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对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中犬心肌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2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6)和PDTC组(P组,n=6),腹腔内注射戊巴比妥钠25ms/kg麻醉后建立ECC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P组于ECC前静脉注射PDTC20mg/kg,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ECC前、阻断主动脉60min、开放主动脉30min和60min时,测定心肌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线粒体肿胀度(MSD)。结果与ECC前比较,两组阻断主动脉后SOD、GSH—PX及T—AOC均降低(P〈0.01),MDA和MSD含量均升高;开放主动脉后C组SOD、GSH—PX及T—AOC均降低(P〈0.01),MSD和MDA含量均升高(P〈0.01);P组在开放主动脉60min时SOD、GSH—PX、T—AOC、MSD和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在阻断主动脉60min时和开放主动脉后SOD、GSH—PX及T—AOC均显著高于C组(P〈0.01),MSD和MDA含量均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ECC中使用PDTC可提高心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减轻心肌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犬体外循环(CPB)中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对红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PDTC组(n=6),建立CPB模型。PDTC组于CPB前静脉注射PDTC30mg/kg,对照组于CPB前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前、阻断30min、阻断60min、开放30min和开放60min时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IL)-lβ、IL-8、游离血红蛋白(F-HB)、丙二醛(MDA)、红细胞三磷酸腺苷(E-ATP)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水平。结果阻断后各时间点对照组的血浆IL-lβ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CPB前(P<0·01),PDTC组开放后血浆IL-lβ和IL-8水平显著高于CPB前(P<0·05,P<0·01);两组血浆MDA和F-HB水平均显著高于CPB前(P<0·01);两组E-ATP和E-SOD水平均显著低于CPB前(P<0·01)。PDTC组CPB后E-ATP水平和E-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浆IL-lβ、IL-8、MDA含量和F-HB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DTC通过减轻CPB期间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炎性反应对红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对体外循环中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12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PDTC组(P组),每组6只.P组于CPB转机前静脉注入PDTC 30mg/kg,C组静脉注入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均全心缺血60min,恢复灌注60min.于并循5min、阻断60min及开放60min观察心机复跳情况,并测定心脏指数(CI)的变化;于开放60min取心肌观察形态学结构.结果①开放升主动脉后,C组1例自动复跳,而P组3例自动复跳;②C组与P组在开放30min后,CI均恢复缓慢,但组间比较P组恢复较C组快(P<0.05);③光镜下心肌形态学观察,P组在开放60min时心肌结构保存良好.结论PDTC对体外循环中缺血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中犬心肌能量代谢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变化,并用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进行干预治疗。方法:将12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6)和PDTC组(P组,n=6),建立CPB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P组于CPB前静脉注射PDTC30mg/kg,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前和阻断主动脉60min及开放主动脉60min时,取心肌进行三磷酸腺苷(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和线粒体肿胀度(MSD)检测。于CPB前和开放主动脉30min及开放主动脉60min时测定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杲:P组在阻断主动脉60min和开放主动脉60min时ATP、SOD、GSH—PX含量均显著高于C组(P〈0.01),而MDA和MSD均显著低于C组(P〈0.01)。P组在开放主动脉30min和开放主动脉60min时血液动力学指标恢复迅速(P〈0.01)。结论:PDTC可明显提高缺血心肌抗氧化能力,改善心肌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gastricischemia/reperfusion.GI/R)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去除动脉夹再灌注1 h的GI/R损伤模型,于静脉注射PDTC后,肉眼计数胃黏膜损伤指数,并运用免疫组化及TdT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实验技术,观察PDTC对大鼠GI/R后胃黏膜细胞坏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再灌注1 h后可造成胃黏膜明显损伤,静脉注射PDTC 200 mr/ks可明显减轻GI/R损伤,并使胃黏膜细胞增殖增加、凋亡减少.结论 静脉注射PDTC对G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二甲基亚硝胺(DMN)所致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3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N模型组和PDTC抑制组,DMN模型组和PDTC抑制组再各自随机分为2周及4周组,并腹腔注射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PDTC抑制组造模同时给予PDTC灌胃。应用化学发光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法检测肝组织NF-κB p65活性;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肝组织NF-κB p65 mRNA的表达;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胶原纤维染色比较各组胶原面积。结果 DMN模型组和PDTC抑制组NF-κB p65活性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4周组高于2周组(P<0.01,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N模型组和PDTC抑制组均可见肝细胞炎症及明显胶原染色(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4周组肝细胞炎症及胶原染色强度重于或高于2周组(P<0.01,0.05)。同期比较PDTC抑制组在2周及4周时NF-κB p65活性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DMN模型组(P<0.01,0.05),胶原面积亦小于DMN模型组(P<0.01,0.05)。NF-κB p65活性、NF-κB p65 mRNA表达与大鼠肝组织胶原面积三者间呈正相关(r=0.747,0.658,0.844,P<0.01)。结论 NF-κB与大鼠肝纤维化密切相关;PDTC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性及其mRNA表达产生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辅酶复合物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NYHA分级为Ⅰ~Ⅱ级)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术日开胸前静脉滴注辅酶复合物(1支/10 kg),对照组不用药。分别在术前、主动脉开放60 min时经外周静脉取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肌钙蛋白Ⅰ(cTnⅠ)含量。分别在主动脉阻断前和主动脉开放15 min时留取小块右心耳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肌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总腺苷酸(TAN)及能荷(EC)含量,同时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两组在缺血再灌注后,cTnⅠ含量均较缺血前显著升高(P〈0.01),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缺血再灌注后的ATP、TAN和EC均显著低于缺血前,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细胞线粒体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水肿,但试验组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辅酶复合物能有效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维持细胞超微结构和功能,减少cTnⅠ的释放,在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体外培养的兔肺动脉平滑肌细胞(RPASMCs)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RPASMCs,经不同浓度的PDTC作用不同时间后,应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RT-PCR法检测RPASMCs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mRNA表达水平.结果 PDTC能显著抑制10%FBS刺激下的RPASMCs生长.呈浓度、时间依赖性;细胞周期分析显示,PDTC作用24 h后,RPASMCs生长周期受到明显阻滞;RT-PCR检测显示,PDTC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RPASMCs Cyclin D1 mRNA的表达.结论 PDTC能明显抑制血清诱导的RPASMCs增殖以及阻滞细胞周期进程,而下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 mRNA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对肾小球系膜细胞(MC)分泌Ⅳ型胶原蛋白和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作用.方法:将MC随机分为6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加入25μg/L IL-18组,C组为加入50μg/L IL-18组,D、E、F组分别在A、B、C组基础上加入PDTC(100 μmoL/L),均在高糖环境下培养48 h.采用ELISA检测Ⅳ型胶原蛋白(CO-IV)和层粘连蛋白(LN),RT-PCR检测MC TNF-a mRNA的表达.结果:高糖环境下,25μg/L、50μg/L的IL-18均能促进MC分泌CO-Ⅳ和LN,表达TNF-amRNA(P<0.05),随IL-18浓度增加,MC分泌CO-Ⅳ的量及表达TNF-αmRNA有升高趋势(P<0.05).PDTC能抑制MC分泌CO-IV和LN及表达TNF-α mRNA.结论:IL-18可能通过NF-κB激活途径影响MC分泌C0-Ⅳ、LN和TNF-a mRNA的表达而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及吡格列酮(PIO)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组大鼠4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未治疗组(DM组),PDTC治疗组(P组),吡格列酮治疗组(PIO组)和PDTC联合PIO治疗组(P+P组),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NC组)。8周后测定血糖、血尿素氮(BUN)、肌酐(Scr)、24h尿蛋白(24hUP)及肾重指数(KI);银染观察肾病理改变及免疫印迹测定肾脏NF-κBp65、MCP-1表达。结果①与NC组比,DM组及各治疗组KI、血糖、BUN、Scr、24hUP、ECM堆积指数及NF-κBp65和MCP-1表达均明显增加,体重显著减轻(均P0.01);②与DM组比,各治疗组KI、血糖、BUN、Scr、24hUP、ECM堆积指数均明显降低,体重显著增加(均P0.05或P0.01);NF-κBp65、MCP-1表达明显降低并与肾病理及功能改变呈正相关(P0.01);③与P组、PIO组比较,P+P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NF-κBp65和MCP-1表达进一步下降,肾病理及功能改善更明显(除了P+P组血糖与PIO组比,P0.05,余均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F-κBp65和MCP-1表达明显增加,PDTC和PIO对DM大鼠肾脏均有保护作用;二者联用较单药效果更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性,下调MCP-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中加用白细胞滤器(LDF-1)对犬肾脏的影响。方法:12只犬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不使用LDF-1)和实验组(静脉回流端置LDF-1)。全身麻醉建立CPB,并于CPB 10min后阻断升主动脉,经主动脉根部灌注St.Thomas液,70min后开放升主动脉并停机后观察2h,其中实验组于CPB 2min后开放LDF-1,过滤5min后停止。分别于不同时间点观察血白细胞数、L-选择素、IL-8、肾功能以及尿常规,同时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于CPB期间白细胞数下降55%~68%,CPB 10min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停CPB 2h后实验组L-选择素和IL-8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2组血尿素和肌酐无明显差异(P>0.05),但尿均出现明显红细胞;2组肾小管均呈现不同程度肿胀,对照组2例、实验组1例小管细胞空泡变性,肾小球无明显改变。结论:白细胞滤器能有效去除CPB中活化白细胞、减轻炎性反应,但单纯加用白细胞滤器不能发挥显著的肾脏保护作用,应注重CPB术后的肾脏保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血再灌注对犬体外循环(CPB)中促炎性细胞因子引起的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成年杂种犬12只,根据再灌注液成分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全血组(W组)和去白细胞血组(L组),每组6只。各组动物经麻醉和开胸后,建立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模型。C组在心肌缺血40min后,于主动脉根部以2ml/(kg·min)灌入晶体再灌注液,持续20min。W组的再灌注液为新鲜动脉全血,L组在再灌注通路中加用一次性白细胞滤过器(LDF),再灌注液为去白细胞新鲜动脉血,余均同C组。L组分别测定滤过前后血液成分的变化。分别于CPB前、转机5min、阻断60min、开放30min和60min取冠状窦静脉血,检测血清IL1β和IL8浓度。并于阻断前、阻断60min和开放60min分别取心肌标本进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检测,于阻断前、开放30min及开放60min测定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滤后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滤前;阻断60min后各组IL1β和IL8浓度均升高。阻断60min和开放主动脉后,L组白细胞数、IL1β和IL8浓度显著低于C组与W组。与C组和W组比较,L组阻断60min和开放主动脉60min时心肌组织匀浆MPO活性和MDA均显著降低。结论CPB中应用去白细胞血再灌注液可有效地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和活化白细胞介导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犬体外循环心肌胰岛素抵抗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犬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心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过程中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12条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Ⅰ组(主动脉阻断30 min,n=6),Ⅱ组(主动脉阻断120 min,n=6).分别于转流前、开放主动脉后15、45、75 min时采集动脉血标本, 比较相应时点血浆葡萄糖、胰岛素、TNF-α及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血浆葡萄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不同程度明显增高,于再灌注15~45 min达峰值,心肌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严重障碍,与Ⅰ组比较,Ⅱ组上述指标增高程度更重、持续更久.同时血清TNF-α明显增加,在主动脉开放15 min达到峰值,并且在75 min仍持续较高水平,较CPB前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与Ⅰ组比较,Ⅱ组 TNF-α上升更明显、持续更久.结论 在体外循环中存在明显的心肌IR现象, TNF-α可能是产生心肌IR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转流温度对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温和低温转流对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室间隔缺损和法乐氏四联症患儿各15例,分别在常温和中低温(28~30℃)转流下进行手术.于麻醉后,转流开始前(肝素化后),转流10min,转流结束及术后2、20和44h测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浓度.结果:转流过程两组t-PA和PAI都显著升高,术后20h,常温组已恢复至基础水平,而低温组仍明显升高,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转流过程中不同温度对纤溶系统影响相似,但是常温转流患者术后恢复快,提示常温转流有助于术后纤溶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七氟烷预处理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肺功能的影响,探讨其肺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1岁以内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预处理组和对照组(n=30)。预处理组患儿在全身麻醉诱导完成气管插管后开始持续吸入1.0最小肺内浓度(MAC)七氟烷,直至CPB开始;对照组患儿不吸入七氟烷。记录2组患儿的呼吸机支持时间,比较2组患儿在主动脉阻断前(T0)、主动脉开放30min(T1)、CPB结束后2h(T2)和CPB结束后6h(T3)4个时间点气道平台压(Pplate)、肺顺应性(CL)、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呼吸指数(RI)及肺隔离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预处理组患儿呼吸机支持时间明显缩短(P < 0.05)。与T0时间点比较,2组患儿在T1、T2和T3时间点CL和OI均明显降低(P < 0.05或P < 0.01),Pplate 、 A-aDO2、 RI、肺隔离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与对照组比较,在T1、T2和T3时间点预处理组患儿CL和OI均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Pplate 、 A-aDO2、 RI、肺隔离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P < 0.05或P < 0.01)。结论:在婴幼儿CPB手术中应用七氟烷预处理可以减少白细胞的黏附,保护患儿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川芎嗪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血清心肌酶和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川芎嗪预处理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8例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川芎嚷预处理组,每组14例。川芎嗪预处理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经颈内静脉滴入川芎嗪3mg/kg,30min内滴完,转流后追加1mg/kg于氧合器中;对照组于上述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后30min和术后24h测定外周血天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同时分别于转流前和主动脉开放后30min取右心耳心肌组织,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CPB期间两组患者心肌酶AST、LDH、CK、CK.MB升高(P〈0.05)。川芎嗪组血清心肌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川芎嗪组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受损较对照组为轻。结论川芎嗪预处理使患者心肌酶漏出减少,心肌超微结构损害减轻,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在重症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重症胰腺炎(SAP)大鼠肺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0只,逆行胆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SAP模型.观察血清淀粉酶、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蛋白含量;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变化及核因子-κB(NF-κB)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DTC组较SAP组血清淀粉酶显著下降,PaO2明显升高,胰腺、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BALF白蛋白含量[PDTC组(17.28±2.55)mg/ml,(16.53±3.08)mg/ml;SAP组(23.56±0.94)mg/ml]和MPO活性[PDTC组(9.18±1.70)U/g,(8.69±2.06)U/g;SAP组(13.29±3.36)U/g]明显下降,同时肺组织NF-κB和iNOS表达下调,P均<0.05.结论:PDTC对SAP大鼠肺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其抑制NF-κB活化、抑制中性粒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的活化和调控iNOS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一氧化氮的过量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