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骨伤科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在中医整体观念的领导下,结合现代解剖学概念,从而实现对中医骨伤科学的完善和推动.本文针对中医骨伤科学中解剖形态学的重要作用展开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中医骨伤科学的学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范钦臣副省长提出:洛阳正骨医院要走医教研产一体化的发展道路。1993年市区新院址建成后,床位要扩大到800张以上,在继承、发扬平乐郭氏正骨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做到装备精良、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成为名符其实的全国中医骨伤科医疗中心;要充分利用医院现有条件办中医骨伤科教育,尽快筹建河南中医学洛阳骨伤科分院,从1993年起招收本科生,同时加强中医骨伤科成人教育,提高中医骨伤科技术队伍素质;要加强科研能力,尽快进入中医骨伤科研的前沿阵地,追踪国内外先进水平,承担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力争早日参与国际  相似文献   

3.
《rrjk》2017,(16)
中医骨伤科学是隶属于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它具有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特点,对骨科疾病的治疗中医骨科也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却出现了各种问题,严重的制约了中医骨伤科的发展。本文以中医骨伤科学的现状为基础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2015,(5):125-127
以构建高校新型临床医学教学平台为目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将《中医骨伤科学》、《人体解剖学》和《临床医技学》课程集中整合优化,获得了良好的教学和课堂效果。中医骨伤科学课程整合以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为引领,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并具备医学素质、创新精神的中医临床人才为宗旨,满足求学者学习需求,将多学科课程资源科学合理地整合,使得中医骨伤科核心课程模式形成,能显著提高医学生在临床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习成绩和临床基本技能的熟练度。初步教学实践认为课程整合教学是一种较好的临床医学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郑永林,副主任医师,自学成才,从事中医骨伤科医疗工作30多年,发表论文数十篇。著有《实用中医骨伤科诊治法》,另有“补充教材”,被广大学员称作治伤“宝书”。获多项专利,被载入国家发明功臣名录。他  相似文献   

6.
吴文艳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700-2701
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治疗骨伤科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方法.方法 抽选2010年至2012年间,我院骨伤科收治的以中医针灸治疗骨病的80例患者完整资料为临床探析依据,所有患者均采取针灸联合中药外敷的治疗方式.结果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腱鞘炎及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总有效率均达到了100%,而对颈椎病、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和94.44%,对关节炎总有效率较其他病症略低,但也达到了80%.结论 针灸疗法在骨伤科患者的治疗上具有显著的临床效应.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习提供了越来越大的便利条件,通过网络进行教学,从因特网上寻找并运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生动、活泼。我校骨伤科教研室拟建设建立《中医骨伤科学》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目的在于促进《中医骨伤科学》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与应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本学科的教学改革,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胫腓骨干骨折很常见,各种年龄均可发病,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手术固定治疗,作者本人是中医骨伤科医生,在临床中全部采用中医手法整复骨折,并用夹板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骨折。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病例来源于永新县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住院病人,男42例,女8例,年龄19-56岁,平均36.8岁。  相似文献   

9.
柯炎 《现代养生》2002,(10):41-42
郑永林副主任医师自学成才,从事中医骨伤科医疗工作30年,发表论文30余篇,著有<实用中医骨伤科诊治法>和<补充教材>.他在30年的临床治疗工作中,积累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治伤方法和经验,都十分实用和简捷,最适应普通百姓使用,而且谁都可以学会.  相似文献   

10.
门诊广场入口处,老中医张绍富的铜质雕像巍峨矗立; 门诊大厅入口处,长约12m 的主题为"大医精诚"的铜质浮雕迎面而来; 病房大厅里,巨幅"中国古代伤科故事图"形象生动,中医文化园广植中药草,与中医药相关的石刻、石雕陈放其中,每组一个主题,或中医器械、或人物、或事件……,栩栩如生. 这就是浙江省富阳市中医骨伤科医院彰显的中医院特色.该院多年来立足骨伤科特色,是一所具有江南庭院风格的新型中医专科医院.  相似文献   

11.
李文忠  张延跃 《现代保健》2009,(27):140-141
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力是研究物体运动的科学,生物力学是活跃在自然科学前沿的新兴的边缘学科。是根据已确立的力学原理研究生物体内的力学问题。是生物学、力学、解剖学之间相互渗透的边缘科学。中医骨伤科生物力学是它将这些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中医骨伤科临床上的各种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邢桂武 《药物与人》2014,(9):399-399
李金学是望京医院知名中医骨伤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他在继承前人中医治疗骨伤可疾病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手法和中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整理,形成了自己治疗骨伤科疾病临床行之有效的方法,为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医学作出了贡献。笔者有幸跟师三年,收益良多,现简要介绍李老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证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60~80年代,80%的骨折不用手术而以中医接骨法治疗,而现在80%的骨折改用手术。中医接骨法仅在农村、乡镇医院或民营医院、个体诊所才见使用,连中医院的骨伤科都很少用中医的方法接骨了。可以说,当年红红火火的中医骨伤科现在己被边缘化。如何继承优良传统,使中医骨伤技术不至于失传,是对我们这一代人的严峻挑战。”这份最近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打给中国科协的“告急”报告,引起了有关领导和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肱骨外上髁炎是中医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采用齐刺加艾灸的治疗方法治疗本病,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研究补阳还五汤在中医骨伤科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中医骨伤科治疗患者中随机抽出66例,后将其以观察、对照两组进行分类。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3.93%72.72%);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对应值低,且均计算出组间数据差异值为P0.05。结论:对中医骨伤科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患者治疗效率及机体疼痛感得以显著性提升和改善,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正陈莉,中医骨伤副主任医师,重庆燕青门正骨派第八代传人。重庆市"优秀青年中医",江北区"身边好医生"。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曾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创伤骨科、重庆市中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进修学习,重庆"中医骨干学习班成员"。现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骨质疏松、康复专委会委员,重庆中医药学会骨伤专委会委员,重庆老年学会骨质疏松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骨科专委会关节学组委员,重庆市人社局劳动能力鉴定专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叙述了"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使用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和常用方法,以及其在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外科、中医骨伤科、中医急症科等临床科室中的使用特色和优势。同时也提出了"中药配方颗粒"在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医辩证施护在骨伤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骨伤科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辩证施护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伤科患者的护理当中,采用中医辩证施护的方法进行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身医学的研究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中医骨伤科手术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原因分析,从而采取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应心理护理。一、患者心理特点及原因1-焦虑恐惧心理 骨伤科病人往往怕手术而慕名来中医骨伤科医院就诊,想采用中药、闭合复位等保守治疗方法,有的病人一旦仍需手术治疗时,往往缺乏心理准备,一时不易调整心态,产生焦虑不安情绪。急性开放性骨折病人,由于起病急促,病人和家属的“无准备状态”表现得更为明显,患者表现为心神不宁,全身哆嗦或目光呆滞,…  相似文献   

20.
陈德生  于杰 《长寿》2009,(7):4-6
朱立国教授简介: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副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副所长,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国家重点学科(骨伤科)建设单位学科带头人和中心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20多年来,一直从事创伤、关节、脊柱等骨科疾病的临床、科研工作.擅长应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脊柱疾病。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3项,培养硕士、博士10余人,发表论文30余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