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双膦酸盐类药物与非典型股骨骨折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双膦酸盐是否会增加非典型股骨骨折的发生风险。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中英文数据库,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对近年来发表的有关双膦酸盐与非典型股骨骨折关系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对收集的资料,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英文文献,共686 929例患者;Meta结果显示,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明显增加患者非典型股骨骨折的发生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55,95%CI 0.94~2.16,P〈0.05),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5年及以上明显增加患者非典型股骨骨折的发生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54,95%CI 1.16~1.95,P〈0.05)。结论根据目前现有临床研究证据,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明显增加非典型股骨骨折发生风险,在临床工作中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2.
阿仑膦酸钠在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ALN)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LN治疗77例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骨折内固定后进行为期1年的对照研究,治疗结束后测定骨密度及生化指标等。结果:用药组患者骨痛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前后骨密度平均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及尿D-Pyd/肌酐(C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尿钙/肌酐比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术后应用ALN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骨痛症状及骨质量,增强骨强度,提高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髋部骨折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利塞膦酸钠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再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并得到完整随访的216例老年单侧髋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抗骨质疏松治疗分为两组。利塞膦酸钠组81例,术后1周予以利塞膦酸钠口服。其中男31例,女50例;年龄70~85岁,平均78岁;股骨粗隆间骨折53例,股骨颈骨折28例。对照组135例,术后予以碳酸钙D3片进行基础治疗。男52例,女83例;年龄68~84岁,平均77岁;股骨粗隆间骨折86例,股骨颈骨折49例。所有患者获得2年的完整随访,记录服用药物情况,有无再次骨折,骨折部位;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骨密度值。结果利塞膦酸钠组共发生骨折3例,发生率为3.7%,其中髋部骨折2例,腰椎骨折1例。对照组共发生骨折20例,发生率为14.8%,其中髋部骨折15例,腰椎骨折4例,肱骨近端骨折1例。两组患者总再发骨折及髋部再发骨折发生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骨密度值利塞膦酸钠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初次髋部骨折后再骨折发生率较高,利塞膦酸钠可有效预防髋部骨折后再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由两名评价者共同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4.2.7中RCT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对同质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研究地点均在国外,研究质量均较高,各试验间具有基线可比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膦酸盐类药物有助于预防病理性脊柱骨折[OR=0.59,95%CI(0.45,0.78),P=0.000-2]和缓解疼痛[OR=0.59,95%CI(0.46,0.76),P=0.000-05],但在缓解疼痛方面,由于数据临床异质性较大,需谨慎对待这一结论。同时,在病死率[OR=0.98,95%CI(0.82,1.18),P=0.85]及高钙血症[OR=0.76,95%CI(0.56,1.03),P=0.07]方面与安慰剂组无差异。结论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加入双膦酸盐类药物可降低病理性脊柱骨折和疼痛,但无益于病死率及高钙血症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和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以及骨转换标志物(BTMs)作为骨质疏松症药物疗效观察指标的优势.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质疏松症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6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仑膦酸盐组(ALN组,34例)和唑来膦酸盐组(ZOL组...  相似文献   

6.
姜荷艳  王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926-2927
目的:观察阿伦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疗效。方法:选100例PMO应用阿伦膦酸钠治疗12个月,于治疗前后测定骨转换指标及骨密度。结果:阿伦膦酸钠治疗后患者骨密度较前升高(P〈0.01),尿NTX及ALP较前降低(P〈0.05)。结论:阿伦膦酸钠对PMO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背景:双膦酸盐在临床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疗效显著,而伊班膦酸钠作为新型双膦酸盐制剂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目的:通过观察卵巢切除大鼠骨量丢失的相关指标,探讨伊班膦酸钠干预卵巢切除大鼠骨质疏松的有效性,并与尼尔雌醇比较。设计:完全随机分组,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复旦大学医学院骨代谢研究室。材料:选用SD雌性大鼠40只,鼠龄10~12个月。伊班膦酸钠由江苏原子医学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尼尔雌醇由上海第十二制药厂生产。方法:实验于1996-08/1998-06在上海医科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骨代谢研究室完成。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小块脂肪组织,手术3个月后每天灌胃生理盐水1mL/只;卵巢切除组、卵巢切除 伊班膦酸钠组、卵巢切除 尼尔雌醇组:均行双侧卵巢切除,3个月后分别开始灌服生理盐水、伊班膦酸钠0.5mg/(kg·d)水溶物、尼尔雌醇混悬液1mg/(kg·次)。给药组均于给药第1周灌药2次,以后每周1次,均给药90d。主要观察指标:取左侧股骨,测其干重、灰重,采用PE2311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骨钙含量。采用DPX-L型骨密度测定全身骨密度;采用SPA型单光子大鼠骨密度仪测右侧股骨全长1/2交界处的骨密度。采用AG22020KNA型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股骨抗弯力。采用动力学法由ENCORⅡ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碱性磷酸酶活性,采用EDTA滴定法测定尿钙,采用苦味酸法测定尿肌酐;采用改良血尿羟脯氨酸测定法测定尿羟脯氨酸。计算骨小梁面积。结果:大鼠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骨干重、灰重和钙含量的改变:卵巢切除组大鼠骨干重、灰重和钙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t=13.58~52.98,P<0.05)。②股骨骨密度、抗弯力和全身骨密度的改变:卵巢切除组大鼠股骨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明显低于其他3组(t=3.31~5.61,P<0.05),而抗弯力与其他3组相近(P>0.05)。③血碱性磷酸酶及尿羟脯氨酸与肌酐、钙与肌酐比值的改变:卵巢切除 伊班膦酸钠组和卵巢切除 尼尔雌醇组大鼠尿钙与肌酐比值明显低于卵巢切除组(t=4.04,3.30,P<0.05),其他2项指标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椎骨、胫骨骨小梁面积的改变:卵巢切除组大鼠椎骨骨小梁面积明显小于其他3组(t=2.22,2.41,3.45,P<0.05),而胫骨骨小梁面积仅卵巢切除 尼尔雌醇组明显大于卵巢切除组(t=2.45,P<0.05)。结论:SD大鼠卵巢切除3个月后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伊班膦酸钠对卵巢切除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量的丢失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与尼尔雌醇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阿仑膦酸钠(固邦,ALN)对去卵巢大鼠胫骨上段和腰椎质松骨及胫骨中段密质骨的影响。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ALN1mg/(kg·d),灌胃给药90d。骨标本行不脱钙骨制片,骨组织形态计量法测量。结果:松质骨:OVX组胫骨上段(PTM)和腰椎(LV)质松骨的骨量减少(P<0.001),骨结构变差;ALN组PTM,LV骨量增加(P<0.001),完全对抗OVX大鼠的骨高转换。密质骨:OVX组胫骨中段(TX)骨量减少(P<0.05),骨内膜骨形成和骨吸收增加。ALN组骨量增加(P<0.05),骨内膜骨形成减少而骨吸收有减少的趋势。结论:ALN能有效预防OVX后大鼠的骨质疏松,但不同部位有不同的骨转换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片联合降血脂药物对伴有高脂血症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伴高血脂患者分为三组,联合治疗组16例,口服阿仑膦酸钠片和辛伐他汀;阿仑膦酸钠片单独治疗组16例,仅服阿仑膦酸钠片;辛伐他汀单独治疗组10例,仅服辛伐他汀,观察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积分、腰椎及股骨颈的骨密度(BMD)和血脂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阿仑膦酸钠片单独治疗组的86.7%(P<0.01)和辛伐他汀单独治疗组的0%(P<0.01)。三组治疗后BMD均有明显上升,但联合治疗组上升幅度大于单独治疗组(P<0.01)。联合治疗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的血脂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仑膦酸钠片单独治疗组的血脂也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降血脂药物辛伐他汀对阿仑膦酸钠片治疗骨质疏松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5mg)治疗SAPHO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确诊SAPHO综合征并接受唑来膦酸注射液(5mg)治疗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结果 5例患者均出现皮肤损害和骨关节症状,重症痤疮3例,掌跖脓疱病2例,前胸壁肿痛5例,背痛1例,下腰痛1例,肘、膝关节肿痛2例。5例患者胸部CT平扫均提示前胸壁骨炎、骨肥厚和滑膜炎。5例99mTc-MDP骨显像均提示局部放射性异常浓聚,胸肋锁骨区5例,双侧骶髂关节1例,胸椎1例。5例患者均接受唑来膦酸(5mg)治疗,骨关节症状均在1周内缓解,4例分别在治疗3个月、6个月、10个月和12个月后无复发,1例在治疗后14个月再次出现前胸壁疼痛,但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结论特征性骨关节病变和皮肤损害是发现SAPHO综合征的线索,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唑来膦酸注射液(5mg)单次输注治疗SAPHO综合征骨关节病变有效,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Singh指数在老年女性髋部脆性骨折患者骨密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16例老年女性髋部脆性骨折患者按年龄分为4组,60~70岁组53例,71~80岁组83例,81~90岁组68例,>90岁组12例。行髋部X线摄影,评估患者健侧Singh指数,并将Singh指数≤Ⅳ级作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分析2名诊断医师间隔1个月前后两次评估Singh指数分级的一致性;比较各年龄组患者身高、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及Singh指数的差异;并评价髋部Singh指数与患者年龄、BMI的相关性。结果 2名医师评估Singh指数分级的观察者内Kappa值分别为0.631、0.615,观察者间Kappa值分别为0.622、0.598。应用Singh指数诊断骨质疏松的总体检出率为89.35%(193/216)。各年龄组患者身高、体质量及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ingh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6.077,P<0.001)。Singh指数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r=-0.656,P<0.001),与BMI无相关性(r=-0.008,P=0.902)。结论 X线平片Singh指数虽然相对经济、简便且较为实用,但重复性较低,不能完全反映老年女性脆性骨折患者骨密度情况。  相似文献   

13.
老年髋部骨折78例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78例70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经过和围手术期管理措施,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和骨折类型选择相应手术方式。结果对治疗结果进行为期10~32个月的随访观察,功能恢复优良率92.3%,无早期死亡病例。结论对无手术禁忌证的老年髋部骨折,只要做好术前评估和准备,选择适当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变化,结合骨密度测定,分析其对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5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0岁以上受检者233例,其中髋部新鲜骨质疏松性骨折组46例,对照组187例,利用法国Osteocore 3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其配置的高级骨科专用分析测量工具包,测量股骨近端骨密度和几何结构,包括股骨颈轴长、颈干角、内侧偏距和颈长,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髋部骨折组与对照组的股骨近端几何结构测量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分析,与对照组比较,髋部骨折组中股骨颈轴长、内侧偏距和颈长均增大(P<0.05),颈干角减小(P<0.05),与其它各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股骨颈轴长、颈干角、内侧偏距和颈长等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特点,使骨骼负荷增加,是导致骨折发生的重要因素,结合骨密度测定,可以提高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预测水平。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levels of 25-hydroxyvitamin D (25[OH]D(3))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hip fracture. DESIGN: Cross-sectional study. SETTING: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in Italy. PARTICIPANTS: A total of 350 white hip-fracture patients consecutively admitted to a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Thirty-five patients were excluded because their hip fracture was caused by major trauma or cancer affecting the bone or they could not complete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S: Not applicable. MAIN OUTCOME MEASURES: Patients underwent 25(OH)D(3) assessment at a mean +/- standard deviation of 21.3+/-8.1 days after the hip fracture. Functional recovery was evaluated by using Barthel Index scores. RESULTS: Low levels of 25(OH)D(3) were found (median, 6.9 ng/mL). By using the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test,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serum 25(OH)D(3) and Barthel Index score assessed on admission (rho=.218, P <.001) and discharge (rho=.198, P <.001), but not with the change in Barthel Index score attributable to rehabilitation. Linear multiple regression showed tha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25(OH)D(3) and Barthel Index score was independent of 11 confounding variables: age, sex, hip-fracture type, pressure ulcers, cognitive impairment, neurologic impairment, infections, time between fracture occurrence and 25(OH)D(3) evaluation, comorbidity, surgical procedure type, and previous hip fractures. CONCLUSIONS: In the study population, serum 25(OH)D(3) w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functional recovery assessed by Barthel Index score after hip fracture but not of the change in the functional score resulting from rehabilit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骨折初期患者的术前骨转换指标,研究糖尿病和非糖尿病骨折患者以及不同性别和不同骨折部位骨转换指标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收治入院的骨折48 h以内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或髋部骨折患者216例,其中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髋部骨折118例,于入院第二天清晨对患者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 D]、骨钙素(OC)、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检测,按性别、骨折部位及有糖尿病和无糖尿病分组,比较组间的25 (OH) D、OC、β-CTX和PTH的差异。结果①男性患者62例,平均年龄(68.371±12.194)岁;女性患者154例,平均年龄(75.403±12.360)岁。糖尿病患者36例,平均空腹血糖水平(8.956±4.223) mmol/L;非糖尿病患者180例,平均空腹血糖(6.175±1.608) mmol/L。②OC和β-CTX在不同性别骨折患者、以及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亚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骨折患者OC和β-CTX显著低于女性骨折患者(P<0.05);男性骨折患者合并糖尿病亚组OC和β-CTX显著低于非糖尿病亚组(P<0.05),但是不同骨折部位(髋部骨折亚组和胸腰椎骨折亚组) OC和β-CT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骨折患者合并糖尿病亚组OC和β-CTX显著低于非糖尿病亚组(P<0.05),与男性一样在不同骨折部位亚组OC和β-CT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96.3%的患者存在25(OH) D缺乏情况,女性髋部骨折亚组患者25(OH) D显著低于胸腰椎骨折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女性患者髋部骨折亚组PTH水平显著高于胸腰椎骨折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男性患者而言,血清PTH水平在不同骨折部位(髋部骨折亚组和胸腰椎骨折亚组)及是否合并糖尿病(糖尿病亚组和非糖尿病亚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骨折患者骨转换低于女性骨折患者。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糖尿病骨折患者骨转换低于非糖尿病骨折患者,但是不同骨折部位患者OC和β-CTX水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并与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9年11月我院60例OVCF患者,其中PVP治疗30例,保守治疗30例,对术后2周及3月后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于OVCF患者,2周内行PVP术疗效较优,3月以后二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VP及保守疗法均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而在2周以内,PVP较保守治疗能更有效地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第三代Gamma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应用第三代Gamma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38例,全部为低能量损伤,骨折按AO分型:A1型74例,A2型129例,A3型3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4.8 d(12 h~13 d),骨折采用闭合复位206例,有限切开复位32例,第三代Gamma钉内固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1.2 min(27~126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80 ml(80~550 ml),主钉入钉点切口平均3.1 cm(2.5~4.0 cm),56例患者术中需扩髓后放入主钉,其余患者无需扩髓即可插入主钉。随访时间平均13.4个月(1~20个月),共有11例发生了术后并发症,其中2例于术后2月内死亡。生存患者术后功能均恢复到伤前水平,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2个月(3.1~6.2个月)。结论第三代Gamma钉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效的方法,准确复位,尽早手术,同时积极治疗骨质疏松,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骨折联络服务(FLS)理念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单号入院,65例)及观察组(双号入院,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后康复管理,观察组采用FLS理念术后康复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随访失约次数、服药依从性、疼痛评分、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患髋关节功能、二次骨折发生率及随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随访失约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出院1、3个月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出院半年患髋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二次骨折。观察组随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LS术后康复管理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中,可减少随访失约次数,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患者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患髋关节功能,避免二次骨折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椎体转移瘤骨折的MRI鉴别要点。方法 分析31例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和22例椎体转移瘤骨折的MRI影像表现.比较此两类病理性质不同的椎体骨折的MRI形态差异。结果 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以连续性多椎体骨折多见.椎体骨折以双凹状和楔状变形为主,较少累及附件,较少出现椎旁肿胀,邻近诸椎体通常伴有骨质疏松的信号异常。椎体转移瘤骨折常为单发.病椎可呈多发或跳跃式分布,骨折的椎体以压缩变形多见,常累及椎体的附件,伴有椎旁软组织肿块。两种骨折均较少累及椎间盘.骨折的椎体信号改变均不具有特征性。结论 依据MRI形态特征可对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椎体转移瘤骨折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