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为该类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方法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均在5分以上],入院后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和肠鸣音恢复情况经鼻管或胃管施行肠内营养(EN),观察EN支持前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及转铁蛋白值。结果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及转铁蛋白值较EN前升高,(P<0.01,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胃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治疗,与对照组(肠外营养治疗)比较治疗之后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以及转铁蛋白(TF)值。结果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均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但治疗组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较对照组升高。结论肠内营养效果优于肠外营养,具有简便、经济、安全、符合生理等特点,可作为营养支持治疗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山东省淄博矿业集团责任有限公司中心医院参与重型颅脑损伤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50例,均不能经口正常进食,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采用普通胃肠营养)和治疗组(24例,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糖值及胃肠道并发症等项目。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均有升高,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胃肠道具有保护作用,促进患者康复,改善营养状况,明显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胃管或鼻空肠管肠内营养为主的护理干预在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疗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胃管行肠内营养。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及患者预后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第7天时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的方式不仅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营养状态,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配营养液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自配营养液组54例,商品营养液组52例和普通流质组46例.除肠内营养物不同外,其他治疗措施及静脉营养物保持一致,比较各组患者近、远期营养状况,临床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 自配营养液组与商品营养液组在患者营养状况、生化指标及临床预后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流质组比较,自配营养液组在改善临床预后及营养状态上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配营养液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提高患者抗应激能力,并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开展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在我院接受肠内营养管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营养护理,观察组进行精细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 GC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4 d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转氨酶升高、感染及腹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肌肉萎缩、腹胀、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伤残、完全康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开展精细化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两种肠内营养方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持续和间断2种肠内营养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5例,分别采用间断和持续2种不同的肠内营养方法,观察并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和效果.结果 采用持续肠内营养的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明显轻于采用间断肠内营养的对照组患者.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持续肠内营养方法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够达到满意的肠内营养疗效,且疗效优于间断肠内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创伤应激后出现营养不良情况下给予联合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2例重型颅脑外伤住院患者,在获得血流动力学稳定后给予联合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7、14 d时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糖、血脂、电解质、肝功能的变化。结果经过联合营养支持后,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有上升,与营养支持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联合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是该类患者综合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介绍重型颅脑损伤患肠内营养的多种选择途径,肠内营养液的储存,供给装置及供给方式,开始时机及营养状态的监测评估。在护理方面应注意:遵循阶段化营养护理;患抵抗力低下易引起肠内感染;营养液的浓度、容量、速度和温度要适当;心理护理;预防和处理机械性并发症、胃肠性并发症和代谢性并发症等三类并发症;加强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燕芬  郑再菊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9):1758-1759
目的比较经鼻空肠管和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更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方法将5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胃管,另一组采用鼻空肠管。记录两组置管前及置管后第2、第5、第10天的营养情况,包括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记录两组置管10d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泻、消化道出血、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等情况,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置管后第5天、第10天鼻空肠管组的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胃管组。鼻空肠管组反流率低于胃管组。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使用鼻空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更能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创伤或应激等因素,组织细胞代谢旺盛,能量消耗过度,机体多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易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并发症^[1]。近年来,肠内营养支持(EN)在各种创伤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2004年4月至2008年4月,本科应用肠内营养混悬液(TPF)通过鼻胃(肠)管经微量输注泵,泵入11PF对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伴气管切开患者应用营养泵行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泵持续匀速泵入营养液,同时调节配套加温器保持营养液温度在35~40℃;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人工缓慢推注营养液的方法。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呕吐、反流、呛咳、腹泻、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应用营养泵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伴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应用简便、安全、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316例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6例患者中,除14例因严重并发症停止或暂时停止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外,其余患者均较顺利地接受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便、经济、并发症少,不仅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要素,而且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几乎都会出现意识障碍,不能自主进食,可引起新陈代谢亢进,高血糖症,免疫功能改变等全身性的代谢反应及营养不良,影响治疗和预后。近年来,早期予以肠内营养治疗已成为共识。加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治疗效果。作者曾对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04年1月~2005年1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分别在伤后24~48h及3~5d行肠内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出现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具有简单,并发症少,无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腹部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9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加舒适护理模式护理。结果:两组术后72h内疼痛发生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护理可以减轻腹部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增加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从而有利于保持良好护患关系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配营养液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伤后或术后48h内应用本院营养科配制的营养液,同时改进鼻胃置管方法,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针对并发症制定护理措施,评估临床预后情况.结果: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预后优良率达85%.结论:自配营养液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内营养支持,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能保证胃肠内营养的顺利开展和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两种不同肠内营养途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经鼻肠管和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一条更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方法将5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采用鼻肠管,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ICU时间,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ICU时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月-2008年2月,我们采用鼻胃管、鼻肠管联合应用的方法,对于胃肠功能完整或具有部分肠道功能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24h内行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月~008年2月,我们采用鼻胃管、鼻肠管联合应用的方法,对于胃肠功能完整或具有部分肠道功能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24 h内行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