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7例女性乳腺患者行MRI—DWI(b=500、800s/mm2)检查,相同的感兴趣区(ROI)下,测量病变的ADC值,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病变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b值分别取5OO、800s/mm2,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27,P〈0.001;t=6.399,P〈0.001);b-500s/mm2,最佳诊断点ADC值为1.13×10-3mm2/S ROC曲线下面积为0.90,灵敏度为90.7%,特异度为79.4%;b=800s/mm2,最佳诊断点ADC值为1.03×10-3mm2/S,ROC曲线下面积为0.88,灵敏度为81.4%,特异度为88.2%。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及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容积成像(Volume Imaging for Breast Assessment,VIBRANT)技术诊断乳腺肿块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2例(57灶)经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患者术前行VIBRANT动态增强检查.分析良恶性病变VIBRANT动态增强形态学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 Sig...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弥散系数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6例64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DW-MR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弥散敏感系数取b=800 s/mm2。比较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确定恶性病变的ADC阈值并用于病例诊断。结果磁共振的DWI对乳腺病变的显示良好。在b=800 s/mm2时,正常腺体、良、恶性肿瘤的ADC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性病变平均ADC值为(1.12±0.21)×10?3mm2/s,95%可信区间为(0.854,1.106)×10?3mm2/s。把恶性肿瘤95%可信区间上界1.106×10?3mm2/s定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阈值,诊断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85.7%。结论 DWI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推荐作为常规检查序列之。ADC值是诊断乳腺病变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分析乳腺MR扩散及动态增强成像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的50例乳腺病变患者采用MR扩散及动态增强成像检查和诊断的结果做回顾性的分析,将单纯采用MR动态增强成像检查的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MR扩散及动态增强成像检查的患者分为研究组,两组各有25例,并做相应的对比.结果:研究组对于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相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采用MR扩散及动态增强成像对乳腺病变进行检查诊断的恶性肿瘤检出率较高,同时能够使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增加,应用价值相对来说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MR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个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占位病变的MR动态增强扫描表现,评价动态增强扫描MR在乳腺占位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良性病变共41个(纤维腺瘤26例,乳腺囊性增生2例,乳腺囊肿13例),恶性病变共62个(导管原位癌6例,侵袭性导管癌37例,侵袭性小叶癌19例).恶性病变多表现为锯齿状边缘强化、星芒状强化及环状强化.纤维腺瘤表现为边缘光滑整齐的均匀强化,16例显示内部无强化的分隔.动态增强MR对恶性乳腺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87.8%,准确性为89.3%.结论 乳腺动态增强扫描MR具有高敏感性和准确性,在良恶病变鉴别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多模态磁共振乳腺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病理确诊的乳腺疾病患者30例,均行多模态磁共振乳腺成像.结果 术后病理确诊乳腺癌21例,良性乳腺增生6例,纤维腺瘤3例.磁共振诊断乳腺癌23例,良性乳腺增生5例,纤维腺瘤2例.结论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敏感性较高,但少数良、恶性病变影像表现尚存在一定交叉,而动态增强成像及MRS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MR成像对乳腺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90例乳腺病变病理已确诊的行MR成像检查的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病理显示的90例患者中良性病变59例,恶性病变31例;使用MR成像检出良性病灶52例,恶性病灶29例,两种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检测结果为高度一致(Kappa值为0.673);良性病变患者与恶性病变患者在对比剂注射后1min的强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R成像对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较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多模态MR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上的鉴别价值,并对多模态MR成像技术的参数和乳腺癌预后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某院2021年3月-2021年11月收治的患有乳腺病变的59例(67个病灶)患者,所有入组患者术前均进行多模态MR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之间的MR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及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之间的统计学差异进行分析;并分析ADC值和乳腺癌患者预后因子(肿瘤直径、肿块病理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病理检测后,67个病灶中共确诊35个恶性肿瘤、32个良性肿瘤。在本研究中恶性病变患者的ADC值显著小于良性病变,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临界值是0.983×10-3mm2/s,即当ADC值<该值时乳腺病灶是恶性病变。在本研究中恶性病变的主要TIC类型是Ⅱ型与Ⅲ型,良性病变的主要TIC类型的Ⅰ型,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DWI-ADC和DCE-TIC联合应用时则其诊断准确率最高,其诊断效能较为显著(P<0.05)。IDC肿块在DWI(b=8...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评估3.0T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MRA)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08例乳腺疾病患者(52例恶性,56例良性)作为研究对象,借助3D MRA图像计算患侧血管增加(双侧差异血管数≥2)及病变邻近血管数。结果:52例乳腺恶性病变中41例、56例良性病变中9例出现患侧血管增加,以患侧血管增加作为诊断标准,其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79%、84%及84%;52例乳腺恶性病变中46例、56例良性病变中18例出现病灶邻近血管,以病灶邻近血管作为诊断标准,其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89%、68%及76%;患侧血管增加的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81%,病灶邻近血管的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79%。结论:3D MRA能有效评估双侧乳腺血管形成。乳腺恶性病变比良性病变更容易出现患侧血管增加及病灶邻近血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大鼠诱发性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50只,7,12-二甲基苯蒽(DMBA)灌胃诱发大鼠乳腺肿块,MRI常规T1WI、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乳腺病变磁共振检查分别进行反转恢复法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减影成像,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RI征象、早期增强率、峰值增强率、峰值时间、时间一信号强度(T—SI)曲线等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癌的形态学特征性表现有形态不规则、环形强化和毛刺征;乳腺良性病变特征性表现有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缘光整,强化均匀及强化后可见低信号间隔。良恶性病变的早期增强率、达到峰值强化的时间以及曲线类型分布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峰值增强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MRI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能满意显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和增强的血液动力学特点.是诊断乳腺癌十分有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丽娟  郑玄中 《中外医疗》2010,29(13):76-77
目的探讨乳腺微小钙化灶的特征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关系。方法观察分析115例乳腺钼铑双靶X线片中微小钙化灶的特征,并和临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钙化灶的形态、数目、密集度、钙化灶区范围以及钙化灶是否合并肿块与乳腺病变的性质密切相关。结论钙化灶的分布特征与乳腺病变的性质密切相关,从乳腺钼靶片上可粗略的预测病变的性质,从而为临床内分泌治疗、手术治疗、判断疾病的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简易乳腺支架配合SPINE matrix线圈MRI动态增强减影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分别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DWI,对比分析其诊断乳腺癌的价值及存在的不足。结果 MRI动态增强减影扫描以形状不规则、毛刺征、环形强化和Ⅱ型或Ⅲ型曲线作为诊断乳腺癌标准,其敏感度分别为78.4%、70.3%、94.6%和89.2%。DWI中b=0时病灶呈明显高信号,随b值增加病灶信号强度依次降低。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癌具有特征性的诊断价值;DWI具有重要辅助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结果28例乳腺癌的形态学特征性表现有形态不规则、环形强化和毛刺征。32例乳腺良性病变特征性表现有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缘光整,强化均匀及强化后可见低信号间隔。良恶性病变T1WI和T2WI信号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良恶性病变增强后边缘形态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1);良恶性组间早期强化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67.9%、特异性为77.8%、准确性为72.5%。结论MRI动态增强减影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陈俐莹 《河北医学》2007,13(8):946-947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采用14~16G粗针活检术确定乳腺占位性病灶性质的可靠性及临床意义.方法:超声引导下应用巴德第三代活检装置,采用14~16G粗针针对108例超声探及的乳腺占位性病灶进行自动活检,共检组织条252条,并经病理切片诊断,分析其阳性率及术后大体标本病理诊断符合率,来评价超声引导下乳腺占位性病变活检的可靠性及临床价值.结果:取材成功率100%,所取组织条完全达到病理切片要求,穿刺结果组织条阳性率99.6%,与术后大体标本病理诊断符合率98.14%.结论:乳腺占位性病变活检具有其客观性和可靠性,对临床治疗及手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乳腺癌的钼靶X线征象并探讨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证实的40例乳腺癌患者的钼钯X线资料.包括直接及间接征象.结果 40例乳腺癌患者中,显示肿块的28例,占70%;显示恶性钙化的20例,占50%;乳头凹陷的15例,占37.5%;有毛刺的24例,占60%;病变部位皮肤增厚的13例,占3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对Joubert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最后证实的7例Jotlbert综合征怠儿临床和MR资料,7例均行MR平扫。结朵7例患儿均可见以下典型MR表现:小脑蚓部发育不全,左右小脑分开,横断位呈“中线裂”征:第四脑室形态异常,7例横断位呈“蝙蝠翼”状,2例可见“三角形”状:小脑上脚平行走行并增厚,矢状位示小脑上脚垂直走行并增粗,横断位呈“磨牙征”。结论Joubert综合征具有特征性的MR影像表现,MR检查能清楚显示小脑正中“中线裂”征、“蝙蝠翼”征和“三角形”征,以及中脑水平的“磨牙征”,结合临床病史,可以对上述典型表现病例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肿块低密度环的表现、成因及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X线摄影中肿块伴低密度环的病例62例,分析内容包括:低密度环的厚度、密度,肿块边缘形态,依据环壁的厚度将低密度环分为晕征及冕征并比较2种低密度环的影像学表现及在良恶性病变中的分布.结果 62例肿块表现低密度环晕征32例,其中良性28例,恶性4例;表现低密度环冕征34例,其中良性13例,恶性21例;其中4例肿块边缘一侧出现晕征,另一侧出现冕征,34例冕征中,低密度环清亮的肿块中良性10例、恶性5例,低密度环浑浊或有毛刺的肿块中恶性16例、良性3例.结论 乳腺X线摄影中乳腺肿块的晕征及冕征表现对肿块的良恶性有鉴别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将肿瘤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参考标准,以评估胸部CT检查在预测乳腺癌肿瘤大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文山州人民医院180例经手术取材活检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胸部CT报告的肿瘤大小结果,肿瘤大小以最大肿瘤直径值定义,记录所有患者的胸部CT及病理学检查报告的肿瘤最大直径.通过线性回归及Spearman&#39;s相关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根据肿瘤的大小将患者分为肿瘤直径<20 mm组、肿瘤直径≥20 mm组,根据病理组织学亚型分为浸润性导管癌组、非浸润性导管癌组,并对各亚组之间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预测肿瘤大小方面,胸部CT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线性回归方程为:病理学肿瘤直径=CT报告肿瘤直径&#215;1.102-1.136,Spearman&#39;s相关系数r=0.81,P<0.001).纳入对象中绝大部分(n=153,85%)的胸部CT对于肿瘤大小的报告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但有18例患者(10%)肿瘤大小被CT检查低估(平均低估值为11 mm.估值范围:6~36 mm),9例(5%)被CT检查所高估(平均高估值为10 mm,估值范围:6~19 mm).亚组分析中,肿瘤<20 mm组、浸润性导管癌组患者的两种检查结果的吻合率要相应地优于肿瘤≥20 mm组以及非浸润性导管癌组.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胸部CT与病理学报告确定的肿瘤大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对于肿瘤<20 mm、组织学亚型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其胸部CT检查与病理学结果吻合率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