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有关癌症患者心理韧性发展的真实体验,为更好地制定心理韧性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CINAHL、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Psyc INFO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6月相关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对文献进行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提炼42个明确的结果,形成8个类别,汇总成3个整合结果。①心理韧性发展是动态循环的过程:危机负性期,调节成长期,积极转化期,循环强化期;②心理韧性的阻碍因素:个体(消极应对,错误认知,症状和体象困扰),环境(传统社会文化,医疗环境,家庭负担);③心理韧性的保护因素:个体(积极心理与应对方式,复原经历,宗教信仰,自我表露,利他主义与行为),环境(家庭因素,医疗照护,人际支持)。结论 心理韧性的发展是动态循环过程,受个体和环境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心理韧性的形成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化疗期肺癌患者的心理弹性和正负性情绪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南省长沙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221例化疗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化疗期肺癌患者心理弹性总得分为(59.26±11.65)分,正性情绪得分为(29.52±4.34)分、负性情绪得分为(21.44±4.42)分。心理弹性总分以及韧性、自强、乐观维度与正性情绪呈正相关,与负性情绪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化疗期肺癌患者心理弹性与正负性情绪存在相关性,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正负性情绪状况,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患者中心制护理模式在非小细胞肺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1日~2020年7月31日期间行介入治疗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患者中心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癌因疲乏程度[采用多维度疲乏症状量表(MFSI-SF)]、心理韧性[采用心理韧性量表中文版(CD-RISC)]、希望水平[采用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HHI)]、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负性情绪[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遵医行为。结果:护理后,观察组MFSI-SF中一般疲乏、情绪疲乏、身体疲乏、心理疲乏及活力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遵医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CD-RISC中乐观性、坚韧性、力量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HHI中积极态度、积极行动及亲密关系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SF-36中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患者中心制护理模式可缓解行介入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负性情绪和癌因性疲乏,有效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心理韧性及希望水平,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肺癌术后患者行医护患协调护理模式干预,分析该模式对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护理能力、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于南通大学附属瑞慈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肺癌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医护患协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希望水平、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韧性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希望水平总评分、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心理韧性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30 d后研究组患者希望水平总评分、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心理韧性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肺癌术后患者接受医护患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提高其希望水平,使其遵从医嘱配合护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增强心理韧性,促进术后康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肺癌患者诊断过程中人文关怀期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肺癌高居癌症发病率榜首。作为一种负性生活事件,它使患者及家属产生严重的心理应激、情绪反应、甚至焦虑、抑郁。健康个体一旦被怀疑患上癌症,不仅自己处于震惊、痛苦、失望、紧张焦虑,无所适从状态,连家人也牵涉其中,有的甚至难以正常思维,濒于精神崩溃,严重影响治疗、康复及生存期质量。为帮助这一时期患者正确面对癌症,减轻心理应激,以平静的心态接受诊断治疗,本次研究尝试人文关怀的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探询肺癌患者诊断过程中对人文关怀的期望,了解患者人文关怀的需求,指导护士实施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室术前动机性访谈对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在我院肺科住院并接受择期手术的16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由经过动机性访谈专业培训的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动机性访谈。分别于入院后和手术前1 d,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中文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观察组;心理韧性及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术前动机性访谈对肺癌患者形成有效的刺激框架,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从而改善疾病不确定感,增强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对骨肿瘤患者心理韧性、希望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影响,评估其在骨肿瘤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未开展Snyder希望理论干预前接受常规护理的50例骨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开展Snyder希望理论后接受Snyder希望理论干预的52例骨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干预前后均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Herth希望量表(HHI)、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定两组患者心理韧性、希望水平、应对方式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CD-RISC、HHI、MCM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CD-RISC的心理韧性能力、忍受消极情感、控制感、精神信仰、接受变化等维度评分均升高(P<0.05);HHI的积极行动、对现实/未来的积极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评分升高(P<0.05);MCMQ的回避、屈服评分下降,面对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的CD-RISC、HH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MCMQ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Snyder希望理论干预可提升骨肿瘤患者的心理韧性及希望水平,能够促成积极应对方式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家庭韧性的现状及其与希望水平、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11月在某省级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就诊的144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韧性评定量表中文简化版、Herth希望量表以及肺癌治疗功能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家庭韧性总分为(89.90±8.11)分、希望水平总分为(31.89±4.01)分、生活质量总分为(88.85±11.69)分。工作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是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家庭韧性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家庭韧性、希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生活质量较低,均有待提高。临床医护工作者应加强对患者家庭经济情况的关注,积极探索提高其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家庭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37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79例,观察组接受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负性情绪、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术后疼痛程度及肺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3 d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术前2 h及对照组术后3 d(P0.05);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比值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肺癌患者负性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肺功能,利于患者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护理结合亲情式关怀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希望水平及癌因性疲乏感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接受根治术治疗的86例肺癌患者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护理结合亲情式关怀。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的希望水平各项评分均升高,癌因性疲乏感各项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护理结合亲情式关怀能够有效改善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希望水平及癌因性疲乏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训练对胃癌化疗患者心理韧性及负性情绪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本院住院并接受化疗的114名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6-12月入院的60名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6月入院的54名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正念减压训练。采用心理韧性量表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在患者确定化疗方案的第1天及正式干预结束后对患者的心理韧性和负性情绪水平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心理韧性得分由干预前的(60.10±17.04)分提高至(75.16±19.54)分,高于对照组得分(64.72±18.24)分;焦虑水平由干预前的(13.23±5.42)分降低至(10.21±4.44)分,低于对照组得分(13.85±5.97)分;抑郁水平由干预前的(14.84±6.42)分降低至(11.35±5.22),低于对照组得分(13.83±4.8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正念减压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胃癌化疗患者的心理韧性水平,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活希望计划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病人家庭照顾者希望水平、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行常规护理干预的晚期肺癌病人的家庭照顾者58人作为对照组;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行生活希望计划护理干预的晚期肺癌病人家庭照顾者58人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负性情绪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2个月、3个月Herth希望指数、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生活希望计划护理干预应用于晚期肺癌病人家庭照顾者可有效提高其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改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肺癌患者心理韧性与其家庭韧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广东省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476名老年女性肺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和家庭韧性评估量表评估其心理韧性及家庭韧性.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除家庭韧性中的"家庭精神"因子与心理韧性中的"力量"因子相关系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家庭韧性总分及各因子均与心理韧性总分及各因子呈正相关(r=0.121~0.456,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女性肺癌患者心理韧性受家庭韧性中"保持积极的人生观"、"社会经济资源利用"、"家庭连结性"3个变量的影响.结论 老年女性肺癌患者家庭韧性正向影响其心理韧性水平,提示医务人员可从整个家庭角度制定干预措施,提高患者家庭韧性,从而改善患者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14.
"心理韧性"一词源于20世纪50年代,在护理领域,青少年心理韧性成为一个广义而实用的概念[1].对于患有癌症的青少年,疾病成为一个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加强青少年癌症患者心理韧性不仅可促进其心理健康,也可提高其生活质量.为此,本文从概念、评价方法、影响因素、提高心理韧性的方法等方面对青少年心理韧性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动机性访谈式的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负性情绪、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基于动机性访谈式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恢复评分、负性情绪、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神经功能恢复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希望水平评分、WHOQOL-BREF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动机性访谈式的延续性护理用于脑卒中患者,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动机性访谈对老年女性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住院并接受择期手术的老年女性肺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采用动机性访谈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术前访视。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Herth希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感受负担总分及情感负担维度、身体负担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希望水平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动机性访谈可降低老年女性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并提升老年女性肺癌手术患者的希望水平,有利于调整患者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对进展期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心理护理需求指标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9例近期接受同步放化疗的进展期肺癌患者(同步组),另有25例同期接受序贯放化疗的同病患者为对照组,他们治疗结束后分别接受了"癌因性疲乏评估量表"和"心理护理需求调查表"评估。结果同步组的癌因性疲乏各条目得分、癌因性疲乏总分及心理护理需求各项指标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同步放化疗可明确影响到进展期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心理护理需求增加。  相似文献   

18.
肺癌患者心理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是肿瘤科的一种常见疾病,给患者带来躯体痛苦和强烈的精神刺激,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紧张和孤独等负性情绪.过度的负性情绪可通过中介机制削弱免疫功能,影响机体内分泌和其他功能危害患者健康;心理干预可降低生理和心理应激的负面影响,缓解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3].为探讨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作者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年轻宫颈癌根治术后康复期患者的真实体验,为患者心理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法,利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12例年轻宫颈癌根治术后康复期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并通过类属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年轻宫颈癌根治术后康复期患者存在着负性情绪、对性生活及生育的担忧、对疾病及经济压力的担忧及社会家庭角色的转变等问题,同时也对康复知识具有强烈的需求。结论年轻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期存在着较多的情感变化。护士应深入了解患者康复期的内心真实感受和心理期望,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给予不同患者提供专业的个性化护理和情感支持,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在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国内外报道有55.3%的冠心病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而这些负性情绪又是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康复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揭示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