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包括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鄄atectomy,SPDP)和联合脾脏切除的胰体尾切除术。SPDP较之切除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发生术后感染、腹腔内脓肿以及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血小板增多症等风险明显降低。而胰腺肿瘤与脾脏的解剖关系是决定脾脏是否保留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SPDP)是一种保留脏器的成熟术式,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SPDP已在大型中心常规开展。SPDP主要适用于胰体尾部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但是对于直径>2 cm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应充分权衡脏器保留需求与肿瘤根治必要性。SPDP包括Kimura术和Warshaw术;亦有人实施保留脾动脉、牺牲脾静脉等改良术式,尚存争议。与Kimura术相比,Warshaw术后脾梗死及继发性脾切除发生率更高、胃周静脉曲张更常见。脾梗死一般无临床症状,无须干预,通过随访能够观察到梗死区域恢复血流灌注;继发性脾切除的手术指征不明确,但对于脾梗死合并脓肿的病例需积极干预。在SPDP术前规划方面,目前尚无高效的术式预测模型,基于脾静脉影像学分型及肿瘤直径的术前影像学评分模型有助于制定合理手术决策。在手术入路方面,随着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的发展,更多选择顺行切除,但逆行切除可优先探查保脾可行性,亦展现出一定价值。经过30余年发展,SPDP获益及风险基本明晰,但仍存在争议性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2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SPDP)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比较SPDP与胰体尾、脾切除术(D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胰体尾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58例,其中DP30例(A组),SPDP28例(B组),B组又分为B1(保留脾血管组)和B2(合并脾血管切除组)两个亚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Α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A、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胰瘘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PDP组术后Α院时间明显较DP组短(P0.05)。B1亚组较B2亚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胰瘘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Α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1组与B2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Α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而术后Α院时间缩短。保留脾血管㈦否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Α院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5例资料,其中保留脾脏血管的开腹保脾胰体尾切除3例,切断(或切除)脾脏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1例,腔镜下保脾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未发生胰瘘、脾梗死、脾脓肿及脾出血等。随访3~6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胰体尾部良性肿瘤,应首选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方法,手术安全,效果好,且避免了脾脏的不必要切除。  相似文献   

5.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13年Mayo在胰体尾部肿瘤手术中首创远端胰腺切除术 ,同时合并脾脏切除 ,并作为标准术式流传至今。但随着大量基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 ,“脾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器官 ,而是具有重要保护功能的免疫器官”这一概念已被广大临床医师所接受 ,无辜性脾切除应尽量避免。越来越多的手术病例证实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一、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解剖学基础胰体尾 -脾区解剖结构毗邻紧密 ,脾动静脉为胰体尾和脾脏解剖联系的纽带。由于脾动静脉与胰体尾、脾门与胰尾的紧密联系 ,胰体尾与脾脏常视为一个解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治疗胰腺远端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施行的17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资料.结果 6例患者未能成功保脾,开腹与腹腔镜手术各3例;11例患者成功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其中6例行开腹手术(1例术中行脾动脉修复,1例行Warshaw法保脾);5例行腹腔镜手术成功保脾(1例中转开腹).保脾成功组中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后发生胰漏各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到3年,均无脾血管栓塞、脾梗死、肿瘤复发.结论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总结2006年2月—2010年8月1 6例胰体尾部良性和交界性病变实行了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为保留脾脏血管胰体尾切除,1例为切断脾血管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结果术后发生胰瘘9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出血3例(其中1例为胰瘘后发生出血),胸腔积液2例。9例胰瘘者,8例经非手术治疗,3~7周痊愈,1例并发出血后行数字减影脾动脉栓塞止血,第17周痊愈。另2例腹腔出血者,1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1例二次手术,见脾静脉分支出血,结扎止血。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胰体尾部良性和交界性肿瘤,可首先选择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手术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胰体尾切除术中脾脏是保留还是切除、切除脾动静脉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是否安全、胰体尾部恶性肿瘤是否适宜保脾及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Ƣ�������β�г���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5 2年King和Schumacker提出脾切除术后凶险感染(OPSI)并证实脾脏在抗感染免疫方面的重要功能 ,脾脏作为一个功能器官重新被全面而深入地认识。区分具体情况而有目的地施行脾保留性手术具有坚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证据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亦为保留性脾手术的一种。尽管目前对胰体尾恶性肿瘤应用此术式亦有成功报道 ,但多数意见仍坚持附带脾脏和 (或 )脾血管切除以求安全彻底。而对于胰体尾非恶性病变 ,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施行保脾手术 ,此点在儿童中更有意义。1 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适应证 :无法局部切除…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腺囊性疾病6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总结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经验与手术技巧。方法自2003年11月至2006年7月,我们对6例胰腺囊性疾病患者施行保留脾血管的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结果本组6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1例合并右肾上腺肿瘤切除,1例合并子宫肌瘤切除、左卵巢畸胎瘤切除,1例合并子宫肌瘤切除,1例合并胆囊切除。手术时间140~265min,出血350~600ml。术后住院时间4—9d,无胰漏发生。随访1—31个月,症状消失,未见复发。病理诊断:潴留性囊肿2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2例。结论对于胰体尾部良性病变,应首选保留脾血管的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施行保留脾血管的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适用于胰体尾部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避免了脾切除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手术方式包括保留脾动静脉的Kimura手术和切除脾动静脉主干、保留胃网膜左血管等侧枝循环的Warshaw手术。腹腔镜下Kimura手术视野清晰,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应为保脾胰体尾切除手术的首选。术前检查或术中探查可疑为浸润性恶性病变或病灶与脾血管、脾门关系密切者,应果断放弃保脾术式,改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Ƣ�������β�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腺体尾部与脾血管及脾脏关系密切,传统的胰体尾切除术,理所当然的切除脾脏。故有人将其认为是一个解剖单位。正常的脾脏被切除,称为“无辜性脾切除”。当脾脏抗感染及抗癌肿的功能被确认后,国际上从20世纪70年代,我国自80年代起,各种保留脾脏的手术兴起,其中胰体尾部良性病变需要行胰体尾切除时,如何保留脾脏令人关注。基于对脾脏血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胰体尾(保脾)切除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下,对远端胰腺肿瘤患,施行胰体及胰尾部分切除手术的同时,保留脾脏的可能性。方法 在腹腔镜下,仔细分离胰体及胰尾部位与脾脏相关的血管,在原位保留与脾脏相连的胃短血管,为保留脾脏及完成胰腺体部及尾的切除创造条件。结果 本组11例中,除l例因胰腺癌灶的局部侵蚀,病变较重,无法分离脾门区血管,另l例因肥胖而被迫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9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了胰腺的部分切除及保留脾脏的手术,随访平均30个月,情况良好。结论 位于胰腺体部或尾部的良性肿瘤患,有选择地在腹腔镜条件下进行胰腺体尾部的部分切除手术并保留脾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由于解剖关系紧密,传统的胰腺切除手术(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脾脏切除术等)多需合并切除胰腺周围脏器,对机体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胰腺良性肿瘤和低度恶性肿瘤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发现,降低手术创伤成为外科医生探索的方向,保留器官的胰腺切除手术(organ-preserving pancreatectomy,OPP)应运而生。该文就OPP几种术式如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uodenum-preserving pancreatic head resection,DPPHR)、胰腺中段切除术(central pancreatectomy,CP)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SPDP)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间胰腺手术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组(切脾组)和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组(保脾组),记录手术相关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病理类型、肿瘤直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胃管留置时间、禁食时间、生长抑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等)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保脾组和切脾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手术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和术后禁食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脾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切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是一种适用于胰腺良性或交界性肿瘤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体尾占位病变切除的手术路径。方法采用最先探查横断胰颈的方法,对5例胰体尾占位患者实施胰体尾切除。其中2例胰体尾癌及1例实性假乳头瘤患者实施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1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患者接受保留脾脏及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1例潴留性囊肿患者实施保留脾脏、联合睥动静脉切除的胰体尾切除。结果手术用时2.0~5.5h,术中出血200~1000ml。术后均恢复顺利,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从探查横断胰颈开始的胰体尾切除术,综合满足了疗效、安全与保脾的需要,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保留脾脏及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术式。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施行改良的保留脾脏及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手术10例。结果:本组10例均成功地按此术式完成胰体尾切除;术后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7-15d。随访无复发和转移。结论:本术式避免了损伤脾脏和脾血管,保护了脾脏的结构和功能。手术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脾脏保留手术的适应证与术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随着对脾脏解剖学及其功能的深入认识 ,脾脏的手术不再仅局限于施行单纯的脾切除术。我们自1993年 8月至 2 0 0 2年 8月共施行各种类型保留脾脏的手术 2 9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2 4例 ,女性 5例。年龄19~ 5 6岁 ,平均 4 2 6岁。2 .手术适应证 :外伤性脾破裂 11例 ,门脉高压症巨脾 4例 ,胰腺囊肿 (胰体尾部 ) 4例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胰体尾部 ) 3例 ,脾囊肿 2例 ,脾血肿机化4例 ,脾结核 1例。脾破裂病人均无其他脏器的合并损伤。3.手术方式 :部分脾切除 10例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 7例 ,门脉高压症巨脾行部分…  相似文献   

19.
<正>胰腺体尾部与脾脏及脾血管毗邻关系密切,当胰体尾部发生病变或损伤时,如果无条件单纯摘除病变,一般均行胰体尾加脾脏切除,手术操作容易,且并发症少,手术近期效果好。但是健康脾脏的切除也不可避免导致患者抗感染、抗肿瘤等免疫功能的减退。我院共施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14年12月施行保留脾脏的  相似文献   

20.
法国波尔多Saint-André医院外科医生对腹腔镜保留脾脏血管的胰体尾部切除术手术的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将1997年1月~2011年1月间收治的140例胰体/胰尾部良性肿瘤或低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脾血管保留法组(n=55)和脾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