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医疗技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陕西省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点科室。该文从临床实践能力、基本科研能力、医德医风等方面分析如何高效地完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规培任务。  相似文献   

2.
总结医院危重症患者标准化院内安全转运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经验。立足于医院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特点及发生不良事件的高危因素,制定符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实际情况的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作业清单,规范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的综合能力,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而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  相似文献   

3.
危重症护理技术协作网络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医院的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抢救成功率及生命质量。采用前瞻性的实践方法构建了护理技术协作网络。通过组织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技术培训、查房与会诊和扩大危重症护理技术协作网范围、将量化手段引入管理,还应用重症病人评估积分网络管理病人,应用危重症护理技术训练测评系统管理护理人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促进了医疗质量和两个效益的明显提高。由此不难看出,危重症护理技术协作网络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孙璐 《医疗装备》2021,(1):96-97
目的 探讨气动型呼吸机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急诊科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4例危重症院内转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在转运期间给予简易人工气囊辅助呼吸,试验组在转运期间给予气动型呼吸机辅助呼吸,比较两组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转运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功能呼吸机在长途转诊危重症患者中的院前急救方法和效果。 方法 对54例长途转诊需要呼吸机患者的各个转运环节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54例转运患者中,成功转诊52例,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途中病情恶化,未能转送到达目的医院,转至途经最近医院抢救;1例心肺复苏术后患者途中死亡。成功转诊患者的呼吸频次、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在转诊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13、4.511、6.737、5.139,P>0.05)。 结论 危重症患者只有在转运获益大于风险时才是必要的。转运前应准确、细致评估患者,尤其是呼吸系统方面,应把握重要指标;设计合理的转运计划,与临床医师及家属有效沟通,严格执行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配备完善的药品和设备、畅通的通讯,建立完善的急救医疗体系,才能安全转运呼吸功能不全的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6.
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从结合捆绑式发展, 到交叉融合式重构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的发展模式, 已成为我国呼吸学科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防治重大疾病风险的必然趋势和基本方略。作者分析了我国传统呼吸学科存在的发展窘境与瓶颈问题及其成因, 总结国际现代呼吸学科建制模式的先行经验, 系统回顾我国传统呼吸学科逐渐重构为PCCM学科及其医院科室规范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针对性提出从PCCM人才培养、科室建设、行业发展引领学科发展, 以智慧信息化建设促进学科"合纵连横"新业态, 践行群医学理念推动PCCM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实施危重症护理技术培训的做法与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1997年建立了危重症护理技术协作网络,以医院危重症护理技术网络中心ICU为培训基地,对全院各级护理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的重症监护技术培训。3年来,对全院护士长、主管护师、护师3个层次共152名护理人员进行了1~2周的培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病房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018年1-12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病房分离的20株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bla_(KPC-2)、bla_(IMP)、bla_(VIM)、bla_(SPM)、bla_(NDM-1)和bla_(OXA-48)),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20株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病房分离的20株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40.0%; 20株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有6株携带bla_(VIM)基因,6株携带bla_(SPM)基因,2株携带bla_(KPC)基因,剩余6株未携带耐药基因; PFGE结果显示,20株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可分为A~F共6个谱型,其中E型占35%,C型占20%。结论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病房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以产SPM型和VIM型碳青霉烯酶为主,存在部分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克隆传播,临床上应严格做好耐药菌的防控工作,避免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病房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中采取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医院收治的150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患者,根据就诊顺序编号和组间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将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唐凤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1846-1848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病程特点及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对住院危重症HFMD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危重症手足口病13例中男女比例12∶1,年龄集中在1~3岁,主要来自农村,10例皮疹稀少,主要分布在手足心及臀部。13例患儿热程持续2~5天,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后早期未予治疗于18~72 h迅速进入呼吸循环衰竭期,血白细胞、血糖在Ⅲ期患儿均明显增高。结论: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5岁,尤其是1~3岁。男童多,病例主要来自农村,皮疹少,不典型,病程中出现持续发热。应严密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同时结合血象,血糖、胸片的检查,尽早发现呼吸循环衰竭早期患儿,及时给予呼吸机支持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述了呼吸系统疾病概况,结合临床实践分析呼吸危重症学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工作风险源辨识,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范对策,对呼吸危重症学科护理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长琼 《中国校医》2006,20(3):237-239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用多因素非争件logistic分析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危重病监护室46例AAD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及分析。结果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率10.09%,其中医院获得性消化道感染占27.33%,AAD占消化道感染的58.22%。第3代头孢菌素、克林霉素较易发生AAD,住院天数、禁食、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手术、抗生素使用时间、联合使用抗茵药物是AAD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避免各种医疗干预措施。缩短住院时间,可以降低危重症患者AA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伤性危重症的CT监测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14例外伤性危重症患者CT监测及护理效果。结果:监测过程中,共出现呼吸心跳停止4例,癫痫样发作10例,吐血、咯血4例,过度呼吸继发呼吸衰竭1例。轻度过敏4例,中度过敏1例,无重度过敏情况。患者均完成CT监测。结论:外伤性危重症CT监测对于诊断患者病情具有重要作用,监测过程中护理人员做好护理工作,能辅助CT监测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4.
营养不良是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与危重症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营养支持已成为危重症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危重症患者营养与代谢状态的改变,掌握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与时机,并通过调整能量的供给、控制高血糖和应用免疫营养素等措施,提高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获得改善危重症患者预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ICU危重症患者灵性需求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ICU患者217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编制一般资料调查表、SpNQ中文简版量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ICU危重症患者灵性需求量表总分为(41.93±14.67)分,处于中上等水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民族、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在职情况、居住地、主要人格特征、救治医院等级、住ICU的天数是ICU危重症患者灵性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ICU危重症患者灵性需求较高,民族、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在职情况、居住地、主要人格特征、救治医院等级、住ICU的天数是ICU危重症患者灵性需求的影响因素,因此,关注ICU危重症患者灵性需求,能够促进疾病的治疗和相关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16.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对许多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来说还是个比较陌生的概念。自2005年以来,在借鉴WHO推荐的"孕产妇危重症评审"[1]方法的基础上,中国疾控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一直从事该方法在中国应用的试点研究。5年来该方法经历了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法在改善产科服务质量,减少医院内孕产妇危重症的发生和减少孕产妇死亡的效果。方法 2006-2007年在河南某县和重庆某县医疗机构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干预研究。干预组使用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法,对照组不使用该方法。干预前后两组均采用同一调查表对孕产妇危重症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以评估评审效果。结果干预组孕产妇危重症例数与死亡数之比由干预前的76:1上升到干预后的196:1,孕产妇死亡指数也由干预前的0.026下降到干预后的0.010;干预组的孕产妇危重症发生率从干预前的21.2‰下降到干预后的18.0‰,而对照组从16.0‰上升到22.2‰;干预组各类孕产妇危重症的规范化处理满分率在评审后均有显著上升。结论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法可以改善产科质量,减少孕产妇危重症发生,有必要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监护经验。方法 2003年8月—2011年6月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21例,对患者实施监护,确保呼吸机正常运行,做好气道管理。结果安全脱机存活19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90.5%。结论加强对患者监护,是机械通气顺利实施的保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在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机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于医院治疗的拟行呼吸机撤机的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撤机后采用传统面罩吸氧,试验组撤机后采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吸氧,比较两组撤机后24 h的动脉血气指标和气道湿化满意率、痰痂堵管率、气道出血率、再次机械通气率,以及撤机后1周内的肺部感染率。结果 撤机后24 h,试验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后24 h,试验组气道湿化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痰痂堵管率、气道出血率和再次机械通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撤机后1周内,试验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用于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机后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还可提高气道湿化满意率,降低痰痂堵管率、再次机械通气率及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常规护理与护理风险管理用于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入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患者总计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非计划拔管、不良事件及护患沟通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住院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非计划拔管、不良事件及护患沟通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0%(1/40)、2.50%(1/40)、5.00%(2/40),均低于对照组的10.00%(4/40)、10.00%(4/40)、15.0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满意度上是97.50%(39/40)远远超出对照组的85.0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健康状况、生理职能及活力等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患者加强护理风险有关管理可减少各类不良事件出现,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满意程度提升,值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