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宫腔灌注治疗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早期RS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rh G-CSF研究组(n=56)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44),于围排卵期行宫腔灌注治疗3 d,连续2个周期,前瞻性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继续妊娠率和流产率,子宫内膜厚度、基底回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继续妊娠率高于对照组(88.87%vs 60.60%,P0.05),流产率低于对照组(11.11%vs 39.39%,P0.05);围排卵期内膜厚度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宫腔灌注治疗后内膜基底区回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下血流分支呈增加趋势(P0.05)。结论:rh G-CSF宫腔灌注改善RSA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麒麟丸联合芬吗通对薄型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血流和妊娠率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76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经阴道给予芬吗通,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麒麟丸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3个周期后子宫内膜厚度、类型、血流、血雌激素(E2)浓度情况和治疗半年后的自然妊娠率。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3个周期后的子宫内膜厚度、类型、血流、E2浓度情况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流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自然妊娠率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52.6%vs 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中妊娠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类型、血流分别与本组中未妊娠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麒麟丸联合芬吗通治疗因子宫内膜薄而致的不孕,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提高治疗半年后的自然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EP)应用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与电切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5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研究组行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月经失血图(RBAC)评分与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PBAC评分低于对照组,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搏动指数(PI)与阻力指数(RI)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RI、PI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研究组复发率6.67%低于对照组的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异位妊娠率及流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手术操作时间短,出血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育龄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在宫腔镜下最佳的切除方式。方法 选取6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研究组行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阴道出血时间、阴道总出血量、月经恢复正常情况、术后子宫内膜情况、妊娠率及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体温、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阴道总出血量、月经恢复正常率分别为19.4%、96.8%,均高于对照组的3.2%、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子宫内膜分型中研究组A型内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内妊娠率5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有生育要求的育龄期妇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采用宫腔镜下手术联合曼月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曼月乐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复发率、子宫内膜厚度及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1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4.0%、12.0%,均低于对照组的20.0%、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6、12个月,两组子宫内膜厚底均薄于术前,且研究组薄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6、12个月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下电切术后放置曼月乐,可有效地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冷冻胚胎-解冻移植(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子宫内膜微刺激术对自然周期患者子宫内膜评价指标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2013年1-7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前瞻性观察自然周期法实施冷冻胚胎-解冻移植术的不孕症患者59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同期符合纳入标准行FET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内膜刺激组与对照组,其中211例行内膜微刺激术(内膜刺激组),380例为对照组,对比不同时间和次数内膜微刺激对内膜形态特征的改善,分析微刺激术对FET周期治疗结局的影响。结果内膜微刺激术后超声监测HCG日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内膜刺激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期和黄体期行内膜微刺激术两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0.00%和64.29%(P0.05);治疗前周期和第二周期移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6.67%vs.60.00%,P0.05);第1次和第2次行内膜微刺激术后妊娠率为56.67%vs.54.17%(P0.05)。结论自然周期阴道超声监测子宫内膜提示形态较差的患者经内膜微刺激后可显著改善子宫内膜条件。内膜形态为C型的患者经微刺激后转为A型,可获得与对照组相同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腔镜术后子宫内膜息肉采用健膜汤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80例行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地屈孕酮治疗,研究组采用中医汤剂健膜汤治疗,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月经量少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研究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后子宫内膜息肉采用健膜汤治疗效果较好,可减轻中医证候,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量,避免术后疾病复发,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应用孕激素预防息肉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宫腔镜诊治的94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术后予以安宫黄体酮周期性治疗3个月,对照组术后予以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24个月息肉复发、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为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12、24个月的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术后6、12、24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妊娠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能有效的防止息肉的复发,同时亦能改善其术后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生殖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中心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观察术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时的子宫内膜厚度、妊娠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中度宫腔粘连25例,重度宫腔粘连15例。双极电针分离粘连组(电切组)19例,微型剪刀分离粘连组(剪刀组)21例。40例患者共助孕64个周期,电切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为7.0(6.0~9.3)mm、薄型子宫内膜率为46.9%;剪刀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8.0(7.0~9.8)mm、薄型子宫内膜率为31.3%,2组子宫内膜厚度及薄型子宫内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继续妊娠率分别为46.9%、37.5%、18.8%、6.3%、12.5%,剪刀组分别为34.4%、28.1%、12.5%、3.1%、12.5%,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术后妊娠时间为7.5(4.0~12.0)个月,剪刀组为3.0(3.0~8.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能改善患者的生殖预后,2种宫腔镜手术方式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械刺激子宫内膜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且其自然月经周期卵泡晚期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形态不良的不育患者6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3)。研究组在胚胎移植前1~2周对子宫内膜行机械刺激,对照组未行机械刺激为,统计分析IVF-ET的临床结局。结果:Gn用量、hCG注射日P/E2值、平均获卵数、受精率及移植优质胚胎数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子宫内膜形态及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研究组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早期流产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机械刺激子宫内膜可能是通过改善子宫内膜形态及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从而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降低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经皮雌二醇凝胶用于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宫腔粘连电切术(TCRA)术后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术后妊娠率。方法:将行TCRA的136例中、重度IUA患者分为对照组(64例)和实验组(72例)。实验组:TCRA术后第1天外用雌二醇凝胶2.5g/次,2次/d,连续21天,后10天加地屈孕酮10mg/d。对照组:宫腔粘连切除术后第1天口服戊酸雌二醇(补佳乐) 3mg/次,2次/d,连续21天,后10天加地屈孕酮10mg/d。结果:两组治疗后外周血E2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1浓度增高明显,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E1/E2比值比较,实验组血药浓度更稳定。对照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及AF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更显著改善IUA类型(P0.05)。两组术后月经量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妊娠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雌二醇凝胶用于中、重度IUA患者TCRA术后辅助治疗,血清E2血药浓度更稳定,可改善术后子宫内膜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冷冻胚胎-解冻移植(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子宫内膜微刺激术对自然周期患者子宫内膜评价指标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2013年1-7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前瞻性观察自然周期法实施冷冻胚胎-解冻移植术的不孕症患者59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同期符合纳入标准行FET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内膜刺激组与对照组,其中211例行内膜微刺激术(内膜刺激组),380例为对照组,对比不同时间和次数内膜微刺激对内膜形态特征的改善,分析微刺激术对FET周期治疗结局的影响。结果内膜微刺激术后超声监测HCG日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内膜刺激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期和黄体期行内膜微刺激术两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0.00%和64.29%(P>0.05);治疗前周期和第二周期移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6.67%vs.60.00%,P>0.05);第1次和第2次行内膜微刺激术后妊娠率为56.67%vs.54.17%(P>0.05)。结论自然周期阴道超声监测子宫内膜提示形态较差的患者经内膜微刺激后可显著改善子宫内膜条件。内膜形态为C型的患者经微刺激后转为A型,可获得与对照组相同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8月-2011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的60例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研究组(30例,术后放置LNG-IUS)和对照组(30例,术后未行特殊处理)。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24个月子宫内膜息肉复发、血红蛋白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24个月血红蛋白水平[(120.15±9.51)]g/L显著增加(P0.05);术后6、12、24个月子宫内膜厚度[(0.57±0.14)mm、(0.79±0.21)mm、(0.93±0.22)mm]均低于治疗前[(1.46±0.56)mm](P0.05);术后24个月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6.90%,2/29)与对照组(39.29%,11/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24个月随访,研究组2例(6.90%,2/29)患者有阴道淋漓出血。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能有效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卵巢低反应(POR)患者采用拮抗剂方案加用生长激素(GH)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采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188例POR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加用GH者为研究组(n=98),其余不加用GH者为对照组(n=90),比较组间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及妊娠结局,以评估GH治疗对POR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Gn使用时间、Gn RH-A使用时间及总Gn使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而获卵数、MII卵子数、受精卵数、优质胚胎数、h CG注射日血E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 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子宫内膜血流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OR患者,GH改善了子宫内膜血流,可能提高了子宫内膜容受性,但对妊娠结局没有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采取督灸治疗对其子宫内膜血流、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例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督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的子宫内膜血流、妊娠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6个月妊娠率为53.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督灸治疗肾阳虚型不孕症,可提高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提高妊娠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超促排卵与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行长方案IVF-ET患者70例,检测自然周期排卵后第3天和超促排卵周期取卵后第3天(即ET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流状态。按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显示情况分为3级:Ⅰ级,内膜穿支血流≤2支;Ⅱ级,内膜穿支血流为3~5支;Ⅲ级,内膜穿支血流≥6支。随访IVF-ET结局,分为妊娠组(24例)和非妊娠组(46例)。结果:妊娠组自然周期内膜穿支血流情况与未妊娠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而2组间超促排卵周期内膜穿支血流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妊娠组自然周期和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情况均较为丰富,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而未妊娠组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情况较自然周期丰富,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1)。自然周期和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和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自然周期内膜穿支血流丰富可能提示较高妊娠率,可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参考指标之一。超促排卵可能改变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但尚无影响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参数的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电刺激及屈螺酮炔雌醇促进早孕药物流产后子宫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妇科因非意愿妊娠自愿选择药物流产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避孕药组、电刺激组、联合治疗组,每组60例。于流产后2周及第1次月经复潮后复查,观察临床症状(腹痛、阴道流血及月经复潮情况)、流产前后血红蛋白差值,B超监测宫腔组织残留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与对照组比,电刺激组及避孕药组流产后阴道流血少且时间短,流产前后血红蛋白差异小,完全流产率高(P<0.05),但电刺激组与避孕药组比较无差异(P>0.05),联合组上述指标优于其他三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电刺激组、避孕药及联合组流产后腹痛轻且时间短,术后2周子宫内膜厚度增加,且联合组优于电刺激组、避孕药组,电刺激组优于避孕药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电刺激组、避孕药组及联合组月经复潮时间短,避孕药组与联合组比较无差异,但两者均短于电刺激组。避孕药组月经量减少发生率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电刺激组和联合组月经量减少的发生率低,但二者比较无差异。结论:经皮电刺激及屈螺酮炔雌醇均可加速药物流产后子宫及生理机能恢复,二者联合作用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干预治疗对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内膜形态不良的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选择近排卵期子宫内膜超声检查形态不良者并行子宫内膜搔刮的干预性治疗后至内膜回声正常的患者30例(34周期)为干预组,子宫内膜回声不良而未行干预性治疗的患者37例(40周期)为未干预组;另选择同期子宫内膜形态正常的不孕患者51例(53周期)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内膜厚度、卵巢反应和妊娠结局。结果:干预组30例患者中,19例干预治疗1次,2例干预治疗4次,其余9例干预治疗2~3次后至内膜形态基本恢复正常。3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内膜厚度、卵巢反应、受精数以及移植胚胎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胚胎种植率、周期临床妊娠率(27.1%,50.0%)均高于未干预组(13.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19.4%,35.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干预组的胚胎种植率、周期临床妊娠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形态不良的患者行干预治疗至内膜回声正常后有利于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IVF-ET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治疗中发生反复移植失败(RIF)的患者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5年至2019年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RIF患者1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雌激素组)40例,观察组1(中药+雌激素组)35例,观察组2(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雌激素组)43例,观察组3(中药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雌激素组)51例,监测子宫内膜厚度、雌二醇水平、转化日前雌二醇用量及移植后14天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治疗7天后,各组间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化日观察组3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观察组2(9.24±1.54 mm vs 8.35±0.99,9.24±1.54 mm vs 8.31±0.7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化日观察组1及观察组3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933.09±238.35 pmol/L vs 825.32±153.59 pmol/L,964.49±181.27 pmol/L vs 825.32±153.59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及观察组1雌激素使用量低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与对照组相比移植14天后血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及雌激素治疗可以改善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较对照组在移植14天后血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宫腔灌注对于子宫内膜状况欠佳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子宫内膜厚度不足或基底低回声、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按2∶1随机分为G-CSF组和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G-CSF组(n=60)行IVF-ET前进行1~6次G-CSF宫腔灌注,对照组(n=30)则不给予G-CSF,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回声、基底回声、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CSF组在早卵泡期、晚卵泡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明显,基底回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排卵期内膜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底回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卵泡期、晚卵泡期及围排卵期G-CSF组子宫内膜基底区(EMI)动脉搏动指数(PI)均高于对照组,G-CSF组早卵泡期及围排卵期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卵泡期RI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已行ET的患者中,G-CSF组的妊娠率为62.5%(3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SF宫腔灌注可改善子宫内膜的厚度及基底回声,对于内膜较薄、基底低回声及胚胎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妊娠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