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AMI)若缺乏典型症状(指典型胸痛),临床上极易被误、漏诊而贻误治疗。本文对1980—2005年收治的100例缺乏典型症状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364例有典型胸痛者作对比,以期吸取教训,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2.
3.
急性心肌梗塞的院前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云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6):91-91
急性心肌梗塞是循环内科危重症之一,近年来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由于本病多为突发,所以院前急救与恰当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院前如能早期发现,救治及时,可大大降低死亡率1995年7月至2003年11月,我所共诊治2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27例经院前急救后转入医院心内科进一步治疗而痊愈出院。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2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可出现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改变。我院去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5例,经紧张的抢救,治疗和精心的护理,25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5.
6.
7.
8.
笔者将近年来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病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40岁~82岁、平均年龄68岁,全部病例都有明显心电图改变,符合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诊断。 2 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11.
我们1996年对1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硝普钠加多巴胺和葡萄糖静点,配合临床护理,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心肌梗塞患者,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为35岁~79岁,70岁~78岁3例,79例1例。15例中广泛前壁梗塞8例,前间壁梗塞6例,下壁梗塞1例。5例是再次小肌梗塞,6例出现心律失常,1例Ⅲ°房室传导阻滞,心功不全1例。 相似文献
12.
1急性发作期的护理1.1心电监护例1:董**于1993年2月12日因急性前壁心肌梗塞而入院,入院后在心电连续监护中发现有室性早搏,早搏落在易损期上,当时立即报告医生,给予静脉内注射利多卡因后,早搏消失。避免了发生严重心率失常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护理措施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的抢救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结果:48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痊愈30例,好转15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93.75%,病死率为6.2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及时的抢救和恰当的护理是争取病情转归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持续性心电监护和合理有效的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有助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预后转归,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总结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护理措施特点,掌握急诊护理及观察要点,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3月~2008年3月我科收治6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抢救资料。结果有10例心源性休克,19例心力衰竭,56例心律失常得到控制,患者大多数焦虑、恐惧、疼痛症状得到缓解,有64例患者安全送至病房进一步治疗,未发生意外,抢救成功率94.1%。结论熟练掌握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及观察要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反馈信息予医生,积极参与抢救,提供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
我科从1997年至1999年,共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46例,其中男132例,女14例,年龄在45岁~78岁之间。其中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139例(占95.2%),心绞痛110例(占75.3%),病人出院时生活能自理的123例(占82%),部分自理的20例(占13.6%),总有效率为97.99%。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常见急症,其早期死亡率最高,在急性期除要掌握疾病的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强化基础护理外,心理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疾病的转归有着重要的意义。1 心理护理基本方法1.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是心理护理的重要前提。心肌梗塞患者入院后由于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谢绝亲友探视等,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症状、恐惧心理,表现为烦燥不安,甚至有濒临死亡感,护士应准确掌握病人这一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