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重点研究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便秘原因及其护理对策,观察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腹胀便秘情况,并分析其护理对策,研究表明对患者实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腹胀便秘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术后病人发生腹胀的原因,减少脊柱手术后病人腹胀的发生.方法 对80例胸腰椎骨折术后病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80例病人腹胀全部解除.结论 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轻腹胀病人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具在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6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护理,卧床3个月后下床活动;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外固定支具护理,术后2~3w佩戴支架下床活动,包括心理护理、功能锻炼、支具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安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常见4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早期佩戴外固定支具能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探讨.方法 通过对42例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加强术前对手术患者的访视,重视心理护理及必要的宣教,手术护士了解手术方式,掌握手术步骤和器械的使用方法,术中加强安全护理,配合积极主动.结果 4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疗效确切,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加强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手术的护理配合,增加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总结30例腰椎骨折经前路手术患者腹胀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加强饮食的指导及常规超导治疗仪治疗腹部,热炒小茴香在患者腹部按照结肠走向做环形按摩热敷,鼓励患者早期活动,适时停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必要时行灌肠和肛管排气,以促进胃肠功能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腰椎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分析,探讨护理效果。方法对130例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术前适应性锻炼、术后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指导功能锻炼等多种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均骨性愈合出院,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腰椎骨折围手术期细致、周到地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刘文玲  刘卓星 《医学信息》2010,23(5):1403-1404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 将368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术后早期正确饮食、腹部按摩、早期活动指导以及经静脉止痛泵自控止痛;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待肛门排气后进食,术后给予哌替啶50 mg肌肉注射.对两组产妇的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腹胀发生率、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肛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给予早期正确饮食及活动指导、腹部按摩、有效止痛是避免和减少腹胀及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是一种很严重的创伤,给病人造成不同程度的残废,椎板切除减压及脊柱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可靠而有效的方法。我科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共行50例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重视围手术期护理。50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100例以腹痛、腹胀为主的肠易激综合征(陨月杂)的护理经验,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腹痛、腹胀护理及饮食护理,特别注意情绪与腹痛的关系,指导患者放松心情,经常做深呼吸、户外活动,对腹痛、腹胀进行热敷,改变体位和选用钙剂或颠茄片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同时使用谷氨酰胺胶囊和曲美布丁进行胃肠功能调节,并注意饮食调节,预防肠道感染,使100例患者均在2w内腹痛、腹胀得到缓解,5w后大多数患者痊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腰椎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的应用与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术后30例腰椎骨折患者的具体护理措施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同时随访患者6个月,并对其预后效果进行总结。结果30例患者中有4例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尿潴留,1例压疮,2例腹胀,共为13.33%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可独立行走患者有25例(83.33%),可扶拐行走的患者有5例(16.67%)。结论术后给予腰椎骨折患者规范且系统的护理可使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可恢复其行为功能,并使其预后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胸腰椎骨折是常见的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后路矫形内固定手术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其临床疗效及矫形后近期椎体高度丢失对提高脊柱重建生物力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至2013年就诊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诊断为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胸10-腰2)36例,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进行每3个月定期随访,记录不同时间点患者腰背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Cobb角。通过CT评估脊柱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建议患者术后1年随访,记录上述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矫形手术、内固定取出手术,并完成内固定取出手术后1年门诊随访,记录不同时间患者的各项评估指标。和术前相比,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Cobb角明显改善并能有效保持(P<0.05);取出内固定术后,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Cobb角有所丢失(P<0.05)。结论:通过分析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原因,治疗近期疗效与胸腰椎节段特殊的生物力学因素、椎间盘损伤后的应力传递改变等密切相关。对于胸腰椎骨折矫形手术内固定取出后,仍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及必要的支具保护,从而维持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固定并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对31例新鲜胸腰段骨折行椎弓根系统固定并椎体成形术的患者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术后经过5~31个月的随访,手术均获得成功,获得骨性愈合,脊髓神经功能均有1~3级的恢复,大部分患者重返工作.结论对新鲜胸腰段骨折行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并椎体成形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护理及功能锻炼,为手术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后路经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探讨减少术后松动、断钉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比测量165例胸腰椎骨折术前术后脊柱后凸角度以及压缩椎体高度的变化;分析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的原因。结果 16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后凸角度平均27.5°,术后平均5.3°;椎体术前平均高度42.6%。术后恢复至92.6%;术后随访平均1.6年,取出内固定时发现大部分内固定有松动现象。AF发生断钉11例,GSS0例;使用支具断钉2例,未用支具断钉7例。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好的方法;术前准确把握手术指针;术中尽量恢复椎体高度与序列并结合植骨;术后结合支具保护下锻炼能有效减少松动断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背景:传统的内固定方式修复胸腰椎骨折容易出现骨折椎体复位效果欠佳的情况,且内固定后较易出现椎体高度丢失等。而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方法修复胸腰椎骨折则可以有效矫正患者的后凸畸形,并维持矫正效果。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及椎板植骨修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41例经胸腰椎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椎板植骨修复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行X射线及CT检查,观察内固定情况,其他观察指标包括腰椎功能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目测类比评分、脊柱侧弯情况、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后随访5个月-4年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1年左右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经随访发现内固定物松动1例、断裂2例(术中发现骨折段未有效融合),未出现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内固定后5个月,患者的伤椎高度显著恢复,脊髓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表明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及椎板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预防及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527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段、骨折节段以及致伤原因分组,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527例患者中年龄分布集中在40~59岁者有238例,占45.2%。胸腰段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患者共76例,占14.4%,其中胸腰段合并腰椎骨折者42例(8.0%),胸腰段合并胸椎骨折者22例(4.2%),胸腰段合并颈椎骨折者7例(1.3%),胸腰段合并颈椎、胸椎、腰椎骨折者5例(0.9%)。20~39岁年龄段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136∶49(2.8)、神经损伤百分比为50.3%,合并症发生率为38.9%。致伤原因分布中高坠伤、摔伤、车祸伤所占比例分别为43.1%、23.3%和14.6%,其余累计占19.0%。重物砸伤所致患者男女性别比为52∶3(17.3)、神经损伤百分比为60.0%、合并症发生率为47.3%、ISS评分为(21.4±12.7)分,显著高于其他致伤原因组(P0.05)。本组患者ASIA分级,术前A级72例,B级17例,C级37例,D级95例,术后68例患者住院期间有1~2级的神经恢复,占12.9%。结论从创伤性脊柱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可以看出,40~59岁年龄段是主要发病年龄,高坠伤是主要致伤原因;20~39岁年龄段,重物砸伤所致患者性别比、神经损伤百分比、合并症发生率最高,应根据其特点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固定并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对31例新鲜胸腰段骨折行椎弓根系统固定并椎体成形术的患者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经过5.31个月的随访,手术均获得成功,获得骨性愈合,脊髓神经功能均有1.3级的恢复,大部分患者重返工作.结论 对新鲜胸腰段骨折行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并椎体成形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护理及功能锻炼,为手术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杨俊  李波  罗春山 《解剖与临床》2010,15(3):183-185
目的:探讨经后路短缩截骨环脊髓减压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3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回顾分析,根据术前设计截骨角度短缩截骨,彻底环脊髓减压后内固定上下椎体,及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本组均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a。矫正角37°,矫正角丧失2.3°,平均Frankel分级改善1级。截骨融合率100%,无1例脊髓损伤,术后患者满意率:91.3%。结论:后路短缩截骨环脊髓减压内固定是治疗中青年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与传统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每组各30例。微创组患者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传统组患者采用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两组患者矢状位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较手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变,Cobb角明显下降,椎体前缘高度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安全可靠、矫正效果好且创伤性小。  相似文献   

19.
胃癌发病原因与饮食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幽门螺旋菌(Hp)感染有关。近年来发现,胃幽门螺旋菌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胃癌患者的术后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对胃癌患者进行手术后护理可帮助患者解除疼痛不适感,指导患者增强体质,加快身体恢复速度,避免并发症。提高患者生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就诊收治的85例腰椎骨折行椎体成形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椎体成形术后是否发生邻近椎体骨折将其分为未骨折组和骨折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腰椎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发生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84例腰椎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有23例(27.38%)患者发生邻近椎体骨折;;年龄、楔形骨折类型、骨折椎体个数、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是影响腰椎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的单因素(P0.05);年龄65岁、骨密度2.5SD、骨水泥渗漏是影响腰椎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腰椎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较高,年龄65岁、骨密度2.5SD、骨水泥渗漏是影响腰椎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