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 ,研究其机制及评价疗效。方法 治疗组 2 6例重型肝炎 (重肝 )患者 ,其中急性、亚急性重肝 14例 ,慢性重肝 9例 ,酒精性重肝 2例 ,钩体病黄疸型重肝 1例。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ALSS治疗。对照组 2 9例重肝患者 ,急性、亚急性重肝 8例 ,慢性重肝 2 1例 (其中肝性脑病 5例 ) ,仅给予综合护肝治疗。结果 治疗组急性、亚急性重肝治愈好转率为 71 4 % ,对照组为 2 5 0 % ;治疗组慢性重肝治愈好转率为5 5 6 % ,对照组为 9 5 2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ALSS降低了重型肝炎的病死率。治疗组中 3例进行肝移植 ,2例存活 ,其中l例反复肝性脑病患者经 2O次ALSS治疗后 ,成功地进行了肝移植并存活 (3例肝移植患者均是在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所做 )。结论 ALSS为重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段 ,ALSS对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早期、中期疗效较好 ,也为肝移植的开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重型肝炎并发医院内真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重型肝炎 (简称重肝) 患者并发医院真茵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6年6月~2006年6月该院收治的重肝患者中发生医院内真茵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重肝并发真茵感染患者平均年龄 (45±11) 岁.其中,男126例,女42例,其感染因素为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白细胞减少、疾病严重程度、侵袭性诊疗操作,是重型肝炎并发真茵感染的密切相关因素 (P<0.01) .结论 重肝并发真茵感染的相关因素和影响预后的因素对其预防、诊断、治疗、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419例肝组织活检的结果分析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穿刺活检对肝脏疾病病因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我科419例肝炎、肝功异常及肝硬化的住院患者采用细针穿刺法进行肝活检,分析肝功损害的病因及其病理情况. 结果①419例中,穿刺成功418例,成功率为99.8%.术后并发症有穿刺部位疼痛23例(5.5%)及出血3例(0.72%).②经病理学确诊病因194例,其中病毒性肝炎175例(90.2%),以乙肝为主(87.1%),丙肝仅6例;非病毒性肝损害分别是脂肪肝14例、自身免疫性肝病4例及肝脓肿1例.③乙肝患者肝组织病原学与血清病原学的诊断符合率是63.1%,其炎症活动度以G1(43.2%)和G2(28.6%)为主,而纤维化分期则以S1 (48.4%)为主.丙肝患者肝组织病原学与血清病原学的符合率是33.3%(6/18),其病变程度以G1(57.9%)和S1(57.9%)为主.结论 本组肝穿病理活检以乙型肝炎占首位,且病理改变较轻.细针穿刺肝活检安全可行,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但临床与病理诊断仍存在差异,并且有部分肝功异常及肝硬化患者经肝穿病理检查后仍原因不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探讨126例重型肝炎所致的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26例肝性脑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护理治疗治愈好转者76例(60.32%),死亡37例(29.37%),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3例(10.32%)。结论肝性脑病是造成重肝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发现、消除肝性脑病各种诱因,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重症肝炎患者血清内源性一氧化氮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重型肝炎时内源性一氧化氮 (NO)产生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74例重症肝炎患者血清NO、肿瘤坏死因子 (TNF)、内毒素 (LPS)水平进行了检测 ,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各型重型肝炎患者TNF、ET水平显著升高 ,急性重肝、亚急性重肝患者NO水平呈现高、低两种状态 ,其中NO低水平组死亡率显著增高 (P <0 .0 5 )。慢重肝患者NO水平较低。结论 重型肝炎的急性炎症期NO产生增多可能对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6.
TBIL、TCH、Urea、ALB、PTA等生化指标影响重型肝炎预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 118例重型肝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8例重型肝炎患者死亡 5 7例 (死亡率 4 8 3% ) ;年龄、性别因素不影响重型肝炎预后 (P >0 0 5 ) ;各临床分型间病死率[1] 急重肝 >慢重肝 >亚重肝 ,前者明显高于后两者 (P <0 0 1)。有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上消化道出血者预后不良 ,且并发症越多预后越差 ;血清总胆红素 (TBIL)越高 ,血清胆固醇 (TCH)、尿素 (Urea)、白蛋白 (AL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越低 ,预后越差 (P <0 0 5 )。结论 :在重肝治疗中 ,密切观察重要器官的功能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反复检测生化指标是改善重症肝炎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陈红先 《右江医学》2001,29(3):268-268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病情凶险 ,预后恶劣 ,可继发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肺水肿、肾功能衰竭、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引起早产、死胎及孕妇死亡 ,对家庭和社会危害大。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实施有效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配合医生做好抢救 ,降低死亡率。我科于 1997~ 2 0 0 0年共收治妊娠合并重症肝炎 14例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14例患者平均年龄 2 6岁 ,其中急性重症肝炎 9例(占 6 4.3% ) ,亚急性重症肝炎 2例 (占 14.3% ) ,慢重性 3例(占 2 1.4% )。出现并发症 12例 (占 85 .7% ) ,其中消化道出血 3例 (占 2 1.4% ) ,肝性…  相似文献   

8.
陈皋 《海南医学》2008,19(4):7-8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重肝)患者胆碱酯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肝患者77例(分为两组),分别对患者在疾病早期、缓解期和恶化期胆碱酯酶(CHE)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检测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早期好转组(45例)与恶化组(32例)间:CHE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E与PTA、TBIL、ALT相关性均不明确。整个病程中CHE变化与病情缓解程度一致,病情越轻,CHE越高(好转组t=27.75,P<0.01;恶化组t=32.44,P<0.01),与已经公认的PTA、TBIL、ALT变化趋势相同,CHE与PTA、TBIL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好转期r=0.656,-0.582,均P<0.05;恶化期r=0.691,-0.522,均P<0.05)。结论重肝胆碱酯酶变化对早期诊断可能无帮助,但可用于重肝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朴贞秀  笪欣  王毅  马凌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02-103
目的 探讨肝病伴肝源性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分别对8例慢性乙型肝炎伴肝源性糖代谢异常患者及65例肝硬化伴肝源性糖代谢异常患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肝硬化患者中肝源性糖耐量减低(IGT)及肝源性糖尿病(DM)发生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13%对3.22%,P<0.05;23.49%对1.07%,P<0.01).(2)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伴肝源性IGT或DM患者均无糖尿病症状,少有并发症,死亡原因多为原发肝病.(3)伴肝源性DM患者其FPG、PPG水平均显著高于伴肝源性IGT者(P<0.05),FINS、PINS及FCP、PCP水平均低于肝源性IGT患者(P<0.05,P<0.01).(4)加强原发肝病治疗将有利于纠正血糖,同时对肝源性糖代谢异常及时诊断及治疗,也有利于原发肝病恢复.结论 肝病继发糖代谢异常患者多发生于肝硬化患者,且以肝功能损害较重者为主,多无糖尿病症状;慢性乙型肝炎伴肝源性DM患者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增强,而肝硬化伴肝源性DM患者则减弱.加强原发肝病治疗将有利于纠正血糖,同时对肝源性糖代谢异常及时诊断及治疗,也有利于原发肝病恢复.  相似文献   

10.
慢性重型肝炎 (以下简称 :慢重肝 )患者由于多种易感因素作用 ,常发生院内感染 ,由此引起感染性休克 ,进一步导致肝、肾功能衰竭 ,最终导致死亡。因此 ,控制院内感染对提高慢重肝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意义重大。 1999年 ,我院慢重肝患者的院内感染率为 5 3.5 % ,2 0 0 0年 ,我院采取一系列措施 ,使慢重肝患者的院内感染率下降到 43.2 %。现就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作一些分析、探讨。1 临床资料我院 1999年收住慢重肝患者 142人 ,发生院内感染有76人 ;2 0 0 0年收住慢重肝患者 148人 ,发生院内感染有 6 4人。病例诊断标准按 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抗肝抗原自身抗体的检测意义。方法分别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免疫条带技术检测46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63例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28例丙型肝炎(HCV)患者和36例健康体检者的抗肝抗原自身抗体。结果血清抗肝抗原自身抗体在各组肝病标本中的总检出阳性率分别为自身免疫性肝炎(AIH)89.5%、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95.5%、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60.0%、HBV 7.9%、HCV 17.8%,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2.8%,自身免疫性肝病组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分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在部队体检中发现一些单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升高的患者 ,多以 3~ 1 0人小量群聚 ,偶呈散发 ,病程大多持续 2~ 3个月。我们对其中 5 0例患者进行血清学和肝活检组织免疫组化病原学检测 ,并定期随访 ,部分患者于 1年后再次行肝组织活检复查 ,以探讨其病因及预后。1 对象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择本院 1 999年 5月~ 2 0 0 0年 1 0月住院的军内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 2 0~ 3 2岁 ,无献血史、输血史 ,除外胆道系统疾患 ,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 (EBV)感染及自身免疫性、代谢性、中毒性和酒精性肝损伤。用ELI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比较3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与免疫学特点,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8年8月—2012年9月确诊为AIH的住院患者30例,对患者的临床及免疫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IH患者多发于中年女性(72.9%),常见症状为乏力、纳差、黄疸,另有发热、腹胀、恶心、呕吐等。体征有肝肿大,肝掌、蜘蛛痣,脾大、腹水、面色灰暗,皮疹等。AIH可以重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常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甲状腺功能亢进、过敏性鼻炎等其他类型自身免疫性疾病。AIH患者的发病年龄高峰在50岁左右,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异常、丙种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均明显高于正常值,66.7%的患者抗核抗体(ANA)阳性,另外还可出现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亚型-Ⅱ(AMA-M2)、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AK)、抗肝特异性胞质抗原型1抗体(抗LC-1)、抗肝细胞膜抗体(抗LM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可溶性肝脏抗原抗体(抗SLA)、抗核糖体抗体(抗RNP)、抗SSA、抗Sm抗体、抗SSB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结论 AIH在中国人中并非少见,其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生化、免疫学指标等,肝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是确诊AIH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以下简称慢重肝)患者外周血各亚群淋巴细胞绝对值的特点.方法:慢重肝患者61例,乙肝引起的肝硬化26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健康志愿者1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自外周血淋巴细胞CD3 、CD4 、CD8 、NK细胞(CD3-/CD16 /CD56 )、NKT细胞(CD3 /CD16 CD56 )等亚群表达百分比,计算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乙肝引起的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相比,慢重肝患者CD3 、CD4 及CD8 T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存活者相比,慢重肝死亡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3 、CD4 、CD8 、NK细胞、NKT细胞绝对值均有一种降低的趋势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慢重肝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其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与成人重肝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归纳小儿重肝的一般临床特点为:①乙肝病毒感染(63.88%)是小儿重肝的主要病因;②发烧(88.89%)、躁动(69.44%)、尖叫(38.89%)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③食欲亢进(44.44%)是小儿重肝独特的临床症状;④发病急、肝功能衰竭出现早;⑤肝衰早期肝细胞水肿型多(55.56%);⑥脑水肿(88.89%)、继发感染(33.33%)是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⑦病死率仍较高(41.67%)。提出结合其临床特点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以期提高小儿重肝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血浆置换 (PP)是治疗病毒性重型肝炎 (重肝 )的人工肝支持系统 ,是介于物理与生理型之间的一类中间装置。该疗法治疗重肝可清除内毒素 ,对改善肝性脑病 ,降低病死率有一定的作用。我科自 2 0 0 0年来对 7例重肝病人进行血浆置换疗法 ,取得一定的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例 ,其中男 4例 ,女 3例 ,年龄 35~ 50岁 ,慢性重肝 5例 ,亚急性重肝 2例 ,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 37s~ 74s,胆红素 2 1 6~ 386 .2mmol/L。临床表现全身皮肤重度黄疸、乏力、腹胀、腹水、恶心、呕吐。1 .2 方法 入院后常…  相似文献   

17.
血浆置换(PP)是治疗病毒性重型肝炎(重肝)的人工肝支持系统 ,是介于物理与生理型之间的一类中间装置.该疗法治疗重肝可清除内毒素,对改善肝性脑病,降低病死率有一定的作用.我科自2000年来对7例重肝病人进行血浆置换疗法,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低血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其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呼吸商(RQ)的关系。方法以20例慢重肝低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20例慢性乙型肝炎(慢肝)患者为对照组,用免疫放射法测定比较2组患者血清IGF-1及INS水平,采用间接测热法应用CCM-D营养代谢测试系统检测2组患者的呼吸商,探讨其与IGF-1水平的关系。结果慢重肝组血清IGF-1水平(11.9±2.6)μg/L明显低于慢肝组(159.8±35.7)μg/L(P<0.01);慢重肝组中晚期IGF-1水平为(8.99±4.61)μg/L,病死率为60%,早期IGF-1水平为(15.43±3.70)μg/L,病死率为20%,2组间中晚期、早期IGF-1水平及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重肝组INS水平(19.2±10.9)mIU/L明显高于慢肝组(10.6±7.3)mIU/L(P<0.05);慢重肝患者IGF-1<19.03μg/L,提示预后不佳;慢重肝组血清IGF-1水平与ALB、PTA、RQ正相关性(B=0.O45、B=0.O32、B=0.O65,P均<0.05),与INS负相关(B=-0.053,P<0.05),与TBiL、FBG无相关性(B=0.32、B=0.78,P均>0.05)。结论慢重肝患者血清IGF-1水平显著下降,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提示IGF-1是反映慢重肝患者预后指标之一,且与低血糖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对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凝血酶原时间 (PT)对肝脏系统疾病的诊治及预后判断很有价值。为了探讨重型肝炎患者PT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我们对近三年来 186例重肝和有重肝倾向的患者进行了血浆PT检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86例病例均为我院肝科 2 0 0 0年 3月~2 0 0 3年 3月住院治疗患者 ,诊断标准按 2 0 0 0年 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标准。诊断为重型肝炎及有其倾向者。其中 :存活组 12 4人 ,男 92例 ,女 32例 ,平均年龄 4 4岁 (18~ 71) ;急重肝有 4例 ,慢重肝10 9例 ,亚急重肝 11例 ;病原…  相似文献   

20.
肝移植是目前救治重型肝炎的良好办法,但重型肝炎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手术耐受力差,行肝移植手术风险极大,术后并发症也较多,移植后肝性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影响患者预后.国内外多中心报道,抗IL-2受体单抗(抗IL-2R单抗)可以有效地减少器官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AR)的发生率,并可减少普乐可复(FK506)用量[1~3],但其在重型肝炎(简称重肝)肝移植中应用的经验不多.现将本中心重肝肝移植患者应用单剂抗IL-2R单抗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