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测量不同扫描与观察条件下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重建CT图像定义体积的变化,为扫描与观察条件选择、靶区勾画及治疗计划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不同条件对自制模体进行CT扫描,所得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在不同观察条件下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大、中、小模拟瘤体CT图像体积分别与其实际体积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扫描与观察条件下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重建CT图像定义体积不一样.扫描层厚为10.000 mm时,大、中、小模拟瘤体误差分别为-13.60%、-17.68%、-27.53%;扫描层厚为0.625 mm时,大、中、小模拟瘤体误差分别为-0.50%、-0.68%、-0.81%.扫描螺距值为0.562、0.938、1.375、1. 750时,误差分别为-1.06%、-1.09%、5.52%、4.75%.较极端条件的窗宽、窗位对重建CT图像定义体积影响很大,最大误差为80.06%.结论 本结果可用于指导扫描与观察条件选择、靶区勾画及治疗计划制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量不同扫描与观察条件下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重建CT图像定义体积的变化,为扫描与观察条件选择、靶区勾画及治疗计划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不同条件对自制模体进行CT扫描,所得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在不同观察条件下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大、中、小模拟瘤体CT图像体积分别与其实际体积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扫描与观察条件下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重建CT图像定义体积不一样.扫描层厚为10.000 mm时,大、中、小模拟瘤体误差分别为-13.60%、-17.68%、-27.53%;扫描层厚为0.625 mm时,大、中、小模拟瘤体误差分别为-0.50%、-0.68%、-0.81%.扫描螺距值为0.562、0.938、1.375、1. 750时,误差分别为-1.06%、-1.09%、5.52%、4.75%.较极端条件的窗宽、窗位对重建CT图像定义体积影响很大,最大误差为80.06%.结论 本结果可用于指导扫描与观察条件选择、靶区勾画及治疗计划制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量不同扫描与观察条件下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重建CT图像定义体积的变化,为扫描与观察条件选择、靶区勾画及治疗计划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不同条件对自制模体进行CT扫描,所得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在不同观察条件下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大、中、小模拟瘤体CT图像体积分别与其实际体积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扫描与观察条件下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重建CT图像定义体积不一样.扫描层厚为10.000 mm时,大、中、小模拟瘤体误差分别为-13.60%、-17.68%、-27.53%;扫描层厚为0.625 mm时,大、中、小模拟瘤体误差分别为-0.50%、-0.68%、-0.81%.扫描螺距值为0.562、0.938、1.375、1. 750时,误差分别为-1.06%、-1.09%、5.52%、4.75%.较极端条件的窗宽、窗位对重建CT图像定义体积影响很大,最大误差为80.06%.结论 本结果可用于指导扫描与观察条件选择、靶区勾画及治疗计划制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影像质控体模,测量三种型号的TPS/CT-Sim工作站在不同CT扫描参数时图像重建的几何结构和射野设置的精度,以及CT值的改变范围.[方法]质控体模内置15种不同形状、大小和密度的模块,体积大小范围为0.5cc~125.0cc,相对电子密度为0.190~1.512,在CT模拟机扫描后输入到各TPS/CT-Sim工作站进行影像重建测试.测试条件分为6组不同的扫描参数.比较各系统在不同扫描条件下的影像重建质量、计划设计的几何精度及CT值与相对电子密度的改变.[结果]不同TPS/CT-Sim工作站的影像重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27%~27.4%);CT扫描参数对各系统的影像重建体积有明显的影响,扫描层厚和螺距对重建体积的影响较其他因素显著;层厚扫描为3mm及扫描螺距为1.0时,各系统图像重建体积误差较小;CT扫描电压和电流对图像重建体积的影响不明显但会使CT值产生明显差异.[结论]各放疗单位有必要对临床使用的每台TPS/CT-Sim和CT扫描参数进行影像质量检测和评估,以决定适合具体系统的使用条件和误差范围:在使用体积剂量工具进行治疗计划评估时应考虑影像重建体积的误差.  相似文献   

5.
CT扫描/重建参数对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影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CT模拟定位中,CT扫描/重建参数对三维治疗计划重建的三维假体的几何精确度的影响.[方法]在西门子CT模拟机(Somatom plus 4)上扫描自制模体,扫描所得图像登记到ADAC三维治疗计划系统重建成三维假体,测量假体的相关坐标数据并与模体的实际数据相比较;对Catphan 412模体扫描并测量各组图像的实际层厚,讨论实际层厚的变化对计划系统中登记影像的几何精度影响.[结果](1)CT扫描所采用的不同扫描/重建参数对三维计划系统中重建的三维假体的左右及上下方向的几何精度影响不大,但对重建假体的前后方向(即模体扫描的步进方向)的几何精度有一定的影响.(2)CT扫描所采用的螺距及重建模式会对层厚敏感度曲线(SSP)半高宽值产生影响,该变化对重建假体的前后方向几何精度同样有一定的影响.[结论]重建CT图像的前后方向的几何误差是随着扫描层厚增加而增加,主要是由于CT扫描的部分容积效应影响.单纯增加螺距或使用360度线性内插(Wide)重建模式,都会引起CT图像实际层厚的增加,引起更大的容积效应影响.同时部分容积效应也会导致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中数字重建影像(DRR)分辨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胃癌术前T、N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75例患者术前采用16排螺旋CT平扫和动脉期、门静脉期两期增强扫描,对其常规5mm层厚横断面图像及薄层MPR图像中的肿瘤进行定位及T、N分期,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常规5mm层厚横断面与MPR图像对胃癌的检出率分别为93.3%和97.3%,其中MPR图像对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为100%。常规5mm层厚横断面与MPR图像的术前T分期总体准确率分别为55%和73%(P=0.017),两种方法的术前N分期总体准确率分别为62.7%和77.3%(P=0.037)。[结论] 与常规横断面相比,采用MPR后处理技术能提高病变的检出率,有助于提高病变的T、N分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判断中央型肺癌(CLC)侵犯纵隔、肺门血管的准确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LC患者术前行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为25s,层厚2.5mm,范围从主动脉弓到双下肺静脉下缘。在独立的计算机工作站(AW4.0)进行图像分析,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显示纵隔、肺门血管,分析肺癌侵犯肺血管的程度,其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重建图像质量很好、好、差分别占53.9%、41.0%和5.1%。轴位图像与VR及VR MPR对纵隔、肺门血管肿瘤侵犯评价的准确率分别为79.28%、91.89%和96.4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SCTA图像重建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肺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以及与肺癌的空间毗邻关系,为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提供了客观依据,是CT轴位图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和CT模拟定位工作站影像重建质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影像质控体模,测量三种型号的TPS/CT—Sim工作站在不同CT扫描参数时图像重建的几何结构和射野设置的精度,以及CT值的改变范围。[方法]质控体模内置15种不同形状、大小和密度的模块,体积大小范同为0.5cc~125.0cc,相对电子密度为0.190~1.512,在CT模拟机扫描后输入到各TPS/CT—Sim工作站进行影像重建测试。测试条件分为6组不同的扫描参数。比较各系统在不同扫描条件下的影像重建质量、计划设计的几何精度及CT值与相对电子密度的改变。[结果]不同仰S/CT-Sim工作站的影像重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27%~27.4%):CT扫描参数对各系统的影像重建体积有明显的影响,扫描层厚和螺距对重建体积的影响较其他因素显著;层厚扫描为3mm及扫描螺距为1.0时,各系统图像重建体积误差较小;CT扫描电压和电流对图像重建体积的影响不明显但会使CT值产生明显差异。[结论]各放疗单位有必要对临床使用的每台TPS/CT-Sim和CT扫描参数进行影像质量检测和评估,以决定适合具体系统的使用条件和误差范围;在使用体积剂量工具进行治疗计划评估时应考虑影像重建体积的误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螺旋CT血管成像(SCTA)技术应用于肺动脉成像,探讨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CPA)的CTA影像特征.方法收集具有中央肺动脉受侵征象(CICPA)的中心型肺癌30例进行螺旋CT肺血管成像(SCTPA),并以30例正常SCTPA病例作对照.成像参数为扫描层厚3 mm,螺距1.5,重建间距1.2 mm,造影剂注射速度3~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支气管壁增厚的显示能力及其在中心型肺癌中的诊断与鉴别价值。方法 (1)收集208例正常成人肺的CT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测量肺段及肺段以上支气管管壁的厚度;(2)对病理证实的58例中心型肺癌患者及12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进行CT横断扫描并进行相同的后处理,扫描层厚3mm,重建间隔为1.0mm-1.5mm,螺距是1.0,记录肺叶、肺段支气管管壁厚度(T)及管壁增厚长度(L)。结果 (1)正常成人肺段及肺段以上支气管壁厚度平均值为(2.75±0.5)mm;(2)58例中心型肺癌叶、段支气管CT横断扫描管壁厚度平均为8.25mm,管壁增厚长度平均为14.14mm,T/L比值为0.57。MPR管壁厚度平均为14.74mm,管壁增厚长度平均为24.12mm,T/L比值为0.61;(3)中心型肺癌支气管管壁厚度及管壁增厚长度MPR与横断面CT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P<0.01、P<0.001);(4)12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病变支气管管壁厚度平均值为9.13mm,管壁增厚长度平均值为60.52mm,T/L比值为0.15;(5)58例中心型肺癌与12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管壁厚度、管壁增厚长度及T/L比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P<0.01、P<0.001、P<0.01)。结论 (1)提供正常成人肺段及肺段以上支气管壁厚度,做为客观量化指标,为支气管增厚疾病提供诊断依据;(2)MPR在横断CT基础上提高了对病变支气管及早期病灶的显示能力;(3)MPR有助于中心型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肺癌模拟定位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确诊为肺癌患者62例。在电压120 kV、层厚5 mm、螺距1∶1、扫描时间1 s条件下按20、100 mA依次扫描2次,按优、良、差评价图像质量。利用治疗计划系统测定肿瘤靶区,记录单次扫描加权剂量指数、z轴扫描范围、剂量长度乘积用于估算患者受照剂量。对CT图像质量和肿瘤大小、组间剂量差异分别行Fisher′s精确概率法和配对t检验。
结果 低剂量与高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相似(优、良、差分别为46、13、3例与50、11、1例,P=0.541),同一肿瘤的靶区大小也相似(36.78、40.35 cm3,t=2.57,P=0.189),低剂量扫描剂量远小于高剂量的(133.05、941.25 mGy,t=-41.24,P=0.000)。
结论 采用20 mA管电流螺旋CT模拟定位扫描能基本保证靶区勾画和扫描图像质量,明显减少照射剂量对患者造成的可能伤害。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靶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靶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常规扫描采用层厚10mm,扫描视野36 cm左右,标准算法重建,靶扫描采用小扫描视野(16~20 cm),层厚2~5 mm,P=1-2,重建时重叠50%,用标准算法及骨算法两种重建.对同时具有两种扫描方法并经手术切除,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及经抗感染治疗后复查的6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常规扫描与靶扫描在显示孤立性肺结节征象与诊断准确性上的差异.结果 60例靶扫描显示小结节征、空泡征、钙化、增强后高密度点条征、棘突征、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模糊绒毛征,高于常规扫描.靶扫描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3.3%,也高于常规扫描的81.7%.结论 靶扫描能提高孤立性肺结节征象的显示率,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是肺部结节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多排螺旋CT(MDCT)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诊断膀胱癌的不同价值,建立完善合理的膀胱癌CT检查程序.方法:对临床怀疑膀胱癌患者34例进行MDCT检查,在膀胱充分充盈后,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晚期、平衡期、排泄期).将不同时相的数据分别应用多平面重组(MPR)及仿真内窥镜(CTVE)等后处理方式顺序观察膀胱壁各部,分别记录病变的数目、位置、大小等.评价MDCT各种图像对膀胱肿瘤的检出情况.应用SAS软件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4例膀胱癌患者于CT检查1周内手术,证实58枚肿瘤,其中2例并发输尿管癌.平扫MPR、动脉晚期/平衡期MPR、排泄期MPR、CTVE、联合平衡期MPR和CTVE五种方式对膀胱癌的检出率分别为70.7%、86.2%、89.7%、87.9%、100%.平扫MPR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四种方式(P<0.05).平衡期MPR和CTVE两种图像相结合较其他四种方式具有更高的检出率(P<0.05).动脉晚期/平衡期MPR、排泄期MPR、CTVE三种方式对膀胱癌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膀胱MDCT检查可不进行平扫和动脉期扫描,只行平衡期、排泄期检查,扫描范围应包括全部泌尿系统,并联合应用MPR与CTVE等后处理技术,是诊断、评价膀胱肿瘤可靠、无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选取8例急性白血病HT的TBI患者,将其分两段照射的上下靶区按不同间距设计的计划依次对应叠加在一起,分析不同间距下衔接处靶区剂量分布情况,寻找最佳靶区间隔距离。方法 选取8例身高约120 cm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Siemens定位CT进行扫描,图像层厚5 mm,从颅顶扫描至脚趾,同时在髌骨上方10 cm附近放置铅丝,作为上下两段靶区分割线。在瓦里安Eclipse 10.0医生工作站进行靶区和OAR勾画,其中上下靶区在铅丝分割处依次分别内收不同距离,然后传至HT计划工作站进行计划设计,其中铅门宽度5 cm,调制因子1.8,螺距0.43,其余计划参数都保持一致。将设计好的计划分别对应叠加在一起,依次分析不同间隔距离所对应衔接处靶区剂量分布情况,从而选择出最佳靶区间隔距离。结果 比较不同间隔距离时所对应的衔接处靶区剂量分布,发现间隔为5 cm时衔接处靶区的剂量分布最佳,当间隔距离>5 cm时衔接处靶区剂量明显不足,当间隔<5 cm且逐渐变小时衔接处靶区的剂量明显超过处方剂量且逐步增大。结论 对于HT进行分段式TBI治疗时,采用铅门宽度5 cm,调制因子1.8,螺距0.43及扫描层厚5 mm的设计参数,在勾画上下靶区时应距铅丝分割线各内收2.5 cm距离,即靶区间距为5 cm时,能保证在进行分段TBI治疗时靶区衔接处不会出现剂量冷热点,确保治疗的精确与安全。  相似文献   

15.
Wang XM  Wu LB  Zhang YT  Li ZJ  Liu C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1):876-87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结肠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对16例结肠淋巴瘤患者进行MSCT动态增强扫描,并观察分析MSCT轴位图像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建(VR)及CT仿真内窥镜(CTVE)等重建图像,进行诊断。同时行双对比钡灌肠检查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16例结肠淋巴瘤患者中B细胞型淋巴瘤14例,MSCT动脉期增强扫描见病灶呈轻、中度均质强化,诊断为结肠淋巴瘤;T细胞型淋巴瘤2例,MSCT动脉期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质强化,诊断为结肠癌。MSCT动态增强扫描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7.5%,高于双对比钡灌肠检查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图像在结肠淋巴瘤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其诊断符合率高于双对比钡灌肠检查和纤维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6.
马冬  郑文恒  姚冰 《肿瘤学杂志》2015,21(8):673-676
摘 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8例经鼻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术前采用CT(Siemens 64层)行鞍区(包括全鼻腔、鼻窦)CT薄扫,并在Siemens Syngo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鼻腔、鼻窦三维多平面重建(MPR)及CT仿真内镜(CTVE),并观察图像处理结果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通过CTVE可以在术前模拟进入鼻腔,可以提供鼻腔和鼻窦的精细解剖和病变范围的准确信息,同时观察软组织窗3DCT图像,优化内镜进入路径。CTVE比术中内窥镜能更形象、更细致地显示鞍底解剖结构,对蝶窦中隔、鞍底、斜坡等结构的显示范围较术中内窥镜大。[结论] 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前应用多层CT后处理技术可以显示蝶窦和鞍底的解剖标志及内部结构的三维解剖关系,可以指导术中定位,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合评价瓦里安加速器新的迭代锥形线束CT(iCBCT)成像模式的性能, 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方法选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Halcyon 2.0、Edge和VitalBeam型号加速器的千伏级CBCT成像系统, 其中Halcyon 2.0和Edge配备了iCBCT成像模式。使用Penta-Guide模体评价iCBCT成像模式的配准精度, 使用直尺测量治疗床的到位精度。应用CatPhan604模体分析各成像设备iCBCT和常规CBCT模式的图像质量。测量成像出束时间和重建时间, 评估图像采集效率。采用t检验对两种成像模式图像的均匀度、高对比度分辨率、对比度、对比度噪声比(CNR)、图像采集的出束时间和重建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alcyon 2.0和Edge加速器iCBCT模式图像配准测量结果与理论值最大偏差分别为0.7 mm和0.6 mm, 所有成像设备治疗床到位误差均<1 mm。头部扫描条件下, iCBCT图像主要提高了均匀度和CNR, Halcyon iCBCT较常规CBCT图像均匀度和CNR分别提高了2.50%(P<0.001)和78.85%(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剂量增强CT扫描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乳腺肿瘤患者52例,分别行常规增强CT和低剂量增强CT检查以及图像i Dose迭代重建,分析结果差异。结果低剂量增强CT扫描后,图像质量明显下降,但经过不同等级i Dose迭代重建技术重建处理后,图像质量有大幅度提高、i Dose6重建后达到常规剂量图像质量水平;低剂量增强CT扫描后患者CTDIvol、DLP和ED分别为(1.38±0.13)m Gy、(38.93±7.03)m Gy·cm和(0.89±0.03)m Sv,均低于常规剂量增强CT扫描后的(19.53±0.05)m Gy、(594.87±43.87)m Gy·cm和(19.53±1.34)m 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增强CT和低剂量增强CT扫描显示率分别为98.36%和90.16%,经i Dose2、i Dose4、i Dose6迭代重建后显示率分别达到93.44%、96.72%和100.00%;低剂量增强CT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低于常规剂量水平,但经过不同等级i Dose迭代重建技术重建处理后,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有明显回升。结论低剂量增强CT扫描可明显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结合i Dose迭代重建技术可使图像质量提高、保证诊断效能,有利于乳腺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张雷  罗娅红 《实用肿瘤学杂志》2007,21(6):543-544,546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仿真结肠镜诊断结肠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1例结肠、直肠癌患者进行全腹容积扫描,在工作站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透明法显示(Raysum)、最大密度投影(MIP)及仿真内窥镜(CTVE)重建成像,观察癌肿、局部浸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情况,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能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大体分型与发生部位,诊断符合率为100%,浆膜浸润正确率80.4%,淋巴结转移正确率69%。结论16层螺旋CT作为一种快捷、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Chen G  Xu B  Xia T  Liu XS  Liu ZG  Huang XL  Cao ZT 《中华肿瘤杂志》2008,30(3):237-240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肠腔充气扫描及图像重建技术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16层螺旋CT,对206例临床可疑大肠癌患者经肛管肠腔充气后行全腹快速容积扫描,轴位数据传送至工作站,分别行MPR、SSD、Raysum、MIP及CTVE成像.将MS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并与超声(US)、肠镜(CC)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手术病理证实大肠癌192例,MSCT检出189例.MSCT对大肠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8.4%、92.8%及98.1%,对肿瘤的大体分型符合率为98.4%.MSCT对大肠癌的定性诊断能力高于US和CC.结论 MSCT肠腔充气扫描安全、快速,综合运用二维及三维成像技术对肿瘤定位、定性诊断准确,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形态特征、血供来源、肠周淋巴结等细节征象,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