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面部骨折患者采用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 MR)联合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个体化颌面部复位设计及指导术中精准操作的效果。方法 40例行手术治疗的全面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术前均行颅颌面部64排CT检查,采集颌面部各部分骨骼硬组织三维影像数据。对照组根据CT数据行传统经典颌面坚强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分析CT数据,分割各骨折块建立三维数字模型,匹配正常成人颅颌面骨后按照解剖位置虚拟复位,应用MR眼镜预演MR复位手术过程及术后效果;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复位前、后颅颌面骨模型,根据骨折线分布情况预弯制钛板;术中在MR引导下验证复位精度并及时修正,校准骨折块复位位置与虚拟复位位置一致后行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2组创面愈合情况及面神经损伤、眶下神经损伤、复视、眼球内陷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3个月时2组张口度、咬合关系、面型满意度,行颅颌面部CT评估钛板固定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6.57±1.04)h]、住院时间[(16.05±1.23)d]均短于对照组[(8.4...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制、评估新型C形椎管内骨折块复位器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对骨折块的复位效果.方法 依据我国成人胸腰椎椎管的形态、面积,并结合尸体实际反复应用设计制作新型C形椎管内骨折块复位器.A组: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减压+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自体骨横突间植骨术,术中应用自制新型C形椎管内骨折块复位器在后侧方推挤使椎体后缘骨折块复位,达到恢复椎管容积的目的,术后随访测量局部矢状面Cobb角以评价脊柱矫形、椎管横截面积以评价椎管占位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SIA评分).B组:2009年9月前完成的36例应用传统的L形椎管内骨折块复位器实施手术的病例进行对照比较,以评价自制新型C形椎管内骨折块复位器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对骨折块的复位效果.结果 A组7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1个月;B组获得随访36例,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8个月.A组与B组术后6个月的局部矢状面Cobb's角(A组,术前:26.21°±5.83°;术后:10.91°±1.49°;B组,术前:28.85°±7.11°;术后:11.27°±1.91°)、ASIA评分(A组,术前:277.15±35.60;术后:311.21±27.96;B组,术前:279.30±30.13;术后:306.33±31.35).组内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术后6个月椎管截面积丢失率分别由术前的(43.74±12.72)%、(42.67±10.04)%下降至(6.15±3.57)%、(10.06±2.83)%,各组组内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椎管截面积丢失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自制新型C形椎管内骨折块复位器可便捷有效地复位凸入椎管内的骨折块,利于恢复椎体的高度和椎管容积,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姬凌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0):1666-1667
【目的】探讨应用G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C型臂X光机监视下进行闭合手法复位并G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160例,分析其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72±21)min,失血量平均为(300±120)ml,围手术期无一例死亡,住院时间平均(12±5)d。无Gamma钉内固定钉及锁钉断裂,关节活动良好,全部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3个月;所有病人术后未出现感染及脂肪栓塞。12~32个月随访:骨折移位9例,复位不理想4例,下肢静脉血栓18例;按董氏分级评定标准,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88%。【结论】闭合复位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感染率低,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合并后踝骨折的3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其中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25例(切开复位组),闭合复位内固定10例(闭合复位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非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采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切开复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较闭合复位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与闭合复位组患者术后4周可逐渐下地适当负重,两组患者非负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患者均在5~7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切开复位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3.51±8.44)分,闭合复位组为(80.83±9.6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在治疗后踝骨折中的临床效果相近。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间长,骨折部位软组织损伤重;闭合复位内固定技术要求高,术中情况复杂。对于后踝骨折块较大且受伤时间较短的患者可首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于后踝骨折块较小或医师闭合复位操作经验较少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5.
以46例复杂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取联合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计算机测量术前健侧Bohler角(34.59±3.27)°,患侧Bohler角(8.34±8.23)°,经统计学分析,两侧Bohler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计算机对手术复位进行模拟,其骨折块旋转角度为(28.85±5.43)°,患侧Bohler角恢复至(32.85±4.66)°,与术前健侧Bohler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患侧Bohler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准确复位。对患者进行随访3~12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联合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手术治疗复杂跟骨骨折效果较好,是临床上治疗复杂跟骨骨折的新型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用软件Mimics、Solidworks在胫骨近端骨折中三维重建、复位的效果,并设计内固定方案。方法 30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数字化组),进行高速CT薄层扫描,在Mimics中对骨折进行重建、复位,以Solidworks进行内固定钢板、螺钉的选择和设计,并在骨折复位三维模型上进行虚拟内固定。临床据此方案进行手术,观察治疗效果,与按传统经验的3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数字化组所有骨折均进行了三维重建、复位,以准确的内固定钢板及螺钉进行了虚拟内固定。临床手术顺利,按术前设计的数字化方案成功完成,疗效满意。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Mimics及Solidworks可在个人电脑上设计出胫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数字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维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5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均采用三维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2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骨折解剖复位173例,功能复位42例,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骨折愈合率为94.0%。结论三维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系三维立体弹性固定,无应力遮挡,稳固性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可调式四肢消毒架在手术消毒中的应用研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需抬高肢体手术复位的180例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可调式四肢消毒架抬高肢体,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将肢体悬吊在输液架上.观察2组皮肤损伤情况、消毒时肢体污染情况和消毒所需时间.结果 皮肤损伤率,观察组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观察组消毒时无一例污染,对照组消毒时污染16例;观察组消毒时间平均为(17.6±2.4)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3±3.2)min.结论 可调式四肢消毒架可降低消毒肢体皮肤损伤率,减少肢体污染率,缩短消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将其DICOM数据输入计算机中,采用3D的Makerbot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折三维模型,并根据骨折三维模型选择合适的复位方法及内固定物,于内固定前模拟手术过程。然后,行实际手术。观察21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复位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A)及临床疗效(术后Rasmussen放射评分、术后1年HSS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根据Rasmussen放射评分,优17例,良3例,一般1例,优良率为95.2%。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2例,膝关节僵硬1例,均无感染、医源性血管及神经损伤、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发生。2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5.5±6.3)个月,术后1年根据HSS功能评分,优14例,良4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采用3D打印技术可优化手术方案设计,提高手术效率,促进膝关节功能良好的恢复,可作为术前准备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10.
陈羽  宋烜  张海兵 《中国临床康复》2013,(39):6940-6945
背景: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一直是创伤骨科的难题,全面的修复前评估及合理的修复前规划是临床手术的关键。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修复前评估和修复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修复前将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CT扫描图像数据导入Mimics 13.0软件,建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三维数字化模型,对胫骨平台骨折模型进行三维数据测量,按胫骨平台三柱分型进行重新分型,在三维数字化模型上进行开窗、骨块复位、植骨的虚拟手术。 结果与结论:重建的胫骨平台骨折三维数字化模型可准确反映出骨折特点,并可进行任意角度旋转观察,可以准确的进行三柱分型。Mimics13.0软件施行的胫骨平台骨折开窗、复位、植骨的虚拟手术可以逼真模拟临床手术,并且有效估算植骨量。结果证实,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技术有利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修复前评估及规划,应该作为修复前准备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