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医药高等教育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受现代大学制度和西医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足之处。如何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医药教育和事业的未来。然而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无现成模式可以照搬,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索。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医药教育的载体和执行者,在进行高等中医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7,(33):4741-4744
目的:为我国中医药院校国际化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数据挖掘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机遇和现状,提出相应的研究思路和完善对策。结果与结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急需大量中医药国际化创业型人才,这也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但是目前我国中医药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中医药国际化的需求,国际化创业型人才的短缺已成为中医药走出国门的桎梏。教育部门、中医药行业与中医药院校可以中医药行业、国情、人才为立足点转变教育理念;通过整合创新课程体系、形成更加开放包容的教学模式来完善教育体系;通过拓展国际化创业型人才培养平台、扩大产、学、研协同的国际交流方式与合作规模建立全球合作机制;同时,各组织做好顶层设计、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以此构建"整合、创新、协同、开放"的中医药国际化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中医药国际化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实际,将中医药“传、帮、带”的师承教育传统和院校教育模式相结合,分别从中药学教育现状、存在问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探索中药学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实用型创新型中药学人才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知识经济的兴起和我国经济结构战略的调整,推动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继续深化;也推动着高等中医药教育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步伐。笔现从我国中药教育的现状和人才培养模式;中药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建立新的培养模式与采取的措施等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培养具备中医药特色的预防医学人才,是全面落实“健康中国2030”战略部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目前开办预防医学专业的中医药院校较少,且现有人才培养大多缺乏中医药特色教育。以目前开办预防专业的其中6所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中医类课程设置情况及中医实践环节等进行详细分析,结合我校中医药特色,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充分体现中西医并重的优势,构建中医药特色的专业知识体系和教学体系,强化中医药特色的实践能力运用,为中医药院校开办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6.
培养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药学人才是当前中医药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强药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实践教学,开展药学专业必修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结合目前中医药院校和综合性大学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必修课程药物化学实验实施现状,探索中医药院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建立符合中医药药学人才培养规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中医药院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实现人才培养与中医药发展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积累了大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中医,这也是健康水平提高和人事制度合力的结果。如何根据老中医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制度,发挥他们在中医药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就成了应该研究的课题。师承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中医药教育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中医学的特点决定了老中医在两种模式下都能利用其自身优势,在重树专业信心、挖掘前人经验、保护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改革现行人事制度,创新机制为老中医发挥作用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明中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目标和基本思路,总结了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提出按照现代中药学学科创制新药、合理用药、社会药学管理(药事管理)发展趋势,构建以中医药为主,理、工、农、贸渗透,综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工作的首要任务,北京市朝阳区在中医药健康服务工作方面,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理念,以互联网+中医为支撑体系,构建了以中医药健康服务联合体和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区为两大模块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本文分析了该模式建设的条件基础,阐述了该模式的基本思路和运行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中医药事业、中药产业迅猛发展,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起步阶段,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相关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研究和培养工作经验,提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1.
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与现代化是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中西医汇通的高等中医人才是关键。在建构主义知识观指导下开展西医课程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学生知识构建的合作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中医专业学生深入学习中医、掌握现代医学的兴趣和自信,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内涵建设,对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性中医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心身疾病是现代医学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中医独特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和人们健康观的改变,促使中医心身病症的提出。根据肝在心身病症中的重要位置,将中医心身病症总结为肝郁气滞、肝火上炎、心肝火旺、肝肾阴虚、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和诸证夹痰夹瘀7种常见证型。中医心身病症的辨证分型有利于整体分析躯体及心理特点,从而促进中医心身病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虽然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促进中药新药注册中的作用还有限,但在中药剂型改革、阐明中药效应物质基础、指导临床用药方案制定和中药国际化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研究实例就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中药新药研发中的促进作用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中药个体化用药及治疗药物监测进行初步探讨,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中药临床用药及安全性现状进行分析,并充分借鉴中医药理论及现代系统生物学研究成果,开展中药个体化用药与治疗药物监测研究。将因证选方-因证选药-因证选炮制品三者有机结合,完成个体化用药;同时,以易失阴亡阳的虚证、重证、危证、急证以及毒性较大、作用剧烈的方药为主要对象,采用中医临床证法、血药浓度法、生命体征及生化指标法、基因蛋白组学指标法、代谢组学/血液小分子物质变化指标法,开展治疗药物监测。结果与结论:中药个体化用药与治疗药物监测研究符合中医药理论及现代研究成果,但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大量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杨冰  于欣茗  王龙  封亮  贾晓斌 《药学研究》2023,42(11):937-942,948
目的 探讨中药炮制学教学改革新策略,探究现代化炮制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方法 以中药炮制学教学中所呈现的“抽象、主观、表象、被动”教学现状为着眼点,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设备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针对中药炮制人才培养模式与饮片实际生产脱节的现状,以“学以致用”为出发点,强调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结果 创新性提出了“直观、客观、本质、主动”的教改目标和匹配现代化炮制设备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结论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中药炮制学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培养匹配企业岗位需求的现代化炮制人才,还有利于促进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及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唐波浪  曾婧  吴多汪 《中国药事》2013,27(6):651-653
目的评估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状况。方法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为标准,对我院2012年5~6月的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及合理性评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中药注射剂以心血管类及抗肿瘤类使用最多,其中参麦DDDs排名最高;中药注射剂临床的不合理使用率为74.7%,其中无中医诊断或用药记录占55.1%。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用量较大,无中医诊断和用药记录是不合理使用的主要原因,提示医院应进一步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7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儿均为哮喘急性发作中度,病情严重度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均给与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中药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45%,对照组有效率86.05%,χ2=6.12,P<0.04,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从单纯中医(中药汤剂、中成药制剂、中药浴、中医推拿、针刺)和中西医结合(中药汤剂口服联合西医、中成药口服联合西医、中药外洗联合西医、中药直肠给药联合西医、按摩+口服联合西医、按摩+灌肠联合西医)两方面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新生儿黄疸的中医疗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技革命对中药制剂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春  赵黎明  邓明德 《中国药房》2010,(47):4417-4419
目的:总结现代科技革命对中药制剂发展的影响。方法:根据文献资料,分析现代科技革命与中药制剂现代化的关系。结果与结论:随着现代科技革命新理论和新方法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药制剂的发展,使中药制剂从经验探索阶段步入了科学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中药安全性监测评价新方法对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艳 《中国实用医药》2012,7(5):134-135
随着中药应用的日益广泛和公众用药安全意识的普遍提升,有关中药不良反应(ADR)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客观认识、分析和评价中药的安全性问题,不仅可以提高中药疗效、为评价和控制风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药物警戒和数据挖掘技术这两种中药安全性监测新方法在中药ADR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