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调查养老机构独居老人主观幸福感(SWB)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及老年人心理健康自评工具,对成都市3所养老机构的136名独居老人进行调查。结果136名调查对象SWB得分(25.60±8.662)分,心理健康自评得分(40.93±7.26)分,其中93.4%存在轻度及以上心理问题。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月收入、婚姻状况、子女看望频率、社会适应是SWB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87.3%。结论养老机构独居老人SWB较低,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提升养老机构独居老人SWB需考虑性别、月收入、婚姻状况、子女看望频率等多维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天津市中心城区的8家养老机构484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人口腔健康生活质量评价指数和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养老机构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得分为(42.30±5.66)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牙齿满意程度、自我评价口腔状况、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和接受口腔健康教育是影响其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因素(P0.05)。结论 :我国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较差,有待提高。改善老年人的牙齿满意程度、口腔状况和口腔保健自我效能,积极开展结合实物模型演示的口腔健康教育,将有助于提高其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烟台市养老机构高龄老人的睡眠、日常活动等身体状况和抑郁、焦虑、孤独等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烟台市养老机构中高龄老人150名进行调查和访谈。结果:150名高龄老人中有65名(43.3%)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其中轻度焦虑10名(6.7%),中度焦虑50名(33.3%),重度焦虑5名(3.3%);有25名(16.7%)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其中轻度抑郁15名(10%),中至重度抑郁10名(6.7%);睡眠质量很好20名(13.3%),睡眠质量还行25名(16.7%),睡眠质量一般80名(53.3%),睡眠质量很差25名(16.7%)。结论:养老机构中部分高龄老人在抑郁、焦虑、睡眠质量等方面存在问题,应重视养老机构中高龄老人的生活心理状态,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培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7月选取华东和西南地区570名养老护理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的培训频率、对养老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的理解程度、对养老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的需求度以及培训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养老护理员培训满意度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养老护理员的文化程度、对养老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需求程度、培训内容的理解程度对培训满意度有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培训内容的理解程度和相关学习或工作经历是培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养老护理员对养老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的需求学习或工作经历影响其对养老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了健康调查问卷sf-36对调查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影响养老服务机构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自理能力(ADL)、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患慢性疾病。结论:通过调查,了解了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可为行业管理部门制定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中等级护理老人的需求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广州市养老机构中153名61~102岁老年人进行生理、心理及精神生活方面需求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调查。结果需求得分均值为30.20±4.69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和“慢性病史”两因素对老人需求的影响最大。结论广州市养老机构中等级护理老人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护理工作应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痴呆恐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唐山市20家养老院的550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痴呆恐惧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550名养老机构老年人痴呆恐惧得分为(56.50±10.726)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75.64±14.311)分、孤独感得分(16.64±4.606)分。养老机构老年人痴呆恐惧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呈负相关,与孤独感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痴呆家族史、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孤独感、生活负担、遇到痴呆情况以及探望频率是养老机构老年人痴呆恐惧的影响因素(均P<0.01),可解释总变异的60.8%。结论 养老机构老年人痴呆恐惧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护理人员和机构管理者应重视其痴呆恐惧状况,根据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痴呆恐惧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内在力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养老机构内高龄老人的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ar?thel指数评分表、内在力量量表以及焦虑自评量表对入住于河北省及天津市11所养老机构的8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人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与抑郁的联系,以及抑郁对UI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表简表(ICI-Q-SF)、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随机对成都市某两家养老机构226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老人抑郁与UI之间的关系以及抑郁对UI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养老机构老人UI、抑郁患病率分别为45.1%、40.7%,UI与抑郁呈正相关;UI老人生活质量评分为(79.93±20.444)分,与抑郁呈负相关。结论养老机构UI、抑郁患病率高,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影响老人生活质量,有关卫生工作人员应引起重视,在缓解老人身体症状的同时注意老人心理健康,提高老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陶琼英  马修强 《护理研究》2013,(12):4109-4111
[目的]调查上海市某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政府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老年抑郁量表等测量工具对养老机构内160名老年人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养老院老年人抑郁发生率为36.25%。经单因素分析,无子女老人、经济收入低、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低者,其抑郁评分高(P<0.05)。经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养老机构内老年人抑郁评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体育活动频率、自我健康状况评价。相关性分析发现,养老院老年人抑郁分值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影响养老机构内老年人抑郁状况的因素较多,社会及家庭应予以关注,共同为老年人营造幸福安康的生活环境,以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郑州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关怀需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精神认知状态问卷、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和养老机构老年人关怀行为评价量表,对郑州市20所养老机构中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66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关怀需求总分为(110.99±10.09)分,条目均分为(3.96±0.36)分,其中满足情感需求维度得分最高,为(4.39±0.61)分,给予信心和希望维度得分最低,为(3.56±0.58)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退休前职业、居住方式、医保类型、ADL状况、服务满意度及入住时间是影响其关怀需求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关怀需求总体水平较高,护理人员应结合老年人具体情况定期评估其关怀需求,多角度、针对性地提供安全、专业、全面的关怀照护,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入住城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城市养老机构制定有针对性的认知功能预防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于2022年2月至9月选取沈阳市内5所养老机构符合纳入标准的172位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分析探讨老年人认知功能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78.62±8.26)岁,认知功能平均得分(23.12±2.92)分;年龄、文化程度、子女看望频率、参加集体活动频率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影响城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水平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入住城市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认知功能水平较低,养老机构可通过积极开展早期认知干预,以减少或延缓城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并提高其晚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西安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现况,探讨养老机构服务因素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西安市27所养老机构555名老年人。调查工具包括简明健康测量量表以及自行设计的养老机构调查问卷和老年人一般情况调查表,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养老机构服务因素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养老机构老人的生活质量处于良、中、差水平的比例分别是53.2%、44.3%、2.5%。养老机构配备医务室、护理员持证上岗、护理员有职称,以及养老机构提供心理护理、康复护理、文娱活动、临终关怀服务者,其入住老人生活质量更高。结论西安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总体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养老机构应加强医务室建设和管理,引进专业护理员并加强护理员管理,改善心理护理、康复护理、文娱活动、临终关怀等服务,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北京市养老机构基本养老服务费用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居民选择养老机构、管理部门制定养老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3年对北京市270家养老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养老机构基本情况、员工情况、收住老人情况和收费标准。结果 :养老机构基本月人均养老服务费用为2482.26(1637.91,3357.95)元。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机构位置、收养区域(外区县比例)、入住人数、机构性质、不能自理老人比例、81~90岁老人比例、建筑面积、护理型床位数、无证护理员比例、总床位数对基本养老服务费用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养老机构基本服务费用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可作为机构定价和老年人选择机构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养老机构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SF-36健康调查量表、老年人能力评估问卷对北京市6所养老机构的375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北京市6所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为(38.54±9.86)分;经济来源、能力等级、躯体健康、精力、心理健康是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政府部门和养老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应注重增强老年人的精力,改善其躯体健康状况,注重其心理健康,进而增强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南通市养老机构老年抑郁状况,探讨其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中文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南通市7所养老机构25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南通市养老机构老年抑郁患病率为56.2%,入住老年人的抑郁评分为(12.70±6.66)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得分为(35.13±9.88)分;养老机构的老人抑郁发生与健康自评、爱好、自理能力显著相关(P0.01)。结论:南通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抑郁患病率高,受健康自评、爱好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失能老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失能老人机构养老选择情况调查问卷对187名失能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失能老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因素。[结果]47%的失能老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文化程度较高、子女人数较少、家庭人均月收入较高、慢性病罹患数量较少的失能老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人数较多(P0. 05)。[结论]失能老人对机构养老存在较大需求,文化程度、子女人数、人均月收入及慢性病罹患数量是影响失能老人选择机构养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省级养老院内老年人抑郁情绪及生活满意度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内年龄≥60岁的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及生活满意度状况,探讨机构养老环境下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及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对379名居住在广州市省级养老院中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居住在广州市省级养老院中的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38.5%,GDS得分为(9.88±6.63)分.老年人总体生活满意度水平较高,生活满意度低的老年人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结论 机构养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健康状况、有无兴趣爱好、经济条件、生活自理状况等为养老机构内老年人抑郁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高龄老人与居家高龄老人的抑郁、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Beck抑郁自评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社会支持量表对四川省28家养老机构268名机构高龄老人和四川省185名居家高龄老人进行现场调查。[结果]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月收入与子女情况的机构养老与居家高龄老人的一般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居家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得分[(73. 02±8. 63)分]高于机构高龄老人[(70. 18±8. 71)分],机构高龄老人的社会支持得分[(29. 25±7. 21)分]高于居家高龄老人[(24. 15±5. 84)分],机构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均与抑郁程度呈负相关(P0. 05)。[结论]应重视改善不同养老模式下高龄老人的抑郁情绪,进而提高其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徐璐玮  陈建华  赵磊  金孔军  陈宇斌 《全科护理》2020,18(25):3373-3377
[目的]探讨丽水市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对养老机构292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为(32.87±10.10)分,其中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者占47.6%,中等水平者46.6%,低水平者占5.8%。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负性生活事件[OR=14.596,95%CI(5.935,35.897)]及其种类[OR=4.699,95%CI(1.916,11.521)]是其危险因素,同时正性生活事件、自评健康状况、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及服务机构满意度均是其影响因素。[结论]丽水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养老机构老年人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及其种类有助于预测其主观幸福感。同时,正性生活事件、自评健康状况、健康相关知识知晓度和机构服务满意度也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提示养老机构管理者及服务者通过尽早识别并积极应对老年人的负性生活事件、改善老年人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认知、推广健康相关知识及全方位提升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等措施,均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