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对24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脑动脉颅内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其分布情况。结果在243例缺血性脑卒中180例(74.07%)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前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82例(45.46%),后循环52例(28.89%),前后循环均有46例(25.56%)。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48例(26.67%),颅外动脉86例(47.78%),颅内、外动脉均有46例(25.56%)。180例中共发现狭窄血管356支,单支血管病变82例,多支血管病变98例。颅外血管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颅内血管狭窄以椎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为多。结论脑血管造影可以准确地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及其程度,为临床提供了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2003-03~2008-10收治宝鸡市及各县区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6例,其中43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23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进行超声检查,并将其中的部分患者进行了脑血管造影,将它们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脑血管造影特点及脑动脉狭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0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住院期间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的影像学特点及脑动脉狭窄分布情况。结果 102例患者中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85例,占83.3%;仅前循环受累占52例,占61.1%;仅后循环受累占18例,占21.1%;前后循环均受累15例,占17.6%。结论 TIA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脑血管狭窄,前循环病变较后循环多,颅内病变较颅外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病因和病变血管的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400例缺血性脑梗死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结果,分析脑梗死的血管病因,并对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者总结分析动脉病变的部位、分布及血管狭窄形态.结果 脑血管造影结果提示88.25%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353例),此外11.75%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因是由于动脉夹层、Moyamoya病、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鼻咽癌放疗后脑动脉病变、血管迂曲、微血管病变等原因引起.35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单纯前循环血管受累(45.61%)明显多于单纯后循环血管受累(34.27%),P<0.01;前循环脑梗死中以颈内动脉(56.6%)和大脑中动脉(26.4%)受累最常见;后循环脑梗死中以椎动脉病变(33.0%)最多见.结论 脑血管造影显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有最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占88.25%.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以颈内动脉起始部病变和大脑中动脉病变多见,后循环脑梗死中以椎动脉动脉病变多见.颅外血管狭窄以颈内动脉颅起始部和椎动脉起始部多见,颅内血管狭窄以大脑中动脉和椎动脉颅内段多见.  相似文献   

6.
对我院纳入卒中登记库的2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时的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卒中评分及随访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TA),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对比剂(Ultravist优维显370)50~60mL,注射速度为5.0~5.5mL/s。扫描条件:层厚0.5mm,螺距1∶1,管电压120kV,管电流480mA。并对扫描图像进行表面遮盖法(SSD)、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等后处理,必要时利用血管探针及斑块分析软件对责任病灶重点处理。结果本组58例患者中4例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斑块形成,管腔中-重度狭窄或者次全闭塞;2例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斑块形成,管腔中-重度狭窄或者次全闭塞;19例单纯左侧大脑中动脉斑块形成,管腔中-重度狭窄或者次全闭塞;16例单纯右侧大脑中动脉斑块形成,管腔中-重度狭窄或者次全闭塞;7例右侧大脑后动脉斑块形成,管腔中-重度狭窄或者次全闭塞;5例左侧大脑后动脉斑块形成,管腔中-重度狭窄或者次全闭塞;其余5例未见明显血管狭窄或者闭塞。结论 CT脑血管造影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可以较准确的评估脑血管的状况,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癒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供血动脉痉挛、狭窄或闭塞,导致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使血流灌注降低,最终导致供血区域脑组织坏死及功能丧失,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但也常有血管闭塞而无临床症状,此种情况则称之为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1l。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可在排除脑血管痉挛的图像上利用光标测定血管狭窄程度及范围,判断血流动力学改变、观察侧支循环情况,更直观地了解脑血流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单纯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原因与处理方法,探讨预防措施。方法2012‐01—2014‐09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完成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术316例,单纯脑血管造影156例,介入治疗160例,分析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结果单纯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共2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3%,分别为穿刺部位皮下血肿和迷走神经反射各1例;介入治疗组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发生率为4.4%,分别是腹膜后血肿1例,脑血管痉挛1例,缺血性卒中4例(其中包括眼动脉栓塞1例),皮质盲1例。结论在规范操作的基础上,单纯全脑血管造影术是安全的,并发症较低,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病变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了解青年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病变的特点。方法 选择连续行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青年(年龄15~44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6例,并分成15~30岁、31~44岁2组,分析血管病变的类型、数目和部位。结果 136例患者中有68.4%异常,38.8%患者存在2支或2支以上的血管病变,且在30~44岁组中常见(2组比较P<0.05);61.2%患者为单支血管病变,后者主要分布在颅内血管,但2组无差异(P>0.05);血管病变的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颅外段、大脑中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前动脉等。同时发现MoyaMoya病8例,动脉夹层5例,动脉发育不良4例。结论 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病变异常率高,颅内、颅外段大血管狭窄均较常见,动脉夹层和变异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是目前评价脑血管的唯一"金标准"[1].DSA对于了解病情,判断预后,指导下一步治疗,预防复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DSA做为一种有创伤性检查,存在许多操作风险及术后并发症,规范化的操作与护理是保证病人安全,手术成功的前提.将我院神经内科自2007-07~2008-08实施的68例经股动脉插管主动脉弓+全脑动脉血管造影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的方法、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2009-08—2011-04神经内科行DSA检查的384例患者,对检查结果及DSA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84例患者DSA检查共发现672处异常或病变,226例脑梗死患者共发现490处,52例TIA患者共发现80处,160例VBI患者共发现102处;行DSA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17例,并发症率4.4%,其中皮下血肿发生率最高,为47.1%,其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获得缓解;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0.3)a,无并发症后遗症及DSA致病死患者。结论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能够有效诊断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脑血管疾病,但由于穿刺诊断属于有创操作,医师应在操作中谨慎、仔细,避免由于动脉血管受损导致的并发症,保证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71例无手术禁忌证的病例,在局麻下以桡动脉为穿刺点,用Terumo桡动脉专用穿刺包穿刺成功后,选用4 F或5 F猪尾导管行主动脉弓造影,然后选用5F SimmonsⅡ、SimmonsⅢ或H6导管做全脑血管造影.结果 71例中70例穿刺桡动脉成功,其中67例穿...  相似文献   

14.
10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方法对我院实施DSA检查的10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结果进行分析,均经头颅CT排除脑出血,TCD及颈动脉彩超检查后怀疑有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所有患者均实施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椎动脉和颈动脉均有正侧位血管造影像;根据患者的DSA检查结果,分析动脉狭窄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及血管狭窄形态;重度狭窄的病例予以支架治疗和球囊成型术。结果血管造影结果提示89.6%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75.5%为前循环受累,37.7%为后循环受累。前循环受累血管中以颈内动脉(56.6%)和大脑中动脉(26.4%)受累最常见,后循环受累血管中以椎动脉(33.0%)最多见。支架治疗和球囊成型术临床疗效显著。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造影显示大部分患者有肯定的脑血管狭窄和闭塞。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以颈内动脉病变为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亦以颈内动脉病变多见,支架治疗和球囊成型可作为重度狭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八例脑血管造影后动脉瘤破裂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赖于脑血管造影。在造影后短时间内动脉瘤的破裂出血很少见。我院从1985年1月到1990年4月收治353例动脉瘤病人中,术前脑血管造影后有8例患者出现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1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分析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47例青年人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有明确病因者133例(90.48%),病因不清者14例(9.52%),其中动脉粥样硬化84例(57.1%)、炎症性血管病20例(13.6%)、凝血机制障碍7例(4.76%)、先天性脑血管畸形7例(4.76%)、心源性栓塞4例(2.72%)、偏头痛诱发2例(1.36%)。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吸烟、家族史、TIA及高血脂症。临床特点为:多见于男性,意识障碍少,颅高压症状轻,以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为主,预后较好。经治疗本组痊愈114例(77.55%),显著进步27例(18.37%),死亡6例(4.08%)。结论 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最多见,其次为血管炎。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吸烟、高血脂症。一般预后较好,治愈率高。死亡率、致残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对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发病6h内)完成急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总结,探讨早期MRA检查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和 《中国卒中杂志》2016,11(10):868-868
<正>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Anton io Egas Moniz,1874-1955)(图1)发明了脑血管造影并且在1949年获得诺贝尔奖。Moniz是葡萄牙人,神经内科医师,也是现代神经外科的创始人之一,发明了额叶切除术(lobotomy)。同时,Moniz也是个政治家。1902年Moniz成为神经内科教授,在1903年他成立了一个政党并成为葡萄牙议会的议员,在1917年成为驻西班牙大使,在1918年为葡萄牙外交部部长。同时Moniz继续行医而且教生理学和解剖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鲁西南地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狭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100例45岁以下青年卒中患者为青年组,>45岁100例中老年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经神经影像学、颈部血管彩超、TCD等检查,并进行DSA检查,分析两者脑血管狭窄分布特征。结果青年组及中老年组脑血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85%及88%。青年组颅内动脉病变60例(70.6%),颅外动脉病变10例(11.8%),颅内外动脉同时受累15例(17.6%);中老年组颅内动脉病变35例(39.8%),颅外动脉病变40例(45.5%),颅内外动脉同时受累13例(14.7%)。青年组轻度狭窄60例(60%),中度狭窄30例(30%),重度狭窄或闭塞10例(10%),中老年组轻度狭窄20例(20%),中度狭窄35例(35%),重度狭窄或闭塞45例(45%)。结论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是脑梗死最主要的发病原因之一,青年患者以颅内动脉病变多见,中老年患者以颅外动脉病变多见,中老年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较青年组重。  相似文献   

20.
立体脑血管造影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体脑血管造影及临床应用尹卫,王孟忱,安东洪普通脑血管造影是两维图象,往往需要正侧位及多角度投照方可判定血管间的相互关系,为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然而,对于某些相重叠的血管像尚难判定其相互关系。近1年我们将立体脑血管造影技术引入临床,往往只需投照几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