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红武  冯莺  俞琦 《护理与康复》2008,7(3):211-212
目的 探讨间歇溶栓通管法用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24h后的再通效果。方法 对15例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24h后的患者,采用尿激酶间歇溶栓通管法,并对其再通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13例在堵管后2~5d再通,2例未获再通予以原位换管,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尿激酶间歇溶栓通管法可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24h后仍可获得再通,延长了导管保留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王务萍  张丽萍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501-1503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尿激酶在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完全性血栓堵塞中的疗效.方法 对80例以PICC建立血管通路的患者,发生导管完全性血栓堵塞后,随机分为4组各20例,A组和C组采用尿激酶5 000 U/ml溶栓,B组和D组采用尿激酶10 000 U/ml溶栓,观察4组导管的再通率、再通时间及凝血功能.结果 4组导管的再通率和再通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对恶性血液病患者PICC完全性血栓堵塞尿激酶10 000 U/ml的溶栓效果优于尿激酶5 000 U/ml,每4h通管一次且在48 h溶栓再通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两种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性堵管再通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肝素和尿激酶两种药物对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性堵管进行再通的效果,探讨导管血栓性堵塞后进行药物溶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发生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性堵管的37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5例,采用肝素进行溶栓;B组22例,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记录导管堵塞时间、溶栓的开始时间及溶栓效果.结果:A组有8例再通,B组20例再通,A组再通时间0.5~40 h,B组再通时间0.25~32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效果优于肝素.  相似文献   

4.
PICC堵管再通处理方法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发生堵塞时的临床处理和预防。方法 2006年以来共发生PICC导管堵塞18例,对无法使用肝素钠冲管及尿激酶溶栓再通的8例患者采取末端剪管加抽吸冲管法。结果 18例堵管者有16例再通成功;末端剪管加抽吸冲管法的再通成功率为75%(6/8)。结论 在患者使用PICC的过程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对于非完全性堵管或非血栓性堵管,可采取药物溶栓;在无法溶栓的情况下,可采用末端剪管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PICC完全性堵管再通的有效方法。方法:将PICC完全性堵管患儿28例按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BD公司厂商提供的护理指南应用尿激酶(5000 U/ml)间断负压注射技术,观察组则先认真评估导管情况、患儿的血液黏稠度、凝血指标结果、堵管前所使用的药物,根据评估的结果,采用不同浓度尿激酶(10 000 U~20 000 U/ml)进行间歇(间隔8~12 h)负压通管。结果:对照组5例4 Fr导管再通成功,5例3 Fr导管3例再通成功,2例拔管,导管再通成功率为80%;观察组8例4 Fr导管再通成功,10例3 Fr导管再通成功,溶栓时间2~7d,全部导管再通成功,成功率为100%。结论:个体化溶栓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尿激酶溶栓方法。  相似文献   

6.
汪秀云  田勇梅 《华西医学》2010,(11):2091-2093
目的通过肝素钠注射液抗凝的原理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塞进行疏通,观察肝素钠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5-10月对80例需化疗的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治疗,其中6例PICC导管堵塞,将PICC导管接口的肝素帽更换为三通管,一接口连接吸好少量生理盐水的20mL注射器,另一接口连接吸好肝素钠的5mL注射器,利用导管内负压将肝素液吸进导管,反复抽吸进行疏通。结果 6例PICC导管堵塞患者中有4例再通成功,2例失败予拔管;再通成功率为66.7%(4/6)。结论在患者使用PICC的过程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导管堵塞;肝素钠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有效,对临床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不同途径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堵塞及再通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比较恶性肿瘤患者经锁骨下静脉和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血栓性导管堵塞的差异 ,探讨导管堵塞后应用尿激酶溶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将 2 2 6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经锁骨下静脉组 (A组 ) 113例和经周围静脉组 (B组 ) 113例 ,按常规方法置管及进行导管护理 ,对发生导管堵塞者记录堵塞时间、尿激酶溶栓时间、溶栓效果。结果 A组发生导管堵塞 2 3人次 ,发生率 2 0 .4 % ,B组发生导管堵塞 5人次 ,发生率 4 .4 % ,总计 2 8例堵管发生的患者中有 2 7例溶栓成功 ,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肿瘤患者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导管堵塞的机会较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低 ;尿激酶用于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后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堵管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目的 :探讨新生儿应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PICC)后发生导管堵塞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采用 1.9Fr规格PICC施行PICC术 10 7例次。结果 :导管留置 3~ 131d ,堵塞 4 2例次 ,5例因未复通而拔管 ,其中 4例发生于前期组 ,1例发生于后期组。结论 :导致导管堵塞有导管、血管、药物及导管使用等因素。遵守药物配伍要求、熟练掌握使用技术等可较好地预防堵塞 ,避免因此而拔管。堵塞后可采取抽吸、溶栓等方法复通。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体温测量部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比较恶性肿瘤患者经锁骨下静脉和经周围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发生血栓性导管堵塞的差异,探讨导管堵塞后应用尿激酶溶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将226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经锁骨下静脉组(A组)113例和经周围静脉组(B组)113例,按常规方法置管及进行导管护理,对发生导管堵塞者记录堵塞时间、尿激酶溶栓时间、溶栓效果。结果 A组发生导管堵塞23人次,发生率20.4%,B组发生导管堵塞5人次,发生率4.4%,总计28例堵管发生的患者中有27例溶栓成功,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肿瘤患者经周围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导管堵塞的机会较经锁骨下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低;尿激酶用于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后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江雪萍 《家庭护士》2009,7(18):1624-1624
[目的]观察尿激酶对中心静脉插管堵塞进行溶栓的效果,探讨尿激酶在导管内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方法.[方法]对本院血透室5例中心静脉插管堵塞病人,向堵塞的导管内注射尿激酶进行局部溶栓,观察溶栓效果.[结果]5例堵塞的静脉导管全部疏通,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尿激酶疏通堵塞的中心静脉插管管道,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发生堵塞的原因和减少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护理对策.方法: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137例留置PICC导管进行静脉输液、静脉高价营养及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9例留置PICC患者发生堵管,7例经处理后得到再通,2例无法再通而拔管.结果:PICC导管堵塞与护士操作不当、输注高浓度药物前后冲管及封管方法不正确、老年患者血液黏度异常有关.结论:了解并合理应用PICC导管,正确的冲管及正压封管,配制浓度适宜的封管液,合理用药,严密观察,可防止导管堵塞,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体外模型评价诊断超声联合微泡空化溶栓治疗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效果.方法 建立中心静脉置管堵塞的体外模型后,在模拟人体血管系统中输入微泡混悬液,按诊断超声分为低机械指数组,中机械指数组,高机械指数组(每组各重复20次)进行治疗.观察比较各组导管再通率及血栓溶解率.结果 高机械指数组导管再通率及血栓溶解率较其余两组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 体外实验结果表明,高机械指数超声联合微泡空化效应能有效解决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重症监护病房中深静脉导管的堵塞情况,了解堵塞原因、征兆、预防、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6年3月收治223例留置深静脉导管患者,其中5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导管堵塞.结果 56例中完全堵塞22例,部份堵塞34例,变换体位、注射器回抽后3例再通,38例经尿激酶溶栓处理再通17例.36例均行拔管处理,导管堵塞物病理检查均为血栓组织.结论 导管堵塞原因绝大部分为血栓形成,重力滴数明显变慢是其可靠征兆,变换体位和注射器回抽及尿激酶溶栓效果确切,预防导管堵塞措施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尿激酶不同间歇溶栓方法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PICC导管堵塞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历单双号随机等分为A组和B组。A组使用5000 U/ml尿激酶配置液+"三通-负压吸引法"间歇溶栓治疗,B组使用10 000 U/ml尿激酶配置液+"注射器-负压吸引法"间歇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溶栓治疗效果、凝血功能、护士操作难度与手疲劳程度。结果 B组导管再通率明显高于A组(P 0. 05);导管再通时间、耗材费用均明显低于A组(P 0. 05);两组患者血清PT、APTT、FIB含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 B组操作难度、手疲劳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 0. 05)。结论对于PICC导管堵塞患者,选择10 000 U/ml尿激酶与"注射器-负压吸引法"间歇溶栓方案,有助于提高导管再通率,缩短导管再通时间,降低耗材费用,增强护士操作舒适感。  相似文献   

15.
PICC在乳腺癌病人化疗期堵管的原因和再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ICC在乳腺癌病人化学治疗期间带管堵塞再通处理措施。方法:用肝索盐水+指腹捏搓导管+反复抽吸进行再通处理及尿激酶溶栓法。结果:有效解除了导管体外部分完全血凝性堵塞和距穿刺点3cm体内导管的血凝性堵塞。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病人无任何并发症,减少了心理和经济压力,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尿激酶在静脉导管内溶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不同剂量的尿激酶分别对血栓性中心静脉导管完全堵塞和部分阻塞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局部溶栓治疗,探讨尿激酶在静脉导管内溶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以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方法将62例血栓性中心静脉导管完全堵塞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31例)和对照组(B组,31例),94例导管部分阻塞的患者分为观察组(C组,47例)和对照组(D组,47例).A组以尿激酶(5 000 U/ml),采取持续"推-拉"注射器针栓的方法实施溶栓再通;B组以肝素盐水(1 2.5 U/ml)作为对照,限定操作时间为2 h.C组以与导管等容量的尿激酶液(2 000 U/ml),进行导管内留置,分别在保留药液后的15、30、45、60 min抽出药液,评估导管是否复通;D组以同样的方法,采用肝素液(12.5 U/ml)进行对照,两组持续观察1 h.结果2 h内,A组30例(30/31,96.77%)复通,B组仅1例(1/31,3.23%)再通,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1 h内,C组40例(40/47,85.11%)复通,D组14例(14/47,29.79%)再通,两者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现皮肤黏膜、消化道、泌尿系出血及血栓栓塞等情况.结论采用不同剂量尿激酶用于不同类型血栓性中心静脉导管溶栓,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尿激酶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室2016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90例患者,根据随机单盲法分为低浓度组(采用5000U/ml的尿激酶治疗)与高浓度组(采用20000U/ml的尿激酶治疗)各45例,比较两组的导管再通率、再通时间及凝血指标变化。结果高浓度组的导管再通率为97.78%,显著高于低浓度组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的导管再通时间为24.36±3.75min,显著短于低浓度组的69.21±5.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PT、APTT及FIB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堵塞患者采用20000U/ml的高浓度尿激酶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导管再通效果,缩短再通时间,且不会影响凝血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是指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置入, 且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CVC为急诊、危重症及手术患者提供了血管通路, 被广泛应用于静脉治疗、补液、血流动力学监测、肠外营养治疗等目的[1]。然而, 如果CVC维护不当, 那么会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等CVC相关并发症[2]。其中, 导管堵塞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为25%~38%[3]。一旦发生导管堵塞, 则需要进行导管内溶栓甚至拔管或重新置管, 不仅会导致治疗中断、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 还会影响患者预后, 甚至增加病死率[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高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PICC)导管在影像检查的静脉团注中的应用与管理。[方法]对我院42例病人在影像检查中应用抗高压PICC导管静脉团注造影剂。[结果]1例病人非计划拔管,2例双腔抗高压导管出现堵塞后使用尿激酶溶栓后恢复通畅,其余病人导管无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完成静脉团注。[结论]抗高压PICC导管可应用于影像检查的静脉团注中。  相似文献   

20.
NICU中PICC导管堵塞20例的处理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761-7761
目的通过分析PICC在临床使用中发生导管堵塞的不同原因,探讨导管堵塞的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08-11-2009-12 NICU中20例PICC堵塞导管进行尿激酶溶栓处理。结果 17例溶栓成功,3例溶栓失败而拔管。结论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导管堵塞的预防措施,严格遵循PICC操作规程,增强防范意识,以提高PICC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