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60年代至70年代初,应用A型和M型超声探查胸腔积液和胸膜增厚。1975年后清晰且形态化的B型超声,从探查胸腔积液及胸膜病变,发展到探查肺部、纵隔病变。1980年以来在实时超声引导下对肺及纵隔经皮穿刺活检的报告逐渐增多。B型超声检查对胸腔积液的诊断准确率高,对肺及纵隔病变的囊实性判断及病变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等均可提供有价  相似文献   

2.
B超检查纵隔肿瘤4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B超对44例纵隔肿瘤患者检查,重点讨论了纵隔肿瘤B超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中的意义。同时还讨论了纵隔肿瘤探查的部位及操作手法,强调在检查前应仔细阅读胸片和胸部CT片以便找出最佳探查部位和范围。B超在纵隔肿瘤检查的优点在于能直接探查肿瘤内部结构鉴别实质性和囊性肿瘤,探查肿瘤与周围脏器和血管的关系,在B超引导下经皮纵隔肿瘤穿刺活俭更为准确和安全。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30岁。因突发持续性上腹部剧痛2小时就诊。体检:全腹压痛反跳痛以右上腹为著,腹部呈板状腹。肠鸣音消失,移动性浊音可疑。既往有饥饿腹痛病史。体温38.2℃。WBC19900。X线检查胸腹未见异常。B超检查:使用SSD-650型B超仪,探头频率3.5MHz。探查肝胆胰均未见异常改变。脐下探查发现腹腔内腹直肌下方可见大量气体强回声,其后方可见对称的呈条纹状多重反射强回声图,可随体位移动。肠壁略增厚,胃肠蠕动减弱尤以十二指肠蠕动减弱为显著。腹腔及膀胱直肠窝可见少量积液,内有浮动点状中等水平回声(图),超声提示:胃肠穿孔。  相似文献   

4.
纵隔是生殖腺外最易发生畸胎瘤的部位,畸胎瘤占纵隔肿瘤第二位,但有关B型超声诊断纵隔畸胎瘤的报道,至今甚少,国内尚未见专题报告。我院自1980年以来,应用B型超声共探测纵隔肿瘤89例,本文仅对其中23例畸胎瘤的B型超声诊断进行分析报导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文23例纵隔畸胎瘤全为我院住院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良性20例(良性囊性畸胎瘤14例,良性实质性1例,混合性5例),恶性畸胎瘤1例及良性恶变2例。男性2例,女性21例。女性占  相似文献   

5.
B 超诊断在颅脑方面的应用。国内报导较少,且多局限于婴幼儿。在成人,仅在术中应用,曾有人报告开窗探查,但因有创伤性,病人不易接受。自1986年1月以来,我们用美国的 ADR——4000S/LB 超诊断仪,主要对成人颅脑进行尝试性无创伤探查。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26例眼眶病变的超声探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近3年来临床检查和病理确诊的眼眶病变126例的A型和B型超声探查结果,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2.06%,误诊为7.94%。文中介绍和讨论了各种眼眶病变的超声图象特征以及探查中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7.
锁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术后滑脱刺入肺及纵隔一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克氏针内固定锁骨骨折术后滑脱刺入肺及纵隔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报告1例锁骨骨折术后克氏针滑脱刺入肺及纵隔病例.结果:本例因车祸致右锁骨骨折行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5个月出现胸闷、背痛,胸部X线片与CT均提示克氏针刺入右肺及纵隔.急诊行探查术,术中见克氏针自锁骨后刺入右胸腔,穿过肺尖及纵隔胸膜,到达主动脉弓上缘和气管后.结论:骨折术后克氏针滑脱可游入胸腔并刺伤纵隔,如若发现不及时易造成严重后果,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8岁,主因胸闷,心悸1天入院,既往糖尿病史5年。查体:两侧呼吸动度减弱,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电图示: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CT表现:左前上中纵隔血管前间隙内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密度较均匀,CT值约47Hu,其内可见点状钙化(图1),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片状低强化区,CT值46~102Hu,肿块与大血管及心包分界不清,并推压大血管向后移位(图2),纵隔内增大淋巴结不均匀强化。心包及胸腔积液。诊断为:左前中上纵隔侵袭性胸腺瘤伴纵隔淋巴结转移,心包及两侧胸腔积液。术中所见:探查双侧胸腔大量积液,吸引器吸引各约1000ml…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1983年1月~1990年12月B型超声波(简称B超)诊断在我院抢救的80例腹部闭合伤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80例腹部闭合伤,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6~63岁,平均32.9岁。在病人来院后进行抢救时随即按常规进行B型超声探查。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报告男 ,36岁。因胸闷、心悸 5 a加重 10 d住院。查体 :一般情况差 ,生命体征平稳 ,颈静脉轻度充盈 ,气管居中 ,两肺呼吸音清晰 ,无干湿性罗音。心浊音界稍扩大 ,心律绝对不规则 ,无杂音。腹平软余无特殊 ,两下肢不肿。 ECG示 : ° 型房室传导阻滞。既往曾 4次因心肌炎 (后遗症期 ) , ° 型房室传导阻滞住院治疗。此次入院初步诊断同上 ,心功能 级。入院后经对症治疗 10d,效果不佳 ,常规摄胸片发现上纵隔增宽 ,进一步 CT检查发现 :右上纵隔一 2 cm× 5 cm大小肿瘤 ,边缘光滑 ,CT值 38,疑神经纤维瘤。行剖胸探查术 ,发现右后上纵…  相似文献   

11.
纵隔生殖细胞瘤占纵隔肿瘤和囊肿的 2 0 % ,多见于成年男性 ,而女性原发纵隔生殖细胞瘤临床较罕见 ,现报告 1例。1 病历简介女 ,5 9岁。于 1999年 8月无诱因出现声音嘶哑 ,伴胸闷、气短 ,对症处理后症状无缓解。 X线胸片及胸 CT示上纵隔增宽 ,考虑纵隔肿瘤可能性大。 1999年 10月行开胸探查术 ,术后病理 :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 ,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免疫组化 :细胞角蛋白 (Cytokertin)阴性 ,胎盘碱性磷酸酶 (PL AP)阳性。于 1999年 10月 19日采用 CVB方案 (卡铂、长春地辛、博莱霉素 )化疗 1个周期 ;1999年 11月 18日~ 2 0 0 0年 1月1…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B超诊断宫外妊娠的应用及价值。探查时,病人膀胱中度充盈。作纵、横向多角度扫描。B超检查前应先作妊娠试验。一、探查部位和观察内容对异位妊娠可疑者应探查以下四个部位: 1.探查子宫。2.探查盆腔陷窝。3.探查宫底上方及其附近区。4.探查腹部和脐周部。二、异位妊娠的声像图表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例恶性胸腺瘤,皆获得完全缓解,经拍片复查瘤体消失。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吴××,男,26岁,干部,1974年5月20日胸部疼痛,胀闷,经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X线检查诊断为纵隔肿瘤,1974年6月15日作剖胸探查术,发现右前上纵隔恶性胸腺瘤,约15×10厘米,质硬、呈结节状,肿瘤与右上、中叶肺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用B超观察贲门区,提出了正常贲门的声像图及其测值。对50例X线及内窥镜诊断为贲门癌的病例进行了观察测量,提出了贲门癌的B超诊断特征。其中有3例以其它症状前来检查的贲门癌患者,临床没有确诊,由B超首先提出诊断并经X线检查证实。作者认为B型超声探查贲门区有助于该区病变的诊断,并与X线及内窥镜检查起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纵隔瘤样纤维组织增生为少见病。本病又称特发性纵隔纤维化。现将作者遇到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 30岁,干咳、胸闷、气短,右侧卧位加重两周。体检:颈静脉稍有怒张,心音遥远低钝,未闻及心脏杂音。血沉加快。B超声报告心包中等积液,胸骨左缘第二肋间7.8cm×7.5cm×7.3cm实质性反射光团,包块内回声较密集,反射不均匀。 X线检查:胸片示左上纵隔10cm×7cm半弧形密度均匀块影,长轴与纵隔平行,基底较宽,边缘清楚,与纵隔边缘相延续成钝角。气管下段肿块中心水平局限  相似文献   

16.
宫腔镜联合B超诊治子宫纵隔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与B超联合在诊治子宫纵隔中的作用。方法 对 4 8例子宫纵隔患者应用不同诊断方法及B超监视下宫腔镜子宫纵隔切开术 (TCRS)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诊断符合率 :子宫输卵管造影 (HSG) 5 2 .17% ;B超 78.5 7% ;宫腔镜联合B超 97.92 % ;术中情况 :B超监视下行TCRS术 4 5例 ,其中完全纵隔 9例 ,合并阴道纵隔 7例 ;不完全纵隔 36例。平均手术时间 (33.35± 11.76 )min ,出血 (14 .5 6± 5 .82 )ml。手术均一次完成 ,无子宫穿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术后随访 :自然流产率由术前 87.36 %下降至术后 6 .2 5 % ,足月分娩率由术前 3.4 5 %上升至术后 5 0 .0 0 %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无分娩并发症发生。结论 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可明显提高子宫纵隔的诊断符合率 ;B超监视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治疗方法 ,目前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资料 [例1] 男,50岁.无任何症状,体检时发现纵隔肿瘤收住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胸廓无畸形,有轻微压痛及叩击痛,双肺听诊无罗音.胸部X线片示纵隔致密阴影,胸部CT及MRI检查考虑纵隔肿瘤.在全麻下行胸骨正中切开纵隔探查术,见胸腺后方、心脏及主动脉前方有一约8 cm×6 cm大小肿物,质韧,表面光滑,无结节,肿物与血管及邻近组织粘连.行肿物穿刺针吸,抽出白色清亮液体,钝性分离肿物,将其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报告:细粒棘球绦虫(包虫病).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报告 男,65岁。2001—04出现低热,T38.0℃左右,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憋气,抗炎治疗后仍有低热。2001—06—23行胸部CT示:右肺占位,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行纤支镜活检未见肿瘤细胞。后行剖胸探查术,术中切除右肺占位,清扫肺门纵隔淋巴结。术后病理:肺及肺门纵隔淋巴结何杰金氏淋巴瘤,混合细胞型,免疫组化CD30、CD15染R—S细胞。术后采用MOPP方案行6个周期化疗。现健在。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16岁,因心慌,气促、关节疼痛5年,加重20天,以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为主、心功Ⅲ级收入院。查体:营养发育中等,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心尖区可闻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及Ⅱ级收缩期杂音,第1心音减弱,P2大于 A_2。X 线胸片示:心胸比例57.6%,双肺淤血。心电图正常。扇型 B 超所见:B 超仪为 ALOKA SSD—710型,探头频率为3.5MHz。作心脏常规各切面探查,可见左房明显增大,左室增大,  相似文献   

20.
【例1】女,53岁。X线胸透发现右上纵隔肿物10天入院。查体:体胖,心肺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报告右上纵隔可见约5cm×3cm大小致密阴影,边缘清晰光滑。诊断为右侧纵隔肿瘤,于1984年5月18日开胸探查,术中见头臂动脉迂曲延长,余未见异常改变。术后恢复顺利。【例2】女,61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