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少腹逐瘀汤加减辨证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妇科门诊60例痛经患者,经四诊合参,辨证为寒凝血瘀型后,以中药少腹逐瘀汤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治疗,标本兼治,达到消除与缓解疼痛的效果。结果 60例患者,治愈34例(56.67%),好转23例(38.33%),无效3例(5.00%),总有效率为95.00%。结论中药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运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布洛芬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8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临床治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0.8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5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对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川芎、灵脂、蒲黄、赤芍、醋元胡、肉桂、干姜、制没药、当归)煎汁口服治疗病53例。结果:治愈38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90.6%。结论:少腹逐瘀汤是治疗寒凝血瘀痛经的有效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田七止痛胶囊联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252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6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田七止痛胶囊及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症状积分及血PGF2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血PGF2α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田七止痛胶囊联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安全性好,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采用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病例6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郭景贤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1):126-126
目的:观察针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取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36例,采用针药并治的方法,针灸遵调补冲任、温经散寒为宗旨,配合温经化瘀、散寒利湿主方少腹逐瘀汤。结果:总有效率为97.2%。结论:此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PD)寒凝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PD寒凝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少腹逐瘀汤加减口服治疗,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在PGF2α、PGE2、VAS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口服治疗PD寒凝血瘀证患者,可通过调整患者血液前列腺素浓度,改善患者血液微循环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老师认为原发性痛经本为肝肾亏损,标为寒凝血瘀,治疗上主张以温补肾阳、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兼以饮食和情志调节为主要治则,肾阳虚者常用毓麟珠加少腹逐瘀汤;肝气郁结者易使经行不畅,不通则痛,主张疏肝解郁、行气通经止痛,常用逍遥散加减;寒凝血瘀之痛经主张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并独创温经汤。并列举3例病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中药,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以温经汤为基本方加减化裁治疗.对照组40例用消炎痛治疗.结果 两组远期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67.56%,两组远期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经散寒法(加减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并从治疗角度探讨寒凝血瘀型痛经与血管舒缩功能及生殖激素的关系。方法56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加减温经汤治疗,连续服药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并设56例正常对照组,测定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0)、内皮素(ET)及雌二醇(E2)的变化。结果近期临床治愈22例(39.3%),有效26例(46.0%),无效8例(14.3%)。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血浆N0、E2含量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血浆N0、E2含量较治疗前增高(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ET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温经散寒法在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同时,有改善生殖激素、扩张血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立 《中外医疗》2009,28(17):104-104
痛经包括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由子宫内膜管型脱落、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屈曲、颈管狭窄、不良体态等多种原因造成,也不排除体质因素及精神因素等。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先天性子宫畸型、盆腔炎症、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子宫息肉、子宫粘连、卵巢囊肿及盆腔瘀血综合征等。近年来,笔者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证属寒凝血瘀型患者50例,50例均系我科2005年4月至2006年5月的门诊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郑佐桓  郑洪新 《中外医疗》2013,32(26):121-122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疗效。方法将71例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6例服用少腹逐瘀汤加味,对照组35例服用艾附暖宫丸。结果治疗组36例,痊愈23例,显效7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35例,痊愈10例,显效5例,好转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5.7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疗效确切,优于艾附暖宫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温经汤随症加减治疗符合诊断标准的痛经患者48例,连服14天为1个疗程,下个月经周期自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继续第2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48例患者治愈32例,占66.7%;有效13例,占27%;无效3例,占6.3%.总有效率达93.7%.结论 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较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痛经患病率逐年上升,令现代女性苦不堪言。历代医家对痛经证型总体上分为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证、气血虚弱证、肝肾亏损证,而寒凝血瘀证痛经居多。查阅近年的相关文献,中医药治疗寒凝血瘀证痛经日趋完善,尤其对病因病机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研究深入,以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故该文总结近年来寒凝血瘀证痛经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和循证医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法结合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手法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痛经贴治疗。以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6.67%(P<0.05)。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减少,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结合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十七椎穴点穴后施以艾灸,观察其对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属寒凝血瘀型的30例患者,采用十七椎穴点穴后施以艾灸观察其止痛效果。结果十七椎穴点穴后施以艾灸对于寒凝血瘀型痛经VAS评分改善较显著。结论十七椎穴点穴后施以艾灸对寒凝血瘀型痛经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给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布洛芬,连续治疗5个月经周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安全持久,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痛经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精神及心理健康,且痛经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学认为痛经的发生机理主要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并将其分为肾气亏损型、气血虚弱型、湿热蕴结型、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其中以寒凝血瘀型较常见,故本文将对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中医治疗近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暖宫散瘀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给予口服暖宫作用的中药汤剂治疗本病;对照组以少腹逐瘀丸治疗。结果:观察了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对照组总有效率81%。结论:可见暖宫散瘀中药汤剂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良好效果,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总结桂枝类方治疗以女性反复下腹疼痛为主证的妇科痛证的临证运用特点。临床上使用的桂枝类方剂主要有小建中汤、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气汤、少腹逐瘀汤、桂枝汤合当归芍药散等。小建中汤类加减可治疗气血不足型妇科下腹部痛,桂枝茯苓丸类加减适用于寒凝血瘀型妇科下腹部痛,桃核承气汤类加减适用于瘀热互结下焦型妇科下腹部痛,少腹逐瘀汤类加减适用于少腹寒湿瘀阻型妇科下腹部痛,桂枝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适用于脾虚夹瘀型妇科下腹部痛等。总结桂枝类方治疗妇科下腹疼痛的运用规律,可为中医药治疗妇科痛证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