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总结胆胰结合部切除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临床疗效。方法:7例壶腹周围癌行十二指肠降部切除、胆总管及部分胰头组织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定期随访,进行临床评估;结果: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肠、胰、胆瘘及继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个月至30月不等,其中1例术后一年颅内转移衰竭死亡,其余6例至今健在。结论:胆胰结合部切除术治疗壶腹癌具有损伤小,根治率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胰头及壶腹部癌手术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及提高术后生存率。方法总结39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治疗经验。结果对39例胰头及壶腹部癌患者根据肿瘤不同分期行不同范围扩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并行改良Child重建术。切除范围注重区域性整块切除,包括周围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采用胰肠、胆肠端侧吻合。手术时间4.0~6.5h(平均4.6h),术中平均失血500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3.1%。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46.2%、23.1%。结论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应由专业组人员完成。不同范围的清扫可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胰肠、胆肠端侧吻合操作不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治疗方法与壶腹癌预后的关系,提高对该疾病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Vater壶腹癌的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分析不同治疗方法与壶腹癌预后的关系。结果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4例,术后并发症9例(37.5%);行局部切除21例,术后并发症2例(9.5%);行姑息手术治疗27例,术后并发症3例(11.1%);局部切除组及姑息引流组术后并发症少于胰十二指肠切除组(P〈0.05),局部切除组及胰十二指肠切除组的术后生存率均高于姑息引流组(P〈0.05)。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壶腹癌最有效的方法,而选择局部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在治疗早期壶腹癌患者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05~2012-05我科收治的15例胰头癌(Pancreatic head carcinoma PHC)及壶腹周围癌(vater ampulla carcinoma,VPC)患者行捆绑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外科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胰头癌(Pancreatic head carcinoma PHC)患者8例,壶腹周围癌(vater ampulla carcinoma,VPC)患者7例。全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均为捆绑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全部治愈。其中1例术后发生胰漏,后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胰头癌(Pancreatic head carcinoma PHC)及壶腹周围癌(vater ampulla carcinoma,VPC)患者行捆绑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方式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出现并发症率低,有效提高了病人治愈率,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5.
我院最近21年间,手术治疗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共351例(胰头癌211例,壶腹周围癌140例)。手术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72例(20.5%),内引流术183例(52.2%),剖腹探查活检96例(27.3%)。在7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中有1例手术死亡,手术死亡率为1.3%,用我们改良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式,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壶腹周围癌的切除率(40%)比胰头癌(7%)高,且切除后平均生存时间也比胰头癌长;故对壶腹周围癌应首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不能切除的胰头 应作内引流术。  相似文献   

6.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治疗胰头及壶腹周围癌的体会王万祥杨成旺寿乃延(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关键词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癌,壶腹周围中图法分类号R574,51手术切除是治疗胰头及壶腹周围癌的有效办法,我院于1992-10~1997-11,共施行胰头十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淮滨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观察组行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和术后生存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总数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阳性淋巴结清扫数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和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治疗胰腺癌均具有显著疗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可彻底清扫淋巴结,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防止癌肿转移,更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及胰头部肿瘤36例,手术死亡率2.8%,手术并发症胰瘘发生率19.4%,胆瘘11%,出血5.5%。随访结果,乏特氏壶腹癌5年生存率46.1%;10年生存率33.3%;胰头癌5年生存率14.3%。对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胰十二指肠切除消化道重建术1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胰头壶腹周围以及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的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方法:16例胰头及壶腹周围及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采用两种不同的重建手术方式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行胰肠重建改进术7例,无并发症发生;行未改进术9例,并发胰瘘2例(12.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最关键、问题最多、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胰肠重建,采用稳妥的方法,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扩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胰头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胰头癌在本院行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的55例患者,根据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分为标准组(n=22)与扩大组(n=33)。标准组行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及标准淋巴结清扫,扩大组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扩大淋巴结清扫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但不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Papnrocvriedaetisc othdeuo odnelnyec ctohmanyce ( tohfe c uWrehi pfoprle p aptrioecnetsdu wreit)hperiampullary adenocarcinoma· In recent decades, aremarkable rise in resectability rate with considerablereduc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rates have beenaccomplished due to the improvements in surgical andanaesthetic techniques, critical care and other relatedfields·However, the reported 5 year survival rates arestill between 5% and 25%·To improve long termsurvival rates for patients with p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期)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39侧)cN0期DTC患者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观察术后近远期的临床疗效。结果: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41.03%(16/39)。36例中有1例暂时性声音嘶哑,无永久性低钙抽搐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6年有3例Ⅵ区淋巴结阳性患者术后颈侧区复发再次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结论:cN0期D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常见,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应常规清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头癌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模式及胰头癌扩大切除术的适用范围。 方法 按日本胰腺协会(Japanese Pancreas Society,JPS)制定的胰腺癌研究通则对126例胰头癌扩大切除标本行淋巴结分组(1~18组)并计数,其中包括3例有肝转移的胰腺癌病例,分析淋巴结各组的转移频率、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间的关系。 结果 126例胰头癌扩大切除标本中88例有淋巴结转移,移频率由高到低排列前3位的依次是13组、14组和17组。15例有16组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14例同时伴有13组、14组或17组淋巴结转移,另1例仅有16组淋巴结转移;3例有肝转移的病例不伴有16组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大小及肝脏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淋巴结的广泛转移和早期发生远处转移是导致胰腺癌高度恶性的原因,无远处转移的患者才能从胰十二指肠扩大切除术中获益。  相似文献   

14.
区域淋巴结廓清在胰头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胰头癌根治术加区域淋巴结廓清对提高手术根治效果和生存率的作用。方法:对21例胰头癌患者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基础上扩大手术切除的范围,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淋巴结廓清。分析其临床和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有11例(52%)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其中,淋巴结癌转移率以肠系膜根部(14组)和胰头后(13组)最高,其次为胰头前(17组)、肝动脉旁(8组  相似文献   

15.
胸段食管癌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62例胸段食管癌采用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全组262例共清扫淋巴结5766枚,平均22枚/例,其中749枚见淋巴结转移,全组152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8.1%。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方向主要向中上纵隔及颈部,中段癌颈、胸、腹三区域皆可转移。胸下段癌主要向中下纵隔及腹部转移。结论胸段食管癌的预后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生物学特性、淋巴结转移个数及范围等因素密切相关。胸上段、中段癌可选择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胸下段癌慎选该术式。该术式有利于提高手术根治率及临床病理分期的准确性,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率,特别是少数淋巴转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李洪明  刘林  袁抒 《四川医学》2011,32(8):1229-1231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癌常见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对26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胰头癌17例,壶腹部癌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1例,胆囊空肠吻合术8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3例。结果本组胰头癌与壶腹癌手术切除率分别为11.76%(2/17)与22.22%(2/9),总手术切除率为15.4%(4/26),切除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术后并发症:胰瘘,胆瘘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无腹腔感染,无肝功能衰竭,无肝肾综合征,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胸水,肺部感染各有2例。结论壶腹周围癌的手术方式中,以根治术的效果最好,而在不能行根治术的患者中,姑息性手术以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疗效最佳,并且胆管癌的预后优于胰头癌。  相似文献   

17.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 JD  Wang WG  Xu JL  Gao ZR  Shao LF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5):3197-3200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指导食管癌淋巴结清除术及为术后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23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及病理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特点。结果全组共清除3689组淋巴结(8603枚),淋巴结转移率47.2%,淋巴结转移度10.3%;Tis期食管癌无淋巴结转移,T1期以后各期食管癌均可见淋巴结转移。不同T分期胸段食管癌间,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407,P=0.000和x^2=118.438,P=0.000);随T分期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均增加,两者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1,P=0.000;r=1,P=0.000);不同病理类型的胸段食管癌间,其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x^2=6.284,P=0.179),而淋巴结转移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84.577,P=0.000),食管腺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均明显高于食管鳞癌;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上下双向性和跳跃性;各段食管癌均可以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最高。结论食管癌淋巴结清除应适度,应重视对腹腔淋巴结的清除;在保证手术的相对彻底性的基础上,根据淋巴结转移趋势及其他一些指标,尽早接受合理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才应该是食管癌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②方法 应用胃癌根治术联合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胃窦癌侵及胰头病人1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胃窦癌侵及胰头为本手术手适应证,第1,2站淋巴结转移者临床疗效满意,手术安全性高;第3站淋巴结转移或第16组淋巴结阳性应视为本手术的禁忌证。④结论 胃癌根治术联合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胃窦癌侵及胰头,能达到预期的根治目的,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生 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壶腹癌中抑癌基因P16蛋白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45例壶腹癌及11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P16蛋白及PCNA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16蛋白在壶腹癌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蛋白表达阳性与是否侵犯胰头及肿瘤大小无关;P16蛋白与PCNA的表达呈明显  相似文献   

20.
杨明 《实用全科医学》2007,5(7):575-57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本组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17例,患侧腺叶、峡部全切加对侧部分切除13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加对侧次全切22例,甲状腺全切9例,1例峡部癌行峡部全切加双侧腺叶次全切。对30例颈淋巴结肿大和5例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阳性的NO患侧行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以下简称颈清),其中患侧改良颈清28例,患侧根治颈清3例,双侧改良颈清4例;27例NO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阴性未进一步颈清。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治疗性颈清组淋巴结转移74.3%(26/35),中央区淋巴结受累88,5%(23/26)。随访4—6年2例高龄患者死于其他疾病,1例颈部复发合并肺转移带瘤生存。3例淋巴结复发再次手术无瘤生存。治疗性颈清组与中央区清扫组复发率分别为5.7%(2/35),7.4%(2/27)(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宜根据具体情况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或加行对侧次全(或大部)切除;淋巴结肿大者应予患侧治疗性颈清;对于NO病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并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阴性者观察随访,阳性者行患侧治疗性颈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