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腹腔镜技术逐渐成熟,可脱落支架置入后一期缝合与不放置支架的一期缝合病例逐渐增多,将该2种术式的疗效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72例,均符合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指征,无绝对手术禁忌,术前确诊为肝外胆管结石,胆总管直径≥1.0 cm。患者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经胆道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其中胆总管一期缝合39例(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式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在改良四孔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聚氨酯导管制成眼镜蛇形自行脱落胆道支架,为7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改良四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导丝置入、支架置入及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术。结果:手术时间90~155min,平均(106±95)min;出血量20~110mL,平均(35±15)mL。术后第1天出现短暂胰淀粉酶增高18例(25.71%),无急性胰腺炎发生。术后发生胆漏1例(1.43%),经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痊愈。术后住院3~9d,平均(4.5±2.9)d。支架均经肠道排出体外,支架排出时间2~7d,平均(4.2±1.5)d。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应用眼镜蛇形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可达到有效胆道减压的目的,从而扩大了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的适应证,改良四孔法使手术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院将收治的13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2组,80例行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5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取石及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不置"T"管引流。结果:全部手术均获成功,开腹组术后2例胆总管结石残留,行ERCP+EST取石成功;腹腔镜组3例术后早期胆漏,经引流3~5d后痊愈,无远期胆道狭窄。结论: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住院时间短、患者痛苦小,用腹腔镜行此手术更具有微创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及经胆囊管开口取石并内支架引流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为2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及经胆囊管开口胆管探查取石,内支架引流管引流并一期缝合胆管术。总结其适应证、操作技术及临床疗效。结果:28例均成功完成LC及经胆囊管开口取石并内支架引流术。胆管内取出单一结石19例,2~4枚结石9例。手术时间平均(43.6±19.8)min,平均住院(7.9±3.5)d。26例支架自行脱落并顺利排出体外;2例未自行排出的患者,于1个月后经十二指肠镜行胆道支架取出。未发生胆管结石残留、胆管狭窄、胆漏等手术并发症。结论:LC及腹腔镜经胆囊管开口取石并内支架引流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式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在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病例的情况下,此术式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并胆总管探查术中行胆囊管入路一期缝合预防胆道损伤及胆管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北京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应用腹腔镜胆囊管入路法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34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胆囊管为解剖学标志,顺利显露胆囊壶腹部、胆囊管及胆总管,以胆囊管与胆总管移行区为胆总管探查入路,均成功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并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未发生血管、胆管损伤,术后随访8~24月,未发现胆管狭窄。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胆囊管入路法,通过胆囊管与胆总管移行区行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可有效避免胆道损伤及胆管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2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术中暂不切除胆囊,先显露胆总管,切开取石、纤维胆道镜探查、一期缝合,最后切除胆囊。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0~12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3~20ml,平均10ml。术后住院时间7~9d,平均8d。术后胆漏1例,保守治愈。21例随访1~34个月,平均21个月,无结石复发和胆系症状。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I期缝合并胆道支架内引流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9月至2008年11月间我院为21例胆总管直径大于6m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胆道内支架引流术,总结该术式的适应证、操作技术及临床疗效。并将之与其他术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结石取尽,未发现胆漏、胆道狭窄或残余结石。置入支架19例自行脱落并顺利排出体外,2例未排出者于一个月后局麻下行十二指肠镜下胆道支架取出术。所有患者主诉支架留存期间未有不适。结论:对于胆总管直径大于0.6mm,无明显胆道炎症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并胆总管I期缝合术是可行的,相比现有微创术式,本法操作简便、医疗消耗低,且安全、舒适、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中放置鼻胆管一期缝合胆总管与T管引流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将52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开腹组(32例)及腹腔镜组(20例),根据胆总管直径选择普通胆道镜(6.0 mm)行胆总管探查或超细胆道镜(2.7 mm)行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中采取顺逆结合法放置鼻胆管,一期缝合胆总管。观察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成功率、胆漏及带管出院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胆汁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并与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46例开腹(开腹对照组)或腹腔镜(腹腔镜对照组)普通胆道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4组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术后发生一过性胆漏2例,开腹组发生1例,均予以保守治疗痊愈。一期缝合的患者经胆囊管探查率、术后胆汁引流量、拔管时间、带管出院率明显优于T管引流的患者(P<0.05);腹腔镜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4组患者胆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胰腺炎、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无胆总管狭窄及结石复发。结论:胆总管探查术中顺、逆法放置鼻胆管适合开腹及腹腔镜手术,一期缝合胆总管技术设备要求低,可显著提高经胆囊管入路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成功率,减少胆汁丢失,缩短带管时间与住院时间,尤其适于胆总管无明显扩张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适合在基础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并评估其安全性及手术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为46例患者施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结石残留;1例发生胆漏,经急诊ERCP置入胆道支架治愈;术后无胰腺炎发生。随访6~36个月,无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可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常规术式,术中可彻底取净结石,防止结石残留。  相似文献   

10.
胆总管探查切口一期缝合内支架引流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中放置改良内支架及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分别采用开腹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清除结石后,置入8FJ型支架管,将其远端通过导丝放入十二指肠。支架管近端用快吸收线固定于胆管壁。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关闭。结果全部支架管在术后随粪便排出,平均排出时间为13(10~18)d。3例术后血清淀粉酶短暂升高。无胆漏、堵管、提前脱管、导管滞留、导管退入胆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胆总管探查术中经胆道镜和导丝向胆管和十二指肠内放置自行脱落J型支架管方便、易掌握,是安全、有效的胆道引流方法。置放内支架管可放宽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的指征,并可减少T型管引流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对有胃大部切除手术史者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 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22例有胃大部切除史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中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或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结果 手术成功18例;中转开腹4例:1例为术中胆道造影见胆总管下端有多枚充盈缺损,但胆总管直径仅约6 mm,胆道镜进入胆总管较困难,并且放置T管也较困难;1例胆总管壁水肿,达2 mm厚,切开胆总管壁出血多,而管径较细;1例为术中胆道镜活检证实为胆总管下段癌伴结石嵌顿;1例为Mirizzi综合征.16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引流,2例胆总管取石后一期缝合胆总管,无出 血、胆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13例随访3~60个月,平均19个月,无结石残留、胆管狭窄及胆管炎发生,3例胆管结石复发.3例失访.结论 对有胃大部切除手术史者施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安全、可行.胃大部切除手术史不是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临床用于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方法:腹腔镜行胆囊切除后,切开胆总管,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然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10min,平均出血20ml,1例出现胆漏,全组病例均痊愈,随访1~18个月未见胆道狭窄及残余结石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两镜联合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胆道内支架管应用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96例胆总管结石病例,其中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组(一期组)47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胆道内支架置入组(支架组)49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相关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首次进食时间、腹腔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胆漏、腹腔出血、结石残留)。结果两组病例均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术后无结石残留。在首次进食时间、腹腔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支架组优于一期组(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出血、胆漏)发生率,两组病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胆漏病人(一期组3例,支架组1例)经短期引流后治愈,2例出血病人(一期组1例,支架组1例)经输血等保守治疗后治愈。支架组术后2~3周行胃镜检查拔除胆道内支架管,其中有部分病例胆道内支架管已自行排出。术后随访1~6月,无胆道结石复发、胆道狭窄。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胆道内支架管应用具有创伤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护理简单,不增加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种有效、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5月对5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施行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术。腹腔镜下切除胆囊后,保留胆囊管长1.0~1.5 cm,沿胆囊管纵轴剪开胆囊管前壁至胆总管,再沿胆总管纵轴向下切开胆总管0.3~1.1 cm,经此切口内镜取净胆道结石并判断Oddi括约肌功能是否正常。从胆总管切开处的下方开始,向胆囊管切开处的盲端方向先行黏膜层缝合,然后肌层缝合,距胆总管0.2 cm结扎胆囊管。腹腔放置引流管。结果 55例手术均获成功,胆囊管直径0.3~0.6cm,平均0.45 cm;胆囊管切开长度1.0~1.5 cm,平均1.3 cm;胆总管切开长度0.3~1.1 cm,平均0.5 cm。腹腔引流管留置3~5 d。术前术后MRCP对比胆总管直径无异常改变。1例术后出现胆漏,对症治疗后治愈。术后腹痛、腹胀2例,48 h后缓解。1例术后5 d出现间歇性腹痛,7 d出现黄疸,9 d后腹痛缓解,黄疸消退。术后住院时间7~13 d,平均8 d。55例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4.5月,无残余结石及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101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术。腹腔镜胆囊切除后,保留胆囊管1.0~1.5cm,沿胆囊管纵轴剪开前壁至胆总管,再沿胆总管纵轴向下切开胆总管0.3~1.1cm,经此切口内镜取净胆道结石并判断Oddi括约肌功能是否正常。从胆总管切开处的下方开始,向胆囊管切开处的盲端方向先行黏膜层缝合,后行肌层缝合,距胆总管0.2cm处结扎胆囊管。腹腔放置引流管。结果 101例手术均获成功,胆囊管直径0.3~0.6cm,平均0.45cm;胆囊管切开长度1.0~1.5cm,平均1.3cm;胆总管切开长度0.3~1.1cm,平均0.5cm。腹腔引流管留置3~5d。术前术后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比,胆总管直径无异常改变。2例术后出现胆漏,对症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5d出现间歇性腹痛,7d出现黄疸,9d后腹痛缓解,黄疸消退。术后住院时间3~14d,平均住院时间8d。术后随访1~11个月(平均8.5个月),无残余结石及结石复发。结论改良的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三孔法腹腔下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为290例患者施行三孔法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90例成功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其中208例为经胆总管探查取石并即时缝合胆总管,平均胆总管直径1.17 cm;82例为经胆囊管探查取石并即时缝合胆囊管,平均胆总管直径1.04 cm;两种术式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0.23±5.08)min和(75.56±3.12)min;所有患者平均术后(5.12±1.14)d出院。术后有6例患者出现胆漏,2例胆总管狭窄。结论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并结合术中胆道造影及胆道镜应用,三孔法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是可行的,安全的,且更微创,其适应证也越来越宽,即胆道无残留结石或肿瘤、胆总管远端通畅便可行即时缝合胆总管或胆囊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中经胆囊管路径和经胆总管路径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8例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分别经胆囊管入路取石26例和直接切开胆总管取石32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术中同期一期缝合术.比较两组胆总管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术的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 对择期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病例中胆囊管直径大于 0 .3cm的 46例患者实施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手术 ,其中胆囊管直径大于 0 .5cm的 1 6例采取直接扩张胆囊管后探查 ,胆囊管直径 0 .3 -0 .5cm的 3 0例采取先切开胆囊管 ,扩张胆囊管汇入部后再进行胆道探查。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 ,合并胆总管结石的 3 5例结石取净 ,全组病例恢复顺利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7.3d ,无胆漏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有选择的实施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手术安全可行 ,可以避免常规探查手术放置T管的诸多并发症和缝合胆管可能导致的胆漏、狭窄、结石形成等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 胆总管结石是胆道系统常见的疾病,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是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但其适应证为胆总管直径>0.8 cm,对于正常直径胆总管(0.6~0.8 cm)能否行腹腔镜下一期缝合术,国内外文献报道尚不多且处理无统一意见。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胆总管直径扩张及正常患者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探讨腹腔镜联合超细胆道镜用于治疗胆总管直径正常胆囊结石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2年12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66例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胆总管是否扩张分为扩张组(38例)和正常直径组(28例)。扩张组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加十二指肠上段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正常直径组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加经胆囊管途径胆总管取石一期缝合。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扩张组与正常直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感染、胆汁漏和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随访期内无胆道穿孔、重症胰腺炎、大出血、十二指肠穿孔、胆管狭窄等危重并发症。结论 术前精准评估,术式选择得当,术中操作精细,腹腔镜联合超细胆道镜可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直径正常胆总管结石,且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附523例报道)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1998年9月至2008年12月期间采用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的52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扩张(直径≥0.8 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23例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其中400例取净结石,87例无结石, 均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手术平均时间90 min,平均出血50 ml,术后第1天患者即可进食,2~3 d下床活动,术后5 d左右治愈出院.术后发生漏胆29例,引流胆汁量平均35 ml/d,持续 1~6 d,均经非手术处理治愈.中转开腹完成取石10例,镜下置T管引流26例.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安全、有效的手术,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胆总管结石取净和肝外胆总管无狭窄是其应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