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何其舟  兰永树  唐光才  斯光晏  刘勇 《重庆医学》2013,42(13):1509-15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AIH)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12例AIH患者的MSCT表现,通过CT轴位与后处理图像相结合,观察、分析病变部位、血肿的厚度、形态及增强后血肿壁有无强化及并发症等。结果 12例AIH患者中,A型2例,B型10例;主动脉壁呈环状或新月形增厚,厚度大于或等于5mm,其中最厚约10mm,平均8mm;平扫呈新月形或环形高密度影6例,等密度4例,混杂密度2例;其中显示钙化斑块内移征象9例,穿透性溃疡8例,主动脉粥样硬化10例,血肿边缘强化12例。并发胸腔积液8例,心包积液2例,主动脉瘤3例。结论 MSCT是诊断AIH的一种较敏感的检查方法,可作为AIH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许宏伟 《西部医学》2011,23(3):550-55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及穿透性溃疡的价值。方法 11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结合多模式重组如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积再现(VR)等方法显示壁内血肿及穿透溃疡,并参照Stanford分类法进行分型。结果 11例主动脉壁内血肿,1例为A型,10例B型(其中3例伴有穿透性溃疡)。主要CT表现:①全部病例均见主动脉壁呈半月形或环形增厚,CT平扫时呈高密度,增强后无强化。②内膜钙化向内移位6例。③并发心包、胸腔积液共9例。其中穿透性溃疡(Penetrating athero-sclerotic ul-cer)增强扫描表现为增厚的主动脉壁(斑块)内有造影剂充盈的龛影。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成像技术中11例均清晰显示血肿部位、厚度、累及范围及有无并发症。结论多层螺旋CT并结合重组技术能提高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多层螺旋CT数据重建在主动脉壁内血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收集主动脉壁内血肿病例11例,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平扫、增强扫描,将增强扫描数据薄层重建后进行MPR、CPR、MIP、VR等后处理。结果发现,11例患者中StanfordA型2例、B型9例。平扫增厚主动脉壁呈高密度10例。等密度1例,增强扫描所有患者增厚主动脉壁均未见明显强化,主动脉内膜小渗漏孔1例。合并主动脉溃疡6例,主动脉瘤样扩张1例。由此可知,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范围、并发症、合并症,可以作为临床诊断、鉴别主动脉壁内血肿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CT改变,探讨螺旋CT诊断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价值。方法 分析21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并参照Stanford分类法进行分型。结果 21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13例为A型,8例B型。CT表现:(1)主动脉壁呈半月形或环形增厚,CT平扫时呈高密度,CT值约50~80Hu,增强后无强化,与强化主动脉管腔对比反呈低密度。治疗后复查,壁内血肿由于吸收及演变为慢性血肿,厚度及长度减小,CT平扫时密度较前降低而呈低密度。(2)内膜钙化向内移位7例。(3)主动脉管腔狭窄、变形16例。(4)全部病例主动脉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主动脉壁不规则增厚、钙化。(5)并发心包、纵隔及胸腔积液和积血共19例。结论 螺旋CT清楚显示血肿部位、厚度、累及范围及有无并发症,为临床诊治及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诊断方法 。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急性发作期的诊断价值及方法.②方法 总结分析16例确诊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对比表现,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 显示壁内血肿.③结果 16例主动脉壁内血肿,A型1例,B 15型.CT主要表现为:所有病例见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主动脉内膜钙化者伴有钙化斑内移;5例见主动脉内壁上有溃疡形成;1例合并主动脉夹层;3例并发胸腔及心包积液.多层螺旋CT可清楚显示血肿的部位、累及范围、血肿程度以及并发症.④结论 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急性发作期具有重要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诊CT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1月—2017年1月20例以突发急性胸痛行急诊CT检查诊断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均行CT平扫,8例同时行CT增强扫描.20例中主动脉夹层14例(Sandford A型10例,B型4例),CT平扫可见主动脉增宽、内膜钙化斑移位及线样征,增强可见双腔征和撕脱内膜片;壁内血肿4例,表现为沿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高密度,增强无强化;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2例,CT增强见主动脉壁内有对比剂充盈的龛影.伴胸腔积液7例、伴心包积液或积血4例.结论 急诊CT可显示主动脉综合征的直接和间接影像征象,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CT征象。方法用Siemens Emotionl6排螺旋cT机检查2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按照Stanfur分型本组中9例为A型,16例为B型。CT平扫10例未见异常改变,15例可见主动脉增粗,8例可见内膜钙化及内移,7例显示主动脉外壁钙化。增强扫描后25例均显示真假两腔及剥离的内膜(100%);22例可见内膜破VI(88.9%);25例均可见鸟嘴征,且均位于假腔;87.7%(64/73)的假腔直径大于真腔;12例可见血栓形成。结论MSCT A扫描速度快,能显示主动脉的整体形态,准确判断真假腔,测量病变累及范围,了解主动脉分支受累情况,发现主动脉周围的病变.是一种优良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CT表现,所有病例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利用多平面重组法(MPR)、曲面重组法(C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T)进行血管成像。结果:21例患者均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剥脱的内膜片、破口位置和主动脉壁钙化,观察主动脉弓及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结论:64排螺旋CT能准确、全面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信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01~2009-06间529例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诊断主动脉夹层160例,其中21例为壁内血肿,男16例,女5例。分析其影像特征及临床特点。结果:64排CTA所见征象:钙化内移4例,穿透性溃疡13例,主动脉粥样硬化13例,胸腔积液4例。病变中Standford A型9例,Standford B型12例,2例伴主动脉真性动脉瘤。结论:64排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可清晰显示IMH的直接、间接征象,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阴生国  王琪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922-292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对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AIH)的价值。方法:对12例疑为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血管成像,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方法显示壁内血肿及穿透溃疡。结果:12例均诊断为AIH,其中,A型2例、B型10例,4例AIH伴主动脉穿通溃疡(PAV)。结论:MSCT可直接观察到病变程度及累及范围,能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AI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主动脉壁内血肿的CT表现,12例AIH患者,全部行平扫及增强扫描,运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s,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不典型主动脉夹层(AAD)中的表现。方法对12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病例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结合二维和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采用Stanford分类法分型:8例为A型,4例B型。AAD CT表现为:(1)均未见撕裂内膜片和双腔影像;(2)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状增厚(假腔)达5.0~30 mm;(3)平扫假腔密度高于、等于或低于主动脉真腔者,分别为6例、4例和2例;(4)增强扫描假腔均无强化;(5)83%(10例)病变主动脉无明显受压改变;(6)随诊假腔有变化。二维图像(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能较好地显示病变范围、大小及细节,而三维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成像和容积重建)良好显示管壁钙化情况和病变空间关系,模拟内镜可以显示动脉内膜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是一种准确、有效诊断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35例中,肿瘤起源于空肠13例和回肠22例。CT平扫14例间质瘤密度均匀,21例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示肿瘤均明显强化,静脉期示肿瘤仍有强化。结论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并对鉴别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壁内血肿(AIH)的临床特点及早期影像诊断方法,以期提高该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急性AIH的临床资料。结果长期高血压是AIH的主要原因。临床症状、体征变化较大。剧烈胸痛为常见首发症状(18例),亦有隐痛或剧烈疼痛后缓解;伴休克表现但血压升高7例,呼吸困难3例,多伴神经系统症状,其中头晕10例,晕厥1例,二便失禁1例;消化道症状有恶心、呕吐4例,吞咽困难1例。体征:血压升高19例,血压下降2例;四肢血压、脉搏不对称2例;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3例。并发症:急性左心哀竭(3例)、心包积液(2例)、腹主动脉瘤(1例)、中量胸腔积液(3例)、肺部炎症(4例)、脑梗死(1例)。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电子计算机断层(CT)和磁共振显像(MRI)各有其影像学特点,联合应用、早期检查可以早期明确诊断。本组死亡2例,分别为主动脉破裂、急性心包填塞及急性左心衰竭。结论 AIH临床表现多样、复杂,掌握其临床特点,早选择或联合TTE、MRI及CT检查,以便早期发现AIH,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灶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康华医院23例经手术证实的甲状腺微灶癌的MSCT表现,观察病灶分布、周围侵犯、钙化、淋巴结转移及强化特点。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均侵及一叶,呈低密度小结节,位于甲状腺包膜下,部分病灶侵犯包膜,合并钙化者7例,表现为点状及沙粒样钙化。增强扫描后呈条片状及结节样不均匀强化。CT平扫时肿块的CT值多小于56Hu;增强扫描后达峰时间较晚,峰值较低,多数小于100Hu。结论 MSCT有助于甲状腺微灶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Ms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SFT的MSCT和MRI表现、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征,并进行对照分析。结幂9例SFT中,发生于肺部1例,胸膜2例,颈部2例,腹部1例,腹膜后1例,盆腔1例,下肢1例,临床无症状,或表现为局部肿块及其引起的压迫症状。其中7例进行MSCT检查,1例进行MR检查,1例进行MSCT和MR检查。SFT在MSCT和MRI上表现主要为境界清楚的较大肿块,对周围组织无侵犯,密度/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8例呈明显强化,可见不均匀间隔样强化及肿瘤血管,其中5例呈“地图样”强化:1例呈轻度强化。病理学显示肿瘤以梭形细胞为主,问质含丰富胶原和血管,构成细胞密集区与细胞疏松区的特征,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免疫组化染色CD34、vimentin阳性,C-100、CK阴性。结论SF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软组织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S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均有利于病变的显示和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9月~2013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男14例,女7例)SFT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MSCT上表现为孤立、边界清楚的单发肿块。瘤体较小时,CT平扫常表现为均匀的低密度肿块,增强多均匀显著性强化;瘤体较大时,常因内部囊变、坏死呈不均匀低密度,强化多为显著不均匀强化,呈地图样或分层样强化。结论 MSCT可清晰显示SFT病灶的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SF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造影(16SCTA)对主动脉壁内血肿(AIH)的诊断价值和技术优势。方法对36例AIH患者行16SCTA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明确血肿的部位和范围。结果36例AIH中Stanford A型3例,Stanford B型33例。合并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PAU)17例,占47.2%。合并胸腔积液12例,心包积液3例。结论16SCTA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和独特的优越性,能清晰显示病变特征和累及范围,是诊断AIH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解剖,并与其它肝内肿瘤进行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的35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结果35例患者中,左肝24例,右肝9例,左右肝受累2例,28例为单发病灶,大小为3—10cm,7例为多发大小不一病灶,肝内胆管扩张26例,肝内胆管结石20例,肝叶萎缩12例,局部肝轮廓凹陷7例。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和静脉期边缘轻度强化,且不同程度出现线样和网格状强化,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由边缘向中心强化,最后病灶强化高于肝实质,延迟扫描的表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好发部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和肝内其它占位性病变鉴别,其中又以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纵隔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纵隔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结各21例的MSCT图像特征,观察记录淋巴结的大小、形态、CT值、强化特征、分布区域等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平扫CT值纵隔淋巴瘤高于转移性淋巴结(t=3.880,P〈0.01);最大径纵隔淋巴瘤大于转移性淋巴结(t=4.323,P〈0.01);强化模式淋巴瘤多均匀一致强化(13/21,61.9%),转移性淋巴结多周边强化(12/21,57.1%)。结论MSCT对纵隔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