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吴万文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325-1325
目的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随访情况。结果120例患者中10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出口梗阻(BOO)(Ⅱ级7例、Ⅲ级33例、Ⅳ级25例、V25例、Ⅵ级10例),未合并其他动力学异常的BOO患者41例;术后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残尿量、IPSS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术后6例尿失禁,8例排尿困难,10例尿频、尿急,满意度80%。结论尿流动力学指标可以为前列腺增生提供准确理论数据,对手术治疗及预后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前列腺摘除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前列腺摘除术后排尿困难病例资料。结果其中后尿道狭窄8例,逼尿肌功能障碍2例,尿道内口闭锁2例,后唇瓣膜2例,腺体残留、增生复发和前列腺癌各1例。结论尿道狭窄是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尿流动力学检查对术后症状的分析,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不同术式术后出现下尿路症状的病因及对策.方法 对89例前列腺增生症者采用不同术式术后仍伴下尿路症状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行尿动力学检测及其他技术检查.结果 开放组主要原因依次为逼尿肌收缩无力(42.1%)、逼尿肌不稳定(36.8%)、膀胱低顺应性(31.5%).HIFU组主要原因依次为膀胱出口梗阻(57.5%)、逼尿肌不稳定(48.5%)、逼尿肌收缩无力(45.5%).电切组主要原因依次为膀胱出口梗阻(45.9%)、逼尿肌不稳定(24.3%)、尿失禁(18.9%).3组数据经x2检验在膀胱出口梗阻和逼尿肌收缩无力项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对分析前列腺增生症不同术式术后存在下尿路症状的原因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由前列腺增生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进而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尿动力学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 35例患者全部行尿动力学检查,均提示逼尿肌收缩无力,诱发存在逼尿肌不稳定收缩者8例,伴膀胱内压达40 cm H2O以上,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留置18F尿管,8周后拔除,排尿通畅。27例逼尿肌无力患者门诊留置导尿,2个月后再次复查尿动力学检查,23例提示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压力达60 cm H2O以上,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愈;余4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几乎无任何改善,行膀胱造瘘治疗。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术前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膀胱逼尿肌损伤程度进行认真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经留置尿管后大多数患者膀胱功能可恢复。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手术前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的意义,对55例BPH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的残余尿测定、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表明,55例均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行BPH手术后,症状改善率92%,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梗阻得到解除,膀胱功能得到改善。不稳定性膀胱和低顺应性膀胱分别由术前的14例降至术后的6例,2例术前逼尿肌无力(高顺应性膀胱)术后无改善。结论:BPH患者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明确有无BOO,了解膀胱顺应性和逼尿肌收缩功能及尿道压力,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列腺电切术后再次排尿困难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6年2月以来收治的80例前列腺电切术后再次排尿困难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尿道狭窄6例,继发出血3例,腺体残留1例,尿路感染1例,再发前列腺癌1例,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2例.结论 尿道狭窄、继发出血、腺体残留是发生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术前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控制感染及精细的手术操作,可以减少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BPH)手术适应证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0例BPH患者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的残余尿测定、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以及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110例BPH患者中均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术后BPH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各项尿流动力学指标都得到改善,梗阻得到解除,膀胱功能也得到相应的改善。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测可以判断BPH患者是否存在BOO以及了解逼尿肌及评价膀胱功能,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良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留置尿管患者的应用.方法 对23例前列腺增生留置尿管患者进行术前改良尿动力学检查,将结果作出的评价与术后效果对比.结果 术后有2例患者未达满意疗效.全部病例手术结果与检查评价相符.结论 改良尿动力学检查可应用于前列腺增生留置尿管患者中,它能对膀胱顺应性和术后效果评估提供量化参数,有助于预测手术效果和防范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尿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并评价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对指导BPH治疗的价值。方法对119例BPH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估(QOL)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119例患者中有4例可疑梗阻,3例无梗阻,7例逼尿肌收缩乏力,105例膀胱出口梗阻(BOO)。BOO患者中伴不稳定膀胱41例(39.05%),低顺应性膀胱19例(18.10%),不稳定膀胱合并低顺应性膀胱16例(15.24%)。根据测定结果选用不同方法治疗,其中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103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2例,膀胱造瘘术7例,保守治疗7例。治疗后4~6个月复查,比治疗前症状明显改善,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明确BPH患者有无BOO及梗阻程度如何,又可了解膀胱功能和逼尿肌稳定性,为临床鉴别诊断、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提供依据,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2例BPH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4例单纯性BPH患者(对照组)按照国际尿控协会(ICS)推荐的标准方法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两组的尿流动力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和照组比较,膀胱初尿意容量、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最大尿流时逼尿肌压力、顺应性增高、逼尿肌不稳定、膀胱出口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加重BPH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于BPH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能提供客观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通过术前尿动力学检查预测、评估其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方法对156例BPH患者术前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对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术前膀胱出口梗阻(BOO)合并膀胱逼尿肌功能损害较轻或基本正常的患者术后疗效理想,其他合并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IDC)的大部分患者术后1个月内恢复,排尿通畅,尿频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术后6个月仍疗效不佳的31例患者中,术前逼尿肌不稳定(D I)6例;逼尿肌低顺应性9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A)13例;膀胱出口仍有梗阻3例。结论造成BPH术后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与逼尿肌的功能受损有关。尿动力学检查能正确判断患者是否有BOO,还可评估膀胱逼尿肌功能,从而对BPH的治疗方案,治疗时机的选择,特别是对术后疗效的预测、评估及查明疗效不佳的原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贵书  李家泉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463-146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术前尿动力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对306例患者术前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对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膀胱出口梗阻(BOO)合并膀胱逼尿肌功能损害较轻,或基本正常的患者术后疗效理想,合并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IDC)的大部分患者术后1个月内恢复,排尿通畅、尿频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术后半年仍疗效不佳的60例患者中,术前逼尿肌不稳定(DI)13例,逼尿肌低顺应性17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A)25例,膀胱出口仍有梗阻5例.结论:造成BPH术后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与逼尿肌的功能受损有关.尿动力学检查能正确判断患者是否有BOO,还可评估膀胱逼尿肌功能,从而对BPH的治疗方案、治疗时机的选择,特别是对术后疗效的预测、评估及查明疗效不佳的原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中叶增生症患者尿动力学特点。方法就155例BPH患者的尿动力学资料,筛选65例中叶增生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中叶增生的膀胱出口梗阻为92%,逼尿肌不稳为51%,两者皆明显高于非中叶增生患者,低顺应性膀胱发生率为32%,明显高于非中叶增生患者的12%。结论良性前列腺中叶增生患者梗阻症状明显,就诊时间早,病程短,皆有适合手术指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且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中叶增生患者临床尿动力学特点。方法:搜集26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尿动力学资料,对114例中叶增生(中叶增生突入膀胱长度≥2.0cm)组(A组)及150例非中叶增生或中叶增生不明显(中叶增生突入膀胱长度<2.0cm)组(B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中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不稳定、低顺应性、收缩亢进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良性前列腺中叶增生患者梗阻症状明显,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经尿道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的临床经验。方法对41例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患者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加膀胱颈切开术。结果最大尿流率(Qmax)从3.5—14ml/s,平均9.3ml/s上升至16.5—26ml/s,平均21ml/s;残余尿量(PVR)从55—230ml,平均105ml下降至10—45ml,平均15.5ml,所有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无排尿困难、尿失禁发生。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加膀胱颈切开术是治疗小前列腺增生引起膀胱出口梗阻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并急性尿潴留(AUR)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时评估膀胱尿道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随机选择的36例已留置尿管的BPH并AUR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且同日行血清PSA测定并分为两组,A组16例(≤8ng/ml)和B组20例(〉8ng/m1),分析血清PSA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36例患者血清总PSA(t-PSA)(11.98±6.15)ng/ml,游离PSA(f-PSA)(2.74±0.64)ng/ml,两者均与前列腺体积、膀胱出口梗阻(BOO)、逼尿肌收缩力有相关性(r分别为0.327、0.469,0.272、0.336,0.414、0.419,P值分别为〈0.01、0.01,0.05、0.01,0.01、0.01),f/tPSA与前列腺体积有相关性(r=0.231,P〈0.05),而与BOO、逼尿肌收缩力均无相关性。逼尿肌收缩力受损在A组中占81.3%(13/16),B组中占30%(6/20)。结论对已留置尿管2d以上的BPH并AUR患者,血清PSA高低可间接反映患者逼尿肌收缩力强弱,PSA≤8ng/ml者,其收缩力受损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尿道汽化切除术在伴有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伴膀胱出口梗阻(BOO)症状的前列腺癌(PCa)患者33例.对18例术前确诊经治疗后仍存在梗阻的PCa患者,手术以切除引起梗阻的癌组织,使尿路通畅为目的 .对15例术前未确诊患者按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切除,7例患者术中冷冻切片确诊PCa后,同时行睾丸切除术.8例患者术后病理确诊后再行睾丸切除术和(或)抗雄激素治疗.结果 3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暂时性尿失禁5例,肉跟血尿9例.27例患者随访10~36个月.死于PCa 8例,平均生存31个月.死于其他原因5例.术后3个月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10.2±6.7)μg/L;剩余尿量平均(39.7±13.9)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8.7±1.6)分.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汽化切除术对伴有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有可靠的治疗作用,且在特定的情况下有协助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ransurethral plasma kinetic enucleation of prostate,TUPK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22例患者术前P/Q图检查及Schaefer分级和Lin-PURR定量分析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出口梗阻(其中Ⅲ度7例,Ⅳ度8例,Ⅴ度4例,Ⅵ度3例),逼尿肌收缩强度弱加4例、正常减11例、正常加5例和强烈2例,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与术前相比,IPSS评分由(23.43±3.75)分下降到(11.73±3.89)分,最大尿流率由(6.71±3.54)ml/s上升至(16.37±5.49)ml/s,而最大尿流率时膀胱逼尿肌压由(78.67±23.15)cmH2O下降至(38.29±27.43)cmH2O,膀胱容量由(257.84±123.68)ml升至(378.67±182.15)ml,前列腺长度明显减小,而压力变化不明显。结论TUPKEP可显著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膀胱流出道梗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