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西安市大骨节病区小学生对大骨节病认知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以7所病区学校1 076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自填式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大骨节病相关知识总体正确率为24.79%,各项知识正确率8.74%从到46.65%不等;不同年级、病区学生的知识正确率不同,高年级学生和重病区小学生的知识正确率分别高于低年级学生和轻病区小学生(P值均小于0.05)。345名(占38.63%)名小学生通过电视广播了解到大骨节病防治知识,366名(占34.01%)小学生喜欢从电视广播上了解大骨节病防治知识。结论西安市大骨节病病区小学生对大骨节病的认知现况较差,不同人口学特征学生知识知晓率差异明显。应针对不同特征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饮食知识、态度、行为干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小学生饮食知识、态度、行为进行干预的方法、途径和内容。方法 通过对山西省太原市桃园小学3~5年级小学生的饮食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况进行测查,发现小学生在上述各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在基线测查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将小学生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两组被试的均衡性较好。对干预组小学生进行了1学期的干预实验。干预后进行了复测。结果 干预组小学生饮食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均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干预实验方法可行,内容适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太仓市4所小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2 651名小学生,有不健康饮食行为者占31.2%。结论太仓市在校小学生的不健康饮食行为者比例较高,每日看电视和玩电脑时间超过1h、对自身体重不满意或想改变体重等为不健康饮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鼓浪屿小学生早餐饮食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早餐饮食对小学生学习成绩和健康的影响。方法:按照“学生早餐调查表”调查976名小学生。结果:经常吃早餐的学生其语言、数学、体育、音乐和图画成绩的优良率较高;早餐质量与学习成绩优良、体能的平均值没有显著性差别。结论:小学生的早餐行为不仅影响全天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而且对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小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莉红  杜琳 《中国校医》2000,14(4):267-268
为了解广州市小学生的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现状 ,1997年5月在广州市区有代表性的八所小学中抽取了 12 19名小学生对营养知识、饮食行为及态度和饮食行为认识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在广州市区有代表的八所小学中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小学四年级学生 14 5 7名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 12 19份 ,有效率 83 .6 7%。1.2 问卷 问卷其内容包括家庭一般情况、营养知识、饮食行为及态度和饮食行为认识四个方面的问题。1.3 调查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当场读题解释 ,由学生自行完成。1.4 数据录入、分…  相似文献   

6.
7.
南京市小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现状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南京市小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的现状。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南京市3年级和5年级学生75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小学生营养知识缺乏;学生营养知识主要来自老师和父母;小学生中存在经常不吃早餐、经常吃零食和经常挑食的不良饮食行为。结论:对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营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四川省阿坝州大骨节病病区居民对大骨节病的知信行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访谈式问卷,对阿坝州大骨节病病区13个村的939名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的大骨节病相关知识总体正确率为37.8%,其中600人(63.9%)通过医疗卫生人员讲解获取相关知识;调查对象中833人(88.7%)关注大骨节病,874人(93.1%)愿意主食大米,853人(90.8%)愿意食用硒碘盐;833人(88.7%)坚持食用大米,561人(59.7%)坚持食用硒碘盐,最近l周食用蔬菜、猪牛羊肉、家禽及禽产品、鱼类的人数分别为892人(95.0%)、877人(93.4%)、276人(29.4%)、65人(6.9%).结论 阿坝州病区居民对大骨节病的认知、食用硒碘盐及饮食种类多样化的情况不容乐观,需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盐城市小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现况,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及自编问卷对盐城市2362名小学生进行抑郁症状及其行为生活方式等情况调查。结果盐城市小学生的抑郁症状总体检出率为10.7%,其中男生12.0%,女生10.1%,男生高于女生。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睡眠质量差、不是每天吃早餐、课外学习时间≥2 h/d、每次电脑游戏≥2 h 以及不锻炼是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OR 值分别为1.34,2.04,4.05,1.65,1.90,1.45。结论合理安排小学生课外学习时间、增加体育锻炼、加强心理疏导以及避免沉溺电脑游戏是避免和预防小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长治市城区4~6年级小学生营养与食品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饮食习惯,为下一步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9-12月抽取长治市城区8所小学4~6年级的1 265名小学生进行《小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行为问卷》的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偏低,其中营养知识调整得分低于食品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7,P<0.001)。营养知识得分六年级学生高于四五年级的学生(F=15.600,P<0.001),独生子女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t=19.280,P<0.001)。食品知识得分女生高于男生(t=2.840,P=0.005)。有70.7%的小学生每天吃早餐;21.7%和36.0%的小学生可以保证每天吃鸡蛋和奶类;53.9%的小学生每天可以吃水果,而39.6%和24.1%小学生会吃油炸食物和腌制食物超过一周一次; 29.0%和29.9%的小学生会吃烧烤食品和膨化食物超过一周一次。小学生实际获得知识途径前两位为电视网络(49.2%)、父母(25.4%)。而小学生更愿意通过讲座(43.5%)、网络途径(40.0%)获得相关知识。结论 调查对象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偏低,存在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亟需通过健康教育来进行干预,提高调查对象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儿童大骨节病新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四川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方法 抽取20个大骨节病病区县进行儿童大骨节病病情调查,并按要求填写调查登记表,按国家级标准(GB)集体读片,确诊病例,统计并分析临床阳性率及X线阳性率.结果 平均临床检出率1.03%;平均X线阳性率2.12%,其中骨端阳性率为0.68%、干骺端1.31%、骨骺0.12%、腕骨0.01%;全省病情活跃指数为4.71;有13个村儿童新发病率未达到基本控制区标准.结论 四川省大部分病区已经基本控制了儿童新发病情,但在部分地区致病因子仍然较为活跃,必需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国内大骨节病病区儿童发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合适的大骨节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氢化物产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儿童头发、大米和糌粑的含硒量,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的头发含硒特征及膳食结构对儿童硒营养状况的影响。利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学龄前期(1~6岁)和学龄期(7~15岁)儿童头发的平均含硒量分别为(95.9±25.3)μg.kg-1(n=19)和(117.4±40.6)μg.kg-1(n=48),前者的发硒含量明显低于后者(t=-2.139,P=0.036)。对于学龄前期儿童,男童头发的含硒量略高于女童(t=0.253,P=0.803)。对于学龄期儿童,男童的发硒含量明显高于女童(t=2.560,P=0.014)。学校食堂的大米含硒量约为当地农户自制糌粑含硒量的2.5倍。结论膳食结构与儿童的硒营养状况直接相关,同时,适当的体育锻炼对改善大骨节病区儿童的硒营养状况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目前石家庄市小学生生活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城市和农村小学生生活习惯的差异,为进一步开展生活方式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5—6月在石家庄市23个县市区中各选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随机抽取1个班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生活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果石家庄市小学生吃早餐比例为85.31%,城市和农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市小学生常喝饮料、常吃零食和油炸食品比例分别为10.2%,12.8%,3.1%,农村小学生常喝饮料、常吃零食和油炸食品比例分别为16.9%,21.0%,11.4%,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觉时间8 h的城市和农村小学生比例分别为53.5%和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间到室外活动、1周锻炼次数和每次锻炼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家庄市城市和农村小学生的生活习惯有较大差异,农村小学生饮食生活习惯不健康,而城市小学生运动习惯不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三门峡市大骨节病病情现状,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及河南省<2007年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实施方案>的要求,2008年在三门峡市大骨节病病区选择地形、地貌、生产及生活方式上具有代表性的陕县张村乡窑店、庙洼村,灵宝市朱阳镇朱阳村进行7~12岁儿童大骨节病临床调查,同时拍右手X线片、采集部分儿童发样和...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小学生视力不良的现况调查,探讨视力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针对性地防治学生近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4所小学一至五年级4936名学生进行近视初筛及相关的行为、环境因素问卷调查,通过多因素模型分析小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深圳市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47.5%,女生(50.3%)高于男生(40.2%);高年级(OR=1.322)、女性(OR=1.221)、父母近视(OR=1.273)、性格内向(OR=1.249)、作业时间大于2小时(OR=1.336)以及读写姿势不正确(OR=1.202)均是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深圳市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比较严重,应从小学及时开始学生近视防治工作,学校应将重点放在学生读写姿势的指导和督导上,家长则应加强对孩子眼放松行为和习惯的督促培养。  相似文献   

16.
阿里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北部,总面积占西藏全境四分之一,终年寒冷,日均温差很大,不宜农作物生长,大部分群众仍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为了解该地区人群大骨节病的发病情况,2006年进行了此项调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骨节病病区与非病区内外环境硒含量,为大骨节病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在洛宁县故县镇选择历史重病区岭南村和非病区窑瓦村作为调查点,了解两村历史及目前儿童病情情况,采集两村6~12岁儿童发样各30份;以调查村为中心,排除近三年施用富硒肥的耕地,在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位,8块农田中采集土样;每村按照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各调查2户家庭,共10户,每户采集白面,黄面,黄豆3种主粮,每份样品不少于50 g,检测样品硒含量。结果共采集6~12岁儿童发样49份,粮样60份,土样20份。病区村与非病区村儿童发硒分别为(0.2726±0.0420)mg/kg和(0.3633±0.0744)mg/kg,土硒分别为(0.1185±0.0092)mg/kg和(0.1194±0.0194)mg/kg,黄豆硒分别为(0.0179±0.0084)mg/kg和(0.0212±0.0112)mg/kg,白面硒分别为(0.0094±0.0059)mg/kg和(0.0643±0.0194)mg/kg,黄面硒分别为(0.0116±0.0011)mg/kg和(0.0150±0.0064)mg/kg。儿童发硒,白面,黄面硒均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骨节病区内环境硒营养水平基本充足,但外环境缺硒仍然存在,因此应坚持大骨节病监测,提高病区居民膳食中硒营养水平,及时掌握病情变化趋势,巩固防治成效,实现持续消除大骨节病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大骨节病病区家庭可疑致病因素的暴露情况,寻找不同类型病区内影响大骨节病患病的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对轻、中、重三种类型病区的可疑致病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类型病区内可疑致病因素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卫生状况和肉蛋奶在各类型病区内均显示与患病有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病区内影响患病的因素不同,轻病区为小麦、中病区为卫生状况和肉蛋奶、重病区是卫生状况、大米和肉蛋奶。结论影响患病的因素与病区类型有关,针对不同病区类型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有望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3岁儿童11年前后行为问题的变化情况,为幼教工作者、儿保医师及家长提供促进儿童行为健康发展的指导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西安市东、西、南、北郊区及城中区各选择一所幼儿园,对所选取幼儿园的所有3岁儿童采用《Achenlach 2~3岁幼儿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进行问卷调查。共进行了2次调查,分别为2007年10月和2018年10月,2次调查的幼儿园相同。问卷由幼儿园各班班主任于第1日发放,家长知情同意后根据儿童近2个月的行为表现匿名填写,第3日收回。2007年、2018年分别发放问卷500份、850份,问卷全部回收后剔除项目填写不全者及空白问卷后有效问卷分别为448份、745份。2007年、2018年实际调查男童分别为240人、333人,女童分别为208人、412人。对所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3岁儿童睡眠问题、攻击、破坏3个因子的异常率2018年均显著高于200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8年总异常率显著高于200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3岁儿童行为问题异常率11年后增高,男童异常率高于女童。提示家长及幼教工作者,在教养过程中,应根据3岁儿童性别的行为特点,给予针对性干预,促进儿童行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