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ASAⅠ级或Ⅱ级择期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均分为解剖定位组和超声引导组,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后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和对言语指令无反应时,分别在常规定位法和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阻滞和腋路臂丛阻滞,术中根据情况吸人不同浓度的七氟醚维持麻醉深度,观察两组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效果、七氟醚用量和相关并发症,并评价其安全性和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超声引导组完成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短于解剖定位组,神经阻滞效果明显优于解剖定位组,七氟醚用量明显少于解剖定位组,麻醉后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解剖定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能很好地满足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需要,极具优势,安全性高,与传统解剖定位方法相比,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提高麻醉质量,减少全麻药用量,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复杂上肢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祯庆 《江苏医药》2005,31(9):708-708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麻醉方法。但在病情复杂的上肢手术中,因臂丛神经的解剖及所支配的区域不同,单一臂丛阻滞导致阻滞不全。本旨在探讨肌间沟和腋路联合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改善单一臂丛阻滞路径的固有缺陷。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解剖标志定位简单的临床神经阻滞麻醉及镇痛的操作技术,能为患者上肢手术和镇痛等提供良好的效果。笔者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对连续臂丛神经阻滞(PCNA)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上肢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臂丛阻滞主要有4种方法:肌间沟、锁骨上、锁骨下和腋路神经阻滞。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相比,在锁骨水平的臂丛神经阻滞可以麻醉全部上肢远端末梢神经,而不需要再单独的进行肌皮神经的阻滞。锁骨上法其独特的解剖结构是它的优点,在锁骨上水平,神经丛是聚在一起的,所以在此用单点法注射就能起到非常快的起效[1]。解剖上来讲,锁骨下法几乎在所有的患者身上都是可行的。它理论上具有锁骨上和腋路两者的优势:具有神经丛紧  相似文献   

5.
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依靠体表解剖标志,经穿刺针经过扇形探查找到上肢点击样神经易感进行臂丛神经麻醉,其安全性和麻醉效果均受麻醉医师临床经验和操作技术影响[1].随着医学快速发展,便携式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不断推广,能实时观察穿刺操作,提高注射精准性.本研究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牵引后增加牵拉臂丛神经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与其他手法疗效比较。方法单纯臂丛牵拉。结果总有效率94.5%。结论臂丛神经牵拉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备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高权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2):221-222
<正>旋转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对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3例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依据诊断标准:①颈痛伴上肢放射痛;②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力减退;③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或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④颈椎X  相似文献   

8.
<正>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在人体的臂丛神经干周围注入麻醉药物,目的是阻滞神经支配区域的神经传导而达到麻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上肢的手术中~([1])。目前,对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传统方法是解剖定位,医师根据人体的体表解剖标志进行定位,该种方法由于难度较大,加之医师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需要进行多次反复穿刺,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疼痛和不满,也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如  相似文献   

9.
黄必君  李晓辉  李正涛 《贵州医药》2010,34(10):918-918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常用的上肢手术麻醉方法。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经刺激器在周围神经阻滞定位的应用日渐成熟。它以电刺激诱发出的特定肌肉收缩为定位指标,可准确定位臂丛神经,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和安全性。近来我科开展了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行上肢手术32例,取得了较好效果,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肢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106例行上肢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53例。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实验组患者应用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比两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3.87±1.42)min短于常规组的(6.23±2.21)min,神经阻滞持续时间(363.89±39.79)min长于常规组的(243.67±28.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7%低于常规组的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良率96.23%高于常规组的8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常规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进行对比,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具有麻醉快速起效、麻醉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神经移位于肌皮神经对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的肘关节功能重建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6月对12例臂丛根性撕脱伤(其中,8例为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4例为全臂丛损伤)的患者行不同神经移位于肌皮神经重建臂丛损伤后的屈肘功能,术后进行32~78个月的中期随访,并评价其中期疗效.结果 12例患者患侧肘关节的屈曲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膈神经移位术后最早出现肱二头肌主动收缩及肘关节主动屈曲.最终复查肘关节功能肌力4级以上、活动度60°以上的完整恢复及功能状态评价的优良率均为75%.结论 运用膈神经移位于肌皮神经是重建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肘关节功能较为优良的神经移位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间于广州南方医院和我院行上肢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解剖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的各项指标、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维持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安全、有效,麻醉效果佳,麻醉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神经根回植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的疗效,研究回植后神经根神经再生情况.方法 SD大鼠18只,按手术时间分为3组,每组6只.先经颈后路制作大鼠臂丛根性撕脱伤模型,将C6前根回植人脊髓前外侧;术后分1、2、3个月共3个时间组行电生理、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检测.结果 回植1个月时,其肌肉湿重、肌肉纤维横截面积、肌肉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运动与感觉分离阻滞的临床应用。方法筛选我院行上肢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一针法,观察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完善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尺神经阻滞完善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降低麻醉操作时间,并可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手术中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选取100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臂丛神经阻滞以及颈臂丛联合阻滞,观察2组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分别为100%、86%(P<0.05),实施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明显高于臂丛阻滞麻醉。观察组出现了3例喉返神经阻滞,对照组出现了4例喉返神经阻滞,2组不良反应对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临床阻滞效果优于颈丛神经阻滞,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分析肌电图(EMG)诊断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 检测48例患者的三角肌、肱二头肌、伸指总肌、小指展肌、拇短展肌及腋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应用EMG仪测定支配肌肉的EMG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运动单位电位进行研究,并观察肌肉的自发电活动,同时测定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计算出神经传导速度和潜伏期.结果 48例患者中,不完全损伤30例,完全损伤18例;根以下受损33例,根性受损15例.结论 EMG诊断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定位、定性分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汪东学  金侃 《安徽医药》2015,36(5):589-591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仪定位用于老年桡骨骨折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方法 选择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老年桡骨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S组(50例)和P组(50例),分别在神经刺激仪和传统异感法定位下予罗哌卡因行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满意度。 结果 S组操作,臂丛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完善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麻醉满意度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刺激仪定位应用于老年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陈利新 《安徽医药》2013,17(11):1917-1918
目的探讨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对照组采用传统异感定位,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及阻滞操作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实验组麻醉成功率达93.3%,而对照组麻醉成功率71.1%,实验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定位准确率高、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在肱骨内上髁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肱骨内上髁骨折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麻醉方式选择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对照组选择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以针刺法测定手术切口感觉阻滞效果并记录,注药后30min评价阻滞完善成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有7例需辅助静脉镇痛药,11例需要改为全麻,其余阻滞完善;试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25例阻滞完善,4例需辅助静脉镇痛药,l例最后改为全麻完成手术;两组均未观察到局麻药中毒、气胸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臂丛复合肋间臂神经阻滞可以安全地运用于肱骨内上髁的骨折,麻醉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麻醉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