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隽  李晓琴 《海南医学》2005,16(12):171-171
病人   女,70岁,94kg,因股动脉栓塞急诊入院,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股动脉取栓术.既往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史10余年,心房纤颤史3年.术前用药苯巴比妥那0.1,东莨菪碱0.3mg,肌注.入室血压190/110mmHg,ECG是心房纤颤,心室率100~110次/分.腰2-3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顺利,分次注入2%利多卡因18ml,麻醉效果满意,阻滞平面胸-8-骶2.手术开始后,血压、心室率逐渐下降,在血压降至115/75mmHg时,  相似文献   

2.
<正>阵发性房颤的发病机制和转化成持续房颤的自然病史目前尚无定论。许多病人阵发房颤是持续房颤的前奏,而另一些阵发房颤可多年不变,因此探讨和了解二者转化的内在联系,就其临床特点和心脏形态学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和比较,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维持作用.方法 将4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除行病因治疗外,治疗组给与胺碘酮和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给与胺碘酮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心房颤动的复发率和治疗前后最大P波时限(Pmax )和P波离散度(Pd)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房颤动的复发率明显减少,复发3例(13.04%),对照组复发10例(43.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max 和Pd的变化明显(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max和Pd变化明显(P<0.05).结论 培哚普利能降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率,缩短Pmax 和Pd,有预防心房颤动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维持作用.方法 将4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除行病因治疗外,治疗组给与胺碘酮和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给与胺碘酮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心房颤动的复发率和治疗前后最大P波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房颤动的复发率明显减少,复发3例(13.04%),对照组复发10例(43.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max和Pd的变化明显(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max和Pd变化明显(P<0.05).结论 培哚普利能降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率,缩短Pmax和Pd,有预防心房颤动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能否改善老年心房颤动(AF)患者转律后窦性节律维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56例老年(≥65岁)AF患者,药物或电复律后,在继续口服胺碘酮基础上,分为培哚普利组和非培哚普利组,随访1年。分别于3、6、9、12个月统计窦律维持情况;于转律后24小时、3、6、12个月分别做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取最大P波、最小P波,计算P波离散度(Pd);于转律即刻、9、12个月做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二尖瓣口前向血流速度比值(E/A)。结果在随访第9和12个月,培哚普利组窦性心律的维持效果显著优于非培哚普利组;于随访的第6、12个月培哚普利组较非培哚普利组Pd显著缩小;心脏超声随访发现,9、12个月时培哚普利组左房内径显著缩小,左心室舒张功能显著改善(E/A比值)。结论培哚普利有助于老年AF患者转律后窦性心律维持,可显著减少左房内径,缩小P波离散度,并且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张小伟 《浙江医学》2011,33(3):422-423
近年来,随着对房颤(Af)发生和维持机制的深入研究,国内外学者开始尝试应用非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进行Af的预防.最新资料显示,ACEI或ARB有益于Af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本研究旨在观察缬沙坦对伴高血压的阵发性Af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了有节律的收缩,尤其快速房颤时心室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压降低,心脏的每搏量减少,从而影响心、脑、肾及人体各器官微循环与供血,快速房颤可引起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而冠脉供血减少,导致病人心绞痛、低血压、休克、心功能不全或心衰。同时,增加血管栓塞或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一般房颤无瓣膜病时,中风的几率增加5~7倍,而有心脏瓣膜病时增加17倍。及时转复为窦性心律可增加心搏量,改善心功能,防止心房内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因此,心脏电复律术为实用的临床治疗技术,目前仍需要简单、方便、安全的复律方法。而慢性房颤标准的经胸电复律成功率低,使用能量高。我们使用胸背铝箔电极贴片经胸电复律慢性房颤较标准手持电极板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心脏超声对风心病患者术后自动恢复窦性心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至2013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风心病手术患者80例,术前心电图检查显示为房颤,结合术后的自动恢复窦性心律情况,分成对照组(非自动恢复窦律组)以及自动恢复窦律组,分析超声指标。结果:在LAD、左房容积(LAY)方面,术后维持窦律时间较长的组明显的小于非自动复律组,在EF、FS方面,明显的大于非自动复律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风心病患者手术后自动恢复窦性心律和与左房的大小、心功能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3岁。因心悸、气短4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3天入院。患者近4年来常感心悸、气短,经心电图检查证实为心房颤动、冠脉供血不足。于1988年3月、6月、8月先后三次入院,平均入院64天。心电图检查均为持续性房颤。平素以胺碘酮、地高辛、扩冠药治疗未能转复。近3天来,心悸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于1988年9月1日入院。入院查体:脉搏84次/分、血压20/12kPa(160/90mmHg),心界左下扩大、心律不齐、心音强  相似文献   

11.
33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心律转复后应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服药后1-2周行电转复。6例在胺碘酮负荷量期间转为窦性心律,27例电转复为窦性心律,维持窦性心律有效率;半年为72.72%,1年为63.63%,2年为45.45%。说明胺碘酮为慢性房颤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维持及心肌纤维化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期间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胺碘酮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稳心颗粒治疗。评价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用药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心室率、PAF发作持续时间、左房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和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 LAD)]及血清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Typeⅲprocollagen amino terminal peptide, PⅢNP)、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水平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窦性心律维持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45/50)与对照组72.00%(36/50)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心...  相似文献   

13.
33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心律转复后应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服药后1-2周行电转复。6例在胺碘酮负荷量期间转为窦性心律,27例电转复为窦性心律,维持窦性心律有效率:半年为72.72%,1年为63.63%,2年为45.45%。说明胺碘酮因为慢性房颤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否改善胺碘酮维持房颤患者的窦性心律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54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口服胺碘酮转律成功后,在继续口服胺碘酮的基础上,依是否服用 ACEI分为 ACEI治疗组(23例)和非 ACEI治疗组(31例),随访 1年,分别于 3个月、 6个月、 9个月和 12个月统计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于转律后 24h、 6个月和 12个月分别做 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计算 P波离散度,于转律后即刻、转律后 12个月分别做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心房直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 E/A比值等.结果在随访的第九个月和第十二月, ACEI治疗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显著优于非 ACEI治疗组(60.87%和 29. 03% P<0.05; 52. 17%和 22.58%(P<0. 05)于随访的第十二个月, ACEI治疗组的 P波离散度较非 ACEI组显著缩小(37.50± 7.54和 48.57± 3.78 P<0.001).心脏超声随访发现, 12个月时 ACEI治疗组的左心房直径显著缩小(3.23± 0.15和 3.50± 0.28 P=0.009)、左心室舒张功能显著改善(E/ A比值)(P=0.039).结论 ACEI有助于改善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改善心房的电生理特性和心房结构的重构.  相似文献   

15.
背景:二尖瓣反流矫治术后房颤的发生率、预后及危险因子很少被详细研究,但是这些可能对二尖瓣反流矫治术的手术时机有重要意义。方法和结果:在762例窦性心律且既往无房颤病史的施行了二尖瓣反流矫治术的患者中,对术后早发型房颤(术后2周内发生)和迟发型房颤(术后2周后发生)发生率和预后进行了研究。术后随访,180例(24%)患者新发AF(早发型136例,迟发型111例)。69例患者表现为无复发的早发孤立型房颤,其特点为心绞痛分级较重及左室射血分数较低,但无明显的左房扩大。然而,总体上早发型房颤可预示迟发型房颤的发生:62%±5%的早发型房颤均在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析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评估持续性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室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41例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接受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非持续性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2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比较两...  相似文献   

17.
高敏  侯赛 《安徽医学》2013,34(2):119-121
目的了解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窦性心律震荡(HRT)变化情况,探讨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治及预测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住院和门诊的慢性心衰患者100例及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人62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法指标SDNN、平均心率以及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心衰患者组TO高于对照组,而TS值、LVEF和HRV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心衰组TS、HRV、LVEF值均小于轻度心衰组(P<0.05)。慢性心衰组TO与HRV呈负相关(P<0.05),TS与HRV、LVEF呈正相关(P<0.01)。结论 HRT可作为慢性心衰患者的重要临床检测指标,也可作为预测CHF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将65例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试验组(33例)。对照组予胺碘酮,试验组予胺碘酮+缬沙坦。入选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即为试验起始时间,试验终点为转复后12个月。终点事件:症状或无症状房颤首次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及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左心房内径。结果:有63例完成试验,其中对照组31例,试验组32例,试验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8.1%与51.6%,P〈0.05)。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左心房内径(LAD)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程度与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关系.方法 41例风心病二尖瓣病变患者(房颤29例,窦性心律12例)行心脏外科手术时取右心耳组织.应用V-G法染色法和VIDAS-21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 房颤患者的心房组织CVF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患者[(18.89±1.29)vs(10.46±2.30)%,P<0.05].29例房颤患者均转复为窦性心律,随访12个月后,20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占68.96%,转为房颤的患者9例,占31.03%.房颤复发患者心房组织CVF、房颤持续时间和左房内径明显大于维持窦律组[(23.65±1.27)%vs(14.32±2.43)%,(5.74±2.36)vs(3.02±0.15),(63.14±5.21)vs(53.69±2.32),P<0.05)].结论 心房纤维化程度可能是影响风心病房颤患者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90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45例则单用胺碘酮,不使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其余如抗凝等药物治疗相同。随访3个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钾血镁、血压等,根据是否复发心房颤动等评价用药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房颤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2.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并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他如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可明显降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