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长期家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HNIPPV)技术不断提高,已逐渐成为治疗COPD的重要手段之一.本院呼吸科对治疗后处于稳定期的重度COPD伴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8例进行前瞻性观察,其中24例进行长期家庭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随访1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01年5月—2010年10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3例患者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53例患者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等。结果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性脑病时进行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及纳洛酮联用NIPPV,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NIPPV,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气分析改善明显,意识障碍恢复快,气管插管率明显降低,平均住ICU时间明显减少。结论对于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纳洛酮联用NIPPV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型利钠肽(CN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CCP)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2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并阻塞性肺气肿(A组)、30例肺心病急性期(B1组)和缓解期(B2组),30名健康者对照(C组)血浆中的CNP、肾上腺髓质素(ADM),血清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结果A、B1、B2组患者中血浆CNP、ADM、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C组(P〈0.01);血浆CNP水平B1组高于B2组(P〈0.05),B2组高于A组(P〈0.01);血浆ADM水平B1组高于B2组(P〈0.01),B2组和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VEGF水平B1组高于B2组和A组(P〈0.01),而B2组和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B2、B1组中血浆CNP、血清VEGF、血浆ADM水平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698,P〈0.01;r=0.283,P〈0.05)。结论血浆CNP水平变化,可以反映肺心病的病情,即CNP水平越高,病情越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对照组使用鼻导管吸氧。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变及血气变化、死亡率。结果观察组PaO2的升高和PaCO2下降幅度都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有效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提高生存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策略。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根据机械通气治疗特点采用个性化护理。分析两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经治疗和护理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个性化的护理策略,在加强营养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及治疗中对症护理,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无创机械通气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进行性气流受限的疾病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无创机械通气(NIV)由于应用的便利及技术的提高 ,使得临床应用日趋广泛。NIV对COPD稳定期的应用尚无定论 ,但部分临床研究表明 ,对二氧化碳较高 ,伴有夜间睡眠紊乱呼吸的患者无创正压通气 (NIPPV)可能有益。对COPD急性加剧导致的急性呼衰 ,临床研究较一致表明对一部分选择的患者可以避免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8.
无创机械通气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进行性气流受限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无创机械通气(NIV)由于应用的便利及技术的提高,使得临床应用日趋广泛,NIV对COPD稳定期的应用尚无定论,但部分临床研究表明,对二氧化碳较高,伴有夜间睡眠紊乱呼吸的患者无创正压通气(NIPPV)可能有益,对COPD急性加剧导致的急性呼衰,临床研究较一致表明对一部分选择的患者可以避免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COPD呼吸衰竭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CO2、PaO2及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PaCO2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1%,高于对照组的76.1%(χ2=3.148,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4.3%,与对照组的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且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徐玮涵  王浩彦 《国际呼吸杂志》2012,32(16):1263-1267
C反应蛋白是在机体炎症、感染或组织损伤时,由一种肝细胞合成释放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众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水平增加的炎症因子中,C反应蛋白是研究最多的一种.本文重点针对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方面的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联合特布他林(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住院的AECOPD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用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混合后雾化吸入,对照组用0.9%氯化钠溶液+庆大霉素注射液+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雾化吸入,均治疗10 d。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喘息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哮鸣音基本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与博利康尼联合使用能明显改善AECOPD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可作为AECOPD的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AECOPD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我院门诊35例体检健康的退休及离休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8 ml,检测D-二聚体、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结果 病例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对AECOPD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联合痰热清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头孢曲松联合痰热清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治疗,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疗效,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咳痰、咳嗽、气喘症状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9%(30/34),高于对照组的58.1%(19/34)(P0.05)。结论头孢曲松联合痰热清在AECOPD患者肺部感染、平喘、化痰以及退热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不具有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8月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急性加重情况,并采用中文版COPD评估测试(CAT)问卷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文版CAT问卷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治疗组患者中文版CAT问卷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急性加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急性加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口服乙酰半胱氨酸可减少COPD患者急性加重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 和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发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呼吸科住院好转出院的AECOPD患者120例,依据是否因感染诱发AECOPD分为感染组(n=83)和非感染组(n=37).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1 d的血清CRP、PCT水平和WBC.结果 感染组入院时PCT、CRP水平和WBC均高于非感染组 (P<0.05).出院前1 d两组患者 PCT水平、W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感染组CRP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 联合检测外周血中PCT、CRP水平和WBC有助于判断COPD患者是否因感染而急性加重,同时可以作为感染有效控制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背部腧穴药物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2012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36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20例。3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A组患者给予决明茶碱、薯芋皂甙、莨菪碱溶液2 ml背部腧穴注射,B组患者给予决明茶碱、薯芋皂甙、莨菪碱溶液2 ml肌肉注射,C组患者给予二丙茶碱0.5 g+甲泼尼龙40 mg+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观察3组患者起效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0 min后肺功能。结果 A组患者起效时间为5~15 min,B组为30~45 min,C组为20~30 min。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B组为56.7%,C组为93.3%,A、C组患者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P0.05),而A组与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量(FEV)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FVC、FEV、MMEF大于B组(P0.05),而A组与C组、B组与C组FVC、FEV、MM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部腧穴药物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起效快,作用迅速,可有效改善其肺功能,缓解其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吸入与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符合标准的AECOPD中度和重度患者9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晨起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照组51例,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2mg,2次/d。观察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挠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呼吸困难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PaO2、PaCO2和呼吸困难评分间差异均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PaO2、PaCO2和呼吸困难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COPD患者首选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8.
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COPD稳定期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COPD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COPD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比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随访3、6个月时呼吸困难指数(m MRC)和6分钟步行距离(6MWT)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FVC及FEV1/FVC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及FEV1/FVC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 MRC和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随访3个月、6个月时m MRC低于对照组,6MWT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与对照组的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升运动耐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及肺源性心脏病(PHD)患者急性呼吸困难发作时及缓解后1周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CHF患者55例(CHF组),PHD患者47例(PHD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急性呼吸困难发作时及缓解后1周血浆BNP及CRP水平。结果:与呼吸困难发作时比较,病情缓解后1周CHF患者血浆BNP[(1885±745)ng/L比(207±124)ng/L]、CRP[(36±11)mg/L比(8±6)mg/L]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PHD患者血浆BNP[(584±178)ng/L比(162±59)ng/L]、CRP水平亦均明显下降[(68±24)mg/L比(15±7)mg/L],P<0.05;呼吸困难发作时CHF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PHD组(P<0.05),CRP水平明显低于PHD组(P<0.05),呼吸困难缓解后1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脑钠肽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在发作急性呼吸困难时检测二者水平有助于鉴别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肺源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