3000例重型β-地贫患者接受各种HSCT[1]。供体HSC的来源由最初单一骨髓发展到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和脐带血。  相似文献   

6.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是一类组织特异性干细胞,是一群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原始造血细胞,有高度自我更新、多向分化、跨系分化与重建长期造血的潜能、以及损伤后具有再生能力的细胞,除此之外,还具有广泛的迁移和特异性归巢的特性,能优先定位于相应的造血微环境,定向分化、增殖为不同的血细胞系,最终能形成完整的造血系统[1].  相似文献   

7.
基质细胞是构成骨髓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系造血细胞增殖、分化、成熟、迁入血窦并最终进入外周循环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基质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和网状细胞等.这些细胞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胞外基质和细胞直接接触调控造血的全部过程,基质细胞造血微环境的紊乱将直接造成各种血液和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一种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 (embryonicstemcell,ESC)定向发育为CD 3 4 /Sca 1 造血干细胞 (hematopoieticstemcell,HSC)的实验方法。方法 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cellgrowthfactor ,VEGF)、干细胞因子 (stemcellfactor ,SCF)、白细胞介素 3(interleukin 3,IL 3)、白细胞介素 6 (interleukin 6 ,IL 6 )和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分阶段首先诱导ESC形成富含CD 3 4 /Sca 1 细胞的胚胎体 (embryoidbody ,EB) ,然后分别观察EB细胞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体系和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培养体系中进一步分化为HSC的情况。结果VEGF联合其他细胞因子能有效促进EB中HSC的形成 ,CD 3 4 /Sca 1 细胞数高达 (13 72± 1 92 ) %。收获此阶段的EB进一步诱导发现 ,甲基纤维素培养体系造血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 ,在甲基纤维素中CD 3 4 /Sca 1 细胞数最高只能达到 (2 0 5 2± 2 78) % ,而基质细胞中CD 3 4 /Sca 1 细胞数可达 (34 6 0± 3 71) % (t=5 2 6 ,P <0 0 0 1)以上 ,且来自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的造血分化细胞在造血集落培养时能形成类型和数量更多的造血克隆。结论 使用VEGF联合SCF、IL 3、IL 6、EPO分阶段诱导ESC形成富含CD 3 4 /Sca  相似文献   

9.
使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诱导分化为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 cells,HSC)解决移植供体来源匮乏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问题.我们使用小鼠ESC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HSC,并移植给骨髓摧毁模型小鼠,观察重建体内造血的情况,借以评价其功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ESC)定向分化来源的造血干细胞(HSC)体内重建造血功能的作用。方法将小鼠E14.1胚胎干细胞采用三步诱导法在体外分化发育为HSC,流式细胞仪检测HSC表面标志性抗原CD34^+/Sca-1^+的表达,体内畸胎瘤形成实验检测其致瘤性,造血克隆形成(CFU)实验观察其体外造血集落形成情况,免疫磁珠分选纯化HSC移植给经亚致死剂量γ射线照射的雌性小鼠观察其体内重建造血的功能。结果多种造血刺激因子联合应用能有效促进ESC发育为含丰富造血前体细胞的胚胎体(EB),诱导14 d后,EB中CD34^+/Sca-1^+细胞数达峰值,为(13.72&#177;2.07)%。收获此阶段的EB行第二步诱导分化16 d后,CD34^+/Sca-1^+细胞数可增至(24.62&#177;2.50)%,CFU培养出现红系和粒系造血克隆;在骨髓基质细胞加胎肝基质细胞上清液培养体系中进行第三步诱导分化15 d后,CD34^+/Sca-1^+细胞达峰值,为(58.64&#177;4.20)%,CFU培养能形成较多的红系、粒系/巨噬细胞系及混合细胞集落,W right-G iemsa染色显示为原始的造血细胞。此阶段的HSC经分选纯化后移植给经γ射线照射后的小鼠,移植组小鼠+10 d造血功能开始恢复,观察40 d后除血小板恢复较慢外,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已接近正常,植入率为71.4%,存活率为43.0%,染色体检测证实已由受体鼠的XX转为供体鼠的XY。结论采用分阶段诱导的方法,可在体外定向诱导小鼠ESC分化发育为HSC,此来源的HSC较安全,无致瘤性,并具备体内重建造血功能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