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治骨质疏松症非性激素类药物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骨质疏松症非性激素类防治药物效果评估目标为增加骨密度和降低骨折率,不同部位的骨骼对抗骨质疏松药物具有不同效果,不能以降低椎骨骨折率来预测非椎骨骨折的效果。抗骨质吸收药物降低骨折率的机制中骨密度的提高和改善仅属部分原因。目前应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各国普遍认可的有阿伦膦酸钠、利塞膦酸钠、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诺昔芬;在有些国家已被认可的有羟乙基双膦酸盐、活动维生素D制剂及氟制剂;正在研制开发的有锶盐、钙受体拮抗剂、抗破骨细胞分化因子抗体的疫苗、护骨素(骨保护蛋白)、整合素配体、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破骨细胞质子泵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双膦酸盐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线药物,其具有残留作用,在用药结束后仍可发挥抑制破骨细胞功能的作用。尽管双膦酸盐类药物的用药安全性已被证实,但长期使用可出现一些潜在不良反应,包括非典型性股骨骨折及双膦酸盐性下颌骨坏死等,这已引起越来越多专家的注意。施行药物假期的目的是在尽可能保证骨质疏松患者骨量及骨密度的情况下减少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使用,以期将其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在药物假期期间,应合理监测相关骨指标,如有骨密度值明显降低或者新发骨折,即应立刻开始重新治疗。  相似文献   

3.
双膦酸盐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简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的常见病,以骨量减少和正常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易导致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我国人口基数大,并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正日趋显著...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防治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继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系统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各种族和不同的地理环境,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因骨质疏松症而引起的骨折发生率呈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因此该病已成为世界各国医疗和社会工作中研究的重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两型,1983年 Riggs 和Melton 提出了Ⅰ型和Ⅱ型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不同的假说,10年来的研究已证实了其正确性。Ⅰ型(高转化型)骨质疏松症时体内成骨和破骨两种骨转换期均增强,造成骨丢失的主要原因是破骨活动较  相似文献   

5.
二膦酸盐及其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膦酸盐是一种焦磷酸盐类似物,与钙盐结晶有很强亲和力,易沉积于骨骼。可抑制骨表面发生的生物过程,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与活化,从而抑制骨吸收,的牢来在动物实验和人体的研究均证实,二膦酸盐不仅可防止骨丢失而且可使骨量增加,并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经临床研究证实二膦酸直和出现副作用,从而使其有希望成为一类重要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二膦酸盐能有效减少绝经后妇女以及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量丢失,降低骨折风险.但有报道此类药物可能引起下颌骨坏死和非典型股骨骨折等严重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极低.口服二膦酸盐可能引起上消化道不良反应,静脉二膦酸盐与急性期反应相关.至于其是否会增加食道癌和心房纤颤的风险,目前尚缺乏有效证据.  相似文献   

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发生改变,以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和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腰背疼和病理性骨折,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中发生率高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OP)是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骨折的全身性疾病.1994年WHO制定了以骨密度测量为基础的诊断骨质疏松的标准骨密度值低于或等于正常年轻人2.5个标准差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有过一次或多次骨折经历的都肯定有严重的骨质疏松.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OP在全世界常见病、多发病中的地位逐渐上升至第7位,患病人数超过2亿,我国已达9000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阿仑膦酸钠治疗3年后骨密度、血清骨保护素(OPG)、相关骨代谢指标及性激素等的变化,探讨阿仑膦酸钠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OPG问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组)72例及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6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OPG浓度.所有骨质疏松患者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3年,比较治疗前、后骨密度、血清OPG、性激素、血钙磷、甲状旁腺素、骨钙素、尿Ⅰ型胶原氨基端交联肽(NTX)、尿钙、尿肌酐等的变化. 结果 骨质疏松组血清OPG(10.56±2.56)pmol/L、骨钙素(9.54±4.40)tLg/L、甲状旁腺素(70.39±35.58)ng/L、尿NTX(72.06士9.78)nmol/L,高于对照组的OPG(8.91±2.20)pmol/L、骨钙素(6.77±2.87)μg/L,甲状旁腺素(47.11±21.80)ng/L,尿NTX(63.36±14.61)nmol/L(均为P<0.05或P<0.01).阿仑膦酸钠治疗后,骨密度明显上升,血清OPG降至(8.23±2.96)pmol/L,骨钙素降至(6.18±2.27)btg/L,甲状旁腺素降至(40.46±14.43)ng/L,尿NTX降至(64.83±11.40)nmol/L(均为P<0.05或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后骨密度的改变与OPG的变化有关. 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血清OPG水平明品高于对照组,阿仑膦酸钠治疗后随骨密度改善OPG浓度下降.阿仑膦酸钠能提高老年男性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10.
双膦酸盐是目前临床上抗骨质疏松症的一线药物,已被证实在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方面疗效显著。但近年来研究发现,长期应用双膦酸盐不仅不能产生额外的收益,而且可能诱发如下颌骨坏死(ONJ)和不典型股骨骨折(AFF)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出现,并由此提出"药物假期"的问题。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药物假期"的文献研究进行综述,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提供更加合理的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二膦酸盐及其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膦酸盐是一种焦磷酸盐类似物,与钙盐结晶有很强的亲和力,易沉积于骨骼。可抑制骨表面发生的生物过程,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与活化,从而抑制骨吸收。近年来在动物实验和人体的研究均证实,二膦酸盐不仅可防止骨丢失而且可使骨量增加,并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经临床研究证实二膦酸盐极少出现副作用,从而使其有希望成为一类重要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伊班膦酸钠系含氮的第三代双膦酸盐药物,能强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甚至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有效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的发生率.本文就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相关的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 表明,伊班膦酸钠能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症,其依从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最常见于老年患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1].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不断增加.据统计,目前中国有9 5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六位[2].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治疗棘手,患者因皮质脆弱,难以承受器械的各种应力.保守治疗的长期制动又增加褥疮、肺部感染、血栓栓塞等危险,加重废用性骨质疏松,形成恶性循环.据报道,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中15%~20%在1 a内死亡,50%以上存活者终身致残[3].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影响甲状旁腺素水平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TH主要影响钙、磷代谢及骨转换。在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中,甲状旁腺激素(PTH)轻度增高比较常见,影响PTH水平的因素及其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提示影响PTH水平的因素除血钙这一直接因素外,还包括维生素D水平、年龄、脂肪含量、血镁水平以及吸烟,此外可能与雌激素、雄激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等水平也有关系。这些因素在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综合分析影响PTH水平的多种因素对于骨质疏松症诊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二膦酸盐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线用药,不仅能有效降低骨折风险,还可能降低某些肿瘤的风险.尽管可能引起诸如下颌骨坏死、非典型骨折等严重不良反应,但总体发生率低,不足以影响其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Zhang XZ  Song LG  Li H  Han JF  Qian GF  He M  Li Y  Gu L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7):565-568
目的观察阿伦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患者,其骨密度(BMD)、IL-6、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年龄55—60岁的PMO患者共185例,随机分为:阿伦膦酸钠组69例,替勃龙组66例,钙剂组50例和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妇女2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均于用药前和用药后24、48周测定BMD(采用DEXA骨密度仪)、雌二醇(E2)、碱性磷酸酶(ALP,放免法)、骨钙素(BGP)、Ⅰ型胶原N末端肽(NTX)、IL-6、TNFα、IGF-Ⅰ(ELISA)。结果阿伦膦酸钠组和替勃龙组BMD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腰椎BMD增幅分别为2.53%、3.65%(P〈0.05),非优势侧股骨近端增幅分别为7.17%、3.01%(P〈0.001)。替勃龙组E2水平明显上升(P〈0.01),IL-6、TNFα、NTX下降(P〈0.01);阿伦膦酸钠组E2水平无变化(P〉0.05),ALP、BGP水平上升(P〈0.05),NTX水平下降(P〈0.05),IGF-Ⅰ、IL-6、TNFα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钙剂组和对照组各部位BMD、E2、IGF-Ⅰ、ALP、BGP继续下降(P〈0.05),而IL-6、TNFα、NTX升高(P〈0.05)。结论阿伦膦酸钠组治疗PMO疗效显著,与替勃龙相仿。单纯服用钙剂不能治疗PMO.且继续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7.
防治骨质疏松症,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对国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双膦酸盐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线药物,尽管用药安全性已被证实,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一些潜在不良反应,包括非典型性股骨骨折及双膦酸盐相关下颌骨坏死等,停药后药物治疗作用不会消失,因此学者们提出了药物假期的概念。临床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全面的双膦酸盐药物假期风险-获益分析,做出合理的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8.
狄诺塞麦是作用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新型抗骨质疏松药物,而双膦酸盐则是已得到广泛应用的抗骨吸收药物。狄诺塞麦和双膦酸盐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但都具有降低骨折风险、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转换标志物水平的作用,且临床应用大体安全。本综述从作用机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及药物依从性五个方面分别对上述两种药物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儿童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P)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最常见原因,迄今尚缺乏预防和治疗儿童GIOP的相关指南.对于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儿应动态监测骨代谢情况,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儿童骨质疏松的诊断工具首选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多项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0.
对雌性大鼠切除卵巢后骨质疏松症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雌性大鼠切除卵巢后施以不同药物对骨转换率和骨丢失的影响。方法35只60周龄雌性SD大鼠分为假性切除卵巢、单纯切除卵巢、切除卵巢后分别给予雌二醇、氟化钠及羟乙膦酸钠5组。第14周末处死,胫骨不脱钙切片行形态计量等比较。结果单纯切除卵巢后,小梁骨吸收和形成参数均显著增加(P<0.01),小梁骨体积百分比(TBV%,8.65±3.62)显著减少(P<0.01),呈高转换率骨质疏松;给予雌二醇或羟乙膦酸钠则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率,TBV%(分别为18.57±7.31及16.82±7.90)较单纯切除卵巢显著增加(均为P<0.01);给予氟化钠,骨吸收和骨形成显著增多,骨转换率维持高水平,TBV%(13.25±3.03)较单纯切除卵巢增加(P<0.05),丢失也相对较多。结论雌二醇和羟乙膦酸钠可有效抑制骨吸收,降低因切除卵巢而增高的骨转换率,减少骨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