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治疗学龄前男性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优越性。方法:分析2013~2014年收治的84例男性儿童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41例行腹腔镜经皮腹膜外手术(观察组),43例采用传统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对照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17.35±2.11)min vs.(21.45±3.74)min]、术中出血量[(5.5±2.5)ml vs.(10.5±3.5)ml]、住院时间[(2.3±1.0)d vs.(3.3±1.8)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中1例对侧发生新发疝;对照组7例患儿出现对侧新发疝,两组均无复发疝。结论: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治疗学龄前男性儿童腹股沟斜疝是可行的,手术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求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高效、安全的腹膜缝合方法。方法:纳入157例单侧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双针单线中间入路腹膜缝合法,n=79)与对照组(行传统缝合,n=78),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疝类型、疝侧别、补片类型、手术时间、腹膜闭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疝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86.0±24.8)min vs.(97.9±27.3)min]、腹膜缝合时间[(8.8±1.8)min vs.(17.4±2.5)min]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针单线中间入路腹膜缝合法不劣于传统缝合,且在耗时、易操作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腹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中采用横断疝囊法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及优缺点。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20例成人Ⅲ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3例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横断疝囊,57例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肩部疼痛、会阴疼痛、恶心呕吐、血清肿、阴囊水肿)及2年随访情况(慢性疼痛、鞘膜积液、疝复发等指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43.5±7.3)min vs.(55.2±6.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P=0.00),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横断疝囊的手术方法治疗Ⅲ型腹股沟疝可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疗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两种疝囊处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94例腹股沟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剥离组(完全剥离疝囊)与横断组(横断疝囊),每组47例,两组均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横断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剥离组[(12.32±4.11)mL vs.(15.98±4.08)mL],手术时间[(54.13±14.76)min vs.(66.39±18.52)min]、下床活动时间[(1.45±0.50)d vs.(1.97±0.63)d]、住院时间[(5.71±1.24)d vs.(6.37±1.42)d]短于剥离组,术后24 h疼痛轻于剥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完全剥离疝囊,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横断疝囊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的优势,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是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处理疝囊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双钩套扎针腹膜外注水分离技术辅助单孔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结扎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6月582例763侧小儿腹股沟疝经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将双钩套扎针钩挂结扎线经内环体表穿刺,一次穿刺腹壁保持进出线在同一路径,借助水分离技术环绕疝缺损腹膜外套扎内环。结果全部患儿均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经皮穿刺腹膜外内环结扎术,其中401例行单侧内环结扎术,181例行双侧内环结扎术。48侧巨大疝钩挂同侧脐内侧韧带遮盖修补术,15例网膜粘连或滑动疝在脐旁置入另一操作钳辅助完成。单侧和双侧腹股沟疝手术时间分别为(10.6±2.2)min和(13.8±2.4)min。无切口感染、医源性隐睾或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574例随访6~30个月,平均9.6月,1例复发,2例鞘膜积液,3例线结肉芽肿形成。结论采用双钩套扎针注水分离技术辅助单孔腹腔镜腹膜外疝环结扎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简便方法,脐窝瘢痕隐蔽、美观,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值得选择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正中襞修补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8月对小儿腹股沟斜疝322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不同术者采取不同手术方案,其中联合脐正中襞修补168例(A组),未联合154例(B组),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对侧隐匿疝A组21例,B组16例,均同期处理。2组在手术时间[(26.9±7.6)min vs.(25.9±8.1)min,t=1.097,P=0.273],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2.6±8.0)分vs.(22.4±8.0)分,t=0.179,P=0.858],术后住院时间[(2.9±1.3)d vs.(2.8±1.6)d,t=0.502,P=0.61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4/168)vs.4.5%(7/154),χ~2=1.141,P=0.285]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1年,A组未见复发,B组8例术侧复发,A组复发率低于B组[0(0/168)vs.5.2%(8/154),P=0.002]。结论腹腔镜加脐正中襞自体组织修补手术能有效降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纵向与横向法切开腹膜在经腹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TAPP)中的手术效果,探讨纵向切开腹膜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20年11月至2022年7月62例腹股沟疝、股疝患者按手术顺序单侧依次分入纵向切开组(纵切组)与横向切开组(横切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分离腹膜前间隙时间、放置补片时间、缝合腹膜时间、精索输精管损伤率及术后血清肿发生率、复发率。结果:纵切组与横切组手术时间[(71.24±20.11)min vs.(70.97±25.81)min,P>0.05]、放置补片时间[(13.58±4.49)min vs.(13.09±4.33)min,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离腹膜前间隙时间[(34.42±11.36)min vs.(26.13±11.82)min,P<0.05]、缝合腹膜时间[(14.48±5.19)min vs.(22.72±8.27)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纵切组精索输精管损伤率低于横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两组术后血清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和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的优缺点,总结临床开展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1月,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645例763侧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TEP组和TAPP组手术时间[(37.3±5.6)min vs(45.3±7.5)min,P0.05]、术后住院时间[(1.5±0.4)d vs(1.7±0.3)d,P0.05]、慢性疼痛(6例vs 2例,P0.05)、复发(0例vs 0例,P0.05)、感染(0例vs 0例,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肿TEP组发生率高于TAPP组[(96侧(15.84%)vs 13侧(8.28%),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EP和TAPP均是我们需要掌握的腹腔镜疝修补术,只有两者均熟练的掌握后才可以根据患者情况作出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比较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l7年10月收治的185例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TAPP 102例,行TEP 83例。对比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尿潴留、血肿或血清肿、疼痛、补片感染、复发)等。TAPP和TEP的手术时间[(73.2±25.4)min vs(65.1±21.6)min]、术中出血量[(12.8±5.6)mL vs(9.7±4.2)mL]、术后住院时间[(4.5±2.1)d vs(3.4±1.8)d]、住院费用[(11350.10±1201.28)元vs(10957.32±1025.36)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P和TEP都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式的选择应根据术者经验和患者个体化治疗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单孔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44例小儿腹股沟嵌顿疝,分成腔镜组和开放组,每组22例患儿,比较2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切口美观满意度评分。结果 44例手术顺利完成。与开放组相比,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7.8±4.7)min vs.(30.6±8.2)min,t=-6.352,P=0.000],出血量明显减少[(4.8±1.3)ml vs.(10.6±3.2)ml,t=-7.876,P=0.000],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缩短[(20.3±5.6)h vs.(26.4±7.9)h,t=-2.955,P=0.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2.8±0.7)d vs.(4.2±0.9)d,t=-5.759,P=0.000],切口美观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4.1±0.9)分vs.(3.0±0.8)分,t=4.285,P=0.000]。44例随访(10.6±4.3)月,全部患儿无复发及睾丸或卵巢萎缩。结论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安全可行,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并能达到更好的美容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钩疝针辅助单孔腹腔镜内环结扎术在治疗复发疝患儿中的诊疗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056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复发疝在单孔腹腔镜监视下,采用双钩疝针钩挂结扎线经腹横纹内环体表投影处穿刺至内环前壁腹膜外,借助水分离技术于腹膜外套扎内环。针对巨大疝行脐内侧襞遮盖术加强,套扎内环后疝针带线再次进针入腹,穿过同侧脐内侧襞后预置结扎线,疝针再返回内环外侧间隙至精索血管前穿透后腹膜、进入腹腔钩挂预置线牵出体外结扎,使脐内侧襞遮盖已经结扎内环区域加强修补。 结果32例复发疝38侧疝成功实施内环结扎,其中6例发现对侧隐性疝同时给予单纯内环结扎。6例巨大疝行脐内侧襞遮盖术。单侧和双侧腹股沟疝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2.2±2.3)min和(15.2±2.5)min,无相关手术并发症发生。全部患儿术后随访2个月至3年,无再复发。 结论应用双钩疝针腹膜外注水分离技术辅助单孔腹腔镜内环结扎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快捷的操作,是治疗小儿腹股沟复发疝优先选择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repair, TEP)治疗女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22年5月105例女性腹膜前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其中63例行TEP(腔镜组),42例行经腹股沟前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开放组),比较2组手术指标和随访结果。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腔镜组6例术中探查发现对侧隐匿疝,同期修补。双侧疝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放组短[(102.7±14.6)min (n=30) vs.(113.4±12.8)min(n=13),t=-2.285,P=0.028],单侧疝手术时间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术后住院时间、异物感发生率优于开放组[(2.2±0.4)分vs.(2.6±0.7)分,t=-3.481,P=0.001;(7.1±2.4)d vs.(10.7±3.5)d,t=-5.841,P=0.000;7.9%(5/63) vs. 23.8%(10/42),χ2...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一种使用双钩疝针辅助单孔腹腔镜内环结扎并脐内侧襞遮盖加强修补术。 方法59例小儿腹股沟巨大疝在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将双钩疝针钩挂结扎线经腹横纹内环体表投影处穿刺至内环前壁腹膜外,借助水分离技术于腹膜外套扎内环;疝针带线再次进针入腹,穿过同侧脐内侧襞后预置结扎线,疝针再返回内环外侧间隙至精索血管前穿透后腹膜、进入腹腔钩挂预置线牵出体外结扎,使脐内侧襞遮盖已结扎内环区域加强修补。 结果59例患儿的65侧巨大疝成功实施内环结扎并脐内侧襞遮盖术(包括3例复发疝和1例复合疝),其中16例对侧隐性疝给予同时单纯内环结扎。单侧和双侧腹股沟疝的手术时间分别为 (11.2 ± 2.2)min和 (15.8 ± 2.7)min。其中术后1例鞘膜积液和2例线结反应,无复发疝、医源性隐睾或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双钩疝针腹膜外注水分离技术辅助单孔腹腔镜内环结扎并脐内侧襞加强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简便方法。瘢痕隐蔽、美观,是治疗小儿巨大腹股沟疝的可靠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SIL-TEP)与传统三孔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单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30例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SIL-TEP组与三孔TEP组,每组1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峰值、术后皮下气肿发生率、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SIL-TEP组手术时间长于三孔TEP组[(105.1±37.7)min vs.(53.3±9.0)min,P<0.01],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峰值[(45.3±3.4)mmHg vs.(48.1±3.3)mmHg,P<0.05]、术后皮下气肿发生率[6.7%vs. 46.7%,P<0.05]、术后24 h疼痛评分[(2.7±0.9)分vs.(3.5±1.0)分,P<0.05]均低于三孔TEP组,切口满意度评分高于三孔TEP组[(9.8±0.4)分vs.(7.7±0.6)分,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雪橇针单次腹壁穿刺和疝囊超高位结扎治疗婴幼儿巨大疝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68例儿童腹股沟疝患儿,行腹腔镜经皮穿刺腹膜外结扎术(LPEC)治疗,采用普通雪橇针带双线单次腹壁穿刺和疝囊超高位结扎的技术方法。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本组68例患儿全部完成LPEC手术,手术时间25~50 min,平均(35±13)min;术中出血1~5 ml,平均(1.5±1.0)ml;术后住院时间1~4 d,平均(3.0±0.8)d。术后随访6~18个月,未发现复发及术后鞘膜积液率,睾丸轻度上升1例。结论雪橇针单次腹壁穿刺和疝囊超高位结扎治疗婴幼儿巨大疝方法简易可行,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经脐单通道与两孔腹腔镜下腹膜外结扎鞘状突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0例临床表现为单侧的鞘膜积液病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A组(200例):采用经脐单通道腹腔镜下硬膜外穿刺针引导prolene线完全腹膜外结扎鞘状突治疗小儿鞘膜积液。B组(200例):采用两孔腹腔镜法。结果 两组共40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探查发现内环口开放情况:A组:单侧37例,双侧163例,B组:单侧21例,双侧179例。A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单侧(14.62±3.20)vs(19.29±2.12)min,双侧(23.82±5.24)vs(29.93±5.22)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2.98±0.38)vs(3.26±0.54)d]方面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B组发生切口疝2例,两组均无阴囊水肿、血肿及切口感染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两组在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脐单通道腹腔镜下采用硬膜外穿刺针完全腹膜外结扎鞘状突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创伤小,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理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外疝的疗效及患儿应激反应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治疗的腹外疝患儿8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最终选取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32),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同时检测手术前后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11.84±2.40)minvs.(23.01±2.15)min,(1.05±0.26)cmvs.(2.24±0.18)cm和(1.61±0.22)mLvs.(7.66±0.69)mL,均P0.05];观察组术后自主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13.44±1.87)hvs.(13.44±1.87)h和(2.01±0.46)dvs.(2.01±0.46)d,P0.05];观察组治疗总费用高于对照组[(3.42±0.68)千元vs.(2.67±0.70)千元,P0.05];观察组术后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丙二醛均低于对照组[(90.43±9.22)ng/mLvs.(130.03±10.15)ng/mL,(104.41±12.25)ng/mLvs.(128.87±14.42)ng/m和(4.84±1.06)μmol/Lvs.(6.15±1.00)μmol/L,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高于对照组[(104.45±21.15)nU/mLvs.(89.44±19.56)nU/m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12%vs.28.13%,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外疝有较好的效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患儿应激反应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小儿鞘状突未闭经腹腔镜和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第九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12岁以下小儿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共92例,其中开放手术组45例,单孔腹腔镜组47例。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切口感染、阴囊水肿、术后复发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3~6月无复发。腹腔镜组术中无中转开放,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9例,单侧手术时间[(21.6±5.6)min vs.(64.5±20.1)min]、平均出血量[(2.1±0.6)vs.(20.0±5.3)mL]、切口长度[(7.2±2.6)mmvs.(36.0±3.9)mm]、住院时间[(5.4±0.5)d]等各指标均少于开放组,而治疗费用[(5 250.22±478.31)元vs.(4 657.19±657.32)元]高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孔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可同时发现处理对侧隐性鞘状突未闭以及更为突出的美容效果等特点,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小儿内环口闭合术中腹腔空间优化策略及输精管的暴露技巧。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00例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患儿(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在单孔腹腔镜下采用腹腔空间优化策略必要时细针挑拨疝囊暴露输精管的方法完成内环高位闭合术,并与前期未使用优化策略及细针挑拨法的300例患儿(对照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均完成单孔腹腔镜下内环高位闭合术,无增加Trocar或改变手术方式的病例,术后均恢复良好。观察组手术成功率(300 vs. 266)、手术时间[单侧(14.92±3.15)min vs.(16.49±4.31)min,双侧(23.68±4.98)min vs.(28.59±4.38)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 vs. 8)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空间优化策略结合细针挑拨法可提高单孔腹腔镜小儿内环高位闭合术的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两孔一针法腹腔镜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组)与传统术式(开放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82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两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组)37例,并与同期45例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传统组)患儿进行疗效比较。腹腔镜组采用两孔一针法经腹腔镜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术,传统组经腹股沟外环处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腹腔镜组较传统组手术时间短[(13±4)min vs(26±4)min,t=16.674,P0.001]、术后应用止痛药比例低[0%vs 10%,χ~2=8.312,P=0.004]、术后住院时间短[(1.2±0.4)d vs(1.8±0.5)d,t=4.979,P0.001]、住院费用高[(6473±1193)元vs(3122±1018)元,t=-13.724,P0.01]。2组术后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1,P=0.267)。结论两孔一针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