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微球鉴别/分离法(BoBs)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882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羊水细胞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BoBs检测,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882例羊水中共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289例,异常检出率5.92%。其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271例,BoBs检出266例。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下,无创产前检测高风险组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最高,占56.00%。289例异常核型中,染色体非整倍体239例,BoBs检测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吻合;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2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仅检出3例;性染色体嵌合11例,BoBs检出6例;染色体结构异常18例,BoBs均未检出。结论:BoBs技术是一种可靠的检测技术,可以全面快速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及9种常见的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与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可以提高产前诊断的效率及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技术(BoBs)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二孩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遗传咨询门诊、胎儿医学门诊及孕产妇保健门诊就诊的1291例二孩高龄孕妇为研究对象,对羊水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和BoBs分析,对胎儿染色体异常及常见微缺失综合征进行诊断。结果:1291例二孩高龄孕妇羊水样本中,染色体核型分析和产前BoBs均检出染色体异常47例。产前BoBs技术共检测出61例染色体异常,包括30例21-三体,14例18-三体,3例13-三体,14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总体检出率为4.73%,漏检13例,检测失败7例;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出60例染色体异常,比BoBs额外检出10例胎儿染色体结构异常,2例低比例的嵌合型染色体以及1例标记染色体,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4.65%;经两者联合检出异常81例,联合检出率为6.27%。染色体核型分析和产前BoBs共同检出的47例二孩高龄孕妇选择了终止妊娠;BoBs漏检的13例胎儿染色体结构异常均为平衡易位或倒位,经遗传咨询后均选择了继续妊娠。BoBs检测失败的7例,经遗传咨询后继续妊娠。染色体核型分析漏检的14例经遗传咨询后均选择了终止妊娠。1291例二孩高龄孕妇均获得随访,其中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和BoBs检测显示正常的1210例二孩高龄孕妇,胎儿分娩后均为正常健康胎儿;BoBs漏检的13例胎儿染色体结构异常在随访中均未见异常。结论:"核型分析+BoBs"产前诊断模式可以应用于二孩高龄孕妇的产前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核型的检出率及临床特征,分析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与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核型的关系,研究性染色体嵌合现象及妊娠结局,为临床医生遗传咨询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妇产科接受产前诊断的孕妇14959例,进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对检出的324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胎儿的检出率为2.17%(324/14959)。324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胎儿中,98例45,X,92例47,XXY,57例47,XXX,33例47,XYY,1例48,XXYY,43例嵌合体。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对应的检查指征中,无创性染色体高风险140例,超声异常109例,高龄47例,血清学筛查高风险21例,不良孕产史5例,父母一方染色体异常2例。结论联合无创非整倍体筛查、孕期超声和血清学筛查等不同的产前筛查手段,明显提高了产前诊断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检出率。在羊水细胞培养中发现的性染色体嵌合体,需行FISH检测进行嵌合比例的确认,对于嵌合比例小于10%的胎儿未合并其他超声异常时,孕妇可选择继续妊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拷贝数变异测序技术(CNV-seq)在无创产前筛查(NIPT)高风险且超声表现正常胎儿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9月因单纯NIPT高风险且无超声异常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自愿接受羊膜腔穿刺术的168例孕妇,采集羊水样本,同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NV-seq检测,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 168例羊水样本,羊水细胞培养失败3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异常62例(37.58%),其中非整倍体异常47例(75.81%)、结构异常9例(14.52%)、嵌合型异常6例(9.68%)。168例羊水样本,CNV-seq检测结果为致病性/可能致病性69例(41.07%)、临床意义不确定性24例(14.29%)、可能良性/良性6例(3.57%)。62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结果中,CNV-seq检测提示致病性变异61例,其中6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结构异常的病例经CNV-seq检测存在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s)。CNV-seq检测额外检出8例染色体异常,包括致病性微缺失微重复6例和数目异常2例,将总体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提高了4.76%。结论 CNV-s...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检测高龄孕妇羊水中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因年龄高风险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用羊膜腔穿刺术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羊水标本247例。对胎儿羊水细胞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同时应用CNV-seq检测羊水细胞基因组DNA,统计在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的高龄孕妇中CNV的发生率。结果 247例羊水标本中,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NV-seq同时检测出染色体非整倍体共计21例,其中21-三体综合征14例,18-三体综合征2例,13-三体综合征1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4例。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性染色体非整倍体1例(为45,XO[3]/46,XX[97]);染色体结构异常9例,其中染色体易位4例,染色体正常变异3例,2例染色体结构异常经CNV-seq检测最终确定异常片段的来源。染色体核型异常总检出率为12.55%(31/247)。在216例染色体核型结果正常的羊水标本中,CNV-seq额外检出明确致病CNV 4例,临床意义未明的染色体微缺失6例(其中1例为父源,1例为母源,其余4例未进行夫妇验证),CNV多态性15例。羊水样本中CNV的总检出率为19.43%(48/247),CNV-seq比染色体核型分析额外增加了6.88%的检出率,其中明确致病的CNV检出率为1.62%(4/247)。结论对进行有创产前诊断的高龄孕妇,在排除了常见的非整倍体异常后也应建议进行CNV检测。  相似文献   

6.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HSH)产前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20例产前诊断孕妇的新鲜羊水进行FISH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将结果与临床追踪确诊结果(随访的新生儿或引产的死胎脐血或外周血的染色体核型)作比较,同时根据FISH的检测效能和分析产前诊断方案,评价HSH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①HSH检测全部成功,其结果与临床追踪确诊的核型分析一致,并且染色体非整倍体检出率100%;1例孕晚期羊水细胞培养失败,2例羊水培养为四倍体镶嵌体胎儿经临床追踪确诊后为正常染色体.②产前诊断指征中,高龄、多项指征及其他因素的孕妇临床上对FISH及核型分析这两种方法的选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唐氏筛查异常和超声筛查异常的孕妇分别倾向选择FISH(P=0.029)及核型分析(P=0.000).结论:HSH技术能快速准确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异常.母血清唐氏筛查异常孕妇产前诊断倾向选择FISH检测.FISH可作为孕晚期高危孕妇首选的产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产前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行羊膜腔穿刺术且要求行CMA检测的单胎妊娠孕妇共4430例。根据羊水穿刺的临床指征分为6组:A组:单一高龄组;B组:单一唐氏筛查高风险组;C组:单一超声检查异常组;D组:单一无创产前检测(NIPT)高风险组;E组:超声检查异常合并高龄/唐氏筛查高风险/NIPT高风险两个或两个以上指征,F组:NIPT高风险合并高龄/唐氏筛查高风险/超声异常两个或两个以上指征;G组:其他组。结果:(1)4430例中CMA检测胎儿异常率11.74%,其中非整倍体异常119例(2.69%),CNVs 381例(8.60%),包含致病性拷贝数变异(pCNVs)77例。(2)不同临床指征的羊水CMA检测结果提示,单一临床指征中D组染色体异常总检出率(33.20%),CNVs检出率(19.31%),非整倍体率(10.89%),包括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率(6.93%)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C组的总检出率仅次于D组。E、F组总检出率(19.76%,55.00%),包括非整倍体率(11.01%,42.50%)均显著高于C、D组(P0.05)。(3)77例pCNVs中,31例为染色体大片段缺失和(或)重复,其中8例遗传自平衡易位的父母。46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包括23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性pCNVs和23例神经发育障碍的易感性CNVs。结论:CMA检测是产前遗传学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NIPT和超声检查是筛查羊水染色体异常的有效手段,针对不同种类的胎儿pCNVs,应合理建议核型分析或家系CMA验证的方法确定pCNVs来源和致病性,再结合超声检查、胎儿CMA结果以及双亲表型,为妊娠提供合理的指导意见,并对出生后的胎儿定期做随访,为产前胎儿评估积累更多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各种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指征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由超声引导对3495例孕中期高危孕妇(孕16~21+6周)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适量羊水进行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与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的关系。 结果 羊水培养成功3494例,成功率99.97%。检出异常核型120例,异常率为3.43%(120/3494),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70例,结构异常31例,其他异常19例。各种产前诊断指征中,单纯高龄(分娩时孕妇年龄≥35岁)1498例,检出异常核型47例,异常检出率为3.14%;母血清学筛查高风险1560例,异常核型38例,检出率2.44%;无创产前DNA检测高风险38例,异常核型30例,检出率78.95%,后者检出率分别与前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握好各种产前诊断指征,对高危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有效提高胎儿染色体病的检出率,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稳定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探讨FISH技术在未培养羊水细胞产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国产5条染色体探针(13、18、21、X、Y)对411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未培养羊水细胞的FISH检测,同时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两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11例中,正常核型398例,非整倍体核型5例(均为21-三体),结构异常4例(平衡易位2例、倒位2例),染色体多态4例.其中正常核型及5例非整倍体核型能被FISH检测出,而染色体结构异常和染色体多态未能检测出;FISH检测时间为48~72小时,较传统核型分析时间(14~21天)大大缩短;FISH检测一次成功率97.3%,并且不受孕周的限制;FISH检测与细胞培养核型分析相符;FISH检测没有受到羊水性状的影响;染色体非整倍体的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应用国产探针对未培养羊水细胞进行FISH分析,实验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产前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HTS)技术在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 090例单胎高龄孕妇行无创产前检测(NIPT),结果异常的孕妇再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后染色体G320显带核型分析。结果:2 090例样本中,高通量基因测序提示22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19例孕妇自愿接受羊水产前诊断,其中16例羊水G带核型结果与NIPT测序结果一致,包括12例T21,2例T18,2例性染色体异常,阳性预测值为84.2%(16/19)。结论:对于拒绝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高龄孕妇,临床可推荐无创的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检测技术,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分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F-PCR)技术对常见染色体(21、18、13、X/Y)非整倍体产前诊断的结果,评价其应用价值。了解不同产前诊断指征诊断为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阳性率,从而对遗传咨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诊断的标本4262例,用QF-PCR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双盲检测,统计QF-PCR的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及不同产前诊断指征诊断为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阳性率。结果与金标准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QF-PCR快速诊断常见染色体(21、18、13、X/Y)非整倍体阳性数305例,漏诊4例低比例非整倍体嵌合体,另外有1例21-三体嵌合体QF-PCR阳性,而核型分析阴性,符合率98.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9%和99.9%,剔除常见5条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范围以外的阳性标本,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7%和99.9%。不同的产前诊断指征中诊断为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阳性率:无创产前基因筛查高风险(77.6%);颈项透明层厚度增厚(10.7%);胎儿超声异常(9.0%);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高风险(8.2%);孕妇年龄≥35岁(4.4%);高危妊娠(3.9%);不良孕产史(1.0%)。结论QF-PCR快速诊断常见染色体(21、18、13、X/Y)非整倍体,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但对低比例嵌合体非常容易漏诊,两种结果不符合时,不能完全依靠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了解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阳性率,对遗传咨询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247例妊娠中期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妊娠中期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了解此期异常核型发生的频率、类型及与各种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方法 对247例妊娠中期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抽羊水作羊水细胞培养检查染色体核型。结果 发现异常核型14例,异常核型出现频率为5.67%,其中三体型7例,占异常核型的50%,分别为21三体4例,18三体2例,13三体1例;其次为平衡易位6例,占42.86%。高龄孕妇中21三体检出率为5.56%(1/18),非高龄组为1.31%(3/229),P=0.235,差异无显著性。15例产前常规B超检查发现胎儿发育异常的孕妇中,检出三体儿3例。结论 在有各种产前诊断指征的妊娠中期孕妇中,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5.67%,染色体三体为主要的异常核型。孕中期B超检查做为产前常规筛查可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妊娠中期羊水间期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后漏诊非13、18、21、X或Y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核型的残余风险. 方法 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2 837例妊娠中期行羊膜腔穿刺术同时行间期细胞FISH检测和传统核型分析的病例及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GLP 13/GLP21/CSP 18/CSPX/CSPY探针针对13、18、21、X或Y染色体进行间期细胞FISH检测.计算具有三大产前诊断指征(孕妇高龄、母体血清学筛查18或21-三体高风险、妊娠23周前超声发现胎儿有结构异常)的孕妇间期细胞FISH检测的检出率以及残余风险. 结果 2 837例标本中,共85例(3.0%)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85例中的73例为13、18、21、X或Y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异常核型,间期细胞FISH结果均为阳性,其中21-三体共43例(包括2例嵌合体)、18-三体1 5例、13-三体l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14例(包括4例嵌合体).12例(14.1%)异常结果为非13、1 8、21、X或Y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包括平衡性结构重排6例、非平衡性结构重排5例、其他染色体非整倍体1例.这12例中,间期细胞FISH结果阳性3例,均涉及21号染色体的不平衡性结构异常;阴性9例,其中4例遗传性平衡性重排和2例新生平衡性重排.2 837例病例间期细胞FISH分析对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为89.4%(76/85),异常核型漏诊率为14.1%(12/85),残余风险为0.43%(12/2 761). 结论 间期细胞FISH检测是核型分析的有效补充,但不能取代核型分析,单纯间期细胞FISH检测进行产前诊断可能漏诊部分染色体结构异常.在产前遗传咨询时,应向患者解释间期细胞FISH的检出率和残余风险,合理选择产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进行染色体缺失或重复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传统产前筛查异常、既往有唐氏儿分娩史及高龄孕妇等3500例孕妇采集外周血,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检测母体血浆胎儿游离DNA(cff DNA),分析胎儿性染色体及除21、13、18号染色体以外的其他常染色体信息,对NIPT阳性的孕妇进行遗传咨询,对其中自愿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进行验证。结果:3500例接受NIPT的病例中,检出32例常染色体异常(除外21、13、18号),其中有11例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检测分别提示3例异常,符合率27.3%(3/11)。检出45例性染色体异常,其中有23例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检测分别确诊12例异常,符合率52.2%(12/45)。结论:NIPT在预测胎儿性染色体异常及常染色体(除外21、13、18号)异常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需要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检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对孕妇外周血游离DNA(cf-DNA)产前筛查提示2三体、7三体、21三体高风险的1例胎儿进行产前诊断,采用羊膜腔穿刺术,通过细胞培养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对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分析;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技术,对胎儿细胞染色体的微缺失或微重复进行检测。结果提示,羊水细胞FISH检测的结果为7三体、21三体极低比例嵌合。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及SNP array结果均正常。胎盘组织FISH检测结果为100%2三体,100%7三体及73%21三体的嵌合。因此认为,cf-DNA检测结果存在假阳性,应对cf-DNA检测假阳性结果孕妇进行产前诊断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核型与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及羊膜腔穿刺术的安全性,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方法:3 800例具备产前诊断指征的妊娠妇女,在知情选择的情况下行羊膜腔穿刺术及染色体核型检测.分析相关数据,追踪羊膜腔穿刺术的结局.结果:羊水细胞一次培养成功率为99.26%(3772/3 800),两次培养成功率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未培养法检测绒毛染色体核型时染色体嵌合的检出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绒毛取样,用未培养法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单胎孕妇的临床资料。对检出染色体嵌合者,通过羊膜腔穿刺进行补充分析。分析这些孕妇的产前诊断指征、妊娠结局,以及染色体嵌合的检出及后续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芯片分析(CMA)技术在肾盂增宽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肾盂增宽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产前超声发现肾盂增宽并选择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102例胎儿。对102例胎儿采用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对部分染色体核型结果正常的胎儿行CMA分析。对所有胎儿的妊娠结局及预后进行电话随访和病例资料追踪,新生儿随访至2岁。结果:102例肾盂增宽病例中,101例胎儿染色体正常,1例异常,为47,XX,+18,染色体异常率为0.98%(1/102)。60例CMA结果均成功获得分析,其中4例胎儿存在致病性拷贝数异常(CNVs)(6.6%,4/60),包括17q12微缺失综合征2例、15q11.2微缺失综合征1例、2q23.1微缺失综合征1例,CNVs大小范围0.467~1.53Mb。将进行CMA检测的肾盂增宽病例分为孤立性肾盂增宽(30例)和肾盂增宽合并其他异常(30例)两组,致病性CNVs的检出率分别为6.6%(2/30)、6.6%(2/30);根据肾盂增宽程度将行CMA检测的60例病例分为3组:轻度肾盂增宽、中度肾盂增宽和重度肾盂增宽,致病性CNV检出率分别为0(0/21)、11.1%(1/9)、10%(3/30)。产前胎儿肾盂增宽消退率63.5%,总消退率(含出生后消退) 85.8%,胎儿肾积水出生后手术率12.9%。结论:核型和CMA检测结果正常的胎儿肾盂增宽多于产前或出生后消退,染色体非整倍体和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是胎儿肾盂增宽的致病原因之一;核型和CMA检测对肾盂增宽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孕期绒毛活检(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CVS)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行CVS术取材,并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进行产前诊断的985例的病历资料,对细胞培养成功率、产前诊断指征、细胞遗传学诊断结果和CVS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985例中,970例(98.48%)行FISH检测,893例(90.66%)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878例(89.14%)同时行核型分析与FISH检测。CVS术取材后,细胞培养成功率为96.64%(863/893)。超声异常是最常见的产前诊断指征,占42.64%(420/985)。本研究共检出各类染色体异常181例,检出率为18.38%(181/985)。其中,超声异常为指征的检出率最高,为31.90%(134/420),其次为不良孕产史[11.83%(20/169)]和高龄[8.21%(11/134)]。此外,有16例可能因胎盘嵌合和13例可能因母体污染而引起的FISH检测与核型分析结果不符的病例。CVS术后4周内,6例(0.61%,6/985)孕妇发生胎停育(其中4例存在染色体数目异常);其余979例(99.39%)未见近、远期手术并发症。结论早孕期CVS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介入性诊断方式,对于早孕期超声异常等特定指征人群可以更早获得产前诊断结果,增强产前诊断的针对性,提高效率,但也不可忽视胎盘嵌合和母体污染对诊断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在胎儿生长受限(FGR)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核型分析正常的FGR样本进行CMA检测,分析CMA异常的检出率。结果:39例FGR中CMA检出5例异常,检出率12.8%(5/39)。22例特发性FGR中检出4例异常,检出率18.2%(4/22),包括1例4q21.21微缺失,1例2q11.1q11.2微重复及2例7q11.23微缺失。17例FGR合并其他超声异常中检出1例异常,检出率5.9%(1/17),1例异常为4p16.3p16.2微重复。结论:对FGR行CMA检测有助于发现核型分析无法检出的染色体亚显微结构异常。CMA有利于提高对FGR遗传病因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