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针吸细胞学是诊断肿瘤良恶性的快捷方法,由于它具有诊断快速、正确率高、合并症少且费用低等优点,所以近年来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笔者对102例针吸细胞学与手术切除或活检标本病理组织学观察行对比分析,以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活检细胞学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术后病理诊断为对照,光镜下观察521例乳腺肿瘤的针吸涂片。结果;在54例乳腺癌中,细胞学诊断正确者49例,可疑者4例,假阴性者1例。同期细胞学诊断为乳腺癌者未见假阳性。结论:细针吸取活检对乳腺癌的定性和分级诊断和均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84例腹腔肿块,经皮针吸69例,术中针吸13例,B超定位下针吸2例,针吸均取得成功,经与组织学检查等对照,诊断结果满意。针吸细胞学检查用于腹腔肿块的诊断,操作容易,费用低,诊断及时、安全,并发症少,无假阳性诊断,可以替代一些不必要的手术探查和活检,是一种有效的、良好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171例食管疾病细胞学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黄玲莎王英(广西肿瘤防治研究所南宁530021)我院1991~1995年,对171例食管疾病患者进行内窥镜检查,并同时作细胞学及病理学检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71例食管疾病内窥镜...  相似文献   

7.
刘继红  黄欣 《中国医刊》2000,35(5):8-10
早在 1 84 7年 ,细胞学涂片检查就已应用于临床。由于宫颈和宫腔经由阴道与外界相通 ,使得宫颈涂片、活检和宫内膜的取检十分方便 ,成为妇科常用而重要的诊断手段。1 三种检查方法的意义子宫颈涂片和活检是诊断或排除子宫颈肿瘤包括上皮内瘤变的方法。其中 ,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是一种几乎无损伤的检查方法 ,是早期子宫颈癌的诊断方法 ,其阳性率可达 90 %左右。此外 ,还可用于激素水平的检查和病原体检查。在部分子宫内膜癌、输卵管癌、子宫肉瘤 ,甚至卵巢恶性肿瘤病人 ,子宫颈细胞学涂片也可能发现恶性肿瘤细胞 ,但阳性率较低。宫颈活检则…  相似文献   

8.
食管贲门癌内镜活检42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映林  刘泽普 《重庆医学》1994,23(6):345-346
本文报告纤维胃镜检查5121例,经病理活检证实食管贲门癌420例,检出率8.2%。症状、X线、镜检、病理,四项紧密配合,互相弥补其不足,阳性率可达99%以上,而且可以提高早期食管贲门癌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宫颈病变的细胞学诊断水平及探讨适应宫颈活检的情况。方法:复查本院2008-2012年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与细胞学涂片结果不符31例病理切片及细胞学涂片。结果:活检病理诊断:原位腺癌1例;CIN1(上皮内肿瘤1级)3例;CIN难分级1例;AIM(不典型不成熟鳞状细胞化生)6例;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2例;ISM(不成熟鳞状细胞化生)6例;萎缩2例;慢性宫颈炎10例。结论: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宫颈病变的检出,而其依赖于诊断医生的认识水平;细胞学判读结果为癌或H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时直接做宫颈活检,为LSIL(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非典型性鳞状细胞、不除外HSIL)、ASC-US(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性鳞状细胞)时至少要做阴道镜检查后,再决定是否做宫颈活检,AGC(非典型性腺细胞)倾向于肿瘤的,进行宫颈管活检、子宫内膜活检。  相似文献   

10.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22例在河南林县取材的食管拉网涂片中,经光镜定性、定位的正常、轻度增生、重度增生Ⅰ级、重度增生Ⅱ级、近癌和癌变鳞状上皮细胞的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发现从正常到近癌阶段细胞间嵴由清晰渐至消失,微嵴渐增多致密,由正常的条纹状平行排列逐渐变为不规则的螺纹、漩涡和线团状排列。癌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明显增厚、微嵴及间嵴消失,与正常和增生细胞明显不同。文内还讨论了各级细胞表面结构与分化和代谢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射频消融治疗食管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染色指示下射频消融术治疗食管不典型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内镜检查发现食管有可疑病灶的病人用2%碘溶液食管染色后,在染色指示下多点取活检,经病理诊断为不典型增生,超声内镜检查病变局限于黏膜层者,在染色内镜直视下从病灶周围0.3~0.5 cm处开始先射频点灼上下左右四点以标记切除范围,然后自病灶边缘向中心规律的射频消融治疗,功率为35W,每个接触部位治疗时间3、4 s,将病灶及周围0.3~0.5 cm以内黏膜及黏膜下层碳化为止.结果 45例食管不典型增生(轻度13例、中度17例、重度15例)患者经一次染色内镜下射频消融治疗,随访6周~3年,所有病人痊愈,未发生出血、穿孔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术可作为阻断食管癌变发生发展的首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病理形态学角度观察了112例乳腺癌癌旁的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改变,并与150例纤维囊性乳腺病的导管上皮增生改变作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乳腺癌发生前有一个连续性及渐进性发展阶段,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尽管各阶段的持续时间不同,但同其他部位的癌肿一样,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是一种癌前病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用复合核黄素(每日1.5g,含核黄素6mg)对鹤壁市郊食管癌前增生患者进行营养干预治疗。在实验开始及15个月后随诊复查时测定了75例患者4h负荷尿中核黄素排出量。服用复合核黄素后,机体核黄素营养水平提高(P<0.001)。核黄素营养水平提高的患者病情进展率12.5%低于核黄素营养水平降低的进展率47.1%。前者的病情好转与稳定所占有百分率87.5%高于后者的百分率52.9%(P<0.05)。在核黄素营养状况良好与营养状况差之间,病情转化也有相同的趋势(P>0.05)。上述结果与复合核黄素的治疗效果一致。这一事实表明提高机体核黄素营养水平可以对食管癌前增生有抑制作用,有益于病情的稳定和好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扩展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重建术的范围。方法 对胃溃疡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9年又患胸中段食管鳞癌行根治性切除经食管床作横结肠胃食管颈部吻合术 1例 ;贲门癌侵犯食管下段行食管次全切除、全胃切除经食管床作横结肠空肠食管颈部吻合术 1例 ;另外 3例均因贲门癌行全胃切除 ,横结肠十二指肠食管弓下吻合术。本组 5例均切断中结肠动脉采用左结肠动脉升支供血的横结肠行顺蠕动向吻合。结果 其中 1例结肠胃食管颈部吻合术的病人 ,术后第 9日发现颈部吻合口瘘 ,术后第 2 3天痊愈出院。其余 4例病人均顺利出院。结论 横结肠有丰富的血供及足够的长度可移植至任何高度与食管吻合且愈合满意。  相似文献   

15.
225例老年食管贲门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贲门癌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8年间在我科收治的220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其中高龄组(〉70岁)225例,非高龄组1981例,并比较两组的术前伴发病患病率,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3年生存率.结果:高龄组术前伴发病患病率高于非高龄组(P〈0.01),高龄组病理恶性程度低(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龄组高于非高龄组(P〈0.01),死亡率及3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龄并非手术禁忌症,避免扩大根治术,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食管各部的血管来源和分支分布特点,为食管微创外科的治疗和食管病变机制的分析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50例体积分数为10%福尔马林固定和红色乳胶血管灌注的成人尸体标本进行大体解剖,观测食管的动脉来源、血管口径及其分支分布特点.结果:①食管颈、胸和腹部的主要动脉分别来源于甲状腺下动脉、胸主动脉、肋间后动脉以及胃左和膈下动脉的食管支;②分布于食管各部的动脉口径和密度存在差异;③食管的静脉血分别经同名静脉回流至奇静脉和半奇静脉,食管胸部下段的静脉行程迂曲,且口径较粗.结论:①食管各部的动脉口径和穿壁分支密度不同,各来源动脉之间存在吻合;②食管切除术中应保留各部来源的动脉主干,将可有利于植入器官的局部血循环重建,避免食管切除后器官吻合端坏死;③食管胸部中、下段静脉迂曲较粗,呈现淤血征象.  相似文献   

17.
食管粘膜活检取样误差的发生机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粘膜活检取样误差的发生机制及对策。方法:对来自河南食管癌高发区28例患者行食管内镜检查和中、下段粘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10天短期随访后对同一人群作重复检查;并对88位无症状受检者进行碘染与活检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第二次粘膜活检组织中,食管中段24%的患者病变减轻,28%的患者病变加重,48%的患者病变维持不变。食管下段粘膜活检中,48%的患者病变减轻,16%的患者病变加重,32%的患者病变维持不变;碘染受检者的食管粘膜中染色正常和染色异常的粘膜组织在癌前病变各阶段的构成比无明显差异。组织形态学测量显示:各级癌前组织与正常上皮组织的厚度无明显差异。结论:粘膜活检取样误差可严重影响组织病理学检查随访结果。食管粘膜癌前病变,特别是较轻度病变的厚度与同期正常上皮无明显改变,造成内镜下识别困难,是造成取样误差的重要因素。碘染可明显提高内镜下病变与同期正常组织的识别,但对小范围病变的活检准确度仍需改进。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聚集的重复性检出率较高,可能是食管癌变过程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指标及1年内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86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淋巴结清扫的不同程度分为食管癌切除组和扩大淋巴结清扫组,使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VEGF表达。记录每位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结果: 扩大淋巴结清扫组平均清扫淋巴结组数、平均手术时间均显著高于食管癌切除组(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食管癌切除组中血浆VEGF阳性者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均显著高于阴性者(P<0.05)。扩大淋巴结清扫组中,血浆VEGF阳性者平均转移淋巴结组数、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均高于阴性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N分期是判断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ELISA法测定血浆VEGF在判断食管癌的进展程度及复发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方面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粘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TRAP ELISA)定量及TRAP 银染法定性技术 ,对 15例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织及 12例正常食管粘膜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15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 ,9例端粒酶活性呈阳性 (其中 8例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中 4例呈阳性 ;7例重度不典型增生中 5例呈阳性 ) ,12例正常食管粘膜中 ,仅 1例端粒酶活性呈阳性。端粒酶活性平均A值在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分别为 0 .945± 0 .6 0 1和 1.2 5 6± 0 .785 ,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为 0 .376± 0 .2 11。正常食管粘膜与不典型增生组相比 ,其端粒酶活性检出率和平均A值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端粒酶的激活在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活性检测可望成为监测食管癌发生及早期诊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组织中肝素酶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素酶mRNA表达与食管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54例食管鳞癌、癌旁组织及其正常食管组织中肝素酶mRNA的表达。结果:21例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癌组织、癌旁及正常组织中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21/21)、66.7%(14/21)和0%(0/21)。而在无淋巴结转移的33例食管鳞癌癌组织、癌旁及正常食管组织中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3%(10/33)、24.2%(8/33)和0%(0/33)。2组癌组织、癌旁组织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素酶mRNA表达与食管鳞癌转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