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表皮细胞中热休克蛋白60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热休克蛋白60与银屑病的关系,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6例银屑病皮损、非皮损及治愈后表皮细胞中和6例正常人对照组表皮细胞中HSP60的表达。结果发现HSP60在正常人及银屑病患者非皮损、治愈后表皮细胞中呈阴性表达,在银屑病皮损中表达增强,提示HSP60在银屑病应激保护机制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热休克蛋白是广泛存在生物界,多因素诱导合成,在生理和应激状态下起重要作用的一组蛋白质,热休克蛋白70热休克蛋白家族重要成员且在种属间有高度结构保守性,因此被外源性热休克蛋白70激活的,具自身免疫性的T细胞及抗体,可能与自身热休克蛋白70发生交叉免疫反应,从而诱导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在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动物模型中热休克蛋白70高表达及热休克蛋白70自身抗体的升高进一步提示热休克蛋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 (NO)作为小的气体分子有多种活性,热休克蛋白( heat shock proteins, HSPs )可保护细胞之间平衡,细胞周期蛋白 D1( cyclinD1)是哺乳动物 G1期的限速控制器。 Sirsj等发现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银屑病皮损中过表达,为探讨iNOS过表达是由于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摄取外源性 iNOS还是角质形成细胞自身产生合 成,并且作为与炎症和免疫调节有关以及和细胞增生有关的 iNOS、 HSP70、 cyclin D1在 银屑病皮损中表达情况和相互关系,我们研究了银屑病皮损中 iNOSmRNA、 iNOS、 HSP70和 cyclin D1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热休克蛋白70在过敏性紫癜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表达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的关联。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6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热休克蛋白70表达,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和血清IgA。结果过敏性紫癜患者治疗前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明显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其在肾型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治疗后其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前热休克蛋白70表达与血沉、C反应蛋白、血清IgA明显正相关,其表达和上呼吸道感染、腹痛、关节痛、蛋白尿、血尿明显相关。结论热休克蛋白70表达在过敏性紫癜活动期明显升高,恢复期则明显下降,且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提示其在该病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作为疾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热休克蛋白70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休克蛋白是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多因素诱导合成,在生理和应激状态下起重要作用的一组蛋白质。热休克蛋白70是热休克蛋白家族重要成员且在种属间有高度结构保守性,因此被外源性热休克蛋白70激活的、具自身免疫性的T细胞及抗体,可能与自身热休克蛋白70发生交叉免疫反应,从而诱导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在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动物模型中热休克蛋白70高表达及热休克蛋白70自身抗体的升高进一步提示热休克蛋白70可能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6.
热休克蛋白27在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是细胞在应激状态下产生的一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家族中的成员,主要在蛋白质合成、折叠、装配、退化、信号转导等方面发挥调节作用.HSP27在调节细胞周期,参与细胞增殖和分化方面的证据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发现.为了探讨HSP27在表皮中的表达及其与皮肤肿瘤中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的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SP2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克隆和表达沙眼衣原体热休克蛋白60(hsp60)基因.方法 PCR分离扩增hsp60的基因片段,纯化后双酶切,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hsp60.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转染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 PCR与双酶切结果显示所构建的重组质粒已成功地克隆hsp60基因,测序结果与基因库公布的一致.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在相对分子量60 000处有表达条带.Western印迹鉴定是表达目的蛋白.纯化后纯度达90%以上,产量为17.85 mg/L.结论 构建pET-28a-hsp60重组体并成功表达可溶性hsp60蛋白.  相似文献   

8.
国外研究发现狼疮模型小鼠多脏器中有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增高[1],SLE患者皮损区细胞及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均有HSP70表达增高[2,3],我们通过检测SLE患者PBMC中HSP70表达水平,旨在探讨HSP70在SLE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一、病例和方法1.病例:我院门诊和住院SLE患者29例,均符合1982年ARA诊断标准,男6例,女23例,平均年龄33.0±9.4岁,采集标本时体温均低于38℃。其中活动期21例,平均年龄31.9±9.9岁,非活动期8例,平均年龄36.0±7.8岁。  相似文献   

9.
沙眼衣原体热休克蛋白60抗体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对沙眼衣原体热休克蛋白60(HSP60)的血清学反应,应用细胞培养、免疫印迹试验和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F)对175例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NGU)、73例盆腔炎(PID)、52例不育症及3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检查。3组患者的沙眼衣原体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1)。17.8%的PID、13.5%的不育症和1.7%的NGU患者出现HSP60抗体,而健康对照组则未检出此抗体(P<0.01)。MIF高滴度者(≥1∶160)出现HSP60抗体的机率(31.3%)明显高于低滴度者(<1∶160)(2.8%)(P<0.01)。提示在有并发症的患者中HSP60抗体常见。检测HSP60抗体对预测沙眼衣原体感染慢性发展及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沙眼衣原体热休克蛋白60抗原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沙眼衣原体热休克蛋白60(Chsp60)进行表达和纯化,以获得高纯度的蛋白抗原。方法:应用PCR扩增技术分离Chsp60的基因全长,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应用融合表达载体重组、克隆得到Chsp60特异抗原基因的重组菌株,经诱导表达获得重组融合蛋白,并经亲和层析获得纯品。结果:得到了热休克蛋白60重组克隆菌株,成功地诱导表达并纯化了相对分子质量为87000的融合蛋白,纯度达90%以上,产量为2.5mg/L。结论:获得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0的特异性抗原可用于检测衣原体感染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有助于探讨Chsp60在免疫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及其蛋白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组织、进行期银屑病皮损及非皮损区PML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在正常人皮肤组织中,PMLmRNA和蛋白不表达(阴性);在非皮损区,PMLmRNA和蛋白在基底层和基底上层细胞核内低表达(52%,36%);在银屑病皮损周边PMLmRNA和蛋白在基底层和基底上层细胞核内呈灶状表达(72%,64%);在银屑病皮损中心表皮中,PMLmRNA和蛋白高表达(96%,88%)。结论PML基因和其蛋白在银屑病表皮中的过表达提示,PML基因可能与银屑病表皮细胞的过度增殖相关。  相似文献   

12.
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白细胞介素8的原位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IL-8mRNA在正常健康人表皮及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 用原位杂交(ISH)的方法对IL-8mRNA在正常人表皮及寻常性银屑病不同时期,不同部位表皮的表达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IL-8mRNA在大多数银屑病皮损标本的表皮层内有特异性杂交信号,而在非皮损区,正常皮肤及临床治愈的银屑病皮肤表皮层无特异性杂交信号。结论 纠正IL-8在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紊乱,可能为该病的防治提  相似文献   

13.
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VEGF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银屑病发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关系 ,探讨银屑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①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处皮肤、正常健康人皮肤及体外培养的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VEGF的表达 ;②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银屑病患者及正常人KC培养上清液中VEGF含量。结果 ①银屑病皮损处VEGF表达明显高于非皮损处和正常人皮肤 (P均 <0 .0 0 1) ,非皮损处与正常人皮肤VEGF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②体外培养的银屑病皮损处和非皮损处KC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 (P均 <0 .0 0 1) ;银屑病皮损处KC与非皮损处KC相比VEGF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VEGF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T细胞促发表皮动力学改变的机制.方法将皮肤组织与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混合培养,免疫组化法检测培养前、培养后第3天、第6天表皮c-myc bcl-2及p53表达.结果未培养的银屑病患者皮损c-myc及p53表达增强,bcl-2表达减弱;银屑病正常皮肤表达无明显改变.银屑病正常皮肤及正常人皮肤分别与银屑病T细胞共培养后第3天,p53表达显著增强,共培养第6天后,c-myc表达显著增强,bcl-2表达显著降低,且银屑病正常皮肤与正常人皮肤受银屑病T细胞作用后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myc、bcl-2及p53的异常表达与银屑病皮损表皮动力学紊乱密切相关;银屑病T细胞可影响表皮c-myc、bcl-2及p53的表达,从而影响表皮的增殖状态;银屑病发病的关键可能在于T细胞的异常,而不是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相似文献   

15.
白介素8及其受体CXCR2在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观察白介素8(IL-8)及基受体CXCR2在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及在银屑病的临床及病理表现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通过微孔小室实验检测其上清液的趋化功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清液中IL-8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的趋化因子受体CXCR2的表达。结果 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分泌上清液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能力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其分泌的IL-8水平也高于正常人,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CXCR2的表达也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银屑病患者皮损局部表面出的角质形成细胞高度增殖与角质形成细胞高分泌、高表达具有促增殖作用的IL-8及其受体CXCR2有关,同时皮损局部大量的炎性细胞的浸润部分可能是由于角质形成细胞高分泌具有趋化能力的IL-8,它们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原癌基因C-myc是调控细胞增殖的主要基因。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法对28例银屑病患者和12例健康人角朊细胞中C-myc的表达丰度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患者C-my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结果证明C-myc基因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原癌基因C-myc是调控细胞增殖的主要基因。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法对28例银屑病患者和12例健康人角朊细胞中C-myc的表达丰度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患者C-my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结果证明C-myc基因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凋亡以及维A酸与榄香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凋亡以及维A酸与榄香烯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TUNEL法测定28例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和DNA片段化观察维A酸与榄香烯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28例银屑病患者中19例有大量凋亡细胞分布于表皮各层,另9例较少,分布于棘细胞层和颗粒层.浓度为1、5、10、20μg/mL的维A酸和浓度为20、40、60、80μg/mL的榄香烯可促进人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细胞凋亡.结论 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异常增多,一定浓度的维A酸与榄香烯可在实验室内促进人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索c fos、c jun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运用原位杂交技术并通过图像定量分析,对3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15例正常人皮肤中c fos及c jun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银屑病进行期皮损中,c fos、c jun表达全层减少(P<0.01),恢复期皮损中c fos、c jun的表达与正常皮肤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提示c fos、c jun可能与银屑病角朊细胞分化受阻及表现型异常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20.
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抗表皮生长因子(EGF)多克隆抗体、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及ABC免 疫酶标技术,对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10例正常人皮肤进行观察。结果表明:①正常人皮肤及 银屑病非皮损区皮肤EGF及EGFR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细胞层及基底层上部。②银屑病进行期皮损 EGF及EGFR分布于表皮各层,表皮中、上层含量明显升高。③经有效治疗消退期皮损EGF及EGFR 从角质层开始消退,分布趋于正常。提示EGF及EGFR对银屑病皮损角肮细胞过度增殖及异常分化起 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