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通过对农村居民大病保险的运行情况分析,发现大病保险不仅影响了新农合的保障水平,其实际保障作用也十分有限,农村大病患者的自付经济负担仍较重。因此,建议明确大病保险的性质定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筹资机制和管理体制。大病保险为补充保险,则应建立独立筹资机制;大病保险为基本医保,则应建立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的一体化管理体制。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整合过程中,可建立差异化的筹资机制,促进大病保险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吉林省新农合大病保险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其受益归属进行分析,最终对吉林省新农合大病保险政策的完善提出参考建议。方法:对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大病保险运行现状;收集吉林省2013年大病保险患者的所有数据,对9个地区实施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对大病保险受益归属进行分析。结果:新农合大病保险实施效果良好,对大病患者经济负担减轻作用显著,经过大病保险报销,患者自付费用平均减少4 336.52元,实际补偿比提高11.15个百分点;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病保险受益程度与经济水平呈弱相关,受益公平性较好,但略偏向富人。结论:应完善、细化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方案,提高不同地区受益公平性,以达到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人寿和人保两家公司承担的大病保险进行比较分析,以发现不同商业保险公司在承担大病保险过程的问题和不足,以期为改进大病保险政策提供建议。方法:描述性分析法和风险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大病保险效果。结果:两家保险公司大病保险2014-2016年覆盖473.68万城乡居民,累计为71 124人次报销费用4.60亿元,大病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基础上提高了15.00%,有效降低了参保者大病经济风险。但是保险公司亏损7 507.24万元,人寿比人保亏损严重,大病保险政策地区和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太大。建议:进一步完善大病保险的管理,实现政府、企业和参保者之间的良好博弈与合作。根据大病保险实际运行情况,合理改进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4.
项伟 《健康大视野》2014,(12):28-28
近日,吉林省卫生计生委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工作的通知》,从6月10日起正式启动今年新农合大病保险补偿报销工作。 为进一步完善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制度,根据《关于〈吉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施办法(试行)〉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要求,在总结2013年吉林省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基础上,针对2014年新农合大病保险筹资标准、补偿标准进行了调整。  相似文献   

5.
数字     
21个 5月4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通知,决定在总结去年大病保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全面开展大病保险工作,在今年12月底之前,21个市(州)全面完成大病保险应保人群全履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大病保险的性质与定位,以及大病保险与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关系,提出大病保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正>大病保险是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保障的制度性安排,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意味着全覆盖式大病保险启动。如何探索大病保险全覆盖之路?近日,记者来到浙江、重庆等地进行采访。  相似文献   

8.
王黔京 《现代预防医学》2021,(22):4117-4120
目的 研究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受益群体,不同统筹模式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分配效应。方法 运用OLS回归、集中指数、泰尔指数对贵州省贵阳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16年大病保险的受益群体、不同统筹模式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 健康状况差的人群在比健康状况好的人群受益更多(T = 8.08,P<0.01),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受益更多(T = - 2.32,P<0.05),在省级医疗机构就医的患者比县级医疗机构就医的患者受益更多(T = -7.27,P<0.05)。一元制大病保险统筹模式集中指数小于二元制大病保险统筹模式且为负值(- 0.034 1<0.051 36),表现出了正向的分配效应。结论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到了制度设计的初衷,一元制大病保险统筹模式的公平性要好于二元制大病保险统筹模式表明当前制度仍有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山东省某市新农合大病保险所补偿20类大病患者费用分布情况,并对大病保险防止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效果进行评价,为今后大病保险测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SPSS19.0对40617名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及补偿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大病与年龄、医疗费用进行对应分析。结果大病保险基金补偿在不同年龄组人群、大病病种间差异较大,以老年人和慢性病为主;保险补偿后的部分大病患者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仍在40%以上。结论在按病种补偿机制不变条件下,建议大病医疗保险按年龄别和疾病别划分不同补偿比例,实施"分档补偿",在医保基金有限的条件下,可考虑划分出"老年人群大病保险补偿比例"等。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在河南省政府的指导下,焦作市对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重新命名,改为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定位是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之后,困难群众享受的第三层医疗保障。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是"普惠制",是针对包括困难群众在内的所有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大病补充保险是"特惠制",是针对困难群众建立的补充医疗保障。大病保险重点解决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大病补充保险重点解决困难群众因贫看不起病、因病加  相似文献   

11.
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分别按病种和医疗费用来划分大病,并予以特殊的补偿政策。文章通过回顾两项制度的推进情况,分析比较两项制度的不同特性和推进中潜在问题,认为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是新农合制度的一部分,为基本医疗保险,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为补充医疗保险;并探析了建立多渠道大病保险筹资机制的必要性,以及逐步实现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和大病保险并轨运行是我国农村居民大病保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云南省楚雄州新农合大病补充保险的相关情况,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查找引起新农合大病补充保险支付额居高不下的原因,探寻控制费用的途径,为新农合大病补充保险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广西某市大病保险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大病保险政策和实施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保障效用的进一步增强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收集样本城市2014年和2017年大病保险相关数据,从政策实施、基金运行、保障效果3个方面对大病保险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大病保险实施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大病保险参保人数年均增长率达到28.77%,基金收入和补助人数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6.22%、68.79%;门诊大病就诊人次、人数和门诊大病医疗费支出年均增长率为87.99%、161.96%、126.55%。[结论]实施三年来,样本城市大病保险政策落实较好,保障范围和力度显著扩大,减轻了大病患者就医负担,但依旧存在覆盖范围和保障力度不足,监管不到位、筹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大病支出的发生概率和经济负担两个方面评估新农合大病保险的实施效果。方法: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农户数据,运用两部分模型分析大病保险推行后大病支出的发生概率和经济负担的变化情况。结果:新农合大病保险没有降低大病支出的发生概率,但显著地减轻了中部和东部地区患病农民的经济负担。结论:新农合大病保险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而在西部地区的效果较差;针对大病常发的农村地区,应建立预防保健体系,进一步优化西部地区大病保险的实施方案,提高补偿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珠海市大病保险政策实施情况,评估大病保险政策对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人群待遇差异的影响。方法:采用珠海市2012年、2014年医保患者的数据,对大病保险待遇获得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大病保险待遇获得概率的因素,构建三重差分模型比较大病保险政策对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人群实际报销比差距的影响。结果:大病保险政策向高年龄段、高医疗费用段、有慢性病的医保人群倾斜;控制其他因素后,同一费用段患者中职工医保患者享受大病保险待遇的概率低于居民医保患者,前者为后者的58.1%。高费用段患者享受大病保险补偿后,尽管职工医保患者的实际报销比高于居民医保患者,但二者的实际报销比差距减小了3.2个百分点。结论:大病保险政策向高医疗费用段人群倾斜,提高了高医疗费用人群实际报销比,减小了居民医保人群和职工医保人群待遇的差距,促进了医疗保障公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大病保险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性、严重性和优先解决性,确定优先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大病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领域发展现状和问题的286篇文献,计算中国大病保险领域主要问题的重要性指数I_i、严重程度指数S_i和优先解决指数R_i,确认中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领域的关键问题。结果按组织管理、医保筹资、基金管理等医疗保险所属环节对286篇文献中涉及的关于中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问题进行归纳,发现大病保险领域的主要问题有39个,其中,"大病保险制度缺乏系统框架设计"(R_i=0.078 1)、"资金的筹资水平低,不平衡,抗风险能力差"(R_i=0.085 1)和"大病保险保障范围窄,大病保险的保障功能未能真正惠及最有需求的群体"(R_i=0.050 9)是中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领域的关键问题。结论应从制度建设、资金筹集和保障范围等方面入手,妥善控制与解决中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领域存在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大病支出的发生概率和经济负担两个方面评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的实施效果。方法: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农户数据,运用两部分模型分析大病保险推行后大病支出的发生概率和经济负担的变化情况。结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没有降低大病支出的发生概率,但显著地减轻了中部和东部地区患病农民的经济负担。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而在西部地区的效果较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建立预防保健体系,同时需进一步完善大病保险在西部地区的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18.
从基金筹资、保障范围、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费用结算及承办机构管理五个角度,对湖北省17个市(州)推行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以下称大病保险)进行剖析,归纳出当前湖北省大病保险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大病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各地推行大病保险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健康》2013,(5):27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称,大病保险将对一部分人群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已经报销的基础上再次给予报销,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50%,避免出现"一人得大病,全家陷困境"。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多个部门对外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显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大病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20.
姜天一 《中国卫生》2014,(12):15-17
<正>2012年8月31日,国务院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提出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大病保险工作经过两年的试点探索。在总结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014年2月9日,国务院医改办公布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医保工作的通知,要求在2014年6月底前,各省要全面启动或扩大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减轻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截至2014年5月底,农村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