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7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和中频电刺激对照组各35例,并于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及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的洼田评分及临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脑卒中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采用饮水试验评定患者的吞咽功能,比较两组患者吞咽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饮水试验结果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饮水试验评定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3.
总结72例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应用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饮食指导的康复护理。经过Vitalstim电刺激治疗电极放置与固定、振幅选择与协同吞咽护理,配合进食训练、加强饮食指导,在康复后采用洼田饮水实验进行吞咽障碍程度等级评定,63例吞咽障碍程度恢复至Ⅰ级,7例Ⅱ级,2例Ⅲ级,出院前均能经口进食。康复护理过程共发生轻微饮食水呛咳283次,无严重误吸及肺部感染情况,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吞咽治疗仪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吞咽治疗仪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入科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用吞咽治疗仪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两组均给予同质化治疗和常规护理。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吞咽功能。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83.9%、对照组61.3%,经Ridit分析,u=2.405,P=0.0161。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吞咽治疗仪治疗可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亦强  徐洛丹  余兢兢 《新医学》2005,36(6):329-330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存在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60例, 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每日加行吞咽功能康复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采用洼田俊夫饮水试验进行功能评定,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3周后康复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明显较对照组好, 康复组显效率87%,对照组显效率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患者经吞咽功能康复治疗后能明显提高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摄食训练结合改良康复护理吞咽操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1日~2020年5月1日东莞市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摄食训练结合改良康复护理吞咽操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4周、8周及12周时改良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次数及摄食-吞咽功能等级评定结果。结果:干预8周、12周时,实验组改良洼田饮水试验评级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反复唾液吞咽次数多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摄食-吞咽功能评级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摄食训练结合改良康复护理吞咽操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60条吞咽障碍核心条目在临床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定和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CF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ICF组患者于收治后即开始Threats 60条吞咽障碍核心条目评定,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康复医学科常规吞咽功能障碍评定。评定结束后,2组患者均进行吞咽功能障碍常规康复治疗,ICF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依据ICF评估时发现的功能障碍给予相应的干预。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评定,并于评估结束后行表面肌电图(sEMG)检查。 结果治疗4周和8周后,ICF组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分别为(2.56±0.76)级和(1.46±0.32)级,分别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8周后,2组患者各肌群的吞咽时程和募集最大振幅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ICF组各肌群的吞咽时程和募集最大振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吞咽功能障碍治疗的基础上,根据ICF Threats 60条吞咽障碍核心条目的评定结果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可显著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以及各肌群吞咽时程和募集最大振幅。  相似文献   

8.
楼巍敏  邢欢  林坚 《护理与康复》2016,15(5):413-415+418
目的对照研究饮食干预结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8例,按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在常规治疗、护理、饮食宣教基础上,对照组予单纯吞咽训练,观察组予吞咽训练结合饮食干预,8周后使用洼田饮水试验、误吸率及白蛋白指标作为评价标准,观察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洼田饮水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亦有下降,但较观察组下降不明显;干预后观察组白蛋白指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白蛋白指标明显下降;观察组发生误吸3例(3次),对照组发生误吸5例(8次)。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行饮食干预结合吞咽训练较单纯吞咽训练的康复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吞咽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实施脑卒中吞咽障碍常规护理,即吞咽障碍评估、口腔护理、营养护理及健康宣教。观察组给予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吞咽康复护理模式,包括规范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管理流程,细化专科护理措施,如优化吞咽障碍床旁筛查表、完善口腔卫生管理、开展摄食评估与训练、指导吞咽功能训练、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等。于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自我效能感及住院护理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及护理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吞咽康复护理方案,保证吞咽功能康复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改善吞咽功能,同时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与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和针刺结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方法共选取5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吞咽训练基础上采用肌电生物反馈和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吞咽训练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2个疗程治疗后,发现其洼田饮水试验评级结果均较治疗前好转,并且均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和针刺结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研究家庭护理结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改良饮水试验Ⅰ-Ⅳ级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家庭护理组各23例,两组均接受康复科常规个体化、呼吸训练康复治疗及护理,家庭护理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家庭护理。观察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配合自我效能感量表评估患者的自我效能,入院当天和康复治疗后进行改良洼田饮水试验。结果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以及总体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感评分家庭护理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定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家庭护理组患者吞咽障碍功能恢复更快(P0.001)。结论家庭护理配合呼吸训练个体化康复治疗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在食管癌术后患者吞咽功能评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食管癌术后康复期吞咽功能障碍需肠内营养辅助的患者46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能力评定及系统的FTS护理,比较两组疗效、吞咽障碍程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治疗后,康复组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能力评定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洼田饮水试验操作简单,患者易耐受,能准确有效的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康复期吞咽能力障碍的评估及康复指导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在食管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外科治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颊肌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40 例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干预及吞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和颊肌电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20 d 后采用口腔功能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口腔功能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口腔功能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颊肌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罗菊桃  罗乔英 《当代护士》2007,(9):36-36,4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干预。方法对7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治疗组34例(简称治疗组),37例常规护理组(简称为对照组),用洼田俊夫的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对治疗组进行系统化治疗训练。结果治疗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训练治疗,明显提高了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丘艳红  曾科学 《全科护理》2013,(27):2523-2524
[目的]探讨吞咽康复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病人2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康复护理。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康复护理方法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针灸结合吞咽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吞咽训练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针灸结合吞咽训练临床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81-3583
目的探讨对于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采取康复训练联合低频脉冲电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并吞咽障碍患者84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康复训练联合低频脉冲电疗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洼田饮水试验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洼田饮水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患者联合采取康复训练和低频脉冲电疗,有助于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并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评定.结果:康复组治愈率为73.33%,对照组治愈率为34.8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和重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照护者为主体的康复宣教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照护者进行健康宣教,干预4周。评价两组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生活质量,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WAL-QOL评分增加,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长期照护者为中心的康复宣教模式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王娟  夏艳丽 《当代护士》2021,28(2):62-64
目的 探讨容积-粘度吞咽测试与早期个性化饮食干预相结合对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收治于我科的184例急性脑卒中洼田饮水试验(入院24小时内)Ⅲ级及以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根据洼田饮水试验的分级,严格执行常规饮食护理,即对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基础吞咽功能训练、鼻饲、防误吸及防窒息的宣教、心理疏导等.试验组则在患者入院24 h内根据洼田饮水试验的分级,再进行容积-粘度吞咽测试,进一步评定其吞咽功能,在对照组饮食护理的基础上根据评定结果 再给予早期个性化的饮食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入院3周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3周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容积-粘度吞咽测试联合早期个性化饮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