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联动模式在下肢静脉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1-6月,我院伤口专科团队与杭州某社区医院建立远程会诊合作,选取该社区20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通过微信和电话开展远程护理会诊、严重感染伤口现场会诊、疑难伤口团队讨论、特殊情况转诊至医院治疗。结果 20例患者27处下肢静脉溃疡治愈26处,有效率96.3%,好转1处。伤口愈合时间为(53.2±20.7) d。2例患者转诊至医院治疗,其中1例在住院期间治愈,1例转回社区继续治疗。伤口专科护士现场会诊25次,远程会诊132次,主任查房6次。随访3个月,27处溃疡中,26处经治愈的溃疡均未复发; 1处溃疡由于慢性骨髓炎,导致伤口反复破溃、感染,在院进行清创、控制感染后转诊回社区继续治疗,由伤口专科护士指导社区医院采用湿性敷料加银离子治疗,溃疡较前有明显好转。结论医院社区联动模式可帮助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实现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延续,促进社区伤口诊疗的发展,提升专科护士的专业价值,推动医疗资源的均衡化和延续护理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宋江艳  于卫华  王胜琴  余梅 《护理研究》2013,(18):1807-1809
综述了下肢静脉溃疡伤口的评估和护理干预两方面的研究现状。从医务人员及病人对下肢静脉溃疡认知、下肢静脉溃疡伤口评估方法及工具等方面分析下肢静脉溃疡伤口的评估现状;从医疗处理和护理干预两方面分析下肢静脉溃疡伤口干预存在的问题。提出体现下肢静脉溃疡伤口护理专科特色,实现下肢静脉溃疡伤口评估和护理干预系统性和规范性的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应用湿性敷料联合物理疗法治疗1例下肢多处静脉溃疡患者伤口,同时进行整体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经过32天的伤口处理,患者溃疡均痊愈,3个月内无复发。  相似文献   

4.
下肢静脉溃疡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小腿下端1/3部位,多见于内踝、足靴区及胫前,病程较长,愈合较为缓慢,且表现出反复发作特点,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的一个难点。除积极治疗之外,对下肢静脉溃疡伤口的护理也至关重要。随着伤口护理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重对下肢静脉溃疡患者伤口的护理。文章就近年来下肢静脉溃疡伤口特点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溃疡应用湿性愈合护理加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解放军海军总医院门诊伤口护理中心换药的下肢静脉溃疡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湿性愈合敷料护理下肢静脉溃疡,观察组患者采用湿性愈合护理加高压氧治疗下肢静脉溃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总疗效、显效及治愈时间和所需医疗费用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55,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和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所需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愈合敷料换药加高压氧治疗是一种良好的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方法,其疗效优于单纯湿性愈合敷料换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老龄化及家庭照护的发展趋势,自我管理在伤口护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为下肢静脉溃疡10例患者的伤口护理及自我管理的概述、阐述了下肢静脉溃疡在疼痛、绷带使用、伤口管理、情绪自我管理等几方面的内容,对下肢静脉溃疡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TIME-H原则在慢性下肢静脉溃疡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使用常规伤口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伤口护理的基础上实施"TIME-H"干预下的整体护理。结果观察组伤口治愈总体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2%(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50%(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渗液天数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或减少(P0.05);观察组实施TIME-H原则方案后平均评估分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将TIME-H原则应用在下肢静脉溃疡的整体护理中,为伤口护理提供了全面性、框架式的指南,可对患者提供更为科学、人性化的优质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联合护理门诊在社区慢性伤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9月医院-社区联合护理门诊收治64例慢性伤口患者,通过护理门诊、现场指导,微信及医联网远程会诊,疑难伤口多学科团队讨论,特殊情况转诊至医院治疗。结果 64例慢性伤口患者疮面完全愈合50例,愈合率78%。伤口愈合时间为(22.29±16.89)d;患者满意度达98%。结论医院-社区联合伤口护理门诊的建立,医院优质护理适当的技术下沉,既实现了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延续,同时又促进了社区伤口专科护理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区慢性伤口患者在治疗护理上存在的困难,提高了社区医院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银离子敷料用于伤口表面换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30处下肢静脉性溃疡伤口表面采用德湿银敷料换药,同时辅助弹力绷带梯度加压包扎,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对27例患者进行伤口表面的观察。结果:伤口愈合面积、伤口渗液量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2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德湿银敷料治疗下肢难愈性静脉溃疡能有效控制慢性伤口感染,促进伤口上皮化,有利于溃疡面的愈合,同时减少换药频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以手机彩信为平台的远程伤口治疗模式对偏远地区下肢慢性溃疡治疗与传统门诊换药治疗的成本效益差异.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湘西地区综合性医院就诊的37例农村地区下肢慢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5例,对照组12例,分别进行彩信平台的远程伤口治疗和传统的门诊换药治疗,随访1.5年或以治愈和截肢为研究终点,比较两者治疗成本效益,包括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换药次数、治疗时间、治疗费用以及伤口治疗人力资源的状况.结果 远程伤口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6.0%)明显低于传统门诊换药治疗组(91.7%);远程伤口治疗组与传统门诊换药治疗组比较,显著增加了换药次数并减少了治疗时间;远程伤口治疗组与传统门诊换药治疗组比较,治疗费用和占用伤口治疗人力资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彩信平台的远程伤口治疗比传统门诊换药治疗不会显著增加伤口治疗人力资源和治疗费用,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应用湿性愈合理论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采取湿性愈合理论方法换药后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下肢静脉溃疡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均治愈,平均住院时间28.8 d。结论:采用湿性愈合理论方法换药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治愈率高,溃疡伤口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12.
下肢静脉性溃疡占血管性溃疡患者的绝大部分,多见于老年人,属于慢性复杂性伤口之一,由于伤口护理难度大、缺乏统一的伤口护理标准。现将下肢静脉溃疡的伤口护理分别从伤口清洗、伤口清创、伤口敷料选择、以及其他伤口影响因素的护理进展进行系统地总结。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6例泌尿造口及周围皮肤有并发症患者的远程家庭护理,经过住院期间积极对症治疗,出院后利用网络服务平台,如微信、QQ群、邮件、电话等开展远程家庭护理、指导出院患者康复护理,5例省内患者除做好远程家庭护理外,嘱患者定期来院复诊,1例省外患者行全程远程护理康复指导,且持续2~4个月,结果显示5例患者造口皮肤愈合,1例明显好转。认为远程家庭护理延续了造口并发症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的频率对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压力袜使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伤口造口门诊治疗的78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失访1例)和对照组39例(失访3例)。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健康教育,创面愈合后均使用压力袜预防溃疡复发,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在创面愈合后1周进行电话随访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月电话随访1次。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压力袜使用的依从性、溃疡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对压力袜使用完全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复发率15.8%与对照组复发率47.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增加电话随访频率能促进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压力袜使用依从性及遵医行为,有效降低下肢静脉溃疡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护治一体化伤口管理模式在老年下肢慢性溃疡患者负压引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84例下肢慢性溃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行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治疗期间应用医护治一体化伤口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溃疡愈合时间、新肉芽长出时间、每天换药次数、伤口渗液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溃疡愈合时间、新肉芽长出时间、每天换药次数、伤口渗液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疼痛感、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治一体化伤口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负压引流治疗老年下肢慢性溃疡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农村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应对溃疡诱发相关症状的真实体验,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对下肢静脉溃疡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现象学研究方法作为理论框架,对15例农村下肢静脉溃疡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Colaizzi法进行分析.结果 归纳出3个主题:治疗过程中经历的障碍,溃疡相关症状影响生活质量,下肢静脉溃疡症状控制需要医患共同努力.结论 农村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对溃疡诱发症状存在多种内心体验,需要从多方面干预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7.
总结采用“TIME”原则联合中医治疗1例下肢静脉溃疡合并动脉缺血伴周围严重皮炎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全面的伤口评估,分析伤口处置存在的难点;基于“TIME”原则,伤口局部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局部处理方案及换药频率;适时转诊中医科,采用辨证中药外敷加循经穴位按摩改善伤口周围皮炎、促进血液回流。经过4个月的综合治疗,患者下肢水肿消退,周围皮炎明显改善,伤口痊愈,随访1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效果.方法 按接诊时间将51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干预组27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行常规出院指导,嘱其定期复诊;干预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调整、适量运动、预防便秘.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呼吸症状、疾病影响及SGRQ总分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活动受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COPD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创伤性骨科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10例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编号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DVT的发生率、下肢周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凝血指标、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术后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下肢周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和凝血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APTT、PT、TT均长于对照组,D-D及Fi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于创伤性骨科患者能明显降低术后DVT的发生率,对预防术后DVT有显著效果,还能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加快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国内外静脉溃疡患者的运动干预研究进展,为促进静脉溃疡患者开展运动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复习国内外文献,从运动在下肢静脉溃疡患者中应用的意义、干预依据、干预实施、效果、依从性等角度进行综述.结果 下肢静脉溃疡患者的肢体功能和周围神经发生了改变,短期运动可以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长期下肢运动可提高踝关节活动范围,增强下肢肌肉力量,但对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各研究得出结果都不一致.可能是研究所纳入样本量较小,使研究结果差距较小.结论未来为进一步明确静脉溃疡的运动干预效果,需要做到: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多学科团队参与;开展标准化教育;提高患者运动的依从性;加强电话随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