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对泽泻中原三萜、降三萜和倍半萜化学成分分离和鉴定及其抗炎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速逆流色谱、中压制备色谱和半制备色谱法对泽泻中各类化合物进行分离,利用1H和13C NMR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测定各单体对LPS(1 μg·mL-1)诱导Caco-2细胞中NO生成的抑制作用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 从泽泻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包括8个原三萜类成分:alisol A 23 acetate (1),alisol G (2),16-oxo-11-anhydroalisol A (3),16-oxo-11-anhydroalisol A 24 acetate (4),alisoma A (5),alisoma B (6),alismanol J (7),alismanol B (8);1个降三萜类成分:17-nor-protostane (9);9个倍半萜类成分:orientalol L (10),orientalol M (11),orientalol N (12),orientalol O (13),orientalol P (14),alismanoid A (15),heyneanones D (16),leptocladol B (17),chabrolidione B (18);1个木脂素类成分:pnoresinol (19)。原三萜类成分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化合物1-8的IC50分别为2.1、0.9、7.3、10.0、11.0、16.0、13.5和10.5 μmol·mL-1,降三萜及倍半萜活性较弱,化合物10、11、13、15、16和17的IC50分别为24.0、26.2、30.6、15.7、17.2和15.2 μmol·mL-1结论 化合物16、17、18和19为该植物首次分离得到。首次报道了倍半萜类成分对LPS诱导Caco-2细胞中NO生成的抑制作用,其中alisol A 23 acetate和alisol G的抑制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枇杷叶中三萜酸类成分及其抗炎、镇咳活性研究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常用中药枇杷叶[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l.] 的化学和药效学进行研究,寻找与其功能主治相吻合的有效成分。方法 利用溶剂提取、萃取、柱色谱和化学衍生化方法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IR,MS,1H-NMR,13C-NMR)和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根据其功能主治设计抗炎、镇咳药效学模型,对其萃取部位和所得单体成分进行抗炎、镇咳活性研究。结果枇杷叶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枸橼酸喷雾引起的豚鼠咳嗽有明显的止咳作用。从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三萜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Ⅰ),2α-羟基齐墩果酸(maslinic acid,Ⅱ),乌苏酸(ursolic acid,Ⅲ),2α-羟基乌苏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Ⅳ),坡模酸(pomolic acid,Ⅴ)和蔷薇酸(euscaphic acid,Ⅵ),其中坡模酸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乌苏酸、2α-羟基齐墩果酸和总三萜酸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显示很强的抗炎活性;乌苏酸和总三萜酸还对枸橼酸喷雾引起的豚鼠咳嗽有止咳作用。结论枇杷叶中的三萜酸类成分是与其功能主治相吻合的活性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乌苏酸可作为评价枇杷叶药材质量的指标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丹参中三萜酸化学成分分离和鉴定及其抗炎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减压硅胶柱和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法和中压制备和半制备液相法进行丹参中三萜酸化学成分分离,利用1H-NMR和13CNMR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运用LPS刺激RAW264.7细胞体外抗炎模型对分离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研究。结果:从丹参中分离得到7个三萜酸,分别鉴定为:①2α,3α-d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②Maslinicacid;③ Psiguanin A;④ 2α,3α- dihydroxyurs- 12- en- 28- oic acid;⑤ 2α- hydroxy ursolic acid;⑥ 2α,3α-dihydroxyursa-12,20 (30)-dien-28-oic acid;⑦2α,3α,23-trihydroxyurs-12,20 (30)-dien-28-oic acid 7个化合物都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他们的IC50分别是35.6,36.6,40.1,37.8,34.8,32.8,32.1 μM,且化合物在高剂量的情况下都能很好的抑制TNF-α和IL-6炎症因子的释放。结论:化合物1、3、6、7都属于该植物首次分离得到,且七个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4.
金莲花为清热解毒中药,具明显的抗炎活性,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症。其化学成分主要含黄酮类、酚酸类和生物碱类,但有效成分不确定。采用RAW264.7细胞构建的体外炎症模型研究了金莲花总提取物、总黄酮和总酚酸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金莲花的总黄酮和总酚酸都有明显的抗炎活性,总黄酮略优于总酚酸,但二者的活性都优于总提取物。  相似文献   

5.
作者已对泽泻的抗变态反应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对Ⅰ~Ⅳ型变态反应模型具有广泛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与肾炎发病密切相关的Ⅲ型变态反应模型抑制作用明显。由此认为泽泻对水代谢异常疾患的有效性是因其具有肾功能改善作用。因此使用免疫复合物(IC)肾炎模型对泽泻的抗肾炎活性进行药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无患子总皂苷抗炎和抑制酪氨酸酶作用活性。方法采用醇提-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得到无患子总皂苷,运用二甲苯所致鼠耳肿胀和蛋清所致的鼠足趾肿胀的两种急性炎症模型对无患子总皂苷体内抗炎活性进行研究。并以L-酪氨酸为底物,以熊果苷为阳性对照,采用比色法测定无患子总皂苷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结果无患子总皂苷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鼠耳肿胀均有抑制作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患子总皂苷各剂量组对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趾肿胀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低剂量组在注射蛋清2 h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在注射蛋清2 h、5 h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4 h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无患子总皂苷对酪氨酸酶呈现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浓度0.3125 mg/ml时,无患子总皂苷与熊果苷的抑制作用相当,但随着浓度增大,无患子总皂苷对酶的抑制作用没有显著提高。结论无患子总皂苷有显著的体内抗炎作用,也对酪氨酸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中药女贞子中制备总三萜并评价总三萜抗氧化活性。方法:用甲醇浸提,石油醚、乙酸乙酯先后萃取,并用乙醇热溶冷沉纯化制备总三萜,并测试总三萜抗氧化活性。结果:总三萜含量高,抗氧化活性高。结论:该制备方法简单,总三萜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单体三萜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种炎症模型,评价了忍冬(Lonicera japonica)丁醇提取物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9.
许枬  张宏达  谢雪 《中草药》2012,43(5):841-843
目的 研究泽泻Alisma orientale的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分离技术,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泽泻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羟基-13(17),25(27)-脱氢-原萜烷-3,24-二酮(1)、24-乙酰泽泻醇A(2)、24-乙酰泽泻醇F(3)、泽泻醇F(4)、泽泻醇G(5)、泽泻醇A(6).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泽泻醇X.  相似文献   

10.
文献报道白桦脂醇、白桦脂酸,熊果酸等三萜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由于莲(Nelumbo nucifera)的根茎中含有白桦脂酸等三萜化合物,为此,采用角叉菜胶和5-羟色胺诱导的大鼠足水肿模型,对莲的甲醇提取物及成分白桦脂酸的抗炎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经口给予莲甲醇提取物(200、400mg/kg)和白桦脂酸(50、100mg/kg)对大鼠两种炎症模型均呈现明显的抗炎作用,其作用与保泰松(100mg/kg,经口给予)和地塞米松(0.5mg/kg,皮下注射)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1.
王磊  张静泽  刘振  高文远 《中草药》2013,44(8):1017-1021
目的 研究胃肠安丸抗炎活性,初步分析其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HPLC法对胃肠安丸甲醇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冰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3种急性炎症模型以及大鼠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研究胃肠安丸甲醇提取物对急慢性炎症的作用.结果 胃肠安丸甲醇提取物中有12个主要成分,分别为来源于木香中的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来源于厚朴中的厚朴酚、和厚朴酚,来源于枳壳中的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来源于大黄中的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胃肠安丸甲醇提取物800 mg/kg时,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率达39.46%,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抑制率为35.37%;并对角叉菜胶致炎大鼠足趾致炎后1h显现抗炎活性;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显示抑制活性.结论 胃肠安丸对动物急慢性炎症均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裸花紫珠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鸡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两种炎症模型来评价裸花紫珠抗炎活性,同时测定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裸花紫珠粗提物组及各洗脱部位组均能明显抑制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趾肿胀;裸花紫珠粗提物组及各洗脱部位组能显著降低PGE2含量,裸花紫珠粗提物组和40%醇洗组能显著降低MDA含量。结论裸花紫珠粗提物及各分离洗脱部位都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GE2的合成、对抗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水曲柳乙醇提取物镇痛、抗炎的作用.方法 采用热板刺激法和醋酸刺激扭体法研究水曲柳提取物的镇痛作用,采用水曲柳提取物观察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的抑制研究其抗炎作用.结果 水曲柳提取物能明显延长小鼠的疼痛域值,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结论 水曲柳乙醇提取物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东北山梅花根总皂苷提取工艺及抗炎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东北山梅花根总皂苷最佳提取工艺,研究东北山梅花根总皂苷抗炎活性。方法:通过L9(34)正交实验设计优选东北山梅花根总皂苷最佳提取工艺;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研究东北山梅花根总皂苷抗炎活性。结果:东北山梅花根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料液比1∶20,提取时间2 h;东北山梅花根总皂苷具有显著抗炎活性。结论:本实验结果将为东北山梅花根总皂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优选延龄草总皂苷提取纯化工艺,并对其纯化前后的抗炎活性进行对比。方法 以延龄草总皂苷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通过静、动态吸附和解吸附实验,确定最佳纯化工艺;为了证实工艺的合理性,对纯化后的总皂苷抗炎活性进行验证。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5%,料液比1∶10,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 h。纯化工艺为HPD400大孔树脂,以质量浓度为0.1 g·mL–1的药液上样,上样量为折合生药(g)∶树脂(mL)=1∶2,以1 BV·h–1流速上样,然后依次以水2 BV、20%乙醇水3 BV洗脱除杂,收集70%乙醇水洗脱液(5 BV),经浓缩、干燥即得延龄草总皂苷收率为7.42%,总皂苷质量分数为34.29%。该总皂苷在质量浓度为5.00、1.00 μg·mL–1时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一氧化氮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3.79 μg·mL–1,而其醇提物的IC50值为20.68 μg·mL–1,说明精制过程实现了药效成分的富集。结论 该提取纯化工艺稳定、可行,所得到的延龄草总皂苷与其醇提物相比具有更好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人肠内菌转化模型和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的炎症细胞模型研究了金莲花总提取物人肠内菌转化前后对巨噬细胞NO、IL-6和TNF-α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莲花总提取物及总提取物肠内菌转化产物都可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释放NO、IL-6和TNF-α,且总提取物肠内菌转化产物的抑制作用强于金莲花总提取物,说明二者都有明显的抗炎活性,肠内菌转化后总提取物的抗炎活性稍好于肠内菌转化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桑白皮中抗炎的活性物质并初步确定其抗炎机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抗炎活性物质并利用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以RAW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构建LPS诱导体外炎症模型,利用ELISA法研究活性成分桑根酮-O和桑根酮-C对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1b(IL-1B),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作用;利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研究了桑根酮-O和桑根酮-C对RAW264.7细胞i NOS、COX-2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从桑白皮中分离获得2种抗炎活性物质,经波谱鉴定为桑根酮-O和桑根酮-C。体外抗炎结果表明:能够下调促炎症因子TNF-a、IL-1B、IL-6的合成,上调抑炎因子IL-10的合成,并抑制了RAW264.7细胞中i NOS、COX-2、p-ERK蛋白的表达。结论:桑根酮-G和桑根酮-O均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调节促炎因子合成,以及NF-κB和COX-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白术抗炎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抗炎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色谱对白术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采用整体动物试验,对各成分进行初步抗炎作用研究,结果从白术中分离鉴定5个化合物,分别为白术内酯Ⅲ(Ⅰ)、白术内酯Ⅰ(Ⅱ)、12-异戊烯酰-14-乙酰-2E,8E,10E-三烯-4,6-二炔-1-醇(Ⅲ)、12-α-甲基丁酰-14-乙酰-2E,8E,10E-三烯-4,6-二炔-1-醇(Ⅳ-1)、12-β-甲基丁酰-14-乙酰-2E,8E,10E-三烯-4,6-二炔-1-醇(Ⅳ-2)。抗炎结果表明,上述各成分对小白鼠急性炎症模型均有一定的抗炎作用。结论白术中含对小白鼠急性炎症模型有一定作用的抗炎活性成分,其中化合物Ⅲ及化合物Ⅳ-1 13C-NMR波谱数据为首次报道。化合物Ⅳ-2数据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建泽泻与川泽泻的转录组特征信息,并进行泽泻三萜类成分合成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通过Illumina HiSeqTM2500对建泽泻与川泽泻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Trinity软件组装获得Unigene,与SwissProt、Pfam、SignalP、TMHMM、GO、COG和KEGG数据库比对,对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建泽泻与川泽泻转录组数据。结果 测序组装后,Unigene与7个数据库比对,获得建泽泻、川泽泻分别注释53 566条、49 448条Unigene。其中,在GO数据库中注释泽泻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其包含30个亚类;在COG数据库中注释泽泻24个功能类别;KEGG注释结果表明泽泻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为乙酰辅酶A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甲羟戊酸激酶、甲羟戊酸磷酸激酶、焦磷酸甲羟戊脱羧酶催化下反应生成焦磷酸法尼酯,其次焦磷酸法尼酯在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催化下生成前喹啉,再经角鲨烯合酶生成角鲨烯,最后在角鲨烯环氧酶催化下生成骨架类型为原萜烷型的泽泻三萜。利用MISA软件对建泽泻与川泽泻...  相似文献   

20.
肉豆蔻总木脂素纯化工艺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肉豆蔻总木脂素的纯化工艺并对其抗炎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富集纯化肉豆蔻总木脂素,以吸附率、解吸率及总木脂素含量为指标,考察树脂型号、洗脱剂浓度、上样量及洗脱剂用量等相关参数;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通过测定肿胀度、抑制率考察其抗炎活性。结果总木脂素的纯化采用AB-8型树脂,取粗提物干膏1 g溶解后作为上样液,加入40 m L(含树脂16 g)预处理的树脂,静态吸附12 h,上柱,以2 BV/h流速,先用30%乙醇洗脱至无色,再用70%乙醇300 m L洗脱,收集70%乙醇洗脱液,纯度可达45.8%。肉豆蔻总木脂素高、中、低剂量组的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木脂素纯化工艺稳定、重复性好,肉豆蔻总木脂素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