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临床应用种植体作为支抗矫正错(牙合)畸形.方法对Angle菌素Ⅱ类牙(牙合)畸形、无法常规使用磨牙作为支抗的病例,选用专用微型种植体作从上颌颊部颧牙槽嵴以及硬腭前份植入上颌骨,以此作为支抗矫正错(牙合)畸形,观察其可行性及疗效.结果对大部份病例都是极为有效的尝试.结论对Angle
Ⅱ类牙(牙合)畸形的矫正使用种植体作为支抗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植入种植体支抗矫正错(牙合)畸形合并牙列缺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临床应用种植体作为支抗矫正成人合并Kendy's Ⅱ类牙列缺损的错略畸形方法:对Angle Ⅱ类合并牙列缺失的牙he畸形、根本无磨牙作为支抗的病例,选用种植体植入颌骨,以此作为支抗矫正错铪畸形,观察其可行性及疗效;在矫正治疗结束后,根据情况进行种植修复。结果:所有病例都是极为有效的尝试结论:对Angle Ⅱ类合并牙列缺失的错略畸形的矫正使用种植体作为支抗不仅是有效、可行;而且可一并修复牙列缺失. 相似文献
3.
微型种植体增强后牙支抗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目的:研究微型纯钛种植体支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Ⅰ类和Ⅱ类的拔牙矫正病例48例,在完成整平排齐,关闭拔牙间隙阶段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 4例。研究组使用微型纯钛种植体作为支抗关闭间隙,对照组使用常规滑动法关闭间隙。通过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所有病例拔牙间隙均关闭。矫治后前牙突度及轴倾度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组治疗前后支抗磨牙无明显前移,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研究组覆盖和覆牙合分别平均减少了4.2 3mm和2 .41mm。对照组覆盖和覆牙合分别平均减少3 .5 6mm和1.94mm。结论:微型纯钛种植体能提供稳定的正畸支抗,避免了后牙支抗丢失,且操作简单,安全性好,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应用口外弓或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成年女性安氏Ⅱ类1分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成年女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采用微种植体支抗(种植支抗组)或口外弓支抗(口外支抗组)结合直丝弓技术矫治,每组10例,采用Pancherz分析法进行治疗前后头影测量指标分析。结果矫治后2组上颌基骨位置没有明显变化,下颌均略微前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种植支抗组上颌磨牙前移(1.91±0.69)mm,口外支抗组为(2.38±1.0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支抗组上颌磨牙压低(0.70±0.71)mm,口外支抗组上颌磨牙伸长(0.88±0.7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种植支抗组下面高减少(1.13±0.93)mm,口外支抗组增加(0.37±1.93)mm(P<0.05);口外支抗组下颌平面角增加(2.18±1.74)°,种植支抗组减小(1.51±2.76)°(P<0.01),种植支抗组上颌磨牙压低后带来了下颌向前向上旋转的改变。两组上颌中切牙都得到内收,并均有压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支抗或传统口外弓支抗均可取得良好的支抗效果,内收上颌前牙,改善磨牙咬合关系,种植支抗在磨牙垂直向控制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与传统口外弓支抗(HGA)技术进行比较,回顾性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MIA)技术结合MBT直丝弓矫治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采用MIA结合MBT技术(A组)及HGA结合MBT技术(B组)矫治的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胎畸形患者共40例,进行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模型测量和疗程疗效的比较。结果1)A、B组矫治前后覆胎、覆盖和切牙位置等指标均有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对A、B组矫治前后的差值进行比较,其中SNA(°)、U1-SN(°)、U1-PP(mm)、U6-Ptm(mm)和OJ(mm)的变化可以表明A组的矫治效果更好,仅Li—E(mm)减小的变化表明B组矫治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矫治的疗程A组(平均13个月)明显短于B组(平均1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比较A组矫治前后的MIA在矢状向和垂直向位移后发现,MIA能够发挥支抗作用且保持稳定。结论A、B组均可以获得较好的矫治效果,但A组不仅能缩短疗程,还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沈秋瑾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0,15(2):85-86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在矫正错[牙合]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采用钛合金微螺钉种植体作为种植支抗对后牙锁患者畸形进行矫正,并对矫正前后X线投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规定的治疗时间内良好地耐受了微型种植体,微型种植体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矫治后,所有患者均出现微型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轻度水肿,但是未出现感染现象。矫治前后,锁牙齿未伸长,相反还有轻度压低作用;对所有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投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矫治前后SNA、SNB、ANB、FH-MP等均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所用钛合金微螺钉种植体作为种植支抗未导致下颌的旋转,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收治的58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予以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治疗,观察组29例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研究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与常规口内加强支抗矫正双颌前突的侧位头影测量及软组织美学分析结果变化,回顾性评价种植体支抗的疗效。方法 研究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成年双颌前突拔牙矫治患者62例,其中38例应用双颌后牙区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内收前牙(种植支抗组),24例应用常规口内加强支抗(常规支抗组)。通过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软组织美学分析和疗程疗效比较,明确不同支抗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两种支抗方式的疗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62例患者在矢状向上均出现牙列、牙槽突及上下唇软组织的位置改变,种植支抗组患者上下颌切牙切端平均内收7.23、5.89 mm,上下牙槽突点平均内收3.61、2.78 mm,上下唇突点平均内收3.21、2.24 mm;常规支抗组患者上下颌切牙切端平均内收4.62、4.17 mm,上下牙槽突点平均内收1.93、1.67 mm,上下唇突点平均内收2.13、1.82 mm,种植支抗组内收效果优于常规支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颌骨基点在矢状向的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在内收前牙、矫正双颌前突及改善面部美学效果方面优于传统常规支抗,但对颌骨并无矫形作用。 相似文献
13.
1、延安炼油厂幼儿园2-6岁乳牙He儿童313名,男139名,女174名,分5个年龄组。2、调查标准:以个别正常He为正常He,以安氏分类法分类。两种以上错He以严重者记之。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自1984年以来,对牙列缺损伴错He畸形的229例患者进行了修复前的矫治治疗均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并对修复前矫治的优点、矫治的年龄,保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与传统口外弓支抗(HGA)技术进行比较,回顾性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MIA)技术结合MBT直丝弓矫治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采用MIA结合MBT技术(A组)及HGA结合MBT技术(B组)矫治的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共40例,进行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模型测量和疗程疗效的比较.结果 1)A、B组矫治前后覆(牙合)、覆盖和切牙位置等指标均有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对A、B组矫治前后的差值进行比较,其中SNA(°)、U1-SN(°)、U1-PP(mm)、U6-Ptm(mm)和OJ(mm)的变化可以表明A组的矫治效果更好,仅Li-E(mm)减小的变化表明B组矫治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矫治的疗程A组(平均13个月)明显短于B组(平均1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比较A组矫治前后的MIA在矢状向和垂直向位移后发现,MIA能够发挥支抗作用且保持稳定.结论 A、B组均可以获得较好的矫治效果,但A组不仅能缩短疗程,还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2002名中学生错He畸形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隆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0,18(2):123-123,133
目的:了解富川瑶族自治县中学生错He畸形发生情况。方法;1996年6月对富川县2002名13~22岁中学生进行错He畸形的调查。结果:以理想正常He为标准,患病率为45.40%,以个别下沉He为标准,患病率为28.97%。结论: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中学生错He畸形患病率较毛氏调查中学生恒牙He患病率稍低。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