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对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壁间血肿进行影像学评估和定量分析。方法: 对61 例主动脉夹层或
主动脉壁间血肿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作出Standford 分型。按穿透性溃疡伴发疾病分两组: 主动脉夹层组和壁
间血肿组,并对溃疡直径和深度分别进行两组间t 检验比较。按假腔厚度是否大于2 mm 分两组,对两组间假腔
管径作t 检验比较。按Standford 分型分两组,对两组间疼痛部位分布做χ2 检验。结果: 对主动脉夹层组和壁间
血肿组合并穿透性溃疡的直径和深度做t 检验比较,两组间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对假腔厚度与假
腔管径做相关分析,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对Standford A 型组和Standford B 型组疼痛部位分布做
χ2 检验发现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多层螺旋CT 在主动脉夹层与壁间血肿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
断价值,可较为精准地评估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壁间血肿,并对两种疾病作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对46例主动脉夹层(其中11例有术前及术后对照)患者进行了MSCTA胸腹联合检查,将原始数据初步重建后传到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结果:46例均满意地显示了主动脉夹层的部位和范围,真腔、假腔、内膜片及撕裂口均能得到清楚显示;11例术后显示管腔复张及支架位置良好,4例再发其他部位夹层。结论:M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魏雯 《中外医疗》2016,(9):16-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诊治的4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MSCT检查,应用MPR、VR、MIP等成像技术对数据处理,观察记录AD范围、分型、真假腔形态、内膜破口数目等情况.结果 MSCT检查DeBakey分型:I型16例,II型2例,III型22例.40例患者均显示真假腔,且动脉期真腔与假腔增强CT值[(325.8±90.7)vs(281.0±86.9)]H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膜初始破口清晰显示32例;内膜再破口11例.假腔内血栓形成19例,而真腔中均无血栓形成;MPR、VR结合VR Thin、MIP结合MIP Thin在AD真假腔(40例vs 40例vs 40例)、内膜初始破口(32例vs 32例vs 32例)、内膜再破口(11例vs 11例vs 11例)、内膜瓣(35例vs 35例vs 35例)显示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AD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包括壁内血肿)诊断及术前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②方法 对36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行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在工作站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T)技术对轴位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合原始横断面图像分析.③结果 26例典型主动脉夹层:10例患者显示了一个或多个再破口,3例III型患者未显示明确的再破口,9例血型夹层患者初始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降部或降胸主动脉近端,4例I型患者中,1例左颈总及左锁骨下动脉受累、3例左锁骨下动脉受累,右肾动脉受累者4例、左肾动脉受累者2例、腹腔干动脉受累者4例、肠系膜上动脉受累者3例.10例壁内血肿包括I型2例,III型8例.所有患者血肿区域均未见撕裂内膜片显示及对比剂进入血肿内,2例可见到一个或多个PAU形成,1例 III型并发腹主动脉远端内膜撕裂.④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无创、快速、准确性高等优点,是主动脉夹层诊断及术前评价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汝良  魏秀芳  包权 《医学综述》2009,15(13):2066-206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经64层螺旋CT扫描证实为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均可见主动脉管腔扩张,管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管腔未见受压变形。主动脉内膜完整,未见内膜破口。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显示主动脉管腔增宽,边缘光滑,管壁内血肿未见增强;多平面重建显示胸主动脉管壁上有局限性溃疡样病变形成。结论CT是诊断主动脉壁间血肿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壁内血肿临床患者病例34例,对其采取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组患者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均得到明确诊断,其中A型者6例,B型者28例;壁内钙化内移者24例;主动脉壁内血肿厚度(8.79±3.21)mm,受累主动脉管径(32.62±6.63) mm;合并主动脉溃疡者6例.结论 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对主动脉壁内血肿进行明确诊断,准确性高,影像学特点明显,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优势。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MSCTA检查,采用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DeBakeyⅠ型8例(34.8%),Ⅱ型3例(13.0%),Ⅲ型12例(52.2%),壁内血肿3例。主动脉重要分支受累5例(21.7%),均在三维重建中有特征表现。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剥脱的内膜片、破口位置及内膜和主动脉壁钙化,MPR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能直观、立体显示真、假腔的形态、大小、破口位置及其与大分支血管的关系,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66例临床疑似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主动脉全程血管成像,并对图像的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三维容积成像(VR)重建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58例患者被诊断为主动脉夹层,根据DeBakey分类法,Ⅰ型夹层11例,Ⅱ型夹层4例,Ⅲ型夹层43例;6例患者诊断为主动脉壁间血肿,2例患者诊断为增厚的主动脉壁内穿透性溃疡征。各种后处理重建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的破口及分支血管受累的情况都能够清晰显示。结论 M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快速、准确、无创等方面的优势,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可提供临床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MRP、CPR、VR、MIP和SSD三维重建图像对主动脉夹层的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能力.方法 对拟39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采用团注追踪法对所有患者行CT增强扫描,在工作站采用MPR、CPR、VR、MIP和SSD重建对轴位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MPR、CPR、VR和SSD对破口的显示率分别为81.9%、84.9%、22.4%和10.9%,对内膜瓣的显示率均为100%;MIP不能直接显示破口和内膜瓣;MPR、CPR、VR和SSD对真、假腔的显示率均为100%,MIP为75%.结论 MRP和CPR对主动脉夹层显示最好,VR和SSD次之,MIP最差.MPR和CPR显示主动脉夹层破口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VR和SS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诊断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回顾性50例患者MSCTA诊断和分型的准确性、血管受累情况和图像表现特征.结果:MSCTA诊断结果显示,Ⅰ型夹层动脉瘤29例,Ⅱ型夹层动脉瘤14例,Ⅲ型夹层动脉瘤7例,符合率为100%;夹层动脉瘤累及右侧髂总动脉比例显著高于左侧(P<0.05);累及右肾动脉比例显著高于高于左侧(P <0.05);MSCTA下清晰可见主动脉内破口位置、撕裂内膜片及内膜瓣走形,假腔密度低于真腔,假腔较大,真腔由于血栓压迫腔体变细直.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确诊率高,直观反映患者主动脉解剖结构,操作简单,可作为主动脉夹层动脉临床影像学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及优势.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22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行CT检查并诊断为壁内血肿.结果:22例按Stanford分型:A型6例,B型16例.其直接征象:沿主动脉壁的环形或新月形低密度影,无撕裂的内膜片.间接征象:内膜钙化内移7例,溃疡15例,主动脉粥样硬化改变14例.结论:64层螺旋CT并结合重组技术能提高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胃肿瘤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的临床价值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胃肿瘤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灌注成像参数的差异,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64 MSCT对34例经胃镜及术后病理证实的胃肿瘤患者行灌注成像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将34例患者分成3组:胃癌组(n=23)、胃淋巴瘤组(n=4)和胃间质瘤组(n=7) .计算癌肿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 BF) 、血容量(blood volume, 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和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 PS) .并对各灌注参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胃癌组BF、BV、MTT和PS平均值分别为(69.36±49.62) ml/(100 g·min)、(5.78±2.58)ml/100 g、(8.64±6.02)s和(38.60±24.46)ml/(100 g·min) ; 胃淋巴瘤组为(23.60±14.87)ml/(100 g·min) 、(2.64±0.58)ml/100 g、(10.68±5.33)s和(22.51±15.99)ml/(100 g·min), 胃间质瘤组为(50.66±30.92)ml/(100 g·min)、(4.95±1.61)ml/100 g、(11.23±8.09)s和(10.05±8.96)ml/(100 g·min).其中胃癌组与淋巴瘤组BF、BV和PS平均值,胃癌组与胃间质瘤组PS平均值以及胃淋巴瘤组与胃间质瘤组BV平均值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胃淋巴瘤组与胃间质瘤组BF和PS平均值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与胃间质瘤组BF平均值及胃癌组、胃淋巴瘤组和胃间质瘤组MTT平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 MSCT灌注成像能从血流动力学方面为胃肿瘤提供定量信息,不同病理类型的胃肿瘤灌注参数值在总体上有显著差异,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曾鹏程 《中外医疗》2012,31(7):21-22,2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4层螺旋CT对12例胸背痛,临床怀疑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所有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建及后处理。结果 12例主动脉壁内血肿中,A型4例,B型8例;其中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中,累及胸腹主动脉的4例,累及胸主动脉3例,仅累及腹主动脉1例;2例壁内血肿发展为急性夹层;2例壁内血肿伴穿透性溃疡。结论 MSCT是检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快速、无创检查方法,对临床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多排螺旋CT(MDCT)的诊断价值及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的CT增强扫描资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重建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48例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患者中,随访43例,进展的有8例,非进展者有35例。高龄,男性,肥胖,高血糖,吸烟及CT随访所见危险征象为主动脉壁内血肿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 MDCT能准确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并可以评估其进展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壁间血肿(IMH)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可危及患者生命,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临床医师对IMH认识的深入,检出率逐年升高,目前较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多层螺旋CT、磁共振及食管超声心动图等,其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治疗上包括药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腔内支架植入治疗,不同类型及并发症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行积极治疗后转归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收集冠心痛中医辨证分型与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结果的相关性文献156篇(4651例冠心痛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及总结,为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文献检索,利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冠心痛中医辨证分型及与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结果相关性的文献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中医分型以痰浊内阻型和心血瘀阻型为主.在冠脉狭窄程度及冠脉痛变支数水平方面,痰浊内阻型狭窄程度最重,病变支数最多,其次为心血瘀阻型,而心肾阴虚型狭窄程度较轻,病变支数较少.[结论]痰浊内阻型和心血瘀阻型患者病变范围广,病情复杂.痰瘀是冠脉病变的共同特征,也是导致冠脉病变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7.
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排CT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2例肋骨骨折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对CT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掩(SSD),容积再现(VRT)、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处理.结果 42例患者,明确骨折40例总计1041处,骨折检出率达95.2%.结论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能有效地避免常规CT的不足,降低了漏诊率,为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AIH)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以期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确诊为AIH患者的临床症状、心肌酶、心动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16层螺旋CT的结果和转归.结果 15例均以疼痛入院,心电图和心肌酶不符合心肌梗死,胸片和超声心动图分别有9例和11例可见主动脉增宽的非特异间接征象,16层...  相似文献   

19.
术前MSCT在直肠癌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前MSCT影像在直肠癌术前诊断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5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术前MSCT影像学资料,同术后病理进行对比,观察手术前后TNM分期的一致性。结果 同最终病理结果相比,术前TNM分期中T分期的敏感度为100%(58/58),准确性为87.9%(51/58),N分期的敏感度为83.7%(36/43),准确性为76.7%(33/43),术前T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一致性较好(χ2=4.027,P>0.05),N分期结果差异无显著性,一致性较好(χ2=7.356,P>0.05)。结论 术前MSCT可以有效判定直肠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情况,较准确地进行临床TNM分期,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