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游离皮瓣移植被广泛应用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1-2]。但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易发生血管危象,严重影响游离皮瓣的存活,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0%~30%[3-4]。若能了解血管危象发生的原因,并在其发生后及时识别并有效处理,可提高皮瓣移植术的成功率。现将近年来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及护理综述如下。1血管危象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2.
游离皮瓣血管危象的监测和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血管危象的发生机理、监测和处理方法。方法:对32例游离前臂皮瓣中出现的5例血管危象进行分析。介绍各种术后监测方法和危象皮瓣的探查、抢救措施。结果:5例皮瓣血管危象中4例经抢救成活,1例失败,抢救成功率为80%,游离皮瓣移植成活率为96.9%。结论:术后严密监测皮瓣变化,发现皮瓣血管危象后及时探查是保证危象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而发生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是临床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心肺血管性疾病,病死率高达30%~([1])。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故误诊、漏诊率高达67%~79%~([2])。其常见于外科术后患者,是外科手术后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多发生在术后半个月内~([3])。APE的发生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总结我院口腔颌面外科2010年1月~2014年12月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55例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结果:本组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康复过程中5例发生了血管危象,其中1例出现动脉危象,4例出现静脉危象。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如皮肤准备、环境准备、严格执行探视制度、禁止吸烟、心理安慰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各种不良刺激等,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情况、及早发现血管危象,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同时改善病房环境、加强体位护理、正确指导舌康复功能锻炼等,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满意度,最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头颈部肿瘤切除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组织缺损,既影响病人的美观,还导致头颈部功能障碍,血管化游离皮瓣是修复缺损的主要方法。穿支皮瓣因具有损伤小的特点,已逐渐在临床推广应用~([1])。近年来,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medi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MSAP)被广泛用于头颈部缺损修复,术后功能和外观取得满意效果,且随访发现无明显供区并发症~([2-3])。2016年6月我科收治了1例腮腺恶性肿瘤扩大切除+MSAP切取移植修复的病人。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颅内动脉瘤是病死率、致残率极高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脑动脉瘤发病率在国外达到3%~([1]),我国更高达9%~([2])。影像和血管内介入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极大地降低了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过程的风险性同时提高了治疗成功率~([3])。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术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但对大型或巨大型宽颈动脉瘤的治疗仍存在完全填塞率低、复发率高的问题~([4])。近年来血流导向装置的问世为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带来新的思路~([5])。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低网孔率和高金属覆盖率的密网支架具有血流动力学和生物学效应,可改变血流方向促进动脉瘤内血流淤滞和血栓形成,亦可促进支架内的内皮细胞和新生内膜组织增生,进而依靠瘤颈的内膜化起到修复载瘤动脉的作用~([6])。本院神经内科首次使用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对右颈内动脉末端宽颈动脉瘤的患者行介入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脑卒中是高致死、高致残性疾病~([1])。约80%的脑卒中为缺血性卒中,其中后循环脑梗死约占20%~([2])。而进展性脑梗死占脑梗死的20%~40%。进展性脑梗死在后循环梗死中多于前循环,神经症状呈阶梯式恶化,进展持续时间较长~([3])。进展性脑梗死目前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措施,后循环更是如此。本研究对我中心12例后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血管吻合方式对游离皮瓣移植成活的影响.方法 根据血管吻合方式不同,将游离皮瓣移植患者分为三组,A组采用手术放大镜下缝线吻合法,B组采用显微镜下缝线吻合法,C组采用血管吻合器吻合.比较三种血管吻合方式的血管吻合时间、游离皮瓣缺血再灌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采用血管吻合器吻合时间及缺血再灌注时间明显短于显微镜下缝线吻合和放大镜下缝线吻合,后二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例移植游离皮瓣中,6例患者发生血管危象(放大镜下缝线吻合组和显微镜下缝线吻合组各3例,血管吻合器吻合组无一例发生血管危象),经积极处理后全部成活,移植成功率100%.结论 游离皮瓣移植应用血管吻合器吻合可以简化手术操作,缩短血管吻合时间,进而减少皮瓣缺血再灌注时间,提高移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修复创面手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0例游离组织瓣移植患者进行精心护理,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结果:本组游离组织瓣移植成活119例,成活率99%.结论:排除伤情及手术质量,良好的术后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危象是游离组织瓣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早期血运监测的重要性.方法 1997年4月~2002年12月对87例游离皮瓣早期监测血运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管危象.结果 87例游离皮瓣全部成活,经6个月~4年随访,修复的组织缺损部位外形和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游离皮瓣早期血管危象的发生多为静脉血管栓塞,及时、准确地发现血管危象,是争取手术探查时机,提高皮瓣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正原发性心脏肿瘤非常少见,综合22个大型尸体解剖统计结果,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发生率约为0.02%~([1])。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更罕见,约占原发性肿瘤的10%,包括肉瘤、原发性淋巴瘤及心包膜恶性肿瘤~([2]),以血管肉瘤最常见~([3,4])。心脏血管肉瘤罕见且恶性程度高,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本例报道1例心脏血管肉瘤,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临床及病理学改变,提示相关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游离皮瓣移植术是修复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10%~30%[1],手术探查则是排除血管危象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危象排除、血管再通,使移植皮瓣又经历缺血再灌注的损伤,使皮瓣的温度、色泽、毛细血管充盈反应与正常的皮瓣差别加大.  相似文献   

13.
总结游离皮瓣血管危象探查术后的观察及护理.认为游离皮瓣血管危象探查术后,严密观察肤色、温度、肿胀程度以及毛细血管反应的不典型变化,并加强心理护理和疼痛护理,是挽救皮瓣成活的关键之一.15例血管危象探查术后的游离皮瓣危象排除,皮瓣成活.  相似文献   

14.
正压疮是由于皮肤或皮下组织长期受到压力、摩擦力或剪切力的作用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及营养不良等而导致的皮肤溃烂和组织坏死~([1])。手术过程中发生的皮肤损伤为急性压疮~([2]),在压疮患者中占11%~66%~([3])。患者发生压疮后,不仅并发症风险增大,还需承受生理、心理、经济的多重负担[4-5],因此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意义重大。集束化护理干预是集合一  相似文献   

15.
正血管肉瘤又称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是一种发病率低且临床罕见的来源于血管或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约占软组织肉瘤的2%~4%,该病恶性程度高,易复发,可发生转移,预后不理想~([1-2])。血管肉瘤好发于皮肤,可发生在身体各个部位,最常见于头面部~([3]),各年龄段都可发病,最常见于老年人~([4])。血管肉瘤需要采用组织病理检查联合免疫组化才能确诊~([5]),  相似文献   

16.
游离皮瓣移植的早期血运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玲 《现代护理》2005,11(4):278-279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早期血运监测的重要性。方法1997年471~2002年1271对87例游离皮瓣早期监测血运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管危象。结果87例游离皮瓣全部成活,经6个月~4年随访,修复的组织缺损部位外形和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游离皮瓣早期血管危象的发生多为静脉血管栓塞,及时、准确地发现血管危象,是争取手术探查时机,提高皮瓣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收治的进行游离皮瓣移植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生命质量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抢救成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生命活力(VT)和精神健康(MH)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情感职能(RE)和社会功能(SF)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几率,提高其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头颈肿瘤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主要因素,探讨护理应对措施。方法对2001年3月至2009年1月期间119例在我科完成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手术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头颈肿瘤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手术护理经验,并针对临床观察中遇到的问题、观察难点提出血管危象早期变化特点及临床应对措施。结果119例患者中9例发生血管危象,7例抢救成功,1例抢救失败,1例放弃。结论早期发现血管危象,尽早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是挽救血管危象唯一有效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的观察能力,早期发现血管危象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是提高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早期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皮瓣部分坏死1例,皮瓣成活15例,随访1年~2年皮瓣外观及功能良好。[结论]加强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早期观察及护理可提高皮瓣成活率,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0.
正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为糖尿病下肢神经和/或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组织感染、溃疡或破坏,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其高额的治疗和护理费用也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2])。DF复发风险较大,愈合后1、3、5年复发率分别达40%、60%和65%~([3]),每20秒全球就有1例DF患者截肢~([4]);我国每年DF病死率和截肢率分别为11%和22%~([5])。然而85%的DF截肢是可预防的,早期识别高危足,建立有效的管理、干预机制能大幅缓解疾病管理不当造成的恶化~([6-7])。移动健康(Mobile health,mHealth)是一种采用移动远程保健技术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和管理患者相关信息等的移动化医疗保健服务,在DF延续护理的应用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8-11])。本研究对mHealth在DF延续护理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mHealth在我国DF延续护理领域中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