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随着肿瘤免疫研究的进展,使用流式细胞术或免疫组化等技术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或肿瘤组织中T淋巴细胞亚群,以期准确了解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实现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并对确定治疗方案、判断临床疗效、评估预后提供临床依据等已成为临床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此,本文就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研究进展及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检测136例卵巢癌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_4、T_8亚群出现紊乱;T_4/T_8值明显下降(P<0.001)。卵巢上皮性腺癌患者术后化疗随机分3组:化疗加干扰素组11例,化疗加中药组14例,单纯化疗组13例。每例接受5个疗程化疗,每次化疗前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化疗加干扰素和配合中药组T_4/T_8值较单纯化疗组上升,同时可以减轻胃肠道反应和减少骨髓的抑制,有利于提高卵巢癌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痛经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痛经患者月经周期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分析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免疫状况。方法 :原发性痛经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 10例 ,分别于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取静脉血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浆CD4 + 、CD8+ 百分比值。结果 :原发性痛经患者月经期、卵泡期CD4 + 百分比值及CD4 /CD8的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原发性痛经患者整个月经周期CD8+ 百分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原发性痛经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PV阳性不同级别宫颈病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为后续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高危性HPV阳性患者,其中CINⅡ~Ⅲ53例、宫颈癌31例、宫颈炎和CINI 41例(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重要指标CD3总T细胞计数、CD4辅助/诱导T细胞计数、CD8抑制/杀伤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CD3总T细胞绝对计数、CD4辅助/诱导T细胞绝对计数、CD8抑制/杀伤T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比值随着宫颈病变加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阳性高级别宫颈病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宫颈癌患者降低最显著。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可用于宫颈癌患者的免疫检测,并为预后的评估和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肿瘤的发生和生长被认为是由于肿瘤侵蚀力和宿主防御机制之间的失调所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CMIR)受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调节,此乃杀灭肿瘤细胞的重要机制。细胞介导免疫的测量方法之一是  相似文献   

7.
应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检测96例女性盆腔肿块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结果表明,卵巢良性肿瘤和子宫肌瘤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T亚群分布在正常范围内。卵巢癌T4淋巴细胞亚群下降(P<0.01),T8亚群明显上升(P<0.001),T4/T8值下降(P<0.001)。提示卵巢良、恶性肿瘤之间T亚群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自20多年前E玫瑰花环试验报道以来,又先后有人研究证实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肝癌及卵巢癌等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及免疫功能紊乱[1,2]。本研究通过对子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检测,期望能对子宫颈癌患者的免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 (URSA)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斑点 (ELISPOT)法对 30例URSA患者和 2 4例正常妇女 (对照 )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 4 辅助性T淋巴细胞 (Th细胞 )亚型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相比 ,URSA患者外周血中CD 4 辅助性T淋巴细胞百分率增多 (分别为 45 %、6 0 % ,P <0 0 5 ) ,Th1细胞的百分率升高 (14%与 2 6 % ,P<0 0 1) ,Th2细胞的百分率降低 (2 0 %与 7% ,P <0 0 5 ) ,Th1/Th2细胞比值增大 (0 73与 3 80 ,P<0 0 1)。结论 URSA的发生可能与CD 4 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增多及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
妊娠是一种特殊的免疫耐受状态,即母体对作为同种异体移植物的胚胎不发生排斥反应。尽管多方探求,这种耐受的机制仍不清楚。也有人通过观察孕妇外周血 CD4~+细胞亚群的变化了解这一机制,但所选择的时间主要是在妊娠中、后期。本文作者首次对早孕期间的 CD4~+细胞进行大量系列研究。作者曾于1984年报道:初次妊娠妇女在孕期第10周时其 CD4~+细胞低于同龄非妊娠对照组。在妊娠第10~40周,CD4~+细胞逐渐回升,而在此期间,HCG 在不断下降。CD4~+细胞的百分比与 HCG 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早产发生时,母胎界面中自然杀伤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早产发生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足月妊娠分娩孕妇30例(正常妊娠组)和不明原因孕周满28周至不满37周无医学指针终止妊娠的孕妇30例(早产组)母胎界面底蜕膜组织中CD4+T细胞、CD8+T细胞、CD56+CD16+NK细胞百分比、Th1及Th2细胞的百分比.结果:①早产组患者CD4+T细胞、CD56+CD16+NK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CD8+T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②早产组Th1细胞、Th1/Th2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结论:母胎界面局部T淋巴细胞亚群、子宫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的改变及Th11细胞增多与不明原因自发性早产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了解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并探讨其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掺入法及OKT单克隆抗体,分别检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并采用妇科良性肿瘤患者作对照。结果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较妇科良性肿瘤患者显著降低(P<001),OKT4细胞显著减小(P<005),而OKT8细胞显著增多(P<005),OKT4/OKT8比值显著减少(P<005)。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临床分期越晚,其NK细胞活性越低,OKT4细胞越少,OKT8细胞越多,OKT4/OKT8比值越小。结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是低下的,且临床分期越晚,其免疫功能越低。提示患者的免疫功能与自身体内肿瘤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14.
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0例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UHA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同时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在主动免疫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以2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NNP组)、10例正常妊娠期妇女(NP组)作为对照。结果:UHA组主动免疫治疗前分化群(clusterofdifferentiationCD)CD_3细胞百分率与NNP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CD_8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NNP组(P<0.001),而CD_4/CD_8比率则明显高于NNP组(P<0.05);主动免疫治疗后,CD_8细胞的百分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CD_4/CD_8比率有明显下降(P<0.05),而且治疗后UHA组妊娠时CD,细胞的百分比和CD_4/CD_8比率均与NP组接近。提示: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的免疫发病机理可能与CD_8细胞数量的下降、CD_4/CD_8比率的上升有关;主动免疫疗法可以诱导CD_8细胞增殖;CD_4/CD_8比率可作为主动免疫治疗临床疗效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妇科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肿瘤生长和机体的免疫机能紊乱有关,其中最重要的免疫紊乱之一是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改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PBL亚群多表现为CD3、CD4和B细胞减少,CD8和N细胞增加,CD4/CD8比值下降,且与肿瘤负荷的变化密切相关。各种疗法均能改变PBL亚群的分布。利用PBL亚群检测,可协助了解患者免疫状况、观察病情、监测复发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时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38例[H.pylori+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2例;H.pylori+十二指肠溃疡(DU)5例;H.pylori-CSG 21例]儿童胃窦黏膜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各组患儿均在内镜检查下取胃窦黏膜作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及淋巴细胞提取,同时抽取外周肝素抗凝静脉血2mL。提取的淋巴细胞经CD3 FITC、CD4 PE、CD8 PerCP染色后行流式测定。其中,胃黏膜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以CD3设门。结果(1)胃黏膜CD+3(%)细胞的检出率分别为:H.pylori-CSG组3.14±2.03,H.pylori+CSG组4.58±2.30,H.pylori+DU组为6.49±4.49;(2)胃黏膜CD+3细胞中CD+4(%),CD+8(%)的相对比例及CD+4/CD+8值分别为:H.pylori-CSG组为19.81±9.25,47.30±12.83,0.43±0.19,H.pylori+CSG组为40.66±12.52,29.25±8.58,1.42±0.31,H.pylori+DU组为31.98±14.02,49.52±19.00,0.72±0.43。H.pylori+CSG组局部胃窦黏膜CD+4细胞、CD+4/CD+8比值明显高于H.pylori-CSG组,CD+8细胞则低于H.pylori-CSG组(P<0.01)。H.pylori+DU组CD+4、CD+4/CD+8比值也高于H.pylori-CSG组(P<0.05),但CD+8细胞无统计学差异。H.pylori+DU组CD+8细胞高于H.pylori+CSG组而CD+4细胞无统计学差异,CD+4/CD+8比值则低于H.pylori+CSG组(P<0.01)。(3)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在三组之间并无明显的差异。结论H.pylori+DU与H.pylori+CSG的宿主的T淋巴细胞反应并不相同,而局部胃窦黏膜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可能在儿童H.pylori感染的免疫致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CD45RO,CD4和CD8阳性的T淋巴细胞数量表达,探讨免疫细胞在EMs中的作用,为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D45RO,CD4和CD8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EMs患者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CD45RO,CD4和CD8阳性细胞,观察其分布特点并计数其密度,并与正常妇女子宫内膜对照。结果:EMs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增殖期与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中均存在CD45RO,CD4和CD8阳性的淋巴细胞,EMs组在位和异位内膜中CD45RO,CD8阳性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较在位内膜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和异位内膜中CD4阳性细胞较对照组略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和异位内膜中CD4/CD8的比值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和异位内膜之间比较CD4阳性细胞、CD4/CD8的比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的CD45RO,CD4和CD8阳性细胞表现为由增殖期到分泌期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中CD45RO,CD4及CD8阳性细胞无明显增殖期与分泌期的改变(P>0.05);对照组中CD45RO及CD4阳性细胞从增殖期到分泌期有增多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s组异位和在位内膜Ⅰ~Ⅱ期病例和Ⅲ~Ⅳ期病例之间CD45RO,CD4和CD8阳性细胞未发现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改变为EMs的发生提供条件,并对EMs的发生、发展和维持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CD45RO,CD4和CD8阳性的T淋巴细胞数量表达,探讨免疫细胞在EMs中的作用,为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D45RO,CD4和CD8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EMs患者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CD45RO,CD4和CD8阳性细胞,观察其分布特点并计数其密度,并与正常妇女子宫内膜对照.结果:EMs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增殖期与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中均存在CD45RO,CD4和CD8阳性的淋巴细胞,EMs组在位和异位内膜中CD45RO,CD8阳性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较在位内膜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和异位内膜中CD4阳性细胞较对照组略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和异位内膜中CD4/CD8的比值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和异位内膜之间比较CD4阳性细胞、CD4/CD8的比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的CD45RO,CD4和CD8阳性细胞表现为由增殖期到分泌期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中CD45RO,CD4及CD8阳性细胞无明显增殖期与分泌期的改变(P>0.05);对照组中CD45RO及CD4阳性细胞从增殖期到分泌期有增多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s组异位和在位内膜Ⅰ~Ⅱ期病例和Ⅲ~Ⅳ期病例之间CD45RO,CD4和CD8阳性细胞未发现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改变为EMs的发生提供条件,并对EMs的发生、发展和维持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孕晚期应用替比夫定(Ld T)对乙肝孕妇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降低乙肝高病毒血症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s Ag)阳性、乙肝e抗原(HBe Ag)阳性、HBV DNA≥106IU/ml的59例孕妇,根据孕晚期是否服用Ld T,分为Ld T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同时收集同期HBs Ag(+)、HBe Ag(-)、HBV DNA106IU/ml的孕妇30例为低病毒组,HBs Ag(-)的孕妇30例为正常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术分析Ld T对乙肝孕妇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25+Treg细胞(Tregs)的影响。结果:正常组、低病毒组、高病毒未治疗组和高病毒Ld T治疗组的CD3~+T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组比较,高病毒和低病毒组中CD4~+T细胞比例升高、CD8~+T细胞降低、CD4~+/CD8~+比值进一步升高,Tregs比例显著升高。经Ld T治疗后,T细胞亚群基本处于正常水平。与高病毒未治疗组相比,Ld T治疗组的CD4~+T细胞比例下降,CD8~+T细胞比例也有上升趋势,CD4~+/CD8~+比值显著下降,Tregs比例显著降低。结论:乙肝高病毒血症孕妇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Ld T治疗可能解除Tregs对乙肝孕妇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恢复CD4~+T细胞与CD8~+T细胞之间的平衡状态。Ld T治疗可能通过免疫调节在有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同时,还有可能降低重型肝炎发生率,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