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之分娩     
作为四个孩子的母亲,苏茜知道一个自己生育的孩子对一个母亲乃至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而且,她也了解自己的女儿多想有一个自己亲生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别忘避孕     
避孕一直是育龄女性回避和忽视的话题。北京友谊医院妇产科郝增萍副主任提醒广大的已婚育龄妇女及每一个育龄夫妇家庭.做好家庭生育计划至关重要,以免因一时疏忽,导致非意愿性妊娠的发生,给妇女的生殖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对于没有生育孩子.且目前夫妇双方也没有计划要孩子的.一定要采取避孕措施;对于已生育1个孩子的夫妻.更要做好避孕工作;患有某些疾病如心脏病、肝炎、肾炎及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暂时不宜生育.尤其应注意采取适宜的避孕措施.以免由于妊娠的发生而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3.
李宏军 《大众健康》2012,(2):122-123
辅助生殖技术(ART)带来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ART的推广应用带来了生物、遗传、伦理、法律等诸多问题。传统观念把生育和婚姻之间的密切关系作为家庭的重要基础,ART使传统的家庭模式受到了冲击。一个孩子可以有多个父母(生物学母亲、社会学母亲、遗传学母亲、遗传学父亲、社会学父亲),出现家庭模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生活与健康》2014,(9):20-21
2013年1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宣布,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随后,各地将会相继出台“单独二孩”政策及实施细则。新政的实施,让很多想要两个孩子的单独家庭看到了希望。然而,在计划孕育第二个孩子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家庭结构、婚姻关系、抚养能力、孩子性别、照看、住房、教育等问题,有的夫妇还面临再生育的健康、安全、生育能力等问题。为此,本文从生育健康与安全的角度,探讨高龄生二胎带来的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5.
问题1生育和事业的两难选择 现代社会,很多女性为了家庭生活能有一个保障,也在凭自己的能力做一份工作,有些更是把喜爱的工作当作一份事业,男性更是为了家庭努力工作着,而一旦夫妻双方有了孕育宝宝的计划,那么怀孕、生育及抚养孩子等事情将会影响夫妇双方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尤其是对备孕妈妈的影响更为明显.对备孕妈妈来说,事业和生育,是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生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是每一个家庭的愿望。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延续,一个家庭的幸福之源。众所周知,正常生育取决于正常受孕,而正常受孕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具有正常的精子和卵子。可见,由于精子异常所致的男性不育不可忽视。现已证明,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单独二孩"政策下,泸州市已育家庭二胎生育意愿,分析政策带来的影响,以及其他影响居民做出二胎生育决定的因素,为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幼儿园孩子的母亲进行调查,将目前只有1个孩子的家庭纳入分析。结果不同类型家庭二胎生育意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胎为剖宫产的家庭更不愿意生二胎,其生育意愿为自然分娩家庭的0.418倍;父母要求生二胎的家庭生育意愿是父母没有要求家庭的4.347倍;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越高,二胎生育意愿越强。结论 "单独二孩"政策作用有限,家庭二胎生育意愿还受到头胎分娩方式、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父母态度等多方面影响,开展分娩方式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障有利于释放居民的生育需求。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进化的数百万年中,生殖与发育原本是个纯自然现象,建立在遗传多样性基础上的个体间差异始终经受着“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但是,不能自己生育或者生育自己的健康后代,是许多患有生殖或者遗传缺陷夫妇及其家庭的遗憾。作为生物医学技术组成部分的辅助生殖技术广泛的应用于人类不孕不育和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使得“试管婴儿”已经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也为那些罹患此类疾病、不能自己生育或者生育自己健康孩子的家庭带来了欢乐。  相似文献   

9.
随着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的启动,势必有符合条件的家庭将生育二胎,这样也会激发80后甚至70后的再生育欲望,使高龄产妇的人数随之增多。但有必要提醒大家的是,高龄产妇增多,必然也会使生育风险增加,所以有必要给高龄产妇敲敲警钟。  相似文献   

10.
全面放开“两孩”政策成就了很多无私无畏的母爱,很多妈妈,即使她不再是适合生育的年龄,依旧在为自己血脉的延续努力着。一个孩子,有的时候不仅仅是家庭的托付与牵挂,更是对母亲身体健康的考验。  相似文献   

11.
胎教与婴儿智能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是每个家庭所迫切关心的问题。为了胎儿的健康成长,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早已把胎教作为优生的措施之一。我国胎教也已在大城市中被人重视,而农村还在起步阶段。为了探索胎教对儿童智能发育的影响及适合农村开展的方法,我所于1995年5月至1...  相似文献   

12.
郑鑫 《健康世界》2010,(9):82-84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大多数家庭面临着一种困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有自己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小小的家庭就像一个“角力场”,纷争不断,不仅让家庭成员间多了很多矛盾与冲突,更让孩子无所适从。怎样才能教育一致?如何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到夫妻、婆媳关系的和谐,这恐怕是每个家庭都要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贫困地区农村已婚妇女孕期保健及生育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已婚妇女的孕期保健及生育现状。[方法]采用家庭入户问卷方法进行调查,所有资料用SPSS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已婚妇女产前保健建卡率33.3%,平均每个孕妇接受产前检查2.2次,产后保健率37.5%;已婚妇女生育的孩子数以2个孩子为主,但是3个孩子的也占相当比例(20.1%);理想孩子数以2个孩子为主。[结论]贫困地区农村已婚妇女的孕期保健各指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文化程度是影响妇女生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对生育行为影响的纵向追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全国110个县(市、区)开展个体水平的纵向追踪调查,对2006年只生育一个孩子的8468名已婚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及其后3年的生育行为进行描述分析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2006年生育一孩育龄妇女的理想家庭子女平均数为1.6,计划子女平均数1.3;2009年追踪调查时,在假设政策允许条件下,相同的人群育龄妇女计划子女平均数为1.4。在控制其它人口、社会因素的影响下,2006年还打算要孩子的妇女在其后3年内生育孩子的几率为当时不打算要孩子妇女的6.8倍。结论:被追踪的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水平在更替水平之下;生育意愿对其生育行为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全职太太”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引来了众多争议。一项针对中国各类城市0~6岁孩子家庭的调查显示,14%的女性生育后不再工作;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全职妈妈的比例达21%。面对女性这样的选择,羡慕者有之,贬低者有之。那么,做全职太太到底好不好呢?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6.
<正> 女性从青春期开始已具备了生育能力,一直持续二三十年。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人们不愿意任意生育,而采取人为方法限制生育。我国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并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接受。做好避孕节育而又不影响健康,是人们共同的意愿。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加强保健措施,保护人民健康,既做到计划生育,又不影响健康,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我国推广使用的节育避孕方法,一  相似文献   

17.
金彩霞 《中国保健营养》2008,17(11):143-144
生儿育女对于每个女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尤其在我国,现行人口生育政策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所以,每个人都对此格外重视。因此,作为一种相当比例的分娩方法——剖宫产术的功过利弊牵动着众多家庭的情感和神经。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生育政策调整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一个太少,两个正好。"由70后、80后的独生子女一代长大后组成的家庭,有不少希望能生第二个孩子。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满足了这些家庭夙愿。政策方向利国利民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认为,实践证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符合国家长远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劳动力增长减缓等问题逐渐显现。为了改善人口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近年来对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力应对老龄化。本文对生育意愿的涵义、中国人群的生育意愿、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包括生育政策、个体因素、家庭社会因素以及不愿意生育的原因等进行综述。1生育意愿的涵义1.1定义生育意愿是指人们对自己生育行为和结果的主  相似文献   

20.
性态度②     
五、避孕与堕胎 按照人类的自然生殖周期,一个妇女在月经初潮之后到绝经之前(约15—45岁左右)大约每隔一年都可以怀孕一次,平均一生中可以生育15个孩子。事实上,由于经济负担和生存问题等问题,大部分妇女一生中并没有生育这样多的孩子。据文献研究和人类学观察,历史上只有极少数妇女的生育胎数达到10个以上。影响人类生育能力的因素很多,例如经济贫困、营养不良、婴儿的高死亡率、独身、婚龄延迟、较长的哺乳期、性病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